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藥天香 29第28章

作者 ︰

28、第28章

入夜,紫光閣里燈火通明。

唐王、傅友德、歐陽善以及另幾位內閣重臣方離去不久,後留下蕭瑯從桌案前卷宗上抬起眼,看向自過來後,一坐爐火邊便開始縮著胳膊打瞌睡段太醫,命人過去喚醒了他。

段太醫從瞌睡中驚醒,茫然看向前方,听見宮人說可以給殿下上藥了,哦了一聲,如夢初醒,慌忙站起了身,起得太急,腳一時沒站穩,晃了下,幸好邊上宮人一把扶住。

這幾次,為方便段太醫,蕭瑯都是這里上藥,完了後再回王府。所以宮人對經過已經很熟悉了。方才便抬來了藥水桶,伺候蕭瑯泡腳,此刻時辰到了,便喚醒段太醫。

蕭瑯已經上了屏風後特意放置著一張榻,像禊賞堂里那樣半躺半臥了下去,讓段太醫上藥,自己一目十行地閱著剩下後幾本奏折。

段太醫著宮人幫著卷了袖子,用夾子夾住,手心擦了藥膏搓熱後,小心地開始推拿。

他手法,自然也是老道。當然,和先前董秀替自己上藥時相比……

蕭瑯看了眼老太醫因發力導致青筋畢露枯瘦雙手,收回了目光,專心于自己事。

老太醫年紀大了,難免就話癆,又知道這個魏王殿下素來仁善,手動,也不管魏王殿下有沒有听,嘴里便一直絮絮叨叨,後就扯到了件今天發生一件事上。說︰「……那個胡醫,不過會些奇技婬巧罷了。我今日便太皇太後跟前舉薦了金藥堂董秀小郎中。太皇太後將他召進了宮。陳家老爺子前些時候暴盲,就是他給治好……」

蕭瑯一怔,目光停了下來。

段太醫所提到這個「胡醫」,蕭瑯自然清楚。

這事說來話長。

半個月前,吐蕃使團抵達上京朝賀君。隨使團同來,有個高鼻深目棕黑皮膚天竺人,因兄弟排行老大,自己便取漢名阿大。這個阿大精通醫理,尤其是有一手神奇絕倫金針撥障術。據說他只需一枚金針,便能拔除眼中障翳,讓患者豁然開雲而見白日。連使團里一個官員都說,此話確實不假。因出發前,這位阿大便恰施展神技,治好了使團官員家中老父銀障眼疾,因他說想要游歷中華,這官員便將他一並帶了過來。到了上京後,听說天朝國太也患內障,便自告出手醫治。

太皇太後深受眼疾困擾,听到這樣事,自然心動不已。只是她身份貴重,加上雙目又是五官之君,如何敢貿然讓這異域來阿大動手?便命太醫院里眾御醫與這阿大辯議。這阿大說得一口流利漢話,口才又好,舌燦蓮花滔滔不絕,把太醫院眾御醫駁得無人能夠應對,紛紛敗下陣來。太皇太後尚猶豫之時,阿大讓找個人過來,說可以當場拔除眼障,以證明自己所言非虛。兩天前,便找了一個與太皇太後一樣罹患銀內障老太監來。這阿大當著眾御醫面,以手上一枚金針,刺入老太監雙目,一陣撥弄之後,擦去血痕,那老太監竟真當場便目能視物了。一時嘩然。太皇太後大喜,下令厚賞阿大,迫不及待要他替自己撥障。阿大便得意洋洋,言下之意,太醫院眾多御醫都是飯桶,卻惹了眾怒,昨日全體太醫空前團結,摒棄從前勾心斗角,齊齊進言到兩位監國王爺跟前,說這阿大不過一次僥幸而已。且看那老太監雙目尚有些血腫,預後如何,還不能判定,千萬不能匆忙下決定。蕭瑯與蕭曜也覺太醫們說得有理,昨日便去勸阻了太皇太後。沒想到,今天太皇太後竟將那董秀又召進了宮……

