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之風雲英豪 第三十一章 為帝之道

作者 ︰ 鯤一弱

第三十一章為帝之道

段急雨到了自己的東宮中,命手下的小太監放水,自己將貼身而藏的秘籍、身上穿的水火不侵、刀槍不入、不染塵土的烏金蠶衣、背上背著的七星耀日劍,放到了暗中設計的密室之中。♀

段急雨舒服的躺在了澡盆里,心中暗道︰這段時間因為沒有什麼能和聖心訣同級的內功,所以融氣訣就沒有使用,現在得了陰煞玄冥索命魔功、黃帝內經和北冥神功,這三門神功都是可以和聖心訣平起平坐的神功,再加上三分歸元氣和不滅金身的組合功法——三元不滅功,剛剛好可以進行五行組合,也不知會是個什麼效果。

段急雨想到此處不禁又有些感嘆,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啊,自己功力盡失正好可以修煉最容易速成的北冥神功,到時通過自己的領悟步入先天,就能使用可以融合同等級內功的融氣訣了,到時……

————————————帝王之道————————————

段急雨暗自想到︰這武功方面,並不用愁,只要敵人夠多,單靠北冥神功就能使功力恢復,只是體內功力繁雜,想要步入先天會困難得多罷了。不過,憑我的融氣訣,雖然不入先天的功力,效果不佳,但是強行將它們都融合為一還是可以的。到時候,就由數量轉換為質量,來步入先天。

段急雨搖了搖頭,將思維拉了回來,他開始不斷地推敲著自己至關重要的苗族計劃,因為只有苗族的支持,段急雨才能真正地在大理政局的舞台上,攪風攪雨,甚至培養出自己的一股勢力。♀

說起來這苗族計劃並不十分復雜,首先段急雨當初派遣百花組的間諜潛入苗寨中,並沒有存著要控制苗族的心思,只是單純的為了監視苗族大部落的一舉一動罷了。

段急雨只是一個大學生,雖然學過了很多東西,甚至在無盡風雲里運用過一些御人的手段,但是他畢竟不是那些政壇老油條。他無法步步都謀劃于心,不過隨著他的成長,和段正明的有意培養,他漸漸有了一個帝王的必備素質。

帝王之道,是指作為一個帝王所應有的是態度,知識,智慧,管理,預測等等能力的綜合。為帝王者,一人為天,大權在握,審時度勢,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心寬以容天下,胸廣以納百川。其實說白了,為帝王者應該要有氣魄,口才,不一定博學,但不能缺乏常識,不一定會做,但一定要會用人,善于招攬人心。

並不是什麼親賢臣遠小人之類的陳詞濫調,也不是什麼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場面話,更加不是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廢話。

————————————為帝之道之一二——————————

說起來,帝王之道最重要的只有三點︰第一點、權力的集中,第二點、掌握民心,第三點、制衡權臣。♀

第一點,權力的集中。至少是指能夠手中擁有相對強大的力量,至少不能成為權臣的傀儡,如果做了被挾天子以命諸侯的漢獻帝,那可就太憋屈了。哪怕不是被挾天子而命諸侯,如果有權臣被手下人逼得黃袍加身,你又手中沒有能對付他的實力,你該怎麼辦?

第二點,掌握民心。一個國家真正的根本,乃是人民。要想取得最高統治權、獲得整個天下是有辦法的,那就是獲得民眾就可以得到天下了。要想獲得民眾有辦法,那就是獲得民心就可以得到民眾;要想獲得民心有辦法,民眾所需要的,就給予他們,反對的不要給予。

「得民心者得天下」據三國時的司馬懿所說,其臨死前對司馬師和司馬昭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君子之心者得諸侯;得諸侯之心者得士大夫。

秦末時期,原來的楚國貴族項羽趁亂起兵,依靠自己的軍事天才和貴族的優勢成為各個反秦**勢力中最強大的一個。而且項羽力大無窮,身材高大,在注重外表的古代更容易取得威信。另外一個勢力是劉邦,此人從小不學無術,游手好閑,打仗敗多勝少,而且用語粗俗,根本沒有王者風範。但是項羽在初期取得成功以後,隨便屠殺諸侯,殺死各路義軍的總統帥楚懷王。對民眾苛刻,連投降的四十萬秦朝士兵都殺得一個不剩。對謀士的建議充耳不聞,剛愎自用。

