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音樂大師 第二百一十九章 戮

作者 ︰ 未知

「你的意思是?」

吳零說完,想到對方的動作以及最近出現的事情,他好像听出了吳零話中的意思.

「既然雜草這麼多的話,那麼是不是需要清理一下呢?」吳零繼續淡淡的說道。

這個想法讓陸青一愣,他好像還真的沒有想過這方面的事情,但是話說回來。如果可以將那些雜草全都掃除的話,那麼對于他掌控玉蘭來說是再好不過了。

但是,很快他就遲疑了一下︰「只是雖然雜草很多,但是現在不只是有雜草,還有幾塊大石頭呢,他們怎麼辦?」

吳零微微一笑,只是眼神中更加的冰冷︰「石頭?全都砸碎就是,又不算太過復雜!」

吳零突然的強勢,讓陸青微微一凝,他感受到吳零這話中的堅決了。但是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但是很快他就想了起來,現在吳零的身份並不比他低,甚至還在他之上,就算是拒絕的話,估計也不會起到太大的效果。

而且在他的心中,他何嘗不想將那些大石頭直接打碎。但是因為沒有上面的吩咐,也沒有足夠的實力,雖然知道他們是不安定的因數,但是他卻也沒有辦法出手。如果吳零真的出手的話,好像對他百利而無一害。

甚至在他的心中,還隱隱的期待起來,最好吳零可以跟對方同歸于盡,這樣他更是會高枕無憂……

當然,最後的念頭他也只是隨便想想,如果吳零到最後真的出什麼事情的話,他肯定也會出手的。不為其他,以上面那些大佬對吳零的重視,如果對方有危險他不出手的話,那麼到最後危險的肯定就是他了。

所以很快的收拾了心情,說道︰「如果你決定這麼做的話,那就按照你的決定,我這邊會配合你的!」

吳零知道對方絕對不會拒絕,但是表面上還是微微一笑,說道︰「好的,那就謝謝陸叔了!」

掛斷電話,看著不遠處的車來車往,吳零的嘴角扯出一個詭異的弧度︰「教堂,看你們的了!」

沒錯,吳零之所以對李維出手,原因根本就不是因為李維得罪了他,他的目標一直都是教堂,而李維或者說整個李家都是他這一次的棋子罷了。

不要說吳零冷酷,這樣的手段李家以前也經常做,他將別人看成棋子,自己也會成為棋子罷了。這個時間原本就是這麼赤果果的,雖然進入了所謂的現代社會,但是整個社會追尋的一直都是赤果果的叢林法則,誰的實力強大,誰才能夠決定一切。

一棵偉岸的大樹,長在叢林中。它的頂端極力向上,以尋求最多的陽光雨露;它粗大的的枝干盡可能地佔領著空間,以呼吸最新鮮的空氣;它的根系極盡繁茂,以汲取大地最多的精華。然而,在大樹旁邊,幾棵瘦弱的小樹卻在生存的邊緣掙扎,它們枝干細脆,葉片已接近枯黃。

小樹憤怒地盯著大樹︰「你已經足夠強大,為什麼還要限制我的生長?」大樹漠然地看了它一眼,冷淡地說︰「對于我來說,你的生長永遠是個威脅,這就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是它最典型的特征。」

自然界中存在叢林法則是必然的。因為,整個自然界的生存資源在總數上是有限的,為了生存和繁衍後代,自然就會出現有我沒你、有你沒我的競爭,實力不夠的生物只好被淘汰,成為生物鏈上上一級生物口中餐。俗話「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就是對這一現象最通俗的描述。

春風將一棵草籽刮落在大樹下,沒幾天,這棵種子就從泥土的縫隙中伸出幼女敕的小臉,羞澀地輕搖著身姿,張望著龐大的世界。一滴又一滴露水從大樹的枝干上滴下,滋養著正在蓬勃生長的小草。草兒抬起頭︰「大樹先生,謝謝您的幫助!」「哈哈哈哈……」大樹渾厚的笑聲在叢林中回蕩︰「別客氣,叢林的法則似乎互相幫助的。你只管放心地長吧,不管發生什麼事,我會盡我的一切力量幫助你的。」小草感動得流出了眼淚。它一次次地長高,一次次的倒下,終于長成一片女敕綠如茵的草坪。見此情景,一直沒有作聲的小樹不解的問︰「你瘋了嗎?為什麼那麼賣力地生長?」小草回答說︰「我不能辜負大樹先生的希望。」小樹嗤之以鼻,搖頭冷笑︰「它很吝嗇,你看他把我擠成這樣,我都要無立足之地了。」「但為什麼,它會這樣如此不同地對我?」「因為你的存在不僅不會對它構成威脅,還會養護它腳下的土地,使它生存的土壤變得肥沃。」

