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 第41章 冬日養生,養腎進補正當時(1)

作者 ︰ 靜濤

冬季養生的重要原則是「養腎防寒」。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腎氣旺,生命力強,機體才能適應嚴冬的變化。而保證腎氣旺的關鍵就是防止嚴寒氣候的侵襲。同時,冬季也要滋陰。同時冬季也是進補的最好時機,想要進補的人士不妨抓準冬季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機。

冬季陽氣「收藏」,養腎防寒是重點

進入嚴冬,天氣寒冷,祖國醫學認為冬季是陰盛陽衰之時。寒為陰邪,易傷陽氣。而陽氣是生命之源,不可損耗。因此,冬季養生提倡「陽氣收藏」、「養腎防寒」。

入冬後,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而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于內,代謝也相對緩慢。正如《黃帝內經》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逆之則傷腎

冬季自然界陰寒之氣旺盛,而人體的陽氣蓄于內必虛于外,即陽氣閉藏了,那麼對形體、器官等有形物質的保護作用也相應的減弱了,所以我們更要注意避寒保暖,穿著上要去寒就溫,起居上要早臥晚起,運動要以靜為主,少做劇烈的活動,盡量降低人體的新陳代謝,減少腎精的消耗。精神上要平和,使情志藏而不露,勿大嗔大悲大喜,使志若伏若匿。

另外,根據五行原理,冬季為水,對應于腎,對應的味是咸,根據五行相克,水克火,而火對應的是心髒,對應的味是苦,所以冬季飲食上應少咸,冬季本腎氣旺盛,多食咸會助腎之旺,轉而為亢,亢盛就是不正常的了;宜增苦,因為水克火,所以食苦可以助心氣,以防旺盛之腎水克伐心火;要忌食辛燥發散之物,以培補陽氣。同時又要注意防止溫補太過,郁積化熱,所以宜適當吃些滋陰潛陽的食物,如黑木耳、鱉甲等。

冬季的季節特點是寒冷、陰濕。萬物陰陽的變化是陽氣閉藏于內,人體也應這樣。因此,冬季養生之道,應眼于一個「藏」字。如何才能「收藏」體內陽氣,在冬季做到健康養生呢?建議如下︰

一.養腎為先

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卜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二.精神調養

為了保證冬令陽氣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擾,首先要求精神安靜。「無擾乎陽」,養精蓄銳,有利于來春的陽氣萌生。《黃帝內經》中「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的意思是說,在冬季應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和刺激,讓心情始終處于淡泊寧靜的狀態,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靜自如,讓自己的內心世界充滿樂觀喜悅的情緒。

三.起居調養

冬季作息時間應「早睡晚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因為早睡可以保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而遲起可養人體陰氣。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嚴寒,求其溫暖。睡覺時不要貪暖而蒙頭睡。被窩里的空氣不流通,氧氣會越來越少,時間一長,空氣變得混濁不堪。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睡覺,就會感到胸悶、惡心或從睡夢中驚醒、出虛汗,第二天會感到疲勞。

四.飲食調養

冬季飲食對正常人來說,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的原則,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熱,最宜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為避免維生素缺乏,應攝取新鮮蔬菜。

五.防病保健

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好發季節,除了注意精神、飲食運動鍛煉外,還可用中藥預防,如大青葉、板藍根對流感、麻疹、腮腺炎有預防作用;黃芩可以預防猩紅熱;蘭花草、魚腥草可預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預防白喉。這些方法簡便有效,可以酌情采用。

冬寒也常誘發痼疾,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腦血管病,以及痹證等,也多因觸冒寒涼而誘發加重。因此防寒護陽,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要注意顏面、四肢的保健,防止凍傷。

六.做好保暖

冬季要作好保暖,可緩沖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要頭部保暖。如果不注意頭部保暖,頭部血管會因為天氣寒冷而收縮,產生頭疼等癥;二是要背部保暖,不然會出現頸椎、腰椎疼痛;三是腳部保暖,由于腳離心髒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因此腳的皮膚溫度最低。中醫認為,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髒,可引致月復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癥。

七.學會放松

平日繁忙的工作令人神經緊繃,可利用簡單肌肉松弛法,使人專心注意到自己身體肌肉的變化,藉以達到全身松弛狀態。如找個地方坐下,將心思集中在放松上,快速地拉緊身體某一塊肌肉持續5秒鐘,然後再慢慢放松。反復進行肌肉拉緊放松的動作,從頭、眼楮到腳趾,全身肌肉都可以進行。

