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墓探秘 第二十四章

作者 ︰ 鬼子六666

在張三做模金校尉出了名堂時,在倒斗界也出現了一個倒斗風雲人物,王二。倒斗界傳聞此人身懷絕技,有通天神力而且還會縮身術,他每次入墓時都會在墓的東南角掛上一只鈴鐺,腰間系上一方紫銅寶印。此人獨來獨往,盜得幾處大墓。當時在倒斗行業中眾多的盜墓者將模金張三,發丘王二兩人拜為祖師爺。

話說當年張三鏈子隱隱約約感覺到有可能這王二是自己的哥哥,之所以金盆洗手也是為了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王二。皇天不負有心人,歷經數年兩人終于相認。可誰知王二之所以與他相認,是布了一個大的陰謀在等著張三。

王二命根廢掉後,悲憤難平,進宮後沒多久就悄悄溜出了宮,在張三去鎮壓新/疆時,他尾隨而去,想暗中使手腳除了張三,以平心中之憤。可王二在去新/疆的途中誤入塔格拉瑪干沙漠,在哪里經歷了九死一生,巧得先人遺落的發丘之術,回來後盜得幾處大墓。在與張三相認前,他就在西域的某個地方布置了一個大墓,相認後,王二死磨硬拉張三,讓他和自己一起去干最後一盜。得手後,兩人同時退隱江湖。

這張三哪里知道王二有如此害人之心。也就信了王二,畢竟他變成一個廢人完全是因為自己,于是兩人在相認的當年就去了西域。尚未等張三進入墓中,在墓道口王二就觸動了墓中血咒,使張三受害。等張三反應過來時,為時已晚,空有一身盜墓之術,也無任何用處了。

中了血咒的張三,當時並不知道自己是中了何種之毒,等他回來後沒過多久就死了,沒有人知道他是怎麼死的,也沒有人知道他死,後人只知道他歸隱山林了。說來也奇怪,這張三死後,張三的後人也離奇的受到血咒之侵,並且代代遺傳,從沒間斷。傳到這一代時,已是張三的孫子了。幸虧張三的模金之術早在金盆洗手前就傳給了一個姓孫的徒弟,這孫氏又把模金之術傳給了張三的後人。

張氏後人一直在找解除身上的血咒,從生下來從沒有間斷過。這一代的張氏後人有兩個,一個叫張墨飛,此人身材瘦小天生禿頭,右手六指,又稱六指校尉和六指禿駝,他的右手小指反應極為敏感;另一個叫張傳寶,是張墨飛的弟弟,此人精瘦,與張墨飛卻相反,他的右手只有四只手指,而且會武功,別看他只有九只手指,他能算會掐,還回算卦,人稱九指神爬,因為北方管盜墓叫爬子。

他們倆居住在葫蘆村早已有些年頭了,張傳寶說當年先祖張三爺的徒弟孫國輔最終還是沒有听師父的交代,傳給了張川賢《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風水殘卷後,就遠走了他鄉。張傳寶和張墨飛相繼出生後,兩人就帶著家族的血咒,隨著父親張川賢移居北方無定河一代,只是想找到解除自己家族身上的血咒之法。十年前,沒人知道張川賢的去向,也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他是死是活更沒人知道了。

無定河發端于陝西省白宇山,途經毛烏素沙漠南緣,最後才注入黃河,是鄂爾多斯市境內一條最大的內陸河。在五胡十六國時代之前,無定河流域森林茂密,水草豐盛,牛馬餃尾,有著碧水青山的自然景觀和興旺發達的農牧林生產,當年的大夏國王赫連勃勃還對這一帶湖泊密布、清流潺潺的景象失聲贊嘆,于是舍棄長安都城,在無定河畔之北大興土木,營建國都統萬城。

無定河一詞是到了唐代中葉才始見記載,它濁流滾滾,泥沙沉澱于河床,使河身也難以穩定,故才稱為‘無定’。當時兩岸的地形地貌也發生了很大變遷,逐漸形成了風沙灘地、河 澗地、黃土丘陵溝壑三種類型,呈現出一派荒涼。唐代詩人陳陶在《隴西行》中寫到︰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這兩人胡吹海吹的,喝高了,舌頭都有點硬了,龍真拍著張傳寶的肩膀︰「寶兄……兄弟,你……你是我……我親兄弟,你這血咒的事,包在哥哥我身上。」

張傳寶眼神發直,在桌邊一挑大拇指︰「麻哥,一看你就是豪爽義氣的人,茅坑拉臭屎,臉朝外——死要面子的人。這今後誰他他娘的敢欺負麻哥,我第一個不饒過他。」

海嫣一听他們倆都是屎尿的都上來了,起身進了里屋準備休息,而我扶起龍真,也準備去休息,那張墨飛一臉毫無表情,對張傳寶也不去牽扶一把,徑自跑到了外面不見了蹤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龍墓探秘最新章節 | 龍墓探秘全文閱讀 | 龍墓探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