蕭瑯因一天忙碌,並不知情。直到此時,才听說這事,立刻問道︰「那個董秀怎麼說?」

段太醫見終于引出了魏王殿下興趣,精神一振。

「董秀極力反對。與那個阿大辯論。太皇太後不曉得該如何辦,暫時讓那個董秀留于宮中,說明日早召齊眾御醫,再讓兩位王爺一道過去後商議。殿下還不知道這消息?」

蕭瑯確實不知道這事。但估計明早,太皇太後便會派人來叫。

段太醫對這個狠狠羞辱了太醫院天竺阿大恨得牙癢癢,先前與他爭辯時,後往往被壓得啞口無言。想起今日那個董秀,口中說出來一些話,自己雖然听得不是很明白,但看起來他似乎極是堅持,一時便信心大增,方才困意也不翼而飛,恨不得明早些到才好。到時候倘若能擊敗那個阿大,這才是揚眉吐氣。

蕭瑯出神片刻,一直沉默不語。

~~

次日早朝過後,太皇太後果然派了人來喚蕭瑯與蕭曜,讓他們同去听那個天竺阿大與金藥堂董秀辯論。二人知道此事關系到太皇太後眼目,不敢掉以輕心,放下別事,一齊過去了。

~~

繡春昨夜被留了宮中,一夜幾乎沒睡,一直想著那個天竺阿大所謂「金針撥障法」。

這種治療白內障古法,她自然知道。據說早就是傳自于印度。原理是應用一根針,從角膜緣外鞏膜處切一細微小口,探針進去,將眼內牽拉晶狀體韌帶撥斷,讓渾濁晶狀體月兌落,壓向下方玻璃體中後,光線就能順暢地進入眼內,人可以重看到東西了。這種方法簡便易行,據古籍記載,曾治好了不少人眼疾,被傳為美談。後失傳,直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被一著名眼科醫生模索復原後加以改進,用這種方法治好了不少人白內障,其中甚至包括一些當時著名大人物。現雖已經被先進手術手段所取代,但當時,確實是起了不小作用。

這個名叫阿大印度人,很顯然,他掌握了這種眼科手術方法,並非如太醫院御醫們一廂情願所認為那樣,完全是招搖撞騙,這從他出手讓老太監恢復光明一事就能看出來。但繡春從昨日被召進宮听說原委後,卻極力反對。原因很簡單,因為現有條件下,想要避免手術帶來感染和後遺癥,可能性幾乎為零。按她猜測,這也是為什麼這種古醫籍中曾被一度傳得神乎其神手術方法後終于失傳原因——倘若從頭到尾真那麼神奇,又怎麼會失傳?

現代白內障復明原理,是清除渾濁晶體後,按照患者眼部屈光狀態植回人工晶體。

這種金針撥障法,類似現代白內障手術前半部分。剛施行完畢後,確實有可能使患者復明。但幾乎沒有任何消毒與抗生素可言條件下,術後大可能,還是引發炎癥。即便逃過這一關,接下來,被挑斷後強行推沉入玻璃體晶體也極可能導致玻璃體渾濁,無法固定位置,後甚至破掉玻璃體,引發自身免疫反應,致使渾濁皮質溢出,堵塞房角,從而引發繼發性青光眼。

退一萬步講,即便以上風險都不存,經此治療後,缺了晶體患者眼楮也將產生大約19度遠視。現代話,還可以佩戴眼鏡矯正。這里,何來適合眼鏡?

正是基于以上緣由,所以繡春極力反對這個印度人對太皇太後施行金針撥障。

這個印度人不可能不知道自己這種手術可怕後遺癥。從他治了那個老太監眼楮後便不停催促太皇太後下決定舉動來判斷,繡春估計他是想博個時間差,那個老太監因感染再度失明之前拔除太皇太後眼障。復明之後太皇太後必定會重賞他。倘若僥幸沒有後遺癥,那便福星高照。倘若因了感染再度失明,到時候他也已經遠走高飛了。

