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明 第三十四章 汪克凡一諾千金

作者 ︰ 半渡

汪晟從武昌府回來了。

見到汪克凡後,他拿出厚厚的一摞邸報文書,還有一份親筆抄錄的時局消息,一條條整理得非常清晰,看上去一目了然。

「三哥果然干練,只在武昌府呆了兩天,就搜集了這麼多消息。」汪克凡由衷地發出稱贊,窺一斑而知全豹,這份資料充分體現了汪晟細致嚴謹的性格。

「雲台,你先慢慢看著,等下咱們再細說。」汪晟笑了笑,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坐下休息。

一條條消息看下去,再把邸報文書翻閱一遍,和記憶中的史書相對照,天下大勢的脈絡漸漸清晰,一幅殘明亂世景象浮現在眼前。

李自成退出北京之後,節節敗退,困守陝西。大同總兵姜瓖接受清廷招安,山西落入清廷手中,各地投降的明軍紛紛叛亂,轟轟烈烈的大順新朝,轉眼已是一副殘破飄搖之象。

滿清卻穩扎穩打,在京畿、山東地區站穩了腳跟。

多爾袞入關之後,先為崇禎皇帝大辦喪事,以收民心,然後大舉征用前明官員,歸還士紳地主被大順軍奪走碉產,廢除匠戶賤籍制度,甚至假惺惺地宣布暫緩剃發。和草莽梟雄李自成比起來,多爾袞的手段無疑強了太多。

十月初,只有六歲的順治小皇帝遷都北京,圖謀九州,「以建萬年不拔之業」。滿清內部穩定之後,很快兵分兩路,對李自成再次發起進攻,阿濟格走山西、內蒙進攻陝北,多鐸走河南進攻潼關,大順軍月復背受敵,陝西告急,西安告急。

與此同時,南明朝廷卻是一副偏安亂象。

福王正式即位弘光皇帝之後,朝中黨爭越發激烈,江南四鎮以擁立之功囂張跋扈,軍閥反制朝廷,務武嬉,軍備松弛。

內斗不止,強敵環飼,南明朝野上下卻沉浸在「借虜平寇」的美夢之中。大順軍西撤之後,在山東,河南等地留下了大片真空地帶,南明朝廷為了避免「挑激」清軍,不敢出兵收復失地,又卑詞遜禮結好于清廷,派遣北使團同清廷議和……

汪克凡看到這里,輕輕嘆了口氣,閉上眼楮思索著。

史書上記載得非常清楚,李自成在潼關與多鐸激戰,始終不能取勝,阿濟格卻連破延安、榆林,向西安進軍。李自成被迫放棄陝西,率部經商洛入河南,南下湖廣,與白旺匯合。

清軍隨即尾追而來,並連續發起南征,一步步佔領全國……

時間太緊迫了!

「三哥,武昌之行還順利嗎?」

「巡按御史衙門有意刁難,卡住咱們的糧餉不發。」汪晟搖了搖頭,面露愧色。

「噢?」汪克凡微微一愣,又點點頭說道︰「黃澍還真的下手了,我倒是早有預感……」

「現在該怎麼辦?」汪晟心中松了口氣,既然汪克凡早有預感,應該也就早有準備。

「一時的窘迫是免不了的。」汪克凡沉吟片刻,說道︰「但這也是一件好事,甩開了黃澍的掣肘,咱們正好大干一場。」

汪晟點點頭,接著匯報︰「收到咱們的捷報後,何軍門非常高興,還親自召見了我,說要給雲台升官呢!不過,他給的賞銀也被巡按御史衙門截下來了。」

「截下來正好。將來這都是證據,到何騰蛟面前打官司也不怕!」

恭義營處處受制于人,糧餉也極為有限,汪克凡早就想另闢財源,重新打造手下的部隊,黃澍這番刁難,正好給了他一個發動的理由。

汪晟走了之後,汪克凡在屋子里轉了兩圈,把京良叫了進來,他是個不起眼的小兵,辦事卻一向得力,這件事交給他最合適。

「你去找人做些牌匾,事先不要走漏風聲,牌匾分兩種,上面刻字……」

正說到一半,親兵進來報告,縣令許秉中有事相召。

汪克凡向京良交待了一番,出門來到縣衙。

師爺鄭選正在大門外候著,引著汪克凡直入內堂,許秉中迎出來,身旁卻還跟著另一名七品文官。此人四十多歲的年紀,厚臉盤,鷹鉤鼻,舉止間倒有幾分官威,只是面色青灰,眼泡浮腫,一看就是酒色過度傷了肝腎。

「雲台,快來和卜縣君相見。」許秉中居中介紹,原來他是通城縣令卜作文。

「幸會,幸會!」卜作文有求于人,身段放得很低,上來先和汪克凡拉起了校友關系︰「鄙縣當年也在山谷書院求學,和汪將軍還有同癢之誼,汪將軍文武雙全之儒將,實為我山谷之榮耀!」

「不敢當,前輩大駕光臨,不知有何見教?」汪克凡也是正牌秀才出身,稱他一聲前輩並不過分。

「慚愧!只因水匪襲擾通城,特來向汪將軍求助……」卜作文是來搬救兵的。

「恭義營糧餉匱乏,有心無力,怕是幫不上卜縣君了。」汪克凡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無妨,無妨……只要汪將軍能保全通城,鄙縣必傾盡庫中所有,向貴軍捐輸糧餉!」