八.運動鍛煉

冬天,因為氣候寒冷,許多人不願意參加體育運動。但正如俗話所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這些都說明,冬季堅持體育鍛煉,非常有益于身體健康。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冬季是最佳的進補季節。正所謂「秋收冬藏」,冬季是人體處于收納的時節,這時補充的營養更容易吸收,是機體休養生息的大好時機。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這時的進補能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下良好基礎。

冬季進補是我國的民俗之一。祖國傳統醫學認為︰「萬物皆生于春,長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應之」,「冬三月,此謂閉藏」,也就是說,冬季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是一年四季中積蓄能量的最佳時機。

如在這個季節進行調補身體,則從某種程度上可起到改善人體的陰陽平衡、旺盛髒腑的氣血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所以民間流傳著「冬令進補,來年打虎」的俗語,這種說法是包含著一定科學道理的。

冬令進補的食物應該恪守三種功能︰

一要有保溫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熱能供給,富含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肉類、蛋類、魚類及豆制品等。

二要有御寒功能,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其體內缺乏礦物質有關。因此,應注意補充礦物質。中國人一般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證人體對鉀、鐵、鈉等礦物質的需求。

特別怕冷的人可多補充一些邊根帶皮的蔬菜。專家認為,這類蔬生長在土壤里,其根部和皮殼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及營養素。

三要有防燥功能,冬季氣候干燥,人們常有鼻干、舌燥、皮膚干裂等癥狀,補充維生素b2和維生素c十分必要。維生素b2多存于動物的肝、蛋、乳中;維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鮮蔬菜和水果中。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補呢?冬季進補需要根據個人體質而定,如果盲目亂補,非但達不到預期目的,反而還會出現不良反應,所以,在進補之前,最好先了解自身的體質狀況,這樣才能補得有效。

體質較差者,例如氣虛型,包括脾胃氣虛或肺氣虛者,比較適合食用人參、北 、淮山等。「因為這類型人常易疲勞、胃口差、精神狀態也不佳,所以適宜食用這些補氣的藥物杜主任說,其中,人參是較為名貴的補氣藥物,有「大補元氣」之功。其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還有調節人體膽固醇代謝和抑制高膽固醇血癥。

血虛型則適宜食用補血類的藥物,例如當歸、阿膠、鹿膠、熟地等。據介紹,血虛型的人常見的表現癥狀為瘦弱且面色蒼白,唇色、指甲顏色淡白,並且還會有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等癥狀,女性還會伴有月經顏色淡且量少的特點。

而陽虛型則適宜食用溫補陽氣的食物或者藥物。常用的有羊肉、狗肉、巴戟、杜仲等,其中,羊肉的營養極為豐富,不僅含有大量蛋白質和脂肪,而且還含有各種維生素及鈣、磷、鐵等人體所需元素,被人們喻為冬季食補佳品。「陽虛類型的人在冬季非常怕冷,四肢冰涼,所以,這些補陽氣的食物和藥物能夠幫助他們增強御寒能力杜主任說。

體質特別虛弱者可食用鹿茸。鹿茸是雄性梅花鹿、馬鹿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是一種名貴的藥材。鹿茸中含有膠質、激素、脂肪酸、氨基酸,及鈣、磷、鎂、鈉等成分,其性溫而不燥,能提高機體功能,對全身虛弱、久病體弱患者,有較好的強身作用。

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鹿茸具有「善于補腎壯陽,生精益血,補髓健骨」等功效,是體內陽氣不足,腎氣虧虛者的冬季進補良藥。現代研究表明,鹿茸能提高人體的工作能力,改善睡眠和食欲,並能減輕肌肉的疲勞,又具有類似性激素的作用。

冬季進補除了因人而異,還有地區的差異。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人體生理特點和病理改變也不盡相同。因此,在飲食及進補方面也應有所避就,才能達到防病治病,增進健康的目的。冬季一般采用溫辛回陽的食療方案,在西北嚴寒地區,用量宜多;在東南濕熱地區,用量宜少;而在高寒、高濕地區,宜食辛溫、辛熱、助火、補陽類食療原料,忌食具有寒涼降瀉作用的食物。

介紹幾種冬季家庭常備藥品

冬季天寒,人們如果不注意保暖就會得病,但不是所有的病都要去醫院,如果家里常備一些藥品,有病時就可以不去醫院看病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看病不求醫」!

