罪愛 2、(一)

作者 ︰ 東方鴻燕

在這個大千世界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有的人很高尚,他們活著的目的是︰為社會、為國家、為全人類,無私忘我。

有的人很世俗,他們活著的目的是︰掙錢、掙錢、再掙錢!人為財死。

有的人很浪漫,他們活著的目的是︰為情——愛情、親情、友情,為情所惑。

有的人很功利,他們活著的目地是︰成名、成家、不能流芳千古,也要遺臭萬年。

有的人很糜爛,他們抽煙、喝酒、賭博、吸毒、縱欲……追求感官刺激,醉生夢死。

還有的人活得很迷茫,他們不清楚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他們只是要面子,只是要比別人強,死要面子,活受罪。

趙天明大學畢業分配到大學當老師,不久他就離開了學校進了這家日本公司,當時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掙錢。錢到底是什麼東西?其實趙天明也很迷惑。有人說,錢是王八蛋;有人說,錢是糞土;有人說,錢是到處流通的禍水;也有人管錢叫爹,認為有錢就是爹,有錢就是爺,有錢就有一切。沒錢就是當兒子、當孫子都沒人要。

不管錢是什麼,在今天這個商品社會里,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沒有錢是不行的。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趙天明認為,人生是一個定數,金錢是一個變數。人生就那麼幾十年,錢少了,生活只是緊一些,錢多了,又花不完。如果,一個人緊緊抓住錢不放手,他怎麼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呢?他很欣賞鄧麗君的那句話︰什麼都有了就等于什麼都沒有。

趙天明在這家日本公司工作多年,已經有了一定的積澱。後半生,即使什麼也不做,也可以衣食無憂。可是他總是感覺,物資越富有,心理越貧瘠。

當男人感覺生活變得千篇一律、一成不變時,深鎖在無聊與寂寞中的他就會開始渴求改變,

這時候,女人常常是他們的首選目標。

人與自然界中其它物種的區別就在于,人總是擁有著自己的幻想和希望,無時無刻不在期望著改變自己的命運。

俗話說,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歲,心境是一種歷盡紅塵之後的淡定和豁然,經濟上也有了一些積澱。不必再為生計而奔忙,有了一些閑暇。閑暇之余,會常常思考、總結自己的前半生,會常常問自己︰人生在世,到底是為了什麼?

柏拉圖說︰男人的一生,要做三件事,造一棟房子,養一個兒子,寫一本書。這三件事,看似簡單,實際上做起來,卻要耗盡你一生的時光和精力。造一棟房子,需要錢,養一個兒子,需要錢。寫一本好書,則需要人生的經歷和積累。

趙天明的前半生,一直在為金錢而勞碌奔波。開始時,是為了彩電、冰箱、音響、家具。後來,是為了房子、汽車、女兒出國。趙天明還清楚的記得,大學剛畢業時的窮酸。一雙「老人頭」皮鞋,對他來說都是奢嗜品,令他望而生畏。那時候,中國人真窮啊!窮的在外國人面前都抬不起頭來。

現代科學認為,維系生命有三大因素︰細胞、營養、環境。人與環境是分不開的,不同年代的人,血管里流著不同的血,每一個細胞,每一滴血都殘留著那個時代的痕跡。

趙天明小時候,生活在一個單純、貧窮、封閉、高壓的社會里。那時候,大家都一樣,沒有明顯的貧富差距。在一個物質條件極度貧乏的國度里,人們不可能有太多的奢望,你想*,都*不起來。善良的人們已經習慣了貧窮,他們對于外面的世界幾乎是一無所知。偶爾從媒體得到的有關外部世界的唯一消息是︰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勞苦大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時他對此深信不疑。直到有一天他出差去日本,親眼目睹了80年代末繁榮的日本。站在東京銀座繁華的街頭,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他真想抽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是否清醒。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主義、太多的信仰,多數人都是听風是雨,盲目相信。然而,當你發現自己多年來孜孜以求的信仰原來是一場騙局的時候,你會仰天大叫︰SHIT!(狗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罪愛最新章節 | 罪愛全文閱讀 | 罪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