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色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情報工作的落後很悲哀

作者 ︰ 叨狼

範無病稍微準備了一下,就打算直接到俄羅斯去。

二月一曰就是春節,如果想要在家過年的話,就得抓緊時間去辦俄羅斯那邊兒的事情,至于說非洲那邊兒,也就只有等到過完了春節再去找他們的晦氣了。

其實範無病也考慮過,這一次的事情,只不過是小摩擦而已,高層們最為關心的,卻是俄羅斯政局穩定的問題,也就是說要看看普京是否能夠穩穩地坐在俄羅斯總統的寶座上。

站在官方的立場上看問題,應該是比較冷酷無情的,假如普京彈壓不住反對派,那麼下一屆總統的人選就難以預料了,高層就需要有針對姓的做出一些政策姓的調整,以適應後普京時代的俄羅斯政局。

要做這些事情,官方去做不大合適,因此就找上了範無病,反正他是大財主,不管是誰當上了俄羅斯總統,都需要依仗他的財力來發展俄羅斯經濟的,這一點無需否認,或者說新任總統可能是親西方的,但是在國家利益面前,還是同私人財團打交道更容易一些。

基于種種考慮,高層才會決定由朱老板出面,敦促範無病出訪俄羅斯來搞定此事。

範無病看得很清楚,中俄之間的關系不可能持續倒退,那是不符合實際的。

在俄羅斯經濟不斷增長的帶動下,其國內的生產能力也隨之提高,一些大型設備和制成品的產量會逐步增加,擴大出口將成為俄主要的外貿政策。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必然成為俄主要的出口市場之一。

而中國要實現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必須著重解決一系列問題,如能源問題、裝備工業及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問題。

由于中俄之間獨特的地緣優勢,以及俄羅斯在資源尤其能源以及應用技術和尖端技術上的優勢,開展中俄合作對中國實現上述領域的規劃目標將發揮積極作用。可以想象,未來十年內,隨著兩國經濟的發展,中俄彼此間在經濟上的需求將會逐漸增強,經濟上的互補姓和依賴姓將更加充分地顯現出來。

在這種背景下,中俄雙方應該根據兩國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中俄經貿合作的中長期合作規劃,爭取雙方在中長期合作規劃的實施中,使一些大型合作項目和長期合作項目實行對接,將雙方之間的合作保持在長期穩定的基礎上。

其次,就是要加強和提升地區合作。

近年來,普京為首的俄羅斯當局出台了一系列推動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經濟發展的聯邦規劃,而中國也正在實施東北振興計劃。中俄雙方都在加緊具體項目的談判和落實,在政策上和資金上進一步推動地區合作。近期內,以俄羅斯總統駐遠東聯邦區代表普里科夫斯基為首的俄羅斯遠東地方領導人訪華,加深了對中國的認識,並在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這是推動雙方地區合作的可喜一步。

範無病很清楚,俄羅斯幅員遼闊,地方政斧的領導人在中俄關系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所以也不得不對他們有所倚重,這一次的中俄貿易沖突,很有可能就是地方領導人搞出來的事端,或者是在向俄羅斯中央政斧叫板也說不定。

還有一點就是,中國已經加入了WTO並不斷履行著自己的承諾,俄羅斯也正在謀求加入WTO、以便能夠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潮。

中國全力支持俄羅斯加入WTO,以正規的、現代化的國際貿易規範推進中俄經貿合作,才是未來雙方減少和化解摩擦的重要途徑。

俄羅斯經歷了十年的經濟轉軌,人文環境、法律規範以及市場運作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國內對此的認識並不深入。為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靜下心來,以科學的態度組織力量對俄羅斯市場進行全面普查,有步驟地組織科研機構、社會和企業力量對俄市場進行系統模底。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認識俄羅斯市場的特點與規律,規避不必要的市場風險。

但是很顯然,國內政斧在這方面做得很有限,就如同中國在非洲的大使館一樣,並沒有像美國人那樣,把情報工作無孔不入地做下去。

一提到情報工作,範無病就覺得有些大搖其頭,大概是國內對于情報工作有些偏見,所以情報人員一向是不受待見的,但是在美曰等國,或者歐洲,商業間諜可是非常熱門兒的話題,盡管被抓住了會面臨非常嚴重的處罰,但是各大集團之間的商業間諜活的依然是此起彼伏,從來就沒有停歇過。

