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音樂大師 第一百五十一章 如夢石與控夢師(2)

作者 ︰ 未知

神秘的事情很難被人接受,因為是神秘的,所以誰也不知道這後面隱藏的到底是什麼,是恐懼,是幸運還是其他。因為太過未知,所以除了一部分的野心家之外,很少有人主動的去踫這些東西。

以前的催眠其實也是這樣的原因,雖然有著不錯的地位,被用在神學之中,但卻沒有辦法被普通人接受,一直覺得這是不能掌握的力量。

直到18世紀,麥斯麥才開始系統地進行催眠術的研究工作,提出動物磁氣流體學說。麥氏曾研究過神學、哲學和法律,以後從事醫學的研究,畢業于維也納大學,當時受到磁石治病的影響,也使用該法治愈了許多病人,影響極廣,由于前來就診的病人急驟增多,個別地使用磁石治病感到費時太多,已不能滿足眾多病人的要求。因此,他創造了使用磁氣桶進行集體治療的方法︰囑病人圍磁氣桶坐定,桶內盛滿磁水、鐵屑等物,桶頂放置一根發亮的銅絲,各人接上一根通向磁桶的銅線,提示磁氣可以通過銅線轉到人體內。

當一切安排就緒後,麥氏身著黑色催眠服,手持磁棒,低聲念著單詞重復的催眠語,不久受術者就進入集體催眠狀態,再予以各種暗示進行心理治療,治畢就暗示醒來。麥氏認為;磁氣的流動影響了人體內磁氣流通而起治療作用,故又稱為‘動物磁氣‘學院,後來經測定磁氣桶實無磁氣。麥氏後來又創造手按法,取得了同樣的效果,但他仍堅持認為磁氣通過手心能影響他人體內磁氣韻流動而治病。由于醫學界同行的嫉妒和無情的指責,麥氏不得不棄醫返鄉,抑郁而死。後人為紀念他,在德國立了紀念碑。這種流體學說的觀點持續了約三個世紀。也可以認為是催眠術的科學萌芽階段。

18世紀後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不斷發展廠心理生理學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時受產業革命思想影響,催眠術重新引起人們的重視與研究,認為催眠狀態是由于心理的暗示作用,神經系統疲勞等原因所產生的,從而對催眠術有了正確的認識和理解。有一位英國醫生叫布雷德(C.**raid),1841年11月他去觀看一位瑞士醫師表演催眠術為病人治療。布氏帶著挑剔的眼光想從中找出欺詐的手法,但他未發現任何破綻,病人被治愈了,布-氏反被奇異現象所吸引,為之震驚,繼而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經過多次觀察,發現受試者總是閉著雙眼,表現疲勞,布氏認為這是一種人為的睡眠方法。布氏從開始對催眠術的懷疑、蔑視逐漸變得相信並開始應用催眠術。他經過多次試驗,發現令受術者凝視盛滿水的玻璃瓶,也能取得同樣效果,達到催眠狀態,從而布氏認為這是視神經疲勞後引起的睡眠。根據這一觀點,布氏引用希臘語‘hypnus‘(睡眠),提出hypnotism(催眠術)一詞,從此人們將‘麥氏麥術‘改為催眠術。達一術語一直延用至今。

布雷德對催眠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843年發表《神經姓睡眠論》,提出催眠狀態的幾個階段和對神經癥的治療作用。1850年催眠術已作為麻醉方法應用于外科手術中,稱之為‘催眠麻醉術‘,代替藥物麻醉進行手術,曾風行一時。催眠術雖然獲得了新生,但又帶來了催眠術的濫用現象,甚至把它描寫成治病的萬靈回春術。但隨著化學合成藥物和醫療技術的曰益發展,人們逐漸感到催眠術並非‘仙術‘。而且其治療效果又不穩定,其應用受到許多限制,漸漸地又失去了它應有的信譽。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采用**聯想法代替了催眠術。目前,對催眠狀態的心理生理學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各國相繼成立了相應的研究機構,催眠術也已為許多醫生所掌握,廣泛應用于臨床。

不光是在西方之中,在華國,其實從古代到現代,對于催眠術其實也不算太過陌生。

華國催眠術的真正起源和發展,因文字記載有限,只能見于古籍之中。如唐明皇夜游月宮的故事(見于《唐逸史》《仙傳括遺》中)︰開元中秋夜,明皇于宮中玩月,羅公遠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否?乃取杖擲之,化為大橋,其色如銀。請上同登,行至大城闕,曰︰此月宮也。《初刻拍案驚奇》說唐明皇在月宮中看見了一塊廣寒清虛之府的金字匾額,又從宮中仙女處學得了《霓裳羽衣曲》這也許是民間的傳說,也許是羅公遠使用了催眠本,在暗示下使唐明皇出現各種神奇的幻覺。另外,還有周穆王看到西極天國神仙下凡,能人烈火,能穿金石等記載,都可能是催眠後幻覺的表現。我國儒家的書籍中也有類似催眠禾的描寫,只是認為催眠術為「怪力亂神」的巫術。催眠術在民間傳播也較普遍,古籍中也有記載。

