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明 第二十章 經營策略

作者 ︰ 半渡

和樊文欽、劉淑等人一起來迎接的,還有恭義營的中軍官京良,他站在眾人的後面,直到大家都和汪克凡敘話完畢,才上來行禮,匯報自己的任務。♀

按照汪克凡的命令,恭義營修械所和「金不換」、通江商行等產業都撤到了井岡山地區,恭義營的一部分家屬也在撤退之列,分散轉移到井岡山等地,京良帶著部隊對他們加以保護,並迎接汪克凡回湖廣。

樊文欽和劉淑隨即請汪克凡入城,並命人在頭前引導,這是汪克凡自己的地盤,東莞營等部隊不用在城外宿營,都一起進入龍泉縣城休整。

縣城里淨水潑街,黃土墊道,士紳百姓夾道歡迎,眾人剛進城門,就有一群士紳簇擁著三個白發蒼蒼的長者上前,每人手里捧著一碗美酒,獻給汪克凡。

一碗祭天,一碗祭地,汪克凡又端起最後一碗酒,長鯨吸水,一飲而盡,然後躬身與三名長者對拜行禮,周圍立刻響起了一片震天動地的歡呼。

東莞營、各種工匠們、以及葡萄牙兵,都有專人負責安排,樊文欽早給他們準備了營房,以及豐富的糧食和肉菜,以慰勞這支遠道而來的大軍。汪克凡和張家玉等人則被請到寅賓館,洗涮用餐,略作休息。

汪克凡隨便吃了點東西,就在樊文欽和劉淑的陪同下,到縣城里各處視察,這是汪克凡自己的地盤,到底經營的怎麼樣,要親眼看一看,才能心中有數。

在街市上走了一圈,又到兵營、縣衙等重要地方看了一遍,因為剛從清軍的佔領下光復。百姓士紳對大明都非常擁護,樊文欽和劉淑手下的文武官員也干勁十足,縣城里一片朝氣蓬勃。

在縣衙內堂里,汪克凡針對井岡山根據地的發展,和樊文欽、劉淑進行了一次長談。

「這麼做實在有些過分了!」劉淑說道︰「清軍所到之處,百姓無力反抗,只能被迫剃頭,難道要把他們都殺光不成?」

「誰說要殺百姓了?那些縉紳剃頭也罷了,還派家人子弟當滿清的官吏,為韃子捐納輸糧,難道不該殺麼?」樊文欽也有自己的道理。

「所以才要招兵擴軍,把韃子趕出吉安府,沒人願意再當漢奸的!」女人一般邏輯性不強,思維的跳躍性很大,爭論問題的時候經常會突然拐彎,劉淑也不例外,從處置漢奸一下子轉到了擴軍的問題上。

「這個,還是要從長計議……若民心不穩,則根基不穩,窮兵黷武,恐怕反遭其害……」樊文欽的口氣變軟了。他在名義上雖然是劉淑的上級,但劉淑卻掌握著兵權,吉安義兵就是劉淑的子弟兵,所以兩個人公事的時候,劉淑更強勢一些。

汪克凡在旁邊听出來了,兩個人爭論的焦點還在發展思路,樊文欽主張先在後方種田,積蓄力量再打仗,劉淑則更加積極,要主動對清軍發起反攻,對慢慢種田沒有興趣。

平心而論,汪克凡更傾向于劉淑的觀點,如果只考慮江西的戰局,他也會主張抓住戰機,去佔領更多的地盤。但是從抗清斗爭的全局來看,江西暫時不是主戰場,所以只能做出一定的犧牲。

「我已和萬元吉達成協議,吉安義兵不出吉安府,仗肯定是要打的,但短期內不會打大仗……」汪克凡耐心進行講解,對湖廣、江西、廣東、甚至四川雲貴的形勢都做了一個分析,先提高樊文欽和劉淑考慮問題的高度,然後再回到具體的發展思路。

