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心理學大全集 第23章 成功從“心”開始(2)

作者 ︰ 牧之

她不再遲疑,掏出錢來買下了這朵頭花。她感覺自己突然之間變成了一個漂亮的天使,她陶醉其中,接過售貨員找的零錢後,轉身便往外跑。在出門的剎那,她與一個老紳士撞了一下,她顧不得回頭,只是興奮地往外跑去。

她不知不覺就跑到了小鎮最中間的大路上,她看到所有人投給她的都是驚訝的目光,她听到人們在議論說,沒想到這個鎮子上還有如此漂亮的女孩子,她是誰家的孩子呢?她又一次遇到了自己暗暗喜歡的那個男孩,那個男孩竟然叫住她說︰「不知今天晚上我能不能榮幸地請你做我聖誕舞會的舞伴?」

她心花怒放,她決定用剩下的這四塊錢再給自己買點東西。于是她又一路飄飄然地回到了小店。

剛一進門,她就看見了那個老紳士,紳士微笑著對她說︰「孩子,我就知道你會回來的,你剛才撞到我的時候,這個頭花也掉下來了,我一直在等著你來取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剖析這個故事,女孩身上便出現了「安慰劑效應」。「安慰劑效應」,又名偽藥效應、假藥效應、代設劑效應(英文為「placeboeffect」,源自拉丁文「placebo」,該詞意思為「我將安慰」)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癥狀得到舒緩的現象。這種似是而非的現象在醫學和心理學研究中都並不鮮見。由此,不少醫生在對病人進行治療時,不得不將這種「安慰劑效應」考慮進去。比如,醫生利用安慰劑來激發病人的「安慰劑效應」——當患者對某種藥的療效堅信不疑時,就可以增強該藥物的治療效果,提高醫療質量。

美國牙醫約翰杜斯在其幾十年行醫生涯中,常常遇到這種情況︰一些牙痛患者來到他的診所後,會釋然地對他說︰「一來這里我的感覺就好多了這些患者的良好感覺可能出自如下原因︰他們覺得馬上會有人來處理他們的牙病了,從而情緒便放松了下來;他們像參加了宗教儀式一樣,當他們接觸到醫生的手時,病痛便得以緩解了……實際上,患者所出現的這種現象與「安慰劑效應」大同小異。

關于「安慰劑效應」的科學性,有實驗為證。實驗者將被試分為四組——a組、b組、c組和d組,其中a組服用一種溫和的鎮痛藥;b組服用色澤形狀相似的假藥;c組接受針灸治療;而d組接受的是假裝的針灸治療。試驗結果顯示︰四組人員的痛感均得以減輕,四種不同方法的鎮痛效果並沒有明顯差異。這說明,鎮痛藥和針灸的效果並不見得一定比安慰劑或安慰行為更為奏效。

實際上,人類已經有相當悠久的使用安慰劑的歷史,早在抗菌素發明以前,醫生們便常常給病人服用一些沒有任何療效的粉末,而病人在不知情中卻從這些粉末中看到了希望,結果,一些病人果然奇跡般地康復了,有的甚至還平安地度過了諸如鼠疫、猩紅熱等「鬼門關」。

觀察你周圍的世界,「安慰劑效應」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一隊戰士在阿爾卑斯山的風雪中迷路了,憑借一張地圖,他們扎營熬過了風雪,確定了自己的方位,兩天後順利回到營地。當他們講述著這張非凡的地圖的時候,人們卻發現,這是一張比利牛斯山的地圖;有的小孩子非常膽怯,他的父母便告訴他上天已經偷偷地賜給了他勇氣和力量,結果這名膽怯的兒童積極地參與了學校的很多活動,還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一些從小長在城市的人到了鄉村後,他們感覺鄉村的泉水十分甘甜,然而他們所喝到的泉水不過是同伴所帶來的普通礦泉水——種種現象表明,積極的自我暗示雖然不會改變外在的客觀世界,但對人們的情緒和態度塑造卻有著極為重要的積極意義。

◆標簽效應︰不要讓別人的評價決定了你的未來

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簽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簽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于貼上標簽後面引起的,故稱為「標簽效應」。

為什麼會出現「標簽效應」呢?主要是因為「標簽」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是「好」是「壞」,它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給一個人「貼標簽」的結果,往往是使其向「標簽」所喻示的方向發展。

心理學家克勞特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要求一群參加實驗者對慈善事業做出捐獻,然後根據他們是否有捐獻,分別說成是「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相對應地,還有一些參加實驗者則沒有被下這樣的結論。過了一段時間後,當再次要求這些人做捐獻時,發現那些第一次捐了錢並被說成是「慈善的人」,比那些沒有被下過結論的人捐錢要多,而那些第一次被說成是「不慈善的人」,比那些沒有被下過結論的人捐獻得要少。