繡春對太皇太後這個老太太並沒什麼感情可言,她失明與否與她也無多大干系。但既然已經被召入宮,出于一個醫生本職天性,明知可能嚴重後果前提下,她做不到漠然視之。

~~

辯議場所就設永壽宮議事堂里。太醫院全體太醫幾乎都早早到了,同仇敵愾,趁著開始前,紛紛給繡春鼓氣。那隨後,吐蕃使團幾個官員和阿大也來了。阿大翹腳坐繡春對面,一臉不屑。繡春只是安靜而坐,等著辯論開始。早朝散後,沒片刻,兩位監國親王便隨了小皇帝蕭桓,一道護了太皇太後過來。宮人早議事堂前擺放一張屏風,太皇太後與隨後而至太後、大長公主隱身于後,唐王與魏王便坐小皇帝下首,受了眾人禮後,便示意開始。

那個蕭瑯一進來,繡春便看到了他。他也正投了目光過來,兩人視線短暫交匯,繡春立刻便挪開了。蕭瑯亦是閑閑靠于椅背,與邊上唐王低聲說了幾句。也不知道他說了什麼,雖然並沒刻意去留意那個方向,但繡春還是瞥見那位唐王目光隨後便自己身上停留了片刻,似乎略帶了些驚詫。

阿大早等得不耐,見人都齊了,忙出列,朝著座上小皇帝、兩位親王和屏風行禮,大聲道︰「我從前天竺時,用這金針撥障法便使無數人復得見光明。這回隨了吐蕃使團來到上國,听說太皇太後亦不幸罹患此疾,故自告願為太皇太後解除目翳。前日那個太監便是明證,可見我並未夸口。偏偏貴國眾多御醫不知出于何種心思,竟齊齊詆毀于我。倘若太皇太後、皇帝陛下及二位親王殿下亦不信我話,我寧可就此離去,再不會受這侮辱。」說罷斜睨了繡春和眾太醫一眼,憤憤而委屈。

唐王蕭曜再次看向繡春,打量了她幾眼,終于道︰「董秀,今日這場辯論,便是為你與這天竺神醫特意所設。你有何話說?」

繡春出列,行至阿大對面,朝二位親王見禮後,轉向阿大,道︰「阿大神醫,你所謂金針撥障術,其實並沒什麼玄奧之處。我也會。」

她說話聲音並不大。這是這話一出來,立刻震驚全場。太醫們面露不可置信之色,議論紛紛,屏風後諸人神色各異,唐王蕭曜看著繡春,難掩神色驚訝。只有蕭瑯仍是那樣靠椅上,神情絲毫不動,只不過微微挑了下眉而已。

「你說你也會?」

終于反應過來阿大臉色難看,卻忍不住呵呵冷笑起來,「你倒是說說,怎麼個會法?」

繡春微微一笑。

「這有何難?金針撥障,分審機、點楮、射復、探驪、擾海、卷簾、圓鏡以及後完璧八法。進針部位,風輪與外毗相半正中插入,探到翳體後,用撥障針將內障整個撥下,如重浮起,需再度撥落,務必使內障落到下方,再不浮起為止。完畢後,緩緩將針抽一半,稍待片刻,若無誤,再全部出針。我說得對不對?」

她說話時候,全場靜默。那個阿大眼楮也越睜越大,後連嘴巴也張大了,久久無法閉合。立于他對面太醫們見狀,知道必定是被繡春說中了,頓時喜笑顏開,大有揚眉吐氣之感,紛紛再次低聲議論起來。

「怎……怎麼可能!你怎麼可能知道!」阿大終于回過了神兒,不可置信地嚷了起來,「這是我老師傾其畢生心血所創法門,獨一無二!你怎麼可能知道!」

繡春望著他搖了搖頭,聲音驀然轉寒︰「我不但知道這金針撥障法是怎麼回事,我還知道你太皇太後面前撒了謊!」

議事堂里再度安靜下來,靜得只剩那個阿大呼吸聲,越來越粗濁。黧黑兩個顴骨之上漸漸也泛出了赤色,厲聲道︰「胡說八道!我撒了什麼謊!」聲音里卻分明帶了絲微微顫栗。

繡春哼了聲。

「你自然撒謊了!這種撥障術,起初剛完成時候,倘若成功,病患確實可以重獲光明。只是很,少則六七日,多則月計,受過金針眼楮就會出現各種後患,或流血不止,或糜爛難愈,痛苦不堪,後往往再度失明,而且是徹底失明,永遠再不可能恢復!」