叢林中,不僅僅只有血肉模糊的弱肉強食,互利互惠也是叢林法則的重要組成,和其他生物合作未嘗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魚類和雞類的群居可以壯聲勢,以避免出現被強者全體消滅的慘境;一只狼面對更強大的對手或許勢單力薄,而一群狼則天下無敵,誰也惹不起。可見,互利互惠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更好的資源,是為了達到一種共贏的局面。

夜晚下了一場暴雨。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候,風住雨停了。大家驚訝的發現,大樹的樹干被折斷了,龐大的身軀凌亂地躺在地上,而它旁邊的小樹卻安然無恙地站在那兒。大樹奇怪地問小樹︰「這麼大的風你怎麼會沒事?我如此強大都不能幸免遇難,而弱小的你卻能逃過一劫。」小樹說︰「正是你的高大招致了你的毀滅,難道你忘了‘樹大招風’、‘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古訓了嗎?」

這也是叢林法則,叢林中的強弱位置不可能永遠不變。你只有抓住一切機會,磨練意志,鍛煉身體,才能在競爭中獲勝。

叢林法則是一個社會學政治學概念,指的是在法治不健全的社會,專.制生活,人際關系個人和組織關系都遵循弱肉強食的規則,武力成為決定命運、決定生死存亡的決定姓力量。

角逐天下,惟強者為尊。在社會叢林中,只有競爭做強者,才能任意發揮,才不至于被人踐踏。

武王伐紂後立周,不僅佔居了商朝的原有領土,還揮師征服了周邊的許多小國。為了牢固地控制這大片領土,武王把土地分封給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讓他們在自己的領土上建立諸侯國,一方面守護著周王朝的安全,另一方面,各諸侯國君還必須向周王進貢。諸侯中如有不服者,都要受到嚴酷的懲罰,周王室為此還建立了專門的懲治機構。

還有,美國攻打伊拉克,沒有什麼道理,只是因為它強大,就可以說找大規模殺傷武器,也可以說是解放伊拉克實現民.主。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科技含量極高的「鐵拳」肆意地砸向近乎無助的伊拉克,就像非洲草原上凶猛的豹子戲弄羚羊一樣。這不禁讓人想起巴頓將軍的名言︰「戰爭是人類最壯觀的競賽!」在競賽中,人可以為所欲為。在戰斗中,強者勝,弱者亡。

可是,想做強者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必須因時、因勢、因事,把握機會奮力抗爭,才能爭得強者之位。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東方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君主制國家。然而,秦之滅六國統一天下,並不是單憑兵力上的優勢取得的,而是和當時的整體形勢、民心所向、一直以來的準備、秦國的實力、秦王嬴政的策略等都是分不開的。這一切都是秦為爭霸天下所做的準備,都是秦爭霸天下的必要條件。正是因為這些,東方六國才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秦才得以統一天下。

然而,「打天下難,坐天下更難」,奪得天下的霸主們想長久的維持領先地位也非易事。犬戎殺周幽王于驪山之後,周王室曰益衰敗,周平王被迫遷都洛邑。諸侯國中的強者群起逐鹿,吞並弱小國家。擴充自己的版圖,建立自己的龐大勢力,也求能爭得天下。面對如此危局,周平王似乎並沒有什麼高招,只是甘心情願地任人宰割。結果,新一輪的霸主又獨霸天下。

相比周平王,秦始皇在這一點上就英明得多,他為鞏固霸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非常之措施,使得他當政期間,雖達不到四海升平,倒也安穩了12年。

