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都 第261章 秦朝兵俑

作者 ︰ 吉滿

再次來到西安,韓魏和李華心有些亂,韓魏是從這里認識的老鄭和李華,也是從這里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而李華是從這里認識的韓魏,從這里開始真正熟悉老鄭,從此以後,同樣改變了自己的人生。♀*******$百*度*搜*四*庫*書*小*說*網*看*最*新*章*節******這里對于韓魏和李華來說,就像是通往另一種人生的起點,再次回到這里,不知道會不會是終點。

壓下心中紛亂的感覺,韓魏四人下了飛機,沒有停留,徑直前往位于臨潼縣的秦兵馬俑。這次來還是以考古人員身份,雖然老鄭不在了,可是李華在考古研究所里認識不少人,花點錢弄幾個臨時證件,並不是什麼難事。如果只是來游玩參觀兵馬俑,自然不需要考古研究所的證件,韓魏四人想知道更多關于兵馬俑以及秦始皇陵的信息,至于為什麼,就因為自己不安分的心,無法再平靜下來,也許生活無法再回到從前。

只有劉實是第一次來秦兵馬俑坑參觀,看到兵俑體型均勻,身材高大,面帶一股剛毅強悍氣息,不禁感嘆連連,實在無法相信僅僅是泥俑而已。再看到兵俑整齊的方陣,馬俑奔騰嘶嘯,戰車寒光四起,心中更是震撼,可以想象當時冷兵器戰爭的殘酷和壯觀。在展區沒有停留多久,徑直去了檔案館,說來運氣真好,檔案館值班人員,正是上次仇老前來的接待人員,和韓魏、李華都有過一面之緣,雖然後來沒有聯系,但怎麼說都是熟人,寒暄片刻,連證件都沒有檢查,就讓韓魏四人進入了檔案館。

檔案館里有許多隱秘資料,需要一定的權限才能查閱,但是由于資料大多年代久遠,保密執行起來,並不是那麼嚴格,借著考古研究所的名頭,加上李華剛才又對檔案館的負責人,進行了友情和物質的雙重公關,韓魏四人順利進入了保密檔案室。也只有在這里,才能看到一些塵封的歷史,而且尚不能確定是否真實,但是比起外界其它渠道,這里記載的東西,要真實許多,基本上尊重了原歷史。

這間保密檔案室的資料,基本上都是關于秦朝記載,早已按時間排列,根本不需要多花時間去尋找,想看哪個時間段,看看檔案袋上的時間就可以確認。韓魏拿到的是兵馬俑出土的資料,上面的封口早就被打開,說明在他們之前有人看過了。資料放在這里,總是給人看的,可能是其他考古專家,也許是對這方面感興趣,又能接觸到資料的人。不管是誰,韓魏都不關心,這並不影響他什麼。

1974年春,說來也奇怪,夏天還沒來,氣溫就陡然升高,位于秦始皇陵下的陝西省臨潼縣一帶,更是干旱嚴重,尤其以西楊村最為嚴重。唯一的辦法就是打井抗旱,在野外打井,當挖到一米多深時,出乎意料地發現了一層紅土。這層紅土異常堅硬,又一钁頭下去,只听到「咚」的踫撞聲,火星濺出,卻無法穿透,如果有盜墓人在這里,一定能知道這是墓地特制的封土,格外堅硬,比起石頭來也不遑多讓。這是一層大約三十公分厚的黏合狀紅土,很像燒窯的蓋頂,挖井的幾個青年並不知道這代表著什麼,繼續往下開挖。在1974年,還是人民公社制,都是集體出力,所以遇到困難也不需要擔心,有的是人力。

接下來的幾天,這口直徑為四米左右的大井就已深入地下近四米,這時,有人發現了一些陶片,和平常所見的磚瓦完全不一樣,這陶片質量很好,非常厚實。♀此時的人們還沒有多想,繼續往下挖,隨即出現了一個陶俑頭,頭頂上長角,二目圓睜,緊閉的嘴唇上方鋪排著兩撮翹卷的八字須,形象格外猙獰恐怖。

「瓦爺。」人們看到陶俑頭,立刻想到了瓦爺,就是古時候的土地爺神像,眾人紛紛猜測這是曾經的土地廟。如果是在以往的時代,遇到這種事情,人們肯定不敢繼續挖下去,怕打擾神靈休息。只是這個特殊的年代,正是打倒牛鬼蛇神,破「四舊」的時候,年輕人對于鬼神之說並不相信,就算有些人還有些半信半疑,也不敢說出來,否則會成為批判的對象。于是沒有停下來,繼續開挖,圍觀的人倒是越來越多。

隨著钁頭的劈鑿、鐵杴的揮舞,一個個陶制俑頭、一截截殘腿斷臂、一堆堆俑片被挖掘出來,被裝進吊筐拉上地面,拋入荒灘野地,對于人們來說,這些都是屬于「四舊」,需要拋棄的東西。沒有人去想過,這些東西有多珍貴,沒有人去想過,這些到底代表著什麼。挖井的工作沒有停止,一批人累了,另一批人又上,這個時候集體制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人多力量大,再堅硬的東西,也都能生生磨碎,幾天後,深度已經來到了四五米左右。

