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三國 第二百三十三章 移花接木

作者 ︰ 北方三哥

()戰爭是一門藝術,古語有雲,兵者詭道也,高飛對中國的古典文化知之甚少,不過入鄉隨俗之後,難免亦有所涉獵,學得半點皮毛而已,但是秉承著自己融會貫通的後現代大腦,倒是偶有所得.

高飛之所以止住哥舒玲瓏即刻攻入羌族城中,倒不是預料到了右平城內會出現動靜,高飛所想不過是想要等著哥舒朗自亂陣腳,到時候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罷了,不過第二日的時候,高飛便听說了公孫瓚的消息。(鳳舞文學網)

「天助你哥舒玲瓏也!」,高飛難掩喜悅之色,倒是把哥舒玲瓏搞的丈二和尚——模不著頭腦。

「公孫瓚發兵賀蘭山,要是與哥舒朗里應外合,我等豈不是要大敗于此!」,哥舒玲瓏反問高飛,「這哪里是天助,分明就是天絕!」。

高飛止住笑聲,「你以為公孫瓚還會與哥舒朗合作嗎?」。

哥舒玲瓏點頭,「這二人合謀圖我羌族之地,難道還會反目嗎?」。

高飛並不想要與哥舒玲瓏繼續推來推去,倒是說道,「原先或許不會,但是現在一定會,公孫續之死,便是這兩人生隙之根源!」。

當時松贊干雲亦在高飛身邊,若有所思的說道,「難道是要把公孫續之死嫁禍到哥舒朗的身上?」。

高飛稱是,「還是松贊將軍有遠謀!」。

哥舒玲瓏念及此處,亦拍手稱快,「果然是一條好計謀!」。

且說公孫瓚領兵三萬,從右平城啟程,歷盡四日之跋涉,已然到了賀蘭山下,當時見得見得賀蘭山上之守軍,公孫瓚乃對左右之人言說,「羌人殺我愛子,我便屠盡羌人,雞犬不留!」,當即便遣派一隊軍馬上山,意欲先破賀蘭山大營!

公孫瓚所部精銳之士乃為號稱「白馬義從」的騎兵,不過這賀蘭山乃是險峻之地,騎兵完全沒有發揮的余地,雖然如此,公孫瓚亦有信心,破羌族之地,輕而易舉!

未及公孫瓚兵馬上山,這賀蘭山上早就有一支隊伍下山而來,而公孫瓚視之,當先一人竟然就是羌族公主,哥舒玲瓏!

說句實話,公孫瓚與羌族、烏丸之番邦,交手已經數年時間,雖有「白馬義從」之利,佔據幽州之全境亦頗費功夫,而公孫瓚驅趕此兩族于塞北之外,便止步未追,有一句話說的,兔子逼急了還會咬人,所以公孫瓚亦給此兩族留有空間,不過這次,公孫瓚是真的怒了!

哥舒玲瓏領著松贊干雲及賀蘭山大營之軍士,浩浩蕩蕩的下山而來,當時見得公孫瓚其人,哥舒玲瓏乃笑道,「久不見公孫將軍,神色依舊啊!」。

公孫瓚早就怒不可遏,一馬當先,問道哥舒玲瓏,「我兒公孫續,是不是為你所殺?」。

哥舒玲瓏笑聲如銅鈴一般,「我羌族與你公孫瓚糾紛已久,將軍怎麼不問有多少兵士死于羌族人之手,又有多少羌族人死于漢軍鐵騎之下?」。

公孫瓚怒氣正盛,厲聲說道,「我不管死了多少軍士,只問是誰殺了我兒公孫續?」。

哥舒玲瓏端坐馬上,不露怯勢,一身戎裝好似錚錚男兒一般,而言語之聲,亦不見尋常女人之嬌弱,反而底氣十足,「你兒公孫續便是玲瓏與叔父戮力殺之,成王敗寇,只能怨你兒公孫續學藝不精!」。

公孫瓚听聞此話,簡直火冒三丈,當即便令左軍一萬,去敵哥舒玲瓏軍馬,而哥舒玲瓏見狀,便急行軍歸于賀蘭山大營之內,轉身之時,哥舒玲瓏大聲喊道,「我叔父派玲瓏來守此山,縱使爾等有天兵十萬,亦難以逾越此鴻溝,速速歸去吧!省得吃苦頭!」。

哥舒玲瓏之言,乃是激將之法,換在平時,這公孫瓚也是屢戰疆場之人,哪里會中計,不過此時有傷子之痛在身,這公孫瓚早就失去了睿智,急匆匆的領著步兵一萬攻上賀蘭山!

公孫瓚的三萬兵馬,有三千是騎兵,再有三千弓箭營,再有三千刀斧手,余下的便是兩萬人步兵,當時公孫瓚率先領著一萬步兵先行,而身後又有一萬人緊隨,余下的兵馬倒是列陣于山下,等候調譴!

哥舒玲瓏手下只有千人,望著賀蘭山上的大寨奔逃,而公孫瓚窮追不已,正其時,一個山徑怪動,哥舒玲瓏其人盡皆不見,而公孫瓚大駭不已,當時在賀蘭山之上,早就有數十塊大石紛紛滾落,席卷而下!

公孫瓚所部反應不及,已有千百人被滾落而下的大石砸個正著,當即便血漿四迸,腦肉橫飛,而在滾石之後,賀蘭山上,又有數十根雙手難以合抱的粗木滾下,而粗木之上,已然被澆上火油,火勢大起,如上天跌落而下的火柱一般,殺攆一片,盡皆鬼哭狼嚎之聲!