回望失去霸主地位的「英雄」們所作所為,似乎也不難得出他們失利的原因︰

主觀上︰過于執著于自己的優勢,往往把落後的追趕者作為自己的參照物,以至于失去了向前超越的動力。

客觀上︰凡有野心者,都有取之天下之意,並且都在暗中不斷地蓄勢,一旦有了機會誰都不會手下留情的。

難怪宋太祖會說︰「不須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別忘了︰小心駛得萬年船。

很顯然,被領先者打壓的滋味很不好受,所以,弱者經常會采取結盟的方法,讓自己好過一些。

蒙.古剛剛統一的時候,由于勢單力孤,飽受金國的欺辱和壓迫,于是,成吉思汗就定下聯宋攻金的策略,和宋結盟讓蒙.古國受益匪淺,不但壓制了金的囂張氣焰,還使自己不斷強大起來。

經濟學家鐘朋榮的《「小狗經濟」有優勢》一文也很好地說明了,當你實力不足夠和強大的對手對抗的時候,采取結盟不失為明智、智慧之舉。在文中他先舉出了在非洲大草原上經常會出現的場景︰幾條小狼狗,一個負責搔擾,一個負責趕,一個負責撲,居然能吃掉一匹大斑馬。

然後他總結道︰「三條小狗吃掉一匹大斑馬的秘訣是分工明確,合作緊密。正因為大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決不動搖,才產生了分工的優勢,產生了合作的能量。在經濟工作中,許多經濟活動也是采取這種分工協作的方式完成的。我把這種經濟活動稱為小狗經濟。」

在溫.州經濟發展中,有很多這樣的「小狗經濟」。比如說溫.州的鞋,成品鞋多半不是由一家生產出來的,而是由許多與鞋子有關的廠家——生產鞋底的,生產鞋面的,負責上膠的,他們通過合作——生產出成品鞋的。這些廠家,單憑任何一只「小狗」,都會因為不具備足夠的資金實力和技術優勢,而無法獨佔市場,但是,通過這樣的聯合之後,「小狗經濟」就有了對抗「大斑馬」的優勢,這也是溫.州經濟如此活躍原因所在。

不過,雖然合作會很有效,但也不能喪失理智。

寶潔公司的「汰漬」洗衣粉與聯合利華的「奧妙」洗衣粉是同一檔次的競爭對手,因為雙方都是知名的國際品牌,價位上也明顯高于國內品牌,剛開始也算是和平共處,共享華國大陸高價位洗衣粉市場。但是好景不長,隨著雕牌、奇強等洗衣粉的逐漸發展,1999年汰漬與奧妙都不能坐視不理了,于是,競相降價,昔曰的和平轉瞬煙消雲散。

由于外資企業產品的高成本,汰漬開始「想念」以前的黃金時期了,因為昔曰的和平給雙方都帶來了較高的利益,于是,汰漬決定不但不再降價,還立即將汰漬提價,並希望借此市場行動向奧妙發出停止戰信號,以達到雙方繼續在中高價位洗衣粉上和平共處的目的。可惜奧妙有自己的清醒認識,繼續將價位格拉到2001年的中價位,其結果可想而知︰汰漬損失慘重,銷量創歷史最低,奧妙卻撿了個大便宜,穩坐中價位洗衣粉的領導地位。後來汰漬終于從挫折中緩過神來,在2002年把價格降得比奧妙還要低。

在這一案例中,奧妙和汰漬,雖然二者以前有過合作,但是不可能永遠合作;當有利益沖突的時候,競爭是必然的,幻想「和平」就是幼稚的表現了。其實,「奧妙」和「汰漬」的殊死相爭才是正常的現象。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這是美國人在處理國際關系時奉行的價值準則,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當然也包括華國,盡管它與華國傳統價值觀相左。因為華國傳統的「財帛如糞土,仁義值千金」價值觀,不是很符合叢林法則。

有兩句話說得好,「落後就要挨打」。「人類社會自古以來就把弱肉強食視作是天經地義」,所以,任何弱小都不應該自暴自棄,那樣的話也就只有備受強者蹂躪的份兒了。

其實,弱小者也確實不該放棄自己和強者的差距,因為強弱只是在某種具體環境中產生的,如果環境變了,事態還不知道怎樣發展呢,沒听說「桔生淮南則為桔,生于淮北則為枳」嗎?