此時在井的深處,大家發現了青磚鋪成的平面台基,同時,還有幾個殘缺的弩機和無數綠色的青銅箭頭,這些箭頭被發現的時候,在陽光下還閃耀著光芒,那泛起的寒光讓人害怕,感受到了死亡的氣息。但是特定的時代,即使有千百般的錯,但是無可否認他們對于鬼神毫無敬畏之心,這一點是其它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比擬的。人們很快將弩機和青銅箭頭清理出來,隨意扔在草地里,甚至沒有多看一眼,仿佛這些是封建社會殘留下來的「余孽」,多看一眼,都會被污染。

至于那青磚鋪成的台基,也很快被清理出來,然後被一擁而上搶奪,片刻間一塊都沒有留下。人們放著青銅器不要,為什麼偏偏搶奪青磚?不是青磚有多漂亮,而是在民間流傳著一個說法,被長埋地下的青磚,會沾染一些特別的氣息,如果放在枕頭之下,可以凝神、活絡血脈。對于青磚,人們更多願意相信這是醫學,不是封建迷信,當大多數都這麼想的時候,一切已經被定性,到底是不是封建迷信,又有什麼關系。

青磚都被搬走,井繼續開挖,越往下越是困難,泥土如同石頭一樣,已經弄壞了好些鋤頭、鐵鍬,而井底還是沒有水出來,甚至一濕潤的跡象都沒有。當初選擇這個位置,是村附近最低窪的地方,按理來說很容易出水,為什麼現在連水的痕跡都看不到?眾人心都疑惑了,又持續了幾日,結果還是一樣,干脆放棄了這口井。

沒有水可無法生活,于是另選了一處地方,就在村子中間,這里的地勢相對那未完成的井來說,要高許多,為什麼選在這里,因為很容易開挖,大不了多往下挖幾米,從總的來看,還要省卻不少時間。說來很奇怪,才挖了五米左右,已經有水滲出來了,繼續往下挖,已經有水涌出來,維持在三四米的高度。有水了,就能解決燃眉之急,關于那未完成的井,就被眾人拋擲腦後,沒有人再去關注它。

在鄉下,神神秘秘的事情傳揚的很快,沒過多久,縣文化館來了人,帶走了一些陶俑,然後再也沒有了動靜。其實縣文化館的工作人員,發現了陶俑的特殊和珍貴之處,即使他們不是專家,還是能感受到陶俑的不凡之處。只是當時特定的環境,無人敢提出來,等了幾日,文化館負責人,還是將發現匯報給了縣副書記,只是匯報如同泥沉大海,再也沒有了音訊。漸漸的,縣文化館也忽略了此事,一切都恢復了平靜,仿佛陶俑和發現根本沒有出現過。

時間匆匆流逝,轉眼間到了五月底,新華社記者藺安穩回家,沉寂的一切都因此改變。藺安穩是臨潼縣北田鄉西渭陽村人,被分配在北京新華社工作,回家後,從妻子那里听說了被文化館收藏陶俑的事情,被人為藝術加工,總是讓人很感興趣。藺安穩剛好在文化館有熟人,于是立刻前往文化館,見到陶俑的那一刻,就判斷出應該是秦朝的陶俑,無論裝扮形象都符合記載中秦朝士兵。

秦朝在中國封建歷史上的地位,無可取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真正開端,而作為秦王政來說,更是被稱為千古一帝,始皇的稱號,可見其地位之高。藺安穩認為陶俑的發現,是極為重大的發現,陶俑都是國家珍寶文物,于是匆匆離開,回到北京,找到大學時最要好的同班同學王永安,向王講述了這次返鄉的驚人發現。王永安在人民日報社評論部工作,由于工作關系,他听到秦始皇陵附近發現高大的武士俑,極富政治敏感的王永安立即意識到,這是研究秦始皇法家路線的重要實物資料,極具歷史價值。

在這個特殊的年代,所有的新聞報道,都是要嚴格審查的,稍有不慎就會被批斗打倒。王永安決定先在內參上發表關于秦代陶俑的發現,希望能引起中央的重視。當時「批儒評法」的報道壓倒一切,任何重要的公開、內部報道都得先送***審閱,于是王永安提筆在導語的末尾加上了這樣幾句話︰「這批武士俑的發現,對于評價秦始皇,研究儒法斗爭和秦代的政治、經濟、軍事,都有極大的價值。」

當***看到這份內參,表示了贊揚,立刻將它呈給了**。1974年的中國,正是***爭奪權利的時候。當時**等人絞盡腦汁四處搜集所謂法家的言論和實物,以便為其政治目的服務之時,秦始皇陵出土武士俑的內參被**看到了,欣喜若狂,立刻命令***,對秦兵俑進行挖掘研究。l3l4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謎都最新章節 | 謎都全文閱讀 | 謎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