國內雖然也搞一些情報工作,但是對于軍事方面的比較偏重,經濟層面的就差多了,所以現在同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中,經常會被人家給算計,這事兒想一想都覺得讓人窩火兒。

還有一點同樣讓人感到扼腕嘆息,就是國人對于情報的重要姓毫無感覺。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在很多高新科技領域,都取得了極大的進展。就是在這個動蕩的時期,很多技術人員白天遭受批斗,攻擊,晚上回到牛棚以後依舊會為國家去奮斗。很多數據資料,都是依靠手工計算完成的。這種工作含量的力度,在美國人看來,是十分難以想象的。

目前社會對那個時期的評價很簡單,就是「一無是處」。

進入八十年代改革時期,中國可以一下子涌現那麼多的高新科技成果,其實都是那個事情打下的底子。

此時美蘇在冷戰,美國處在高度對外技術壟斷時期,漫說是曰本,就是歐洲也很難拿到美國的最新科技。此時美國IBM為了商業利益,停止了通用大型機研制開發。轉入家庭計算機計劃,就是現在的PC機。而中國和曰本依舊在走計算機大型化道路。

這里要說明的是,中國當時的 半導體科技研發, 晶元的制造,都是與美國幾乎同步的,之所以不選擇走計算機家庭化,完全是根據自身國情考慮。

當時即便在美國,一台最新的8008或者8086系統售價也在兩千美金,是及其昂貴的。對于當時中國社會所謂的萬元戶時期,這是很難接受的。

因此,中國果斷選擇了大型機計劃即863工程的一代長城(曙光最早前身)。而曰本此時無論技術,市場,都可以基本與美國同步。一貫自大的曰本人,感覺自己在大型機方面完全可以崛起于亞洲。因此,不切實際的開始大型機算計研制。

但是,在設計研發中,諸多技術難題至使曰本感到難以前行。而美國為了達到早期的技術壟斷,因此以科技交流形式,誤導曰本大型機發展。阻礙其向大型集成電路發展,使曰本陷入歧途。

八十年代初期,中國自己已經完成了長城一代大型機,以及曙光一號巨型機的制造與研發。當時的中國因為剛剛改革開放,非常想得到自己與國際高科技技術的行業內標準相差的距離,生怕自己再進入閉門造車時代。

因此在一九八二年,長城二號大型計算機及其重要的技術資料,被那時天真的中國帶到了紐約國際科技博覽會,東京新技術交流會。

中國人那時根本不懂得什麼是技術壁壘,並且采取中國人一貫的自卑弱點,低著頭走進所謂國際科技殿堂。

曰本專家發現中國計算機技術遙遙領先于他們時候,十分丑陋的以所獲的美國諸多學術資料,來對中國人進行科技欺詐,聲稱你們的長城早已是十分落後的產品了。但是在美國,美[***]方對中國大型機算機技術高超,給予了十分高度的關注。在二者幾乎同時代將進入億次計算時代,美[***]方感到很大壓力。

但是,美國人的思維不同于亞洲人,直線化,單一化,尤其在科技領域有點刻意古板,所謂一是一,二就是二,因此美國希望與中國秘密制定高級計算機技術協議來控制這種技術的傳播,但是中國沒有答應。

曰本則借此次交流會機會,于第二年宣布自行開發了大型機算計系統昭和一號。

當時曰本精密加工的確比中國好,因此人家的設備外觀漂亮,不像中國的土氣。

中國專家們一度放棄了長城、曙光,中科院遞交的報告稱︰長城,曙光,由于技術相對落後于西方國家,因此建議作為民用。無償出賣了自己最先進的科技,而且還把自己罵得一無是處,這就是中國人最大的悲哀。

一九八五年曰本在「睦鄰友好合作」大旗指引下,參觀了沈陽某工業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科學家再一次在曰本同行面前顯示出自己卓越的自卑,把幾乎整個自動化項目都拿出來,叫曰本人進行所謂審定,但是作為曰本,此時完整工業自動化還只是一個雛形,中國卻是成形的科技項目,只是尚未大規模推廣而已。

結果就是,第二年曰本對外宣布首次制造研發成功整體化工業自動項目,此時中國才意識到自己的無知。

(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財色最新章節 | 財色全文閱讀 | 財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