從維和部隊變成雇佣軍,倒是一個不錯的生財之道,汪克凡略一遲疑,卻見許秉中藏在卜作文身後,向自己一個勁地直擺手,很明顯,他不希望恭義營離開崇陽。

「好教卜縣君失望了,我軍前番惡戰傷亡不小,急需休整補充兵員,在新兵操練純熟之前,不宜出戰。」汪克凡考慮了一下,又說道︰「只要貴縣能堅持一個月,恭義營必會及時趕到,解通城之圍。」

在完成改編之前,恭義營沒有能力出征通城。卜作文猶不甘心,再三相求,汪克凡卻一直不松口,在許秉中的幫助下,幾番解勸才把他送到寅賓館休息。

「此人臨戰月兌逃,敢回通城,只怕還要來煩擾雲台。」許秉中洞察官場世故,對卜作文的行徑很是看不起。

「棄城而逃可是死罪,他敢麼?」汪克凡有些意外。

「唉,現在綱紀混亂,卜作文又有些背景,就算通城真的丟了也不會判死罪,最多降職丟官罷了。」

許秉中發了兩句牢騷,又說道︰「你營中若是缺糧的話,我這里可勻給你些,多的沒有,一百石還是拿得出來的。」

听話听音,汪克凡剛才抱怨糧餉不足,許秉中把恭義營留在崇陽,當然要有所表示。

汪克凡卻不太滿意,一百石糧食听著不少,卻只夠恭義營吃二十天左右,況且他現在最需要的還是銀子。

「多謝老師,不過我營中急需現銀,能不能想想辦法?」

「這個……」許秉中一臉為難之色︰「我這里也缺現銀,前些日子為了募集青壯,修繕城防,藩庫里的銀子都挪用完了。」

「暫借一千兩白銀,一個月後必定歸還!」

「別說一千兩,一百兩都沒有。」許秉中搖頭道︰「慚愧,實在是幫不上賢佷……要不然這樣吧,我向武昌府和按察使司上申狀,幫你去討餉。」

「沒用的,就算是把官司打到巡撫衙門,都能討來。」汪克凡說道︰「既然已經這樣,只好在縣中捐輸軍餉,從商賈富戶那里討些銀子。」

「哦,前些日子宋江犯境,商賈富戶已經梳理了一遍,恐怕擠不出多少。……不過賢佷放心,我還會勉力一試,總要給你個交代。」

許秉中已經搞過一次募捐,求爺爺,告,籌集了不到一千兩軍費,再讓他們掏錢肯定更加困難。

汪克凡卻早有打算,笑了笑說道︰「不需老師操勞,這件事我自己去辦,只是要請縣里配合一下……」

……

離開縣衙,回到恭義營,汪克凡一直緊皺眉頭。

就算能從商戶那里捐輸軍餉,也是遠水不解近渴,新招的輔兵要給安家費,近千名士卒還沒有發軍餉,恭義營處于等米下鍋的狀態,在許秉中這里沒有借到錢,各項工作就只能停下來,等資金到位後才能繼續。

時局如此緊張,浪費的這段時間太可惜了!

回到自己的房間,屋中卻迎出一個人,正是母親劉氏。

「娘,您怎麼來了?」

「你整日也不回家,為娘只好來看看你。」劉氏笑著數落一句,又關心地問道︰「我兒滿面愁容,該不是有什麼煩心事?」

「噢,都是些軍中雜事,娘不用擔心。」

「凡伢子,莫不是你軍中斷餉了吧?」劉氏突然問道。

「啊,您老人家怎麼知道的?」汪克凡非常吃驚。

「呵呵,你營中士卒這個月沒發餉,都是鄉里鄉親的,我怎麼會不知道。」劉氏正色勸道︰「軍餉欠上幾天還罷了,前幾日打仗那些傷的殘的,撫恤銀子總該給人家,不要寒了鄉親們的心。」

「沒事的,過幾天就有銀子了。」

汪克凡把劉氏讓進屋中,請坐倒茶,然後岔開話題︰「我今天收到消息,大同總兵姜瓖叛順降清,不過……,我爹還是下落不明。」

汪克凡這一世的父親汪睿任職大同推官,自從年初就斷了消息,將近一年來,大同城頭旗幟變幻,汪睿的命運也凶險難測。

「哎,你爹怕是已經殞了。」劉氏沉默良久,眼中泛起淚光。

知夫莫若妻,以汪睿的性格,絕不會三番五次乞降活命,恐怕已經死在叛軍之中。

「不會的,我爹他吉人天相……」

這件事沒有確鑿消息,還有一線希望,汪克凡連忙安慰,說了些軍中見聞趣事,引開劉氏的注意力。恭義營中有很多橫石里的子弟,听說史阿大在訓練中出丑作怪,劉氏禁不住露出了笑容。

母子兩個說了一陣話,劉氏起身要走,突然又停下看著汪克凡。

「告訴為娘,你現在差多少銀子?」

「嗯,最少也得兩千兩,多些更好。」汪克凡心中一動,家里賣地得了幾千兩銀子,也許能幫自己一把?

果然,劉氏正有這個打算,而且對兒子非常大方,又加了一千兩銀子。

「這筆銀子我出了,給你三千兩。」她頓了一下,又沉著臉說道︰「不過你得答應我一件事,今天晚上自己回家來取。」

這是什麼意思?

汪克凡楞了楞,隨即就明白過來。這三千兩銀子不是白拿的,今天晚上回家後就得住下,劉氏果然老謀深算,要逼他和傅詩華圓房!

只要答應下來,就能拿到三千兩銀子,一諾千金還乘三倍。

那麼,到底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呢?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先看到這里加收藏看完了發表些評論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殘明最新章節 | 殘明全文閱讀 | 殘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