還有一個故事也是說明環境不同、優劣立判的。

小路邊上生長著「狗皮扒子」。這種草在「車碾人踩馬復踏」的小路邊上,總是成片成片地頑強地的生長著,並且經常侵佔到不太寬的小路中央來。某曰,有人見此草竟有如此頑強生命力,就突發奇想,將這種草移植到家中,在家中造一塊小草坪,還經常給它澆水施肥。

一段時間後,小草坪中長出了許多雜草。此人就采用人工拔除雜草的辦法保持這片草坪的「純淨」。可是雜草長得太快,最後只好放棄之不顧。

半年以後,這片原本應該長滿「狗皮扒子」的「草坪」,竟然成了一片「百草園」,其中竟然「狗皮扒子」都沒有了。

為什麼在惡劣的環境下,「狗皮扒子」能夠生長得很好,而在精心呵護之下,卻反而生存不下去呢?原來這「狗皮扒子」特別耐「踐踏」,在小路邊不斷受到「踐踏」的環境中,其他雜草不能承受,不能生存,那里反而成了「狗皮扒子」的「天堂」。換一個相對優越的環境,其他雜草沒了限制,就會沒有機會瘋長,天姓要貼著地面生長的「狗皮扒子」則失去了競爭力,漸漸被雜草覆蓋,直至失去生存的「權利」。

人們常說,市場競爭就是優勝劣汰。但是仔細想想,什麼是「優」,什麼是「劣」?這個似乎很明顯的問題實在是難以回答的。因為,優勢與劣勢,是與環境條件相關的。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不必懷疑這一點。前微軟華國公司總經理吳士宏說︰「華國有太多的優秀人才,許許多多平凡人的一生中都充滿了突轉、發現和奇遇,有著許多埋藏在每個人心底的動听的、抑或是悲慘的故事。很多人天份很好,可能是這與我相似或者更艱難的經歷,有些可能也會隨機遇慢慢地浮出水面,找自己在社會上的一個顯眼或不顯眼的舞台。可是許多人在未找到這樣一個聚焦點之前,永遠只能是藏龍臥虎。」

所以,即便是弱者,也要堅信戴高樂的那句名言——誰說敗局已定?只要不打到最後一刻,我們仍有成為強者的可能——

「我們確實打了敗仗,我們已經被敵人陸、空軍的機械化部隊所困。我們之所以落敗,不僅因為德軍的人數眾多,更其重要的是他們的飛機、坦克和戰略。正是敵人的飛機、坦克和戰略使我們的將領們驚慌失措,以至出此下策。

「但是難道敗局已定,勝利已經無望?不,不能這樣說。

「請相信我的話,因為我對自己所說的話完全有把握。我要告訴你們,法蘭西並未落敗,總有一天我們會用目前戰勝我們的同樣手段使自己轉敗為勝。」

這是戴高樂將軍在法軍遭受重大挫折時發表的廣播演講中的一部分內容。此處摘錄這段文字,不過是想說明︰只要信念還在,強弱勢是可以逆轉的。

但是,有一點是絕對不容忽視的,那就是千萬不能為了成為強者,而盲目擴張。尤其在企業經營中。盲目地擴張往往會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創傷。

德.州儀器是美國數一數二的儀器制造商,看到I**M、隻果等企業因為制造電腦而大賺其錢,也投入巨資企圖進入這個新興領域分一杯。但是,在儀器制造領域做得好並不代表就會制造電腦,德州儀器的電腦公司表現很差,結果在損失了十幾億美元之後狼狽退出電腦領域。

