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 22.第二十二章 又有動作了

作者 ︰ 未凡

[第2章第2卷]

第23節第二十二章又有動作了

汪正在告狀的時候,李文吉也沒有停著,常委會上的消息早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傳到了他的耳朵當中。

白慶縣的情況來看,被動挨打是不行的,這也不是李文吉的習慣,故而一開始李文吉就想著讓這場戰斗燃燒起來,如果時時都是自己這邊挨打,那到頭來即便是躲過去一場又一場的劫難,到頭來能不能得到勝利都是完全不可能的。

而且李文吉可不是什麼善良的人,既然已經重生回來,那上輩子發生的事情當然是被能夠再次顯現出來。

挑起白慶縣的矛盾,盡量的孤立汪正顯然只是李文吉的第一步。

前世,汪正之所以能夠勝利,是因為在他對李家動手的時候,白慶縣上下並沒有像表面上的同李家共同進退,很多人選擇了觀望,等到大家反應過來的時候,李家已經自己不行了,這時候想要救都來不及。

所以李文吉第一步就是讓白慶縣上下所有人都得到自己足夠多的利益,然後把這份利益同李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不管未來如何的發展,至少這個時候誰要去傷害這份利益,那就是同所有人做對。

而且在這個改革開放的大時代當中,時間就是機會,既然重生過來,李文吉覺得自己當然不能夠放過眼前的這個機會,不管如何也要讓百姓真正的獲得一點利益。

這是李文吉處事的原則,這也是李文吉在前世如此悲慘的命運下也能夠成功的核心因素。

現在看來第一步的效果十分明顯,根本沒有動什麼,就成功的孤立汪正,同時還巧妙的把王誠拉過來。

王誠可不是一般的人,這是有大背景的人,這樣的人能夠拉過來顯然是無比幸運的。

當然這只是第一步,李文吉顯然還有第二步。

現在國家正處于一陣激昂的時候,需要轉變現在的一切才行,這個時候李家不能夠不轉變。

而且高山省在去年迎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在未來將會登頂,李家或者李文吉未來想要有更大的突破,接近他顯然是一條最為接近的出路。

當然這樣的大人物,顯然不會吧白慶縣李家這樣的小家族看在眼中,也不回有任何的印象,除非這邊有什麼能夠吸引他。

這第二步李文吉設計好的就是引起他的注意。

這一不沾親,二不帶故,想要引起注意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好在李文吉是重生回來的,多的不敢說,一些先進理念,先進知識還是有很多的,這多的事情不敢說,但是吸引人的事情卻能夠表達。

只要能夠吸引眼球,那這邊能夠施展出來的空間就大了很多。

所以李文吉這個時候就在準備,準備寫一篇文章出來。

文章的題目不需要很大,但是文章必須要吸引人,讓人能夠重視,而且是得到大人物的重視。

所以一開始李文吉就沒有想過用簡單的東西吸引人。

李文吉的立題為改革開放,事在人為。

改革開放是一個無限的課題,不過對于高山省來說,這課題比較沉重。

不管這邊如何的發展,或者這邊如何的突破,最為根本上的東西還是思想,這份思想當中的問題卻容不得去思維,思想不去轉變,那一切都是空白的,至少沒有人能夠到這個時候能夠去改變。

李文吉現在要做的就是打破現有隔閡,打破現在的局面,為高山省留下一條後路。

在後世,高山省一直都不能夠發展起來,一直都是全國最為落後的地方,即便是李文吉功成名就之後,那份刺痛也一直持續著。

既然這個時候能夠選擇,能夠改變,那李文吉就不會在這個時候退縮,能夠貢獻即可。

當然光是說說改革開放,顯然不能夠說明什麼,在這個時代當中,改革開放的文章實在是太多,李文吉需要下點猛藥。

他落地的目標就是以特色經濟為題。

高山省的自然條件在這邊,想要去改變不要說不可能,至少是不容易的,但是不要說高山省就沒有機會,這樣的自然條件可是實在難得,利用好了也是條件。

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這才算是最為關鍵的地方,如此不能夠吸引大人物的話,那李文吉也算是白重生了。

高山省是落後,甚至可以說讓人絕望,不過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未來能夠登頂的大人物,必然有著自己的想法。

李文吉先是站在全國的高度把高山省諷刺得一無是處。

當然從根本上來說高山省確實一無是處。地處西南邊陲,人多地少,高山峻嶺,思想僵化。資源得不到開發,百姓靠天吃飯。如此一個地方有什麼用處。

如果是一般人,李文吉還真不敢這麼寫,這不是罵人嗎,哪個當權能夠承受得了?