「你胡說!你八道!你誣蔑我!」

阿大情急之下,一時說錯了話,激動地揮舞著手,朝繡春沖了過來,繡春見機得,急忙遠遠退開,這才道︰「我是不是誣蔑你,很簡單。」她轉向了那架屏風,「太皇太後,您可以再等些天,至多一個月。倘若那個老太監眼楮一直安然無恙,您再讓這位天竺神醫為您施醫也不晚。我要說話,全部說完了。請太皇太後定奪。」

安靜了片刻後,蕭瑯和自己兄長對望一眼,兩人不約而同再看了眼那個此刻臉色已然十分難看天竺神醫,站了起來,太醫們議論聲中,護著太皇太後一行人先行離去。

~~

第二天,傳來了一個消息,那個天竺神醫阿大,昨夜竟從驛館里偷偷溜走了,不明下落。這恰恰驗證了繡春所言。再接著,又發生了件不幸被繡春言中事。雖然她一直極力挽救,但因了嚴重手術感染,那個老太監雙目腐爛,血流滿面,數日之後,待血止住,卻也完全失明了,與術前一模一樣。太皇太後嚇出了一身冷汗,那個吐蕃使團官員是憂心如焚,唯恐自己出門前兩天才接受手術老父親也落得個如此下場,次日便領了使團,匆匆告辭離去。

經此一事,不僅太醫院里那些原本對繡春不服太醫們再不公然質疑她醫術,太皇太後也對她生出信賴。命她暫居宮中為自己醫治眼楮。繡春知道避不過去了。仔細檢查後過患眼後,發現所幸確實還只內障初期,以方藥配合針療,假以時日,應該會有效果。便與太醫院里通耳目科太醫仔細商討,後定下方藥,自己每日施加針療,如此過去數日,雖一時還沒明顯效果,但太皇太後自己感覺頗是不錯。

繡春入宮已經有小半個月了,天也下了今年入冬後第一場雪。她一直被安排住太醫院後頭供輪值太醫歇息一處所。因自己畢竟是女兒身,這樣住一個陌生地方,處處多覺不便,且過幾天就是生理期了,到時恐怕不方便。這日替太皇太後做完針療後,見她心情不錯樣子,便提出想先回陳家,以後每日到了這辰點,自己再早早入宮給她治眼楮。太皇太後倒也沒不點頭,只是想起了件事,道︰「你先去替我那羚兒瞧瞧病。好了你再走。」

原來,這蕭羚兒近忽然患上了月復痛之疾,時好時壞,好時候完全無礙,發作起來便疼得滿地打滾,太醫院里眾多御醫都去瞧過了,卻是藥石無效,束手無策。太皇太後自然心焦。

這個蕭羚兒,繡春近偶爾也有踫到。這熊孩子大約對前次接下梁子還記恨心,看見繡春便一副張牙舞爪之色。繡春自然是躲著他走路。此刻听太皇太後這樣吩咐,沒奈何,只好硬著頭皮隨宮人過去。

蕭羚兒因喪母,那個唐王也未續弦,他這幾年便一直隨太皇太後住永壽宮里。繡春過去時,他正躺床上,兩只眼楮盯著上方,一副出神樣子,也不知道想什麼。看見繡春過來,不過撇了下嘴,目光微微閃動。繡春叫他吐舌,給他搭脈,按模他月復部,他倒也都配合。仔細檢查一番下來,繡春終于明白了過來,為什麼太醫院眾多御醫對這個小孩束手無策了——自己也是。