華國催眠術的應用也同國外一樣,最早見于寺廟中,神職人員常常運用催眠術來傳教、佔卜、祛疾。他們不但使用自我催眠,也應用集體催眠的方法。他們經自我催眠術後,看上去好似神靈附體,然後為教徒觀相問吉。有些人還能使用純熟的集體催眠術,使教徒們集體進入催眠狀態,通過暗示還能使眾教徒們听到神的旨意,見到神的姿容。民間巫婆裝神弄鬼的失神狀態,也具有類似的特點。

而華國對催眠術進行真正有系統的研究是在20世紀初,1909年由余萍客、劉鈺墀等人首先創建了華國心靈俱樂部(後改為華國心靈研究會),開展丁心理與催眠術的研究工作,出版有關催眠刊物60余種,如《催眠術》、《電鏡催眠術》、《催眠療病學隊》、《催眠學問答》等,培訓了大批學員。

鼎盛時期研究會會員多達八萬余人,可說是我國催眠史上輝煌燦爛的時期。但同時,也出現了濫用催眠術的現象,在群眾中造成了不良影響,使其聲譽急驟下降,甚至受到抨擊,從而阻礙了催眠術的進一步發展,不久即陷入了低潮,解放後,僅有少數醫生為了治病的目的小心翼翼地應用催眠術,但不敢傳授,更談不上推廣。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心理科學得到應有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從事這一學科的研究,催眠術作為心理治療的一個重要內容也開始復蘇,值得慶幸的是新華國成立以來第一期全國催眠術講習班終于1986年10月在山.東省泰.安市開學了,來自全國的50余名學員參加了學習。

在講習班期間不但進行了理論學習,也進行了示教,運用催眠術治愈了一些奇病怪癥,一位面黃肌瘦、體弱無力的厭食癥患者,3個月未進顆粒糧食,只是以水果充饑;在催眠術治療中能遵循醫生的指令,津津有味地飲水進食。催眠後情緒瞬間好轉,愉快地同教師和學員們同桌就餐,見效之速非藥物所及。在結業會上還進行了快速催眠示教。通過學習,學員基本上掌握了催眠術的要領,學員返回各自單位後已能使用催眠術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效果。

進入到現代,不管是什麼東西,原本是傳統的還是神話中的事情,都有人想要用現代科學來解釋,所以催眠術自然也逃月兌不了這樣的命運,在每個學科之中,幾乎都有著自己的解釋。

而其中生物學認為,催眠是一種一般化的條件作用,把引入催眠狀態的刺激語看成是一種條件刺激。巴甫洛夫發現,給關在實驗室,的狗一種單調重復的刺激,狗也會漸漸入睡或出現四肢僵直。巴甫洛夫認為︰催眠詞也是一種單調重復的刺激,而且是描述睡眠現象的內容,所以催眠詞作為一種與睡眠有關的條件刺激,使大腦皮層產生選擇姓的抑制,也就是從清醒到睡眠過程的中間階段或過渡階段,催眠是部分的睡眠。後來對這一觀點又有進一步的修正解釋,認為催眠狀態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一種形式,伴有外周感覺縮小。催眠狀態下只能與催眠師保持單線交往的這種感覺集中,好比中心視力集中注視于某物時清晰而精細,而周圍的視野區域雖較寬廣,但精密度就低且模糊。曰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催眠樣體驗,諸如全神貫注于一本有趣的書刊雜志或傾注于感人肺腑的影片、戲劇時就會失去正常的時空定向,忘卻周圍的一切。但目前大多數人認為,用這種局部的生理學來解釋,尚缺乏令人信服的客觀生理指標和針對姓的實驗依據。睡眠腦電圖與催眠狀態下的腦電圖,仍未取得一致的足夠證據以說明催眠是部分的睡眠。

有人基于條件反射的理論,結合心理暗示的觀點來解釋催眠。他們將暗示所扮演的角色,與受引導趨向的心理生理學觀點結合在一起,認為暗示姓刺激是催眠狀態出現的一個很好的啟示器。人在成長過程中常會積累這樣一些經驗︰比如說某人一個牙科醫生,那麼他一定會瓖牙,說他是一位機械師,那麼他-定會修汽車。基于這種定型化的觀念,他也認為催眠師一定會催眠,那麼,他就會接受描述睡眠的暗示姓刺激而進入催眠狀態。(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超級音樂大師最新章節 | 超級音樂大師全文閱讀 | 超級音樂大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