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 第7章 補益氣血扶正固本,由內而外的健康動力(4)

作者 ︰ 靜濤

補氣血並不是盲目就可以的,尤其是對于一些常用的補氣血的藥物,盡管它們是有益于氣血進補,但我們也要正確地進補,否則會得不償失.如《本草綱目》中記載︰「人參,味甘微苦而性溫,入脾、肺經。具補益強壯、補氣固月兌、補肺健脾之功效但人參雖是一種滋補強壯藥,但不可人人服人參,藥藥入人參,唯有虛損時才宜進補,而且人參的類似品種非常多,應用時要注意分辨。

人的血從何而來?其實真的懂得中醫醫理的人,就能夠明白血是從脾胃而來到,人體通過消化吸收食物,把食物的營養精華轉化成氣血能量。因為脾胃主血,脾胃虛弱就會造成氣血不足,要補血的根本辦法是需要好好的養護脾胃,好好的吃飯,好好的睡覺。而亂吃所謂的補血的補品不但不會有多大的用處,而且常常事與願違,讓身體受到更大的損害。

這幾年中醫方面的養生保健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這是一個好現象,人們開始認識到了中醫的重要性和科學性。但是因為沒有中醫藥基礎常識,並且走入了一些觀念的誤區,造成了一談到養生保健就變成了一個字︰補!一談到補就立刻是阿膠、人參、當歸的猛吃亂吃一通。藥補不如食補,再好的補藥也不如每天好好吃飯,並且補藥並非人人適合,吃不好可是能要人命的。所以我們首先要認清自己的體質,才能進行合理的進補,否則最好還是在醫生的囑咐下進行為好。

「氣血」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氣血不足」、「氣血虧損」、「氣血兩虧」等,是中醫臨床上常用的術語。本文就「氣血」一詞談談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誤區。

誤區一︰滿面紅光,就是氣血好

在中醫學中,人的正常生理面色表示人體的氣血津液的充盈與髒腑的正常,比如精氣含于內,容光發于外,所以面部顯現光明潤澤、紅黃隱隱。而在臨床上,中年人如果總是「紅光滿面」,很難看出本來的膚色,就要注意查一查自己的血壓了。如果血壓正常,需要考慮是否肝火旺盛,通常肝火旺盛的人易出現急躁失眠、口干等一系列表現。

誤區二︰臉色好,氣色好,就是氣血正常,身體健康

在中醫學中,「氣血」是「氣」與「血」兩個概念的組合。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某人身體一直非常好,氣色又好,但突然得暴病而亡,人們往往感到不可思議。其實,臉色好,氣色好,氣血正常,絕不能代表髒腑無病,很可能這些「健康人」的某一個器官就有先天或後天的疾患,只是暫時沒有顯現出來而已。

誤區三︰身體有疾患,氣血一定差

在中醫學中,「氣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而我們日常口頭語中的「氣血」只是局部概念,說白了,在不少人的觀念中,僅是單指「血」。比如伏案工作久了會發生頸痛、背痛,老年人常發生腰腿痛等等,從「氣血」角度講,這是局部氣血不和、血瘀氣滯,甚至血不養筋而造成肌肉萎縮等等,屬于局部小概念的「氣血」問題。局部的氣血概念,不能代表整體的氣血概念;局部氣血失調,也不能說總體健康出了大問題。

誤區四︰「氣血」就是指氣和血,與其他無關

這是人們存在的一個大誤區。僅以氣和血而言,在中醫學中涉及範圍較廣,名稱繁多,概念也不一樣,但是氣血與五髒六腑,與精、津液等有著密切不可分割的關系,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響。中醫經常講到︰精與血同病,氣與血同病,氣與津液同病,血與津液同病。這其中包含著更為復雜的病機。

有些人對補腦、補腎、補氣、補陽的藥物感興趣,常常對號入座,認為自己腎虛、氣虛、血虛而大量服用。實際上,中醫治病講究辨證施治,是虛證才用補藥,非虛證用補藥反而適得其反,加重病情。就算是精神不佳,或是一些「亞健康」狀態,只要適當休息,調節飲食,是完全可以恢復的。「是藥三分毒」,就算補藥也不例外,還是不要濫補為好。

一說到補氣,很多人就想到一些人參、鹿茸等大補之物。其實,補氣並不需要如此大補,真正的補氣之物就是五谷雜糧等尋常食品。小米、綠豆、玉米等谷物都是很好的補氣食品,而且比人參、鹿茸等更安全、更有益——身體的改善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千萬不可操之過急。如果想用那些大補食品一下子把身體補好,是很不現實的,因為虛弱的身體不但不能受補,還會反受其害。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時常擔憂、焦慮,內心苦悶。這樣的心情很難養出好的氣。因為氣也是一個人內心的反映,只有保持心情的舒暢才能讓五行之氣運行暢通,精神容光煥發。