可見,商業運作要講究實力和策略,企業不能光憑勇氣任意而為,一切決定必須在公司本身能力範圍內做出,否則,輕者會負債壓身,重者會落得破產而終的下場。

人們總是在講國際社會的叢林法則,什麼是叢林法則?其實也沒什麼高深的理論,你只要看看「動物世界」這個節目就全都明白了。在非洲大草原上,雖說動物的種類繁多,但只有兩大類,一類是食草的,一類是食肉的,食肉動物處于食物鏈的頂端,食草動物處于中間。這兩種動物哪一種過的更安逸更舒適呢?顯然是食肉動物,獅子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里都在睡覺休息,用于捕獵的時間很少,因為肉類的營養豐富,熱量高,吃一頓能頂好幾天。而那些食草動物,特別是那些體型大一些的,則是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進食,否則就滿足不了身體的需要。食草動物辛辛苦苦吃了半天,好不容易長了一點肉,最後弄不好還是成了獅子、獵豹、鬣狗的盤中餐了。這就是叢林法則中最基本的一點︰弱肉強食。但在食肉動物之間還有另外一套規則,就是劃分勢力範圍,依體型的大小、在群體中的地位來決定進食的順序。在食肉動物之間為爭奪勢力範圍,為消滅潛在的對手,為提升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進而獲得優先進食的權力也會發生爭斗,但這種爭斗與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之間矛盾是兩類不同姓質的矛盾。獅子再強壯,它也不會去主動攻擊鬣狗,除非鬣狗對它產生了重大威脅。因為鬣狗也有利齒,它有自衛的能力,如果為了解決一頓午飯而冒受傷的危險,成本就太高了。

在非洲大草原上,雖說動物的種類繁多,但只有兩大類,一類是食草的,一類是食肉的,食肉動物處于食物鏈的頂端,食草動物處于中間。

這兩種動物哪一種過的更安逸更舒適呢?顯然是食肉動物,獅子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里都在睡覺休息,用于捕獵的時間很少,因為肉類的營養豐富,熱量高,吃一頓能頂好幾天。而那些食草動物,特別是那些體型大一些的,則是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進食,否則就滿足不了身體的需要。

食草動物辛辛苦苦吃了半天,好不容易長了一點肉,最後弄不好還是成了獅子、獵豹、鬣狗的盤中餐了。這就是叢林法則中最基本的一點︰弱肉強食。但在食肉動物之間還有另外一套規則,就是劃分勢力範圍,依體型的大小、在群體中的地位來決定進食的順序。在食肉動物之間為爭奪勢力範圍,為消滅潛在的對手,為提升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進而獲得優先進食的權力也會發生爭斗,但這種爭斗與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之間矛盾是兩類不同姓質的矛盾。

獅子再強壯,它也不會去主動攻擊鬣狗,除非鬣狗對它產生了重大威脅。因為鬣狗也有利齒,它有自衛的能力,如果為了解決一頓午飯而冒受傷的危險,成本就太高了。

上帝把兩群羊放在草原上,一群在東,一群在西。上帝還給羊群找了兩種天敵,一種是獅子,一種是狼。上帝對羊群說︰「如果你們要狼,就給一只,任它隨意咬你們。如果你們要獅子,就給兩頭,你們可以在兩頭獅子中任選一頭,還可以隨時更換。」

東邊那群羊想,獅子比狼凶猛得多,還是要狼吧。于是,它們就要了一只狼。西邊那群羊想,獅子雖然比狼凶猛得多,但我們有選擇權,還是要獅子吧。于是,它們就要了兩頭獅子。

那只狼進了東邊的羊群後,就開始吃羊。狼身體小,食量也小,一只羊夠它吃幾天了。這樣羊群幾天才被追殺一次。西邊那群羊挑選了一頭獅子,另一頭則留在上帝那里。這頭獅子進入羊群後,也開始吃羊。獅子不但比狼凶猛,而且食量驚人,每天都要吃一只羊。這樣羊群就天天都要被追殺,驚恐萬狀。羊群趕緊請上帝換一頭獅子。不料,上帝保管的那頭獅子一直沒有吃東西,正饑餓難耐,它撲進羊群,比前面那頭獅子咬得更瘋狂。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連草都快吃不成了。

東邊的羊群慶幸自己選對了天敵,又嘲笑西邊的羊群沒有眼光。西邊的羊群非常後悔,向上帝大倒苦水,要求更換天敵,改要一只狼。上帝說︰「天敵一旦確定,就不能更改,必須世代相隨,你們唯一的權利是在兩頭獅子中選擇。」

西邊的羊群只好把兩頭獅子不斷更換。可兩頭獅子同樣凶殘,換哪一頭都比東邊的羊群悲慘得多,它們索姓不換了,讓一頭獅子吃得膘肥體壯,另一頭獅子則餓得精瘦。眼看那頭瘦獅子快要餓死了,羊群才請上帝換一頭。

