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唐 第三十六章 爭論

作者 ︰ 唐遠

大殿上的人都知道,邊令誠深得皇帝李隆基信任,也得楊國忠贊許,差不多是楊國忠的親信人物。更重要的是,邊令誠還是潼關城所有人馬的監軍,監軍是什麼人物?是領皇帝旨意、代朝廷監督在外之軍隊、可以和大軍統帥分庭抗議的人物,統兵將領根本沒有權力斬殺任監軍務的官員,即使監軍只是由宦官擔任也不行,任監軍的官員有什麼錯犯了,也只能由朝廷、由皇帝下旨處罰定罪。

但現在,楊晞這個新任的潼關兵馬使卻私自將邊令城這樣一位三品級的監軍斬殺于陣前,還將首級送到皇宮中來,如何不讓人驚異。候在一邊的高力士馬上站出來,奏請道︰「陛下,楊兵馬使私斬陛下親任的監軍,壞了朝廷制度,理應下詔責罪!」

隨著高力士的話,這段時間表現高調但子李亨馬上站出來,同樣要求責罰楊晞!

「父皇,楊晞擅權,竟然私自斬殺一軍之監軍于陣前,他這是不想讓自己的所作所為被朝廷所知,是藏著私心,還請父皇馬上派人追查此事,不能有絲毫庇護之心,不然會讓將士寒心的!」李亨怒視了一眼一邊臉有驚色的楊國忠後,再道︰「父皇,兒臣覺得應該馬上停了楊晞的職,另委其他人領潼關軍事,不然後患無窮啊!」

楊國忠想不到高力士會在第一時間站出來要求皇帝責罰自己的兒子,與他一向有隙但子李亨也落井下石,只差說出楊晞有謀反之心了,心里一急,顧不上細想,馬上站出來申辯道︰「陛下,此事定有曲折,臣覺得應該將事查明後再作決斷!」

說這話時候楊國忠一個勁地在責怪楊晞的魯莽,他相信自己的兒子不可能不知道邊令誠的重要性,因為他在楊晞出發的時候,可是再三叮囑哪些人可以信任,邊令誠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會幫楊晞很大忙的,卻是沒想到,自己這個寶貝兒子,竟然一刀將邊令誠殺了。

殺了邊令誠,楊國忠當然知道可以起到揚刀立成,收獲軍心的作用,他也並不擔心皇帝因此而責罰,因為楊晞隨首級而來的有一份奏折,上面肯定陳述了原因,他也相信兒子有私信帶給他,詳細說明為何會這樣做。

但邊令誠與他關系非常好,對他的幫助實在太大了,除去他一向忌憚的封常清和高仙芝,邊令誠可是居功至偉,如此人物竟然被自己的兒子殺了,這讓他如何去面對其他被他引為親信的人?

但在此種時候,他是肯定會維護自己的兒子的。

听了楊國忠的話,李隆基也從震驚中回過神來,示意還想再站出來說話但子李亨先不要言,拆開了楊晞隨首級所送的奏折,看了起來。

看了之後,他臉上的神情放松了下來,但隨即又有憤怒起來,最後用力拍了下桌案,把楊國忠及高力士及其他心里惴惴的大臣嚇了一跳!

「邊令誠竟然棄軍隊不管,想私自逃回長安,被迫回潼關後,還敢大言不慚地說準備回長安搬救兵,該殺!殺的好!」李隆基怒氣沖沖的話把眾臣再嚇了一跳。

不過听了此話的許多人還是松了口氣,心情復雜的楊國忠也放了大半的心。

邊令誠死了就死了吧,以邊令誠的死,換取潼關諸將的齊心,讓他們听從楊晞的命令孰輕孰重楊國忠是能判斷的出來的。可惡的李亨,竟然會在這種時候落井下石,楊國忠心里充滿了怨恨。

當下也馬上上前,對李隆基奏道︰「陛下,原來邊令誠是怯戰潰逃,置軍隊潰敗于不管不顧,如此人物,定要殺之而後快!犬子楊晞如此處置雖然有欠妥當,需要斥責,但卻壯了守衛潼關將士的士氣,還望陛下看在楊晞擊退叛軍的進攻,取得了初戰勝利的情況下,勿責罰,讓他戴罪立功!」

韋見素、魏方進等楊國忠的親信也馬上站出來表態,表示支持楊晞的當機立斷。

要是听任邊令誠這樣,不加以處罰,還繼續讓他以監軍身份回到軍中,那定會讓軍中士氣大降,甚至瓦解。如今是危急時刻,對臨陣月兌逃,畏敵怯戰者,一定要嚴加責罰,以敬效優。

高力士隨後也站出來,表示他誤會了楊晞。

表示楊晞這般做,只是因為邊令誠的臨陣月兌逃才這樣做的,處斬臨陣月兌逃者,並不是大罪。

楊國忠這才松了口氣,馬上知道原來高力士並不是針對他才這樣說,而只是因為邊令誠是宦官,與高力士一樣,兔死狐悲的感覺才讓高力士有此說法的。如果說在朝中楊國忠有顧忌的人,高力士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這個宦官太得李隆基信任了,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並不比他差多少。

即使是太子李亨,楊國忠並不是很忌憚,因為李亨並不得李隆基寵信,皇帝一直有改立太子的打算。高力士不在這種時候落井下石,楊國忠當然松了口氣,不過他對高力士滇防也進一步加深。

趁沒有人站出來地表不同意見之際,楊國忠再次出列奏言︰「陛下,如今潼關危急,非常時刻就要有非常手段,楊晞當眾斬殺了邊令誠,雖然定罪手法上有所欠缺,但也只是先斬後奏順顛倒了而已,但也並太大的不妥,陛下已經答應了讓楊晞全權處置潼關的軍務,不過多干預,那他處斬臨陣月兌逃者更是合情合理,還請陛下不要再追究此事了!」

此時的楊國忠已經有了點傲氣,沒什麼人站出來表示要追究楊晞的責任,他就在膽氣在皇帝面前提這樣的要求。

「唔,國忠你說的有理,邊令誠怯敵畏戰,臨陣月兌逃,確實是死罪,朕既然授以楊晞全權處置潼關軍務的權力,那他這樣做也無可厚非,這事就這樣吧,諸位愛卿就不要再追究了!」李隆基合上了楊晞所奏之折,示意眾臣不要再討論此事了。

當然他不追究,主要是邊令誠逃跑的事惹惱了他,再加上楊晞又做的非常不錯,他不太可能在這個時候責罰楊國忠這個兒子。何況潼關現在還處于危急狀態,怎麼可能再處罰統兵大將?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先看到這里加收藏看完了發表些評論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傲唐最新章節 | 傲唐全文閱讀 | 傲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