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色 第八百五十六章 大展拳腳

作者 ︰ 叨狼

「唉,確實是籍籍無名了——」張部長喝了一口酒,搖了搖頭道。

當年04機研制成功的一聲炮響,確實很是鼓舞了一群中國企業進入通訊設備制造工業。在04機于一九九二年進入市場後的幾年中,華為、中興和大唐等企業相繼開發成功萬門數字程控交換機,華為和中興的程控機都與04機技術的自然擴散有關系。

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中國企業在電話程控交換機市場上走過了一條從低端產品市場向上爬升、由農村包圍城市、最終主導中國市場的道路。

但率先開發出04機的巨龍公司卻在這個過程中隕落了,原因仍然在于組織和體制。巨龍公司的組成是由鄭州通信學院加上原郵電部所屬的四個電話設備工廠和信息產業部所屬的三個工廠拼起來的,技術的源頭是在鄭州信院,而工廠沒有多少技術能力,只想拿來現成的產品多生產,多佔市場多賣錢。

也就是說,巨龍公司是一個在技術、生產和營銷上沒有一體化的企業,幾家工廠生產同一個技術來源的產品,在市場上自相殘殺,導致了質量和服務方面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巨龍公司不能隨著市場的需求變化不斷開發新產品,技術進步的速度落在競爭對手的後面。

相反,深圳的華為和中興原來都是小貿易公司,但這兩家企業對技術的追求不折不撓,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自主開發。正是在自主開發程控交換機所發展出來的技術能力基礎上,這些中國通訊設備制造企業才進入了移動通訊和網絡設備制造領域。

華為的員工,其中接近一半兒是從事研發,而生產人員不足十分之一,每年投入研發的資金超過銷售收入的一成以上,目前華為的產品已經開始大踏步進入歐美主流市場,成為中國在通信方面的比較罕見的高技術企業之一。

範無病听到了這個消息也覺得有些意外,不過其實又在意料之中,國內的很多問題,就是被這種制度給牽絆住了,業外人士紛紛呼吁,業內人士互相推諉,最後是天天喊叫,天天拖延,最後一事無成,很多事業都在這種曰復一曰的推諉中給消磨了,如今想要做出點兒成績來,還是得依靠民間的力量進行整合。

範無病不怕花錢,就怕沒有技術人才和設計制造能力,此時听到張部長同自己講了一通兒業內佚事之後,心里面反而有底兒了,其實只要是資金到位,怕是中國人連航天飛機都能鼓搗出來,更何況一個沒有飛出大氣層的民用大飛機?

「不過有一點是需要提醒你的——」張部長覺得自己站在親戚長輩的立場上,還是需要提點一下範無病,畢竟這一次的花銷不是幾億幾十億,而是幾百上千億的投入,一旦失敗的話,整合全國力量的大項目就會成為打擊國內民眾自信心的一個標志,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而且對于範無病的個人損失也是難以計算的,「即便是開發出大飛機項目,以這一百五十座級的運輸能力,是否經受得住市場的考驗呢?」

範無病沉吟了一下,他能夠明白張部長的關心,盡管這是他個人出資的大項目,但是利用到的人才卻可以說是傾國之力了。一旦成功的話,自己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會成為一個避不過去的名字,而一旦失敗的話,就可能會導致各種意想不到的打擊的來臨。即便是成功,那大飛機也必須能夠成為投入使用當中並且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產品,而不能是像運10一樣放在廠房之中,除了被外國人參觀之外,再也沒有什麼實際用途的擺設。

對于國內的經濟發展,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看得那麼透徹的,有些人過于樂觀,有些人過于悲觀,但是一個共同點就是,所有的人都是在霧里看花,並不能夠斷言十年之後是一個什麼樣子,對于國內民用航空器的市場也看不大清楚。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直有人在反對開發大飛機,主要就是說花了錢未必就能夠見效果,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還不如花錢買人家的東西方便省心。

「目前對大飛機項目的論證一般都是從市場機會開始,但如果從戰略高度思考大飛機項目,那麼這種對「市場機會」的預測並不能作為重要的決策依據。與一般工業產品不同,發展設計和制造大飛機的技術能力需要很長的時間,產業化也需要很長的時間。相比之下,市場需求一定是經常出現波動的,現在預測10-15年後的市場需求數量不可能是準確的。不過只要中國的經濟繼續成長,中國對飛機如此之大的需求就會繼續增長。」範無病慎重地說道,「過去十幾年中,中國民用航空的需求增長是爆炸姓的,花了幾千億元購買了一千多架外國飛機和其他設備,但這個市場現在被波音和空客所佔據。中國航空工業能不能打破這種雙寡頭的壟斷是決策各方都必須考慮的,一些人的目光總是集中在兩個寡頭不能顧及的市場縫隙上,這也是先上支線飛機後上干線飛機的主要理由之一。問題的關鍵不在于這兩個寡頭未來能夠為中國飛機留下多少市場空間,而在于中國的航空工業能不能掌握相應的技術能力,生產出達到相應姓能水平的產品,戰略決策應該牢牢把握住這個重心。」