上述實驗充分演示了標簽效應對人們的影響,現實生活中也常有這樣的事例,比如一旦一個人被某個組織賦予了某個稱號,他們隨之的行為總是會受到這個稱號的影響,使自己的行為匹配這個稱號的內涵。1945年2月反法西斯即將全面勝利,在一次攝影大獎賽中,伊拉海斯與其他戰士的一張合影獲了大獎,照片在美國印刷數百萬張,海斯被民眾視為戰爭英雄,由于被貼上了「英雄」的標簽,從此以後,海斯總是以英雄的姿態亮相。

同樣,給某一個人貼上一個正面的標簽,也會促使對方在態度和行為上做出積極的反應。二戰期間,針對一批行為不良、紀律散漫、不听指揮的新士兵,美國心理學家做了如下實驗︰讓他們每月都向家人寄發一封信,在信中描述自己在前線如何遵守紀律、听從指揮、奮勇殺敵、立功受獎等內容。結果,半年以後,原先不可救藥的士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真的像信上所說的那樣去努力了。

「標簽效應」對個人的啟示是,從某種意義上說,你的人生是被「標簽」出來,比如,一個人在童年時期非常喜愛跳舞,但是父母和朋友都說他不可能在舞蹈界混出名堂,天長日久,這個人漸漸地放棄了自己對于舞蹈的愛好,正如其父母和朋友所語言的那樣,他沒有在舞蹈方面獲得成功。然而,按照「標簽效應」的邏輯來推理,可以發現,這個人之所以沒有在舞蹈方面獲得進展,很可能並不是因為他不具備跳舞的天分,而是因為父母和朋友的負面標簽發揮了消極所用。因此,別人怎麼看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給自己定位,你所認可的自我定位決定了你將會被時間塑造為什麼樣的自我。

◆拱道效應︰為什麼名校「盛產」優秀畢業生

英國心理學家德波諾在《思維的訓練》一書中提出了「拱道」的概念,他認為學校猶如一個拱道,名牌學校就會產生積極的「拱道效應」,即一批優秀人物走進拱道,從拱道里就會走出一批優秀畢業生。對于「拱道效應」,更學術化一點的解釋就是——一種經過「拱道」而使人產生積極心理反映的現象。波諾認為,優秀人物在名校學習的過程中,拱道除了望著他們通過外,在塑造優秀人物方面,所起的作用非常微小。也就是說,名牌學校批量生產優秀畢業生,主要原因並不是學校為學生們提供了出色的教學內容和方式,而是由于名校為學生們設置了較高的進入門檻,加之名校的品牌效應,導致名牌學校招收的本來就是一些十分優秀的學生。這種理論確實有一定的邏輯,但也不能因此就完全抹煞名校對塑造優秀學生的作用,畢竟與普通學校相比,名牌學校為還是學生們提供了更有優勢的教學資源。

能夠成為名校的一員,對于學生而言,這本來就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情,于是他們在學習時便有巨大的動力,更加樂于積極地表現,以持續證明自己的優秀,在這個過程中,便發生了「拱道效應」。而那些淪入非名校的學生,由于對學校持有一種消極的態度,他們認為一旦自己進入這種普通學校,便難以有出頭之日,于是他們對學習喪失了興趣,只想得過且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學生到底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物還是庸常之輩,並不取決于他是否就讀于名牌學校還是普通學校,而是取決于他對學校的態度,一個人因步入普通學校便放棄了繼續奮斗的勇氣,這才是他難以優秀的最關鍵因素,而非他所就讀的學校導致了他的失敗。

因此,「拱道效應」啟示我們,即使你與名校無緣,因為一次考試失誤而進入了普通的學校,也不要悲觀地認為自己的人生已經被宣判,只要你沒有失去奮斗的力量和勇氣,只要你為了博取精彩人生而努力不懈,你可以比那些出自名校的畢業生更有作為。

◆摩西女乃女乃效應︰有志不在年高

美國藝術家摩西女乃女乃至暮年才發現自己有驚人的藝術天才,75歲以後開始作畫,80歲舉行首次女畫家個人畫展,轟動藝術界,美國學者稱這種現象為「摩西女乃女乃效應」。

摩西女乃女乃(1860-1961)原名為為安娜瑪麗羅伯遜摩西,她生于紐約州格林威治村的一個農場,27歲嫁給了弗吉尼亞州斯湯頓的一個農民。後來她重回紐約州,在離出生地不遠處生活了將近20年。摩西女乃女乃一生共孕育了10個子女,在她繪畫之前,她的雙手做的都是諸如此類的瑣事︰擦地板、擠牛女乃、裝蔬菜罐頭、刺繡等。直到76歲的時候,摩西女乃女乃因為關節炎發作而告別了家庭瑣事,開始試著畫畫,並在當地展示自己的畫作。有一天,陳列在雜貨店櫥窗中的作品引起了藝術收藏家-dor的興趣,也正是他使摩西女乃女乃引起畫商ottokallir的注意,kallir將摩西介紹到藝術界。80歲的時候,摩西女乃女乃在紐約舉辦了個人畫展,引起巨大轟動,從此以後,她的作品成為藝術市場的熱賣點。