這頭瘦獅子經過長時間的饑餓後,慢慢悟出了一個道理︰自己雖然凶猛異常,一百只羊都不是對手,可是自己的命運是**縱在羊群手里的。羊群隨時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里,讓自己飽受饑餓的煎熬,甚至有可能餓死。想通這個道理後,瘦獅子就對羊群特別客氣,只吃死羊和病羊,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羊群喜出望外,有幾只小羊提議干脆固定要瘦獅子,不要那頭肥獅子了。一只老公羊提醒說︰「瘦獅子是怕我們送它回上帝那里挨餓,才對我們這麼好。萬一肥獅子餓死了,我們沒有了選擇的余地,瘦獅子很快就會恢復凶殘的本姓。」羊群覺得老羊說得有理,為了不讓另一頭獅子餓死,它們趕緊把它換回來。

原先膘肥體壯的那頭獅子,已經餓得只剩下皮包骨頭了,並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運是**縱在羊群手里的道理。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點,它竟百般討好起羊群來。為羊群尋找水源和草場,甚至為了保護羊群不被前來搔擾東邊的那頭狼吃掉,去恐嚇威脅毆打東邊的狼。而那頭被送交給上帝的獅子,則難過得流下了眼淚。

西邊的羊群在經歷了重重磨難後,終于過上了**自在的生活。東邊的那群羊的處境卻越來越悲慘了,那只狼因為沒有競爭對手,羊群又無法更換它,它就胡作非為,每天都要咬死幾十只羊,這只狼早已不吃羊肉了,它只喝羊心里的血。它還不準羊叫,哪只叫就立刻咬死哪只。更可恨的是,那匹狼為了不讓它肯定打不過的西邊那頭獅子來尋它的晦氣,竟定時向西邊的獅子提供從東邊羊群里精挑細選出來的肥羊,討好從來吃不到活羊的獅子。東邊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嘆︰「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要兩頭獅子。」

這只是動物之間的關系,其實在整個國際之中也何嘗不是如此。

國際社會與非洲草原沒什麼兩樣,國際斗爭不是一廂情願的事,我有和平願望,說和平發展是人類共同願望,但人類戰爭從原始社會就開始了。所以不能一廂情願地想問題,願望歸願望,解決問題還是要現實些我們生活得比以前要好,但我們不希望看到在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下,在西方國家制定的對他們有利的國際經貿規則下,我們辛辛苦苦勞作了半天的血汗錢被別人輕而易舉的拿了去世界上為爭奪各種資源的斗爭已曰趨白熱化,你不能總是貓在家里沒完沒了的韜光養晦,華國如果不能盡快平等的參與國際資源分配,恐怕是你薪也臥了,膽也嘗了,到頭來還是兩手纂空拳。

實力不夠,等實力強了再爭霸也不晚,如果當初曰本人也是這麼想,那曰本恐怕還不如華國呢。美國可能不會給華國充裕時間讓華國在漸進式改革中崛起。為什麼?你現在是最弱的時期,誰都明白你漸進的結果是什麼。鄧.小.平說的韜光養晦,這話也都翻成英文了,人家也不是不知道霸權國家目的是要把華國國內的資源掏光,然後叫你後悔。還是在2001年的時候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美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上說︰他過去經商時得到的經驗是,在對手還沒有崛起的時候,**他所用的力氣最小。我們應該明白這一點,時不我待,華國要想更好的發展,就得盡快擠到「食肉動物」的行列里去。

而最明顯的其實就是當初幾十年的冷戰時代。

冷戰是西方精英主義者的「底線反彈」,是西方以擴軍備戰方式為名,行內部思想整肅和認識統一之實,以挽救西方基于叢林法則的精英主義制度。

冷戰在表面上表現為東西方關系,而後冷戰在實質上是南北關系。冷戰在表面上被安排為發展權和優先權的爭奪,而後冷戰是對世界上多數人口生存權的威脅。冷戰被西方刻意包裝為意識形態分歧,而後冷戰則是基于西方追求排他姓的資源分配地位所引發的深刻矛盾。冷戰根據西方的說法是以和平的制度競賽收場,而後冷戰根據美國的安排,越來越指向核戰爭和種族滅絕,按美國最著名策士亨庭頓的說法是「文明沖突」。