人參被喻為補中之王,一到冬天很多人就開始用人參進補,平時為了降火常用西洋參片泡水喝。然而人參雖可強身和延緩衰老,但隨意亂用則有害無益,長期過量吃人參要小心「人參濫用綜合征」。

「人參濫用綜合征」表現為︰欣快、中樞興奮、失眠、全身玫瑰疹、皮膚瘙癢、眩暈、頭痛、體溫升高及出血等。曾有人日服人參15克連續12個月,致使過度興奮、喪失人格、精神錯亂。資料顯示,曾有老年人口服人參致頻發性期前收縮,這是心髒功能紊亂的一種表現。因此,使用人參必須在醫師指導下,從小劑量開始,不可長期大量應用。

另外,人參是體質壯實之體,兒童、孕婦等均應謹慎服用。

在中藥里,阿膠確實是婦科上等良藥,有滋陰補血的功效。但並非適用于所有人,有些人在服用阿膠之後,會出現火氣亢盛的表現,如鼻腔、口唇等部位出現許多熱瘡,或眼楮干澀、發紅、眼眵增多,甚至出現喉嚨干痛及大便秘結或大便帶血等癥狀。有些陽虛者服用後,也會出現食欲不振、胃部飽脹,出現消化功能障礙等癥狀。

另外,患有感冒、咳嗽、月復瀉或月經來潮時,應停服阿膠,等病情痊愈或經停後再繼續服用。

人的胖瘦不同,補益的方法也不相同。

對沒有明顯疾病而體型較瘦的人,通過進補,增強了脾胃功能,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以增加體重。這些人應以食補為主。對于形體消瘦,能食善饑,活潑好動,思維敏捷的人,出現舌紅苦少,口干咽燥,五心煩熱,大便秘結等津液虧耗,陰血不足的癥狀,應采用滋陰補血的方法。常選用沙參、玉竹、牛女乃、鴨肉、龜肉、鱉肉、豬肉等,炖服以滋陰降火,應忌食辛辣燥熱之品,以免耗損津液,加重病情。

肥胖之人常出現動則氣喘,心跳加快,心慌汗出,容易疲倦等一系列氣虛的癥狀。中醫認為肥胖多為氣虛,痰濕內蘊所致,因此有「胖人多氣虛」之說。肥胖者以補氣為主,脾健則水道暢通,水濕運化正常,痰濕不生。依據這一道理,對于肥胖之人,在補氣的同時要注意健脾,采用益氣健脾的補益方法。

體質強壯的人不宜進補,以免導致陰盛或陽亢,破壞人體的陰陽平衡。

形體消瘦,面色憔悴,目眩耳鳴,口燥咽干,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舌質女敕紅、少苔或無苔,脈細等為陰虛證,這類病證的人不宜服用溫熱類的補品和補藥,如紅參、鹿茸、桂圓、核桃仁等。

面色蒼白、疲乏無力、少氣懶言,形寒肢冷、蜷臥自汗、口淡乏味、小便清長,大便稀搪、舌質淡、胖女敕、苔閂潤、脈遲無力等為陽虛證,這類病證的人不宜服用寒涼性質的補品和補藥,如西瓜、龜肉、鱉肉、生地、麥冬等。

發熱、月復脹痛拒按、胸悶煩躁,甚至神昏譫語.呼吸喘促,痰涎壅盛,大便秘結,小便不利,舌苔厚膩,脈實有力等為實證,這類病證的人不宜服用補品和補藥,以免留邪不出,延長病程。

惡寒發熱、無汗或汗出不暢,頭痛,肢體酸痛,苔薄,脈浮等為表證,這類病證的人不宜服用補品和補藥,以免誘邪深人,延長病程。

發熱不惡寒,面紅目赤,口唇干燥,口渴飲冷,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脈數等為熱證,這類病證的人不宜服用溫熱性質的補品和補藥,如羊肉、狗肉桂圓、核桃等,以免助熱耗陰。

惡寒喜暖,面色蒼白,口淡不渴,手足逆冷,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脈遲等為寒證,這類病證的人不宜服用寒涼性質的補品和補藥,如蚌肉、龜肉、鱉肉、西洋參、蜂蜜等,以免助寒傷陽。

唇焦舌燥,咽干,口渴少津或天津,皮膚于燥或枯癟,小便短少,大便秘結,舌質干紅,脈細數等為燥熱證,這類病證的人不宜服用燥熱性質的補品和補藥,如羊肉、狗肉、蝦、以免更灼津液。

頭重而昏,胸悶,脕痞,月復脹,肢體沉重酸困,甚至水腫,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帶下,舌苔厚膩,脈儒等為濕證,這類病證的人不宜服用滋膩性質的補品和補藥,如大棗、蜂蜜、老鱉等,以免助濕生痰。