反而劉邦從小和平民生活,愛惜民力,對人寬厚,而且自己知道自己沒有太大本事所以十分尊重人才,對投降士兵願意留下的收編,不願意的就讓他們回鄉下,十分受人愛戴。♀最終項羽因為殘暴不仁而眾叛親離,而劉邦則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和擁護,在長達五年的戰爭中,雖然劉邦多次失敗,但是仍然不斷收到群眾的支持所以能夠不斷的反撲。然而項羽在被劉邦打敗以後,就眾叛親離,所有的軍隊在一夜之間都離他而去,最後被劉邦徹底打敗,被迫自殺。而劉邦因為得到全國人民愛戴而最終登基稱帝,開創了統治中國長達412年的漢朝。

——————————為帝之道在于制衡———————————

為帝之道,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後的一點——制衡權臣。古代帝王,控制其下方大臣,所用的被稱作帝王心術,準確的來說,也就是制衡之術。制衡之術主要,就是分兩點,拉攏,離間,通過這兩點,使得朝廷內大臣無法有太大的動作,由此勝過皇帝。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是在明君時期,仍有清流一派與貪官一派,因為皇帝不想看到任何一方獨大。

黑白之道,一黑一白,無論是對內臣,還是對外臣,以及世間諸事,都有用。對于內臣來說,黑白之道一般與制衡之術連用,以黑白之術離間或拉攏人心。黑白之術所打壓的那方,一般都是最強盛的那方,無論那方,是忠臣也罷,奸臣也罷,總而言之,要兩黨平衡,朝堂和諧。

若是對外臣,自然不可顯現出唯命是從的樣子,如此,便需用**。只是若是只是如此,使臣來國,必將不喜,如是,**之後過一會兒,便用白道。所謂打一棒子喂一甜棗便是如此。自己不可示弱,但是卻又不可讓對方難堪,那麼唯有如此做。

下方和諧,上方自然去掉一憂,無論到底是威逼利誘所換來的和諧還是什麼,總而言之,下方和諧,才是一國之重,若是下方和諧,也會少行不利于民之事,畢竟若是雙方水平相當,沒有哪一方,會願意被對方抓住把柄

黑白皆用,指的不是你對一個國家用**,一個國家用白道,指的是在一個國家上黑白皆用,無論是弱國也罷,強國也罷。弱國若是見你只用白道,只會將你看做一個取款機一般,若是只用**,恐怕會倒向其他強國。

————————————用忠還是用賢———————————

說到制衡,不得不提下︰身為帝王,到底應該重用哪樣的臣子。是重用能臣,還是重用忠臣。這恐怕是每個帝王都要考慮的事情,並不是每個手下的能臣都對你忠心耿耿。而且,並不是每一個忠于你的臣子,就擁有足夠的能力。

魏征曾經對唐太宗李世明說過,他要做賢臣而不做忠臣,太宗就問其原因,魏說:忠臣授命于皇,不敢有怠慢、質疑,是的,他是一個忠實的好臣子,可是卻不是治國的能臣。而賢臣則是為國家社稷而著想,不一味的尾隨吾皇之後,有自己的想法,並且能與皇上據理力爭。而我要當的就是賢臣而非忠臣,即使有一天因為進諫而惹至殺身之禍,如此一番話,讓李世明更加的器重魏征,才有了貞觀之治的繁榮與昌盛。

一個組織只有忠臣,那還有發展的空間嗎?。或許這個組織很出色,可是他們能做的也就只能維持現狀,不讓其變得糟糕而已。失去了賢臣的大膽而反向的提議,時間愈久,最終成了一潭死水,因而更不會出現所謂的盛世了,不是嗎?

可是越有能力的人,就會擁有相對大的野心。不論是王莽、司馬懿還是趙匡胤,他們原本都是別人臣子,但他們擁有了足以取代帝王的實力時,就算你不想取而代之,都不可能了。

王莽和司馬懿暫且不說,也許黃袍加身的趙匡胤,並不想背叛自己的義兄,也不想強行從孤兒寡母手中強搶皇位。但是,你能忍耐,你手下的人呢?如果你不成皇為帝,你的手下人如何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呢?說白了,任何人效忠于別人,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利益二字。

話題有點偏了,真正想要掌握國家機器,讓其良好的運作起來。段急雨的計劃就是︰由賢臣決策,並設定計劃;由忠臣執行,並負責。與此同時,段急雨打算打亂忠臣和賢臣的組合,並將他們從新組合,形成執政黨和在野黨兩個黨派。

段急雨要如何布置那無比重要的苗族計劃呢?至于那至關重要的苗族計劃又是什麼呢?詳情請看下一章——第三十二章苗族計劃

a

h

ef=

起點中文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a

,。

(無彈窗小說網)n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天龍之風雲英豪最新章節 | 天龍之風雲英豪全文閱讀 | 天龍之風雲英豪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