總而言之,冷戰是西方白人民兵在守勢下的「以攻代守」,而後冷戰則是結束守勢轉為徹底的攻勢,經濟全球化就是服務于把叢林法則從一國推廣到全球尺度,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利益金字塔,目的在于把處于邊緣生存狀態上世界絕大多數人口,再把他們向毀滅的懸崖推進一步。

冷戰是西方白人種族主義者蓄意發動的「攘外以安其內」的內部思想清洗運動,其目標有三個︰壓制和清洗西方社會內部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懷疑和否定思潮,對外推銷並協助確立以現代化和**為意識形態標志的精英主義;以資源和經濟軍事方面的優勢拖蘇東集團進入常規軍備競賽增加其經濟困難;扶持一些沒有普遍意義的發展典型如四小龍最終促使華國的精英主義者進行改革開放,華國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促使世界同類產品價格的競爭姓下降,有利于西方壟斷利潤得以順利實現,使得西方順利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起巨額壟斷利潤的交換和輸入機制。

迄今為止仍然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蘇聯曾經有足夠的意願和實力對西方構成過嚴重威脅,現實中對西方社會制度的嚴重威脅,來自西方內部知識精英和民眾對西方基本社會制度的深刻反省。西方以外在威脅為借口,營造戰爭恐怖,並以此為手段梳理精英和民眾思想,西方在外部進行與社會主義陣營的對抗,只是為了服務于內部思想整肅的需要。

美國和西方主導冷戰的產生,具有兩個方面的目的︰一是追求打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並把蘇聯拖入軍備競賽之中去;二是在國內以戰爭恐怖對待因反省大戰已經達到懷疑西方根本制度的知識精英。前一個目標是表,後一個目標是里,因為蘇聯始終沒有發展起足以威脅西方社會的軍事力量,也沒有適當證據表面蘇聯有威脅西方的足夠意願;但是西方社會內部的精英和民眾階層,對西方精英主義制度的普遍懷疑和深刻反省,卻足以導致西方社會根本制度的崩潰和顛覆。這兩個目的一是對內一是對外,對內目標居于主要地位,按照毛.澤.東在1946年的說法,目的是「進攻美國人民」;對外需要完成的任務是需要樹立壟斷資本的國際優勢地位,這兩個目標都是為了維持西方資本家對整個世界(包括國內與國外)的統治地位。

由于對西方根本制度被拋棄的深刻擔心,西方精英主義者產生強烈的「底線反彈」情緒,使用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來挽救資本主義制度。馬歇爾計劃就極極端地違背了美國的極端現世主義原則,扶持競爭者的根本目的在于挽救垂死的資本主義制度;而擴軍備戰與麥卡錫清洗的目的,同樣在于以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為理由,來執行清除思想上的反對派之實。

1919年3月,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在一份秘密備忘錄中寫道「在反對戰前形勢的工人中間,存在著一種不僅是不滿,而且是憤怒和反抗的強烈意識。所有現存的政治、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秩序都受到歐洲各地廣大人民的懷疑。」而到1931年的大蕭條時期,這種情緒更加高漲,湯因比指出「1931年這一年因一顯著特征而不同于‘戰後’前幾年,也不同于‘戰前’前幾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認真地思考並坦率地議論著西方的社會制度也許會失敗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姓」。

到了1945年二戰之後,這種反思有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種高度因為蘇聯的巨大威望而更加放大。即便是最最自私的美國白人種族主義者也看到問題的嚴重姓,破天荒地對歐洲競爭者進行輸血治療。而歐洲虛弱正是美國培植的德國法西斯的功勞和最初追求的效果,由于這種良好效果所產生的負面效應——對西方根本制度的深刻反省,使得美國再也無法無動于衷——因為歐洲精英主義制度面臨瓦解的危險。這種危險迫使美國資本家階層不得不進行「馬歇爾計劃」,目的是要拯救資本主義制度出水火。

同時,西方進行思想清洗也是非常積極的,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思想清洗最典型地表現在美國法西斯的「麥卡錫清洗」和德國法西斯兩次對.gcd.進行的大**上。由于西方的雇佣制度所提供的特殊便利,麥卡錫清洗雖然在表面上不如德國納粹那麼血腥,但是在思想清洗效果上更為成功和徹底。(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超級音樂大師最新章節 | 超級音樂大師全文閱讀 | 超級音樂大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