冬季需要在家里隨時準備以下藥物,應付不時之需︰

感冒藥

治療風寒感冒的藥物有︰風寒感冒沖劑、感冒清等。感冒伴有發熱的病人,可選用正柴胡飲、雙黃連口服液或紫雪丹等。一些西藥如撲爾敏、新康泰克、速效傷風膠囊、感冒通、白加黑感冒片也可以酌情配備。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感冒藥早期應用效果最好,使用時患者要多喝開水,注意休息。

胃病用藥

治療胃病的藥有︰胃蘇沖劑、氣滯胃痛顆粒、溫胃舒、摩羅丹等,可用于風寒襲胃或飲食不節引起的胃部疼痛不適;普魯本辛654∼2用于胃痙攣導致的胃痛劇烈難以緩解,但不要長期服用。

止咳化痰藥

風寒咳嗽,可選配橘紅片、急支糖漿、杏蘇止咳糖漿、通宣理肺丸、蛇膽陳皮散等;伴有氣喘的,可配備桂龍止咳膠囊、消咳喘、固本咳喘片等。

消炎鎮痛藥

消炎鎮痛藥的藥有︰元胡止痛片、阿司匹林、去痛片、消炎痛、布洛芬等可用來緩解關節痛、感冒頭痛、風濕痛,但不可以作為主要治療藥物來使用。

外用藥物

冬季關節疾病多發,可準備一些風濕膏、傷濕止痛膏、麝香風濕膏等。還要準備一些雲南白藥、創可貼、紅花油等處理外傷的藥物。

凍瘡藥

推薦「綠藥膏」。治療範圍廣泛,臨床用藥證明︰對皮膚粘膜的化膿潰爛,炎癥,紅腫,過敏性皮炎,搔癢,濕疹,老爛腳,蚊叮蟲咬,凍瘡,燙傷,皮膚皸裂,肛裂,痔瘡及老年性皮膚干燥等癥均具良好療效。

慢性支氣管炎藥

推薦「喘康速」。可治︰支氣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和其它伴有支氣管痙攣的肺部疾病。

推薦沙丁胺醇氣霧劑︰主用于支氣管哮喘,也可用于喘息型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的支氣管痙攣等。

關節炎藥

推薦「奇諾力」︰適用于下列痛癥的急性或長期治療︰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強硬性脊椎炎;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周的疾病;急性痛風關節炎;疼痛的低背綜合癥等。

滋陰進補藥

推薦「六味地黃丸」,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用于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

推薦益腎丸︰調和陰陽,培補腎元,益氣固精。適用于肝腎不足引起的陽痿早泄,腰背酸痛,月經不調,白帶過多,四肢發涼、頭暈耳鳴,神疲乏力,失眠健忘,發白早月兌,尿頻,夜尿增多,尿失禁,中年早衰,以及男女性功能減退等癥。

以上幾類基礎藥品,可以選擇購買,另外還要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搭配一些必備常用藥品。在購藥前一定要向藥師咨詢所買藥品的使用禁忌和使用方法,回到家後認真閱讀說明書,正確服用。另外,家庭備藥量不宜過多,一般夠三五日劑量即可,以免備量過多造成失效浪費。

上面介紹的幾種藥一般是針對成人而言的,對于有孩子的家庭,那些藥品是不夠的,因為幼兒的體質差,在冬季最容易得病了。要想成為一個細心的好媽媽、好爸爸,就應該買好幼兒的常備藥。

輕微感冒(噴嚏、流涕)藥

有︰保嬰丹(風寒感冒)、牛磺酸顆粒(風熱感冒)、珠珀猴棗散、小兒寶泰康(風熱)、小兒感冒顆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兒金丹。

感冒、發熱藥

有︰好女圭女圭感冒顆粒(小兒新)、牛磺酸顆粒、保嬰丹。

感冒、咳嗽藥

有︰猴棗牛黃散、保嬰丹、小兒感冒顆粒、小兒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小兒止咳糖漿(露)、清宣止咳露。

咳嗽、多痰藥

有︰小兒止咳糖漿(露)、清肺化痰顆粒、沐舒坦、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保嬰丹、猴棗牛黃散、健兒清解液。

嚴重鼻塞、膿涕藥

有︰鼻淵舒、滴寧、0.5%麻黃素滴鼻(禁用滴鼻淨)。

退燒藥

有︰泰諾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兒退熱貼。

發熱、扁桃體炎(咽炎)藥

有︰小兒咽扁沖劑、舌苔厚、內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兒七星茶、小兒七珍丹等。

食欲不振、脾胃虛弱

有︰嬰兒健脾散(嬰兒素)、醒脾養兒顆粒、脾可欣、小兒七星茶。

積食(乳食疳積)、厭食、消化不良藥

有︰四磨湯、小兒化食丸、小兒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導赤丸、嬰兒健脾散。

月復瀉藥

有︰媽咪愛、金雙歧、思密達、乳酸菌素、麗珠腸樂。

非感染性月復瀉藥

有︰脾可欣、醒脾養兒、嬰兒健脾散、思密達、合生元。

受驚、夜啼藥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最新章節 | 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全文閱讀 | 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