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 第39章 秋日養生,滋陰潤燥防疾病(1)

作者 ︰ 靜濤

到了秋天,有些人常常會這樣的感覺︰天氣變涼爽了總覺得渾身不舒坦;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潤;鼻腔有股似煙一般的干燥感,一不小心還出血;喉嚨也癢癢的,頻頻干咳,有時有少量的黏液痰,卻總是咳而不爽;嘴唇一踫就干裂,痛得喝水吃飯都困難……這些癥狀都是秋天容易出現的。在秋天,空氣會變得干燥,也使得人體消耗大量的水分和陽氣,因此,秋季潤身顯得很重要。

陽消陰長之始,滋陰潤燥是關鍵

在秋季,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秋風勁急,氣候干燥。人們起居調攝應與氣候變化相適應,以免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同時,還要「收斂」體內的陽氣,注意滋陰潤燥。

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是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這個時候,人的皮膚黏膜水分蒸發加速,于是出現皮膚干澀、鼻燥、唇干、咽痛等現象。因為在這個季節里,肺氣和燥氣過度地交換循環造成體內津液大量耗傷,此時人體如能及時順應秋冬收藏規律而養陰,可使體內保證氣血運行的陽氣有所收斂而不致外散,積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精氣和營養。所以秋季進補,養陰為上。

關于秋季養陰,《素問》上記載︰人至中年以後,腎中精氣逐漸衰少,促進津液分泌和血液生成的腎陰也隨之衰減,老年人容易出現腎陰虧虛,使人易倦怠、乏力、訥呆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必須滋陰潤燥。

可見,秋季對人的影響極大,要想讓體內的「陽氣」收斂,進而滋陰潤燥,就應做到以下幾點︰

滋陰潤肺

秋天空氣干燥,加之人體在夏季津液耗損,容易出現口舌生瘡、鼻腔和皮膚干燥、咽喉腫痛、咳嗽、便秘等現象。可適當選服些滋陰潤肺補品或藥粥。如沙參、百合、銀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適量煮粥即可。

秋涼防寒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涼」,且秋天晝夜溫差較大,應隨時增減衣服,以防止秋涼感冒。但為了提高人體對冬天的御寒能力,某些呼吸道抵抗力較弱而易患氣管炎的人,特別應進行「秋凍」(不要過早過多地增加衣服),以保證機體從更熱順利地與秋涼「接軌」。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

早睡早起

秋風乍起,氣候干燥而秋日早晨天高氣爽,空氣清新,是秋天一日中空氣最為濕潤的好時候,早睡早起,以利收斂神氣,使肺不受秋燥的損害,從而保持充沛的活力。

運動不過量

秋季人體生理活動處于「收」的時期,陽氣處在收斂內養狀態,故運動養生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太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因此,中醫學認為,常人而言,尤其是不太鍛煉的人群和老年人群,秋季不太適宜大肆進行高密度、消耗量大的運動,反而應該選擇進行一些「靜功」鍛煉,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根據自身體質進行一些相對較緩和的「動功」運動方式,如廣播操、太極拳、瑜珈、韻律操等等。

調理脾胃

秋季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時期,可先補食一些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否則,營養物質不能被人體所吸收利用,甚至還會引起疾病。

精神調養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及時補水

運動後要多喝水,以保持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若運動時出汗過多,可在開水中加少量食鹽,可維持體內酸堿平衡,防止肌肉痙攣。

調理飲食

秋季氣候干,空氣溫度低,汗液蒸發快,應多補充些水分以及水溶性維生素b和c,平時可多吃隻果和綠葉蔬菜,以助生津防燥,滋陰潤肺。但秋天不應貪食瓜果,以防壞肚而損傷脾胃。也應少用蔥、姜、蒜、韭菜及辣椒等溫燥熱食物,否則夏熱未清,又生秋燥,易患溫病熱癥。

秋季多補水可防秋燥

「燥」為秋季的主氣,稱為「秋燥」。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所以人常常出現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結、皮膚干燥的現象。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再秋季應該多補水,使身體減少干燥的危害。

秋天是收斂的季節,這時天氣為燥氣,所以我們到秋天的時候會覺得秋高氣爽。在夏天我們的衣服會很潮濕,可一到秋天,衣服一下子就變得特別干燥。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燥氣的收斂功能在發生作用。

對于人體也一樣,秋天的干燥影響著人,它易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會出現燥象,我們常稱為秋燥,會有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結、皮膚干甚至破裂等癥狀。而肺喜潤而惡燥,在秋燥影響下,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也會出現鼻咽干燥、聲音嘶啞、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癥。

秋燥是外感六婬的病因之一,在臨床上分為「涼燥」、「溫燥」二種類型。它們分別是︰

涼燥︰感受秋涼燥氣而發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臨床表現初起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鳴鼻塞,類似感受風寒,但本病有津氣干燥的現象,如唇燥溢干、干咳連聲、胸悶氣逆、兩脅竄痛,皮膚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癥,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損而出現的寒燥癥狀。

溫燥︰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氣而發病,是秋燥之偏于熱者。臨床上表現初起頭痛身熱、干咳無痰,咳痰多稀而粘、氣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悶脅痛、心煩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邊尖俱紅等癥,是肺受溫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現的燥熱癥狀。