公孫瓚驚慌不已,左右閃躲,而一萬軍士不消半柱香的時間,已然死傷大半,隨後的一萬軍士,見得山上情況不妙,早就駐兵而停,倒是免遭煉獄之災!

眼見得一根著火之粗木,即將壓上公孫瓚之身軀,其旁早有一人撲身而出,念道,「將軍快走,此地危險!」。

那軍士把公孫瓚推走,自己卻喪身于巨木火海之中,不過他救下公孫瓚的性命,亦沒有讓公孫瓚清醒,只見公孫瓚見得山上之落木滾石稍有停歇之勢,便領著余下不到千人的兵士,繼續沖上山去,而左右軍士盡皆呈現為難之色,顯然這幫人也不願意跟著公孫瓚以身犯險!

公孫瓚見此狀,怒火沖霄,「你們想要造反嗎?」,當即拔出腰間之劍,劍身飛出,早就砍下一人之頭顱,「有違我命者,猶如此人!」。

這時候,緊隨的一萬人亦跟了上來,公孫瓚見得人馬已足,復而攻上山去,而滾石落木驟停之後,便一路暢通,而等到公孫瓚領人沖入賀蘭山大寨之時,大寨之內早就空無一人。

卻說此時在羌族城中,哥舒朗听聞公孫瓚領兵前來,便大喜道,「定然是公孫將軍來助我!我當引兵接應,正好里應外合,還怕滅不掉這哥舒玲瓏!」。

當即這哥舒朗便領著一隊軍馬出城,往賀蘭山上而來,當時公孫瓚輕易便取得賀蘭山之後,亦領兵往山後羌族城中而去,正在路上,這公孫瓚與哥舒朗踫了個照面!

哥舒朗遠遠的見到公孫瓚之軍,便以為乃是哥舒玲瓏已破,面色露喜,早就下馬迎上前去,而公孫瓚一匹白馬在前,忽然見得哥舒朗其人,正欲擎住腰間之劍,只見此時,哥舒朗躬身于地,乃雲,「哥舒朗見過公孫將軍!」。

公孫瓚右手按在劍柄上,皮肉不動,「你干的好事,還敢在我面前虛與委蛇?」。

哥舒朗大驚失色,連忙起身道,「將軍此言何意?」。

此時公孫瓚手中之劍早就拔出,揮馬而至哥舒朗面前,劍鋒所過,哥舒朗的人頭已然跌落于地,滾出數步之遠,正好落在一人之腳邊!

公孫瓚視之其人,乃大驚道,「不可能,不可能!」。

那人倒是笑道,「怎麼公孫大人如此健忘嗎?竟然不記得故人?」。

公孫瓚所見之人便是冀州高飛,不過按照公孫瓚的邏輯,這高飛是如論如何也不應該在此地的,「你不是在代郡嗎?怎麼會……」。

高飛故布疑兵于代郡之內,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出人意料繼而蒙混過關,「高飛確實在代郡之內,只不過分身有術,也在這羌族之地!」。

公孫瓚神色難掩,而右手揮劍已殺哥舒朗,但是見得高飛之後,這公孫瓚便脊梁骨一涼,方才省悟道,「中計矣,錯殺哥舒朗!」。

高飛哈哈大笑,「公孫將軍好眼力,倒是識破了高飛之計!」。

公孫瓚立于馬上,已經略有顫抖,反問高飛,「你究竟意欲何為,代郡之內,羌族之地,到底哪個你才是真的?」。

高飛一腳踹走了那哥舒朗之頭顱,滾進草叢之中,「高飛的意思很簡單,當年冀州一別,久不見兄弟,倒是想念的緊啊!所以此番既來河北,當到幽州,見一見當日的兄弟也是好事!」。

公孫瓚面色之上,已然滾下汗水,「當日我與兄弟戮力而攻袁紹,也算是情義所在,今日兄弟竟然有如此之雅興,不如跟我歸而回右平城內,與兄弟宴飲對酌!」。

高飛笑道,「右平城我自然是要去的,只不過不是此時,恐怕今日哥哥亦難以全身而退!」。

就在高飛言語出口之時,身後早就涌來一陣軍馬,正是哥舒玲瓏及松贊干雲二人,原來在賀蘭山上,預先設計好機關之後,這哥舒玲瓏及松贊干雲二人便領兵棄了賀蘭山大寨,往羌族城中而去,伏兵于城外兩側,靜待哥舒朗率軍出城接應公孫瓚!

一切都如高飛之所料,這城內的哥舒朗早就坐立不住,率軍出城之後,哥舒玲瓏及松贊干雲便率軍攻城,片刻之間,便勢如破竹,大破羌族城,而哥舒玲瓏進城之後,便昭告百姓哥舒朗之惡行,一時間便聚起民心,解救哥舒玲瓏之父王,羌族城中大事已定!

城內既平,哥舒玲瓏便帶領著諸位將軍及城內所有兵馬殺奔公孫瓚而來,按理來說,羌族人兵馬缺少,不足以與公孫瓚對決,但是公孫瓚見到高飛之後,便先入為主,以為今日福禍難料,倒是先心生怯意!

高飛見得身後軍馬已到,而哥舒朗所部亦盡皆降于公主哥舒玲瓏,乃大笑道,「高飛善于知人探命,不如為長兄算一算今日之福凶,如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教父三國最新章節 | 教父三國全文閱讀 | 教父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