劉淑的反攻計劃,被汪克凡否掉了。

樊文欽的種田計劃,也被汪克凡否掉了。

汪克凡給他們指出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既要種田,又要練兵,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一切以支援湖廣前線為目的。

劉淑以後是吉安總兵,主官軍事,她的任務相對明確,一是保衛井岡山地區。二是招兵練兵,但是,她不能去攻打吉安府城,而要盡量為湖廣提供兵源。

同時,樊文欽要抓緊恢復農業生產,但文化教育、興修水利什麼的都要暫緩,而要為湖廣提供糧餉。

這是必須做出的犧牲……湖廣會戰打輸了,南明有亡國的危險,井岡山的局部地區搞得再紅火,也對大局無補。

樊文欽和劉淑沒有任何異議,非常干脆地接受了這個命令。

井岡山地區能開創這份基業,是汪克凡不斷輸血才建成的,恭義營火並張先壁,兩打吉安府,繳獲的武器裝備都給了吉安義兵,後來還通過李四提供糧食軍餉,並留下大量傷兵擔任教官,為吉安義兵訓練部隊……總之一句話,汪克凡才是井岡山地區的董事長,樊文欽和劉淑只是兩個職業經理人,最多佔了少量的股份,在重大問題上,還得听董事長的。

在治理井岡山地區的策略上,汪克凡對樊文欽提出明確要求,大幅提高賦稅,最少增加一倍以上。

「軍門,這怕是不妥!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是失了民心,恐怕會鬧亂子。」樊文欽很擔心。

「國難當頭,理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由不得他們!」汪克凡一直對士紳比較客氣,是要與他們合作,如果士紳不願支持抗清斗爭,或者更看重他們自己的利益,汪克凡也沒打算慣著這些人,他在井岡山地區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也該到回報期了。

「當然,在具體的措施上,還要注意手段方法,今年韃子已經收過一次賦稅的地方,就不要加倍征收,等明年再說。但是,產糧的大莊子必須要派兵入駐,把田畝丈量清楚,還要減租減息,最少減到三成,免得激起民變……」

隨著汪克凡一條條的具體要求,樊文欽的眼神漸漸發直,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

現在已經是年底,還要再收一次賦稅,這本來就是一件很難完成的任務,更頭疼的是,汪克凡要求丈量田畝,減租加息,都會引起士紳的強烈反對。

大明的稅賦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人頭稅,一個是田稅,而農村到底有多少田地,多少年都是一筆爛帳了。在計算田稅的「魚鱗冊」上,基本上都是萬歷年間執行「一條鞭法」時的數據,士紳地主暗中隱瞞土地的情況比比皆是。

隱瞞土地,就可以少交稅,這是關乎士紳地主切身利益的事情,汪克凡要從這里開刀,難度可想而知。

至于減租減息,也對士紳地主不利,田租減少,佃戶的負擔會變輕,但地主的收入卻會減少,如今田租大都是五成以上,汪克凡卻要求減到三成,地主的收入會減少一半,會引起強烈的反彈。

但是,汪克凡也給出了明確的解決辦法,那就是派兵下鄉,實行軍管,用武力強行推廣丈量田畝,減租減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真要是拿刀子逼著,那些士紳地主的確沒有反抗的能力。

「軍門,這麼做不會引來麻煩吧?」樊文欽想得很多,害怕那些士紳地主到處告狀,從朝廷上層施加壓力。

「沒關系,有什麼麻煩都推到我身上,由我頂著。」汪克凡毫不在意。

這幾個縣的士紳地主能量有限,掀不起多大的風浪,在朝廷里不會有人替他們出頭,得罪強大的楚勛集團。

與此相反,汪克凡更擔心士紳地主轉嫁壓力,通過各種手段把增加的賦稅壓到普通農民身上,從而激化社會矛盾,引起騷亂。

派工作隊搞「土改」,是我黨我軍的成功經驗。(未完待續……)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殘明最新章節 | 殘明全文閱讀 | 殘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