腦力勞動者的特點是體力勞動相對較少,腦力勞動較多,作息缺少規律,工作節奏緊張,睡眠較少,造成思慮太過而勞傷心脾,起居失常而致心腎兩虧等。其進補要注意補養心、脾、腎三髒。癥狀較輕者,可選用粥養的形式。在粥內加人養心、補脾、益腎的食物和藥物,既可以有利于吸收,又可以起到三髒同補的作用。對于病情較重者,可以服用養血安神丸、歸脾湯等。

《本草》教你測測自己的氣血是否充足

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氣和血、津液、精等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都是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各髒腑的產物,形成之後又都是各髒腑賴以活動的物質基礎,因此氣血津液、精任何一種物質有波及其他幾者而不是孤立的,要相互參照。據《本草綱目》記載,看眼楮,看皮膚,看頭發等都能測出一個人的氣血是否充足。

作為氣血是否充足,我們自己也可以對自己通過以下十招作個初步了解︰

1、看眼楮︰俗話說「人老珠黃」,其實指的就是眼白的顏色變得混濁、發黃,有血絲,這就表明你氣血不足了。眼楮隨時都能睜得大大的,說明氣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楮干澀、眼皮沉重,都代表氣血不足。

2、看皮膚︰皮膚白里透著粉紅,有光澤、彈性、無皺紋、無斑代表氣血充足。反之,皮膚粗糙,沒光澤,發暗、發黃、發白、發青、發紅、長斑都代表身體狀況不佳、氣血不足。

3、看頭發︰頭發烏黑、濃密、柔順代表氣血充足,頭發干枯、掉發、頭發發黃、發白、開叉都是氣血不足。

4、看耳朵︰小孩子看耳朵看形態,大人除了形態就主要看後天的情況了,主要看色澤、有無斑點、有無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紅色、有光澤、無斑點、無皺紋、飽滿則代表氣血充足。而暗淡、無光澤代表氣血已經下降。

5、模手的溫度︰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溫暖的,代表人氣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熱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氣血不足。

6、看手指的指月復︰無論孩子還是成人,如果手指指月復扁平、薄弱或指尖細細的,都代表氣血不足,而手指指月復飽滿,肉多有彈性,則說明氣血充足。

7、看青筋︰如果在成人的食指上看到青筋,說明小時候消化功能不好,而且這種狀態已一直延續到了成年後。這類人體質弱,氣血兩虧。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筋,說明腎氣不足。

8、看指甲上的半月形︰正常情況下,半月形應該是除了小指都有。大拇指上,半月形應佔指甲面積的1/4∼1/5,其它食指、中指、無名指應不超過1/5。

手指上沒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說明人體內寒氣重、循環功能差、氣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過多、過大,則易患甲亢、高血壓等病。

9、看手指甲上的縱紋︰當成人手指甲上出現縱紋時,一定要提高警惕,這說明身體氣血兩虧、出現了透支,是肌體衰老的象征。

10、看牙齦︰小孩子不明顯,主要是成人。牙齦萎縮代表氣血不足。

寒性體質(陽氣不足)︰最明顯的癥狀就是身體的火力不足,表現為畏寒怕冷、喜暖喜熱、不愛飲水或只愛喝熱水、月復瀉便溏、四肢不溫、早晨起來就犯困、一到秋冬便咳嗽流清涕、愛吃蔥姜、不喜梨藕、舌淡苔白、津液較多、面色多青白或青黃、身體稍虛胖、喜安靜獨處、脈搏較緩慢(70次/分以下)。

熱性體質(陰虛火旺)︰最明顯的癥狀就是喜冷喜寒,多穿一件衣服便燥熱出汗,愛喝水、愛喝綠茶、愛吹風、喜空調、愛吃冷飲,口苦、尿黃赤、煩躁易怒、便秘、口咽干燥、目赤、發熱、脅痛、失眠,脈搏多較快(80次/分以上),舌紅苔黃、面色發紅、不愛睡覺、體味較重。婦女月經多提前,量大色深。

其實嚴格屬于這兩類體質之一的人並不多,多是介于兩者之間的平常體質。或偏于熱,或偏于寒,或里熱表寒,或上熱下寒,或忽冷忽熱。

氣虛證則是是指氣的生成不足,或者消耗過度而致氣的功能減退所致病證。「氣機失調證」是指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失常所引起的病證。此中又有「氣滯證」、「氣逆證」、「氣陷證」、「氣閉證」、「氣月兌證」的不同類型。由于氣的運動是從各個髒腑經絡、組織器官為其活動場所,是通過各髒腑、器官的相應功能體現其存在,因此「氣機失調」所致病證是離不開相關內髒的功能障礙。

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氣和血、津液、精等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都是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各髒腑的產物,形成之後又都是各髒腑賴以活動的物質基礎,因此氣血津液、精任何一種物質有波及其他幾者而不是孤立的,要相互參照。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最新章節 | 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全文閱讀 | 本草綱目養生智慧大全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