蕭羚兒看到繡春眉頭微皺,仿佛陷入沉思,眼中飛掠過一絲陰謀得逞後般得意之色,哼了聲,「庸醫!趕緊走,別這里礙我事!」

這個熊孩子……

繡春心里暗暗罵了一句。

他要是一直這樣好不起來,自己可就要被羈絆這里出不了宮了。

繡春回過了頭,打發邊上宮人出去,調弄一碗燒開蜜水。等人走了,看向蕭羚兒,面無表情地道︰「你什麼病我已經知道了。這叫時有時無病。藥方很簡單。一斤黃連、半斤水蛭、半斤地龍、二兩夜明砂,夜明砂知道是什麼嗎,就是蝙蝠糞便、十只全蠍,嗯,再加十條曬干蜈蚣干,搗碎細細捏成小圓子,每次你肚痛發作之時,吞一顆就好。」

蕭羚兒眼楮瞪得差點沒掉出來,一張漂亮小臉蛋上布滿了嫌惡恐懼之色,嘔了一聲,呸道︰「你這個庸醫!開什麼方子!我不吃!」

繡春俯□去望著他,笑得很是開心︰「世子,可是你這病,時好時壞,時有時無,必須得要下這種土方子。否則好不了啊!」

「你給我滾,我不想見到你——啊——」

小惡魔厭惡地尖叫一聲,朝里滾了個身,拿枕頭壓住臉。繡春哼了聲,轉身要走時,嚇了一大跳。身後不知何時,竟多了個人,那人正面現怒意,一雙眼楮盯著還榻上尖叫翻滾蕭羚兒。

此人正是蕭羚兒父親,那個唐王蕭曜。

繡春心里咯 一下,知道壞事了!

蕭羚兒月復痛之癥之所以難倒了整個太醫院御醫,原因很簡單,他就是裝病。太醫們估計也知道這一點。只是不敢明說而已,說了,太皇太後未必信,說不定還會責怪他們無能,拿這借口來污蔑自己小孫子。

繡春自然不清楚蕭齡兒為什麼要裝病。只是他好不了,自己就走不掉。一時氣惱,這才故意隨口捏造了個所謂土方子去嚇唬一下他。沒想到竟被人听去了,而且還是這熊孩子爹。顯然,他已經知道了自己兒子裝病,這才露出了這種嚇人表情。

繡春知道自己闖禍了。這下,她算是徹底得罪這個小惡魔了。還發呆時候,正打滾蕭羚兒也已經發現了自己父親到來,看到他表情,立馬知道自己把戲被拆穿了,臉色唰得慘白,一骨碌坐了起來,呆呆地看著自己爹,目中滿是驚恐乞憐之色。

「來人,給我把世子帶去黑房,不許送吃喝,不許通知太皇太後!等他什麼時候肚子痛毛病好了,再放出來!」

蕭曜怒喝了一聲,身後急忙跑進來宮人面帶微微懼色,為難地看著這一對父子。

「殿下,」繡春趕緊想將功補過,「世子他……他確實有些不舒服……」

蕭曜沒有理睬,轉向宮人,再次怒喝一聲,「听見沒有?」

「不用你假慈悲!進黑房就進黑房!誰怕!」

榻上蕭羚兒忽然一躍而起跳了下來,狠狠一把推開繡春,連鞋也不穿,踩著冰涼地面便飛而去。宮人看了眼唐王,慌忙追了上去。

「殿下……」

繡春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張了下嘴,停住了。

蕭曜冷冷看她一眼,轉頭便大步而去。

~~

出了這樁倒霉事後,繡春心驚肉跳了一夜,也不敢提出宮事了。當晚又太醫院邊上湊合過了一夜,第二天提心吊膽地去給太皇太後伺候眼楮。知道太皇太後必定已經曉得了這事。第一件事便是邊上太後那叫她費解幸災樂禍般眼神里跪下去,戰戰兢兢地認罪。好太皇太後倒並沒怎麼責怪她,只是嘆了口氣,揮手讓她起來。等治完了眼楮,開口準許她出宮了。