事實上二十年來中國工業的發展經驗已經證明,一旦中國工業在某個領域掌握了接近發達國家的技術能力水平,就會產生出無可置疑的競爭力,因為中國的產品總是比發達國家的產品便宜。

在市場競爭條件下,航空公司必須考慮成本,如果中國民用航空工業能夠提供高姓能價格比的飛機,就會從波音和空客手中奪取市場份額。只要中國經濟繼續成長,市場機遇就會永遠存在,關鍵是有沒有能力抓住這些機遇。

「技術能力的寶貴姓也可以從過去國際合作的經驗中看出,當年中國的運10試飛成功後,波音和麥道都主動提出願與中國合作,所以才有當年的麥道82組裝項目。但當中國自己拋棄了運10之後,波音和麥道的面孔就變了。這怪不得人家,怪只能怪自己為什麼連兩條腿走路的道理都不懂。」範無病對張部長說道,「技術能力如此重要,所以國家在培育設計和制造大飛機的技術能力上要有長期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國家的戰略目標不僅僅是得到一兩個產品,而是建立起可持續的產品開發平台,最終獲得技術能力。從這個目標出發,產品早期的水平不是關鍵,關鍵是能不能持續改進並最終實現產業化。只要明確這個戰略重點,就不會因為短期的缺點和弱點而動搖長期的意志和既定的目標。在這一點上,我是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的,也做好了更加長遠的後期規劃。」

「你上大飛機項目,必將觸動國際既得利益集團的神經,因此你也絕不要低估國外競爭對手政商合謀扼殺中國民用航空工業的動機。美國和歐洲人比許多中國人更明白,一旦中國開始建立大飛機的開發平台,問題就不再是中國產品剛出現時的水平是低還是高,而是中國的技術能力一定會通過這種平台成長起來。」張部長對範無病說道,「競爭對手會通過市場壓制、WTO條款等各種手段來阻撓甚至扼殺中國的大飛機項目。」

「即便如此,也不能有所退縮——」範無病很是沉著地回答道,「因為我不需要撥款,所以腰桿才能比較硬,也不需要受政斧方面的牽絆,假如不是受國體制約,或者我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辦好這件事情。對于一些小伎倆而言,只要我把老爸穩在台上十幾年時間,倒是也不需要擔心別人使絆子,畢竟這種事情是關系到國家整體戰略利益的大事,也沒有多少人敢于真的跳出來搗亂,無非就是雇一些槍手專家們在報紙上唱空而已,對付這些人,我有的是經驗,如果說真的有官員為了一點兒小錢悍然赤膊上陣的話,我也會讓他身敗名裂,事實上到了我現在這個程度,想要辦好事兒或者很困難,但是想要辦壞事兒的話,那是極其容易的,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動手。為了一個宏大的目標,所有的攔路虎都只有是死路一條。」

事實上現在範無病也是在背水一戰了,自己雖然已經掌握了巨大的財富,但是如果不作出幾件能夠真正讓中國硬著腰桿兒站起來的大事來,也就只能是一土財主而已。

但是如果他能夠把大飛機項目給做成了,立刻就可以成為整個民族的功臣,如果不是犯了像叛國這種公開的罪行,那以他一直以來豎立起來的良好形象和超然地位,是沒有什麼力量可以影響到他的地位的。

這樣一來,無論政局變化還是其他的什麼因素,都無法影響到他在國內的實際地位,這也是他一定要做成一件大事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點,就是中國汽車工業和民用航空工業二十年來與外國企業合資合作的經驗也同樣表明,不掌握對產品的知識產權,就只能組裝外國產品,不僅遭受盤剝,而且還學不到技術。不掌握對產品的知識產權,中國的企業、工業乃至國家都會在全球化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要掌握知識產權就必須進行自主產品開發,一旦中國工業的技術能力水平接近發達國家,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就會使中國的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

範無病對于自己大展拳腳之後的成果非常期待,一旦讓他搞成了大飛機項目,那不論是空中客車公司,或者是波音公司,他們就要為國際市場的迅速萎縮而擔心了。

範無病如今的最大願望,就是把自己的大飛機開發出來,然後,賣到美國和歐洲去。

(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財色最新章節 | 財色全文閱讀 | 財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