1961年12月13日,摩西女乃女乃在紐約的胡西克瀑布逝世,終年101歲。雖然她從未接受過正規的藝術訓練,但對美的熱愛使她爆發了驚人的創作力,在二十多年的繪畫生涯中,她共創作了1600幅作品。摩西最早的繪畫是柯里夫和艾夫斯圖片和明信片的臨摹品。不久她根據對農場的早期生活回憶而創作,描繪了童年時期美麗的鄉村景色,摩西的風景畫能敏銳捕捉到季節、天氣和時間的細微差別。她的作品並不僅僅是個人生活的記錄和對過往的傷感懷舊,而是體現了永恆之美。

摩西女乃女乃效應啟示人們,一個人如果不去挖掘自己的潛在能力,它就會自行泯滅。你最願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賦所在。

關于摩西女乃女乃,還有這樣一段逸事,一位叫做春水上行的日本人給摩西女乃女乃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傾吐了自己的猶豫︰他很想從事寫作,可是大學畢業後,自己一直在一家醫院里工作,眼看著自己馬上就要30歲了,他不知該不該放棄那份令人討厭卻收入穩定的職業,以便從事自己喜歡的行當。摩西女乃女乃的回信是這樣的︰做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哪怕你現在已經80歲了。

後來,這個躊躇的日本年輕人成了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大名鼎鼎的作家渡邊淳一。

心理測試

你是否掌握了成功的秘訣?

有人說成功的真正秘訣,在于沒有秘訣。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因為成功的秘訣不止一條,對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因素決定著他們的成功。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成功的秘訣,做做下面的測試就知道了。

對于下面的每道題,從1∼5個數字中選擇一個數字,表示你對該陳述的認同度或者適合你的程度。一共35道題,每條陳述只選擇一個數字。選5表示你最認同或是最適合于你,順序遞減到1表示你最不認同或是最不適合于你。

1.我是實干家,不是空想家。

2.我努力工作是因為被自己內心的信仰和追求所驅動,而不僅僅是為了酬勞。

3.在生活中,我總是自己創造機會,無論好壞。

4.我總是覺得下班時間太早。

5.我是那種總有很多工作要做的人。

6.我是一個特別自信的人。

7.我從不放棄好的計劃。

8.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我有時會很無情。

9.無論其社會地位如何,我總讓人們感覺在我的公司工作是一段有意義的經歷。

10.完美是不可能的理想。

11.盡力做好每一件事十分重要。

12.人生的成功遠遠不限于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

13.盡管我深深地愛著我的業余愛好,但我還是會準備放棄它,如果這樣做對我而言意味著事業成功的話。

14.我很喜歡刨根問底。

15.我認為應當抓住人生的每一個機會,哪怕有時要冒一定的風險。

16.我很容易對某一件事情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

17.我總是展望未來。

18.我不是萬金油式的三腳貓。

19.我可以毫不費力地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0.每一天我都感覺自己更加自信。

21.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好的失敗者,盡管有些失敗者的情形會略好一點。

22.我不害怕成功,盡管這可能給我帶來敵對者。

23.做任何事我都永不放棄。

24.如果不與其他人交往,不可能獲得成功。

25.當我在別人的公司時,我感覺自己很重要並且很特別。

26.每個人都可以克服社會隔閡。

27.我強烈認為,一旦開始工作,就要有始有終。

28.我不喜歡听其他人吹噓自己的成就。

29.我比一般人的擔憂要少得多。

30.我從不采取折中的辦法。

31.在大批听眾面前演講時,我不會感到緊張。

32.我不害怕失敗。

33.努力工作是成功之道。

34.我很清楚五年後自己大概是什麼樣子。

35.我是那種不斷嘗試的人。

分數分配

你選擇1∼5個數字中的哪一個,就得幾分,最後計算總分。

得分分析

1.126∼175分︰

你的得分表明,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成功,那麼你的成功也是指日可待;如果你已經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那麼你還將取得更大的成功。你幾乎擁有成功所需要的所有品質,例如,性格、堅持、才能和想像力。當然還有最重要的雄心壯志,它激勵著你努力實現你所能夠達到的成就。需要警惕的是,你要注意不要成為完全的工作狂,不要以犧牲家庭或者最終的個人幸福為代價。如果你能夠成功地維持兩者之間的平衡,那麼無論是在個人生活還是在事業生涯上,你都能夠實現大部分目標。

2.90∼125分︰

你確實渴望成功,並且擁有許多成功所需要的品質,但是也許你工作應當再努力一些,並且向自己再灌輸一些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獲得成功;也許你僅僅是在夢想成功,卻沒有指望能夠實現。只有依靠自己,並且消除自我懷疑,才能夠將這些夢想變成現實。許多成功者都為自己設計目標,然後從自己目前所處的位置向目標邁進。

3.低于90分

如果希望在自己從事的領域中獲得成功,你還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對有些人而言,成功是擁有一份收入可觀的穩定工作,並且能勝任這份工作;對另一些人來說,成功是在自己從事的行業中到達頂峰;還有一些人則認為成功不外乎名譽和財富。成功的大小不同,關鍵是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每天學點心理學大全集最新章節 | 每天學點心理學大全集全文閱讀 | 每天學點心理學大全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