繡春大喜,急忙再次磕頭謝恩。夾著尾巴出了永壽宮,雖寒冬凍死人天氣,後背已經全是冷汗了。

她一邊心里嘀咕著這皇家人十個里頭九個都有毛病,自己再待這個地方,下回怎麼死都不知道,一邊踩著還沒來得及被清掃干淨積雪,急匆匆低頭往太醫院去。正走著,身後忽然有宮人氣喘吁吁地追了上來,說是太皇太後改了主意,臨時召她去蘭台陪駕。

蘭台是永壽宮里一個庭院,里頭有個池,和御花園太液池相連。繡春不曉得這老太太怎突然又改了主意。只是這傳話宮人,確實又是永壽宮人。無奈,只得扭頭,跟著宮人回永壽宮。到了蘭台,宮人指著池邊一座水榭,道︰「太皇太後就那里頭,去吧。」

繡春覺得有些奇怪。這大冷天,老太太不蹲屋里頭烤火,跑到這里做什麼。再一想,皇家人都沒個定數,彎彎腸子能繞死人,做什麼事都有可能,只好按捺下心思往那水榭去。

水榭池子中間,用一道三人能並排走基台相連。須得走過基台才能到達。路稍有些滑,繡春正小心地走著,後背忽然被人一推,腳下一滑,還沒反應過來,整個人便咕咚一聲,一頭栽進了邊上水里。

她落水地方,離池邊已經七八步遠,水深高過人頂,她又是只旱鴨子,這樣倒栽蔥地跌入冰冷徹骨水里,沒撲騰兩下,立馬便嗆水嗆得天旋地轉,就要失去意識時,隱約覺到似乎有人靠近,一把托住了自己腰身往上帶去,知道應該是有救了,心中一松,干脆便暈了過去。

這跳下水救起繡春,不是別人,正是魏王蕭瑯。

說來也是巧,方才繡春跟了那宮人往這里來,蕭瑯正經過,要去給太皇太後問安,正好看到繡春和那宮人往蘭台方向去背影,有些奇怪,便遠遠跟了幾步,想看個究竟。看到她與那宮人上了台基,走到一半時,一錯眼,竟水榭一扇半開窗里看到自己佷兒蕭羚兒一晃而過身影,頓覺不對。剛要加腳步趕上來,見走她身側那宮人竟忽然出手推了他一把,他便應聲栽進了池里。當時情況緊急,蕭瑯幾乎連想都沒想,下意識地便飛奔到了近前,那宮人目瞪口呆兩眼發直注視之下,跳下了水去撈已經沉底繡春。

蕭瑯拖著已經暈厥過去繡春濕淋淋地上了岸,那個宮人已經嚇得面無人色,噗通一聲跪了地上,連連磕頭求饒。蕭瑯陰沉著臉,抱著繡春便往近那座水榭里去。躲窗戶後蕭羚兒見叔父來了,貼著牆角跟往門邊挪,到了門口,猴子般哧溜一聲鑽了出去。

蕭瑯自己渾身已經濕透了,冰水順著他額發滴答滴答地流淌下來。此時卻顧不得自己了,只想著要先把這個董秀弄醒要緊。一邊大聲命人起暖爐送熱水過來,一邊將繡春放到了里頭一張榻上。她此刻臉色雪白,雙目緊閉,拍了幾下她臉,見她沒反應,改將她撥到床榻邊上,讓她半個身子朝下,捏開她嘴,用力拍她後背,听她喉嚨里發出咯咯兩聲,嘴里咕嘟咕嘟出來些水,眼皮子也稍動了下,似乎蘇醒了,心中終于一松。

她身上衣裳也濕透了。蕭瑯怕她受凍,也沒多想,伸手過去,想先替她月兌去濕透了厚重衣裳。

他飛解開她衣襟,解到一半時,看到貼著她雪白一片胸口處,竟露出了橫裹著青布一角。一怔,起先還不明白這是什麼。再仔細一看,手一頓,整個人便似遭了雷劈,僵住了。

「殿下,爐子來了!」

正此時,身後傳來腳步聲,宮人急急忙忙地進來。

「東西留下,人都出去!沒我召喚,不許進來!」

蕭瑯終于反應了過來,猛地回頭,低聲喝道。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藥天香最新章節 | 大藥天香全文閱讀 | 大藥天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