秋燥傷人,那麼面對秋燥我們該怎麼呢?當然,我們必須從補水保濕入手,多吃補水,多吃水果,適當吃點蜜,最重要的還飲食。

給身體補充水分

時值十月,暑氣漸消,白天光照減少,晝夜溫差變大,彌散在空氣中的水蒸汽逐漸凝結成露水。再加上秋風一起,空氣濕度就明顯減少,所以人們會覺得天氣非常干燥。因此,秋季需要補水,給身體,同時也給肌膚。

1.給身體補水。秋季要注意補水,可以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女乃等,以養陰潤燥,補充水分,保持濕潤。正常人一天攝入的水量大約在1200∼2000毫升左右。

2.洗臉後盡快使用化妝水、面霜。化妝水有完成清潔程序和平衡皮膚酸堿質的雙重功能,它能調節皮膚因洗臉而形成的微酸性現象,所以在洗臉後最好盡快使用化妝水補水,並且使用面霜鎖水。

3.唇部補水。使用潤唇膏在唇上厚厚涂上幾層,然後用保鮮膜封閉唇部,同時將熱毛巾敷在唇上20分鐘左右,可拯救極干燥的雙唇。

4.眼部補水。一般女性到了25歲就應該使用眼霜了,如果眼楮四周是在太干燥了,用眼膜來補充大量的水份和養份,可以迅速恢復肌膚的潤澤度,每周1∼2次的加強保養,可改善眼部皮膚干燥的狀況。

多是新鮮水果

秋季大量上市的許多新鮮水果,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不僅具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之功效,而且能治療與肺有關的疾病,是秋季養生保健的最佳食品。我們常見的水果有︰

梨。梨肉香甜可口,肥女敕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癥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葡萄。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干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大棗。能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髒、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癥,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石榴。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于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癥,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甘蔗。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于治療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癥。

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癥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干唇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癥。

百合。百合質地肥厚、甘美爽口,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上品,功擅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對肺結核、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及各種秋燥病癥有較好療效。熟食或煎湯,可治療肺癆久咳、咳唾痰血、干咳咽痛等癥。

早鹽水晚蜂蜜防秋燥

防秋燥有妙招,早上空月復喝一杯涼的鹽水,晚上睡前喝一杯溫的蜂蜜水。清水在體內流失比較快,因此盡管我們不停地喝水還總覺得口燥唇干,但如果捏一小撮食鹽放入水里攪拌一下再飲用可以減慢水分流失。另外,蜂蜜有清熱、補中、解毒、潤燥等功用,經常食用對肺病、高血壓、痔瘡、動脈硬化、神經衰弱等有一定的預防和療效。

經常洗澡

大風干燥、氣溫驟降、溫差較大,很多慢性病也來「秋後算賬」,新老疾病如「按住葫蘆浮起了瓢」。通過洗澡來補充皮膚的水分,這個大家都知道,其實洗不好也會「殺傷皮膚」。因此,合適的洗澡方式是,首先水溫不宜過熱;其次選擇偏酸性的沐浴露,這都是為了避免刺激和傷害皮膚。最重要的是洗澡後立即全身涂抹潤膚露,避免水分快速流失。

初秋時節四種易犯疾病的防治

夏天過去,秋天就來臨了,這個時候,感冒、慢性支氣管炎等舊病容易復發。因此,醫生提醒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四種疾病的預防︰月復瀉、呼吸道疾病、感冒、少兒手足口病。

夏末入秋或秋末入冬這種季節交替的時候,感冒和一些「老毛病」就會特別容易復發。以呼吸科為例,很多道醫院去看病都是由于季節交替而引起慢性支氣管炎等舊病的復發才去的。那麼,如何度過這個「多事之秋」呢?醫生提醒,夏秋之交應特別注意以下四種疾病的預防,以免舊病復發。

月復瀉疾病

秋季月復瀉大多數是病毒污染所致,與一般飲食不潔引起的腸炎不同。經過炎夏的消耗,入秋後,人體的消化功能逐漸下降,腸道抗病能力也減弱,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月復瀉。

月復瀉不是一種**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個共同表現,它同時可伴有嘔吐、發熱、月復痛、月復脹、黏液便、血便等癥狀。月復瀉伴有發熱、月復痛、嘔吐等常提示急性感染;伴大便帶血、貧血、消瘦等則需警惕腸癌;伴月復脹、食欲差等常需警惕肝癌;伴水樣便則需警惕霍亂弧菌感染。

除此之外,月復瀉還可直接引起月兌水、營養不良等,具體表現為皮膚干燥、眼球下陷、舌干燥、皮膚皺褶。

預防秋季月復瀉主要是防止著涼,尤其是要防止疲勞後著涼,因為疲勞使身體免疫力下降,病毒容易乘虛而入。同時,還應該加強飲食調理,針對月復瀉病癥的不同時期,飲食調理要注意︰

1.發病初期,飲食應以能保證營養而又不加重胃腸道病變部位的損傷為原則,一般宜選擇清淡流質飲食,如濃米湯、淡果汁和面湯等。

2.急性水瀉期需要暫時禁食,月兌水過多者需要輸液治療。

3.緩解期排便次數減少後可進食少油的肉湯、牛女乃、豆漿、蛋花湯、蔬菜汁等流質飲食。以後逐漸進食清淡、少油、少渣的半流質飲食。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最新章節 | 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全文閱讀 | 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