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明 第二章 彈劾

作者 ︰ 半渡

天主教是外來的新鮮事務,民眾有一個接受的過程,龐天壽雖然一心推廣天主教,也知道這不是著急的事情,汪克凡對此明確表態支持,他就很滿意了。

圍繞著天主教又聊了一會,兩個人興盡而散,在返回恭義營的路上,汪克凡的嘴角翹出了一絲笑意。

「推廣天主教?呵呵,有點乒乓外交的意思!」

龐天壽不僅是虔誠的教徒,同時也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是手握重權的政治人物,對他來說,推廣天主教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

就像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一樣,中美通過兵乓外交,打破了兩國關系的堅冰,從對立逐步走向合作,龐天壽找來合作推廣天主教,也有異曲同工的作用。

從一件小事開始,大家建立合作關系,定位彼此之間的角色,確定合作方式,逐步形成政治上的同盟,如果合作中出現什麼問題,隨時可以抽身而退,影響也不會太大……推廣天主教,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龐天壽是想找個政治上的盟友。

正好,汪克凡也需要盟友。

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龐天壽和他已經有了實質性的合作,隨著信任的不斷加強,這種合作關系會越來越深,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大明朝的首都仍然是北京,南京也仍是第二首都,北京和南京只是暫時淪陷,將來必須要收復,但滿清如此強大,想要收服南京北京,看起來是遙遙無期了。

由于隆武帝直奔廣州。也由于廣州是南明最後一座大城市,很多人都以為皇帝的行在將設在廣州,文武百官為此爭論不停,但隆武帝一直沒有表態。

大軍到了廣州城北三十里的地方,遇到了前來迎接的廣州文武,其中既有丁魁楚、蘇觀生等文武官員,也有從福州逃來的唐王等勛貴,隆武帝千里逃難。本來狼狽不堪,但挾著贛州大勝的軍威,還是維持住了皇帝的尊嚴。

梁志仁等部隊留在城外,隆武帝帶著恭義營入城,對此沒人感到有什麼不妥,皇帝身邊帶上幾千人馬護駕,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進入廣州之後。隆武帝接見文武,安撫唐王,又幾次召見丁魁楚、蘇觀生,與百官討論各種政事。前方戰局,然後突然宣布,由傅冠擔任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並公布了都察院的具體人事安排。

自傅冠以下,都察院共有大小官員四十幾名,大都由傅冠推薦或者任命,搭起了一個非常正規的衙門,人們這才發現,傅冠組織贛州戰役的時候,已經拉起了自己的一套班底,實實在在地掌握了都察院的權力,比何吾騶、郭維經這些空頭司令要強的太多。

受到這件事的刺激,文武百官對權力的爭奪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南明的地盤越來越小,實權官職越來越少,但是隆武帝身邊的大臣死的死,降的降,又空出了很多位置,誰能上位,誰會下台,朝廷里六部九卿如何分配等等,猶如一塊塊大蛋糕擺在面前,大家為此互不相讓,連續幾天吵的烏煙瘴氣。

由此衍伸,文武官員們又開始爭論隆武帝的行在,隆武帝如果留在廣州,必然要大量借重廣東官員,這是福建派系所不能容忍的,卻深受廣東官員的支持。

朝廷里已經有一種聲音,讓丁魁楚入閣,另設兩廣總督,丁魁楚本人則表態,要把總督衙門設在肇慶,把廣州城留給隆武帝……不知不覺中,丁魁楚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大殿之上,百官早朝,不出意外地又一次吵了起來。

爭吵的內容已經重復過多次,只是激烈程度不斷升級,連首輔何吾騶和次輔呂大器都親自下場,丁魁楚則在盡力維護廣東派系的利益,吵來吵去,話不投機,最後冷了場。

突然,給事中崔善志出班請奏。

崔善志是朝廷里的逍遙派,和東林黨沒什麼關系,和南方派系也若即若離,沒有明顯的站隊,平常也不參與黨爭,他突然請奏,眾人都是一愣。

南方派系的何吾騶,東林黨的呂大器,廣東派系的丁魁楚,這幾大巨頭正在火拼,崔善志來湊什麼熱鬧?

「臣有一本,彈劾兩廣總督丁魁楚……」

崔善志早有準備,在奏本里列出了丁魁楚的三大罪狀,一條條說出來,證據充分,罪行嚴重,每條都能置丁魁楚于死地。

丁魁楚不由得又驚又怒,連連打量何吾騶和呂大器,在他想來,崔善志肯定是這兩個人安排的。

但是,何吾騶和呂大器也都一臉疑惑,都以為是對方出此狠招……這可不是普通的權力爭奪了,這是要對丁魁楚下死手啊!

「陛下,臣冤枉!」丁魁楚再也忍不住了。

「哎——,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就讓崔卿說下去吧。」隆武帝一副平靜的表情,好像不知道這份奏章的分量一樣。

何吾騶和呂大器互相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震驚,原來,這一切都是隆武帝導演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l3l4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殘明最新章節 | 殘明全文閱讀 | 殘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