不過現在面對的不是一般人,高山省的省委書記陳無雙不要說舉世無雙,但是能夠成為全國最年輕的部級干部,絕對不能夠用一般人的思維去理解他。

當然算起來李文吉也是在打賭,不管未來的見識多廣,但是那都是未來,不是現在,這個時候如果真的出現意外,那李文吉當然是死無葬身之地,而李家也跟著倒霉。

除了罵以外,李文吉當然還有一些手段,在文章中他開始慢慢把高山省的一些劣勢一一敘述出來,劣勢不可能一直都是劣勢,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變成優勢。

高山省山多,那資源定然不少,雖然不好開發,不過沒有人會浪費,這絕對是好出路之一。

另外高山省山大,高山峻嶺當中還是有不少好東西的,野生高貴的蘭花、多年生天麻、多年生靈芝、各種茶葉、全國最好的煙草等等,都是寶貴的資源,如果開發出來當然少不得大發展。

最後高山做為革命老區,這紅色主題當然是永遠標簽,好好利用,能夠給高山省帶來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然高山省想要突破,最終還是靠旅游,不過這個時候的國內旅游還沒有能夠開發出來,條件不允許,發展需要很長的時間,當然展望一下還是可以的。

光是這樣大談特談,可能引起轟動,但是絕對得不到重視,李文吉的想法可不是簡單的起哄。

引起大人物的注意為得是第三步,讓李家得到陳無雙的注意,最好是能夠進入到陳無雙的眼中,最終實現鯉魚跳龍門。

李文吉把文章轉向實際的狀態,從雙溪鎮入手,深入淺出,然後衍生到白慶縣,然後折射整個北原地區,最後給高山省下個結論。

李文吉不緊不慢,慢慢寫下來,前後寫了一萬字。

最後慢慢的修改,最終留下了八千字。

寫完這一切之後,李文吉把文章抄寫成兩份,一份給父親和爺爺送過去,另外一份直接以父親的名字寄給省日報。

李文吉只是一個小小的派出所副所長,基本上都不能夠干什麼,用名字發出去也沒有人理會。

畢竟文章當中的內容太過于驚世駭俗,小家伙還沒有這個支撐點。

李炳成就不同了,副縣長,看似職位不高,卻也是一個不小的官吏了,說話也能夠讓人信服。

現在是李炳成發展的黃金時期,如果能夠得到陳無雙的注意,那李炳成未來不愁沒有發展空間,一切都是為了老子,李文吉當然得努力。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李永興老爺子的老戰友是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也是省日報社社長,李炳成以前拜訪過,李炳成三個字不要說能夠有多大的影響力,但是日報社這邊看見這名字,倒也不會太為難。

這事情是瞞著李永興和李炳成做的,故而這個時候不管如何,通知一下子還是有必要的,這也是李文吉抄送給兩人的原因。

李文吉把文章送出去之後,並沒有在意,反而是投入到先前的計劃當中。

安排李文秀和萬鵬到省城和地區的事情。

李文秀和萬鵬都是沒有出過遠門的人,這第一次出門,即便是有李文吉的指引,時不時的出現點問題也是絕對有可能的,故而李文吉不得不時時刻刻的指導一番。

三天兩頭通個電話,了解一下兩人的情況外,也實實在在的了解一下真正的情況,然後根據經驗安排一下兩人的工作,雖然沒有在那邊,不過李文吉卻能夠把情況給完全的掌控住,到市場,到飯館,到工廠,成果不一定大,不過卻實實在在的有了一點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堅持下來總會有成果的。

這天陽光燦爛,大地剛剛被雨水洗刷過,萬物似乎都露出一份精神。

即便是快冬天,但是整個白慶縣卻一片的歡快。

李炳成從外地引入雜交水稻,為了能夠讓人民相信,李炳成自己像銀行貸款兩萬元,全部買了雜交水稻的種子,然後全部以賒賬的形式交給百姓。

來年豐收,百姓只需要把種子錢還上,如果不豐收,那就找李炳成賠償。

百姓都是最為淳樸的人,既然李文吉能夠付出,那他們有什麼不敢干,除去少部分人外,大部分人選擇全部或者部分的種植雜交水稻。

本身上剛剛從分得土地喜悅中清醒過來的百姓,再次的陷入到對幸福美滿憧憬當中。

高山省的人多地少的緣故,即便是分得了土地,百姓那點點地還是不能夠養活自己,現在有了雜交水稻顯然又多了一份希望。

十月,陽光高照,李文秀在李文吉的指導下,在玉河鄉開起了第一家的商店。

在地區和省城,這個體商店是遍地都是,雖然白慶縣環境不是那般好,不過這商店顯然還是需要的。

而且李文吉為了未來的發展,得有點根據地,所以李文秀的商店最先被開起來,當然這個時候主要不是賣東西,而是收東西。這個時候賣東西可不是那般容易的,畢竟貨源問題很難解決。

「該死,李文吉給我出來。」李炳成的聲音永遠都是這般的刺耳。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升官最新章節 | 升官全文閱讀 | 升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