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西華 第七十二章 吳佩孚

作者 ︰ 野老道

當兩湖戰事結束後,浩仁派王新國到了山西並給吳佩孚帶去了一封長長的信,大意是北伐勝利只是時間問題。♀內戰無一點意義,空耗民族之血。信中特別闡述了華夏目前的形式以及周邊國家對我國的影響。內戰的消耗使外國勢力有機可乘,華夏危險矣!信中誠懇地勸導吳某為華夏計,結束內戰,及早抽身以便取得一個好的結果。西華府成立在即,歡迎吳將軍及時加盟。

後世的吳佩孚是一個具有非常民族情結的愛國愛民人物,浩仁相信此信對吳佩孚會有一定的影響,他對吳佩孚的為人極其敬仰。現在一切都如願了,河南已經歸屬西華府,而吳佩孚也來到宜賓前來述職。

見到這位著名的歷史人物浩仁很激動,也很尊敬。

吳佩孚生于一八七四年,字子玉,蓬萊人。清末秀才。北洋軍閥首領。清光緒二十四年一**八年投天津武衛前軍當兵。光緒二十八年一九零二年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測繪科學習。歷任北洋第三鎮參謀、營管帶、炮兵第三標標統等職。

吳佩孚為人的信條是︰「不貪財,不,不納妾,不嫖娼。」大量史實證明,吳佩孚是言行一致的。為例,當時似他一樣的權貴人物,袁世凱也好,曹錕也好,張作霖也好,一個個都是三妻四妾,美女盡收床前仍嫌不足。而吳佩孚,卻從始至終,只有一個結發的老妻張佩蘭相伴,從不拈花惹草。據傳,有位叫露娜的德國女郎慕吳佩孚之名,不遠千里跑到中國來追求他,他卻以「老妻尚在」為由,斷然拒絕了這樁婚事。像這樣的人物,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能夠做到這些,應當說是難能可貴的。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這都是小節無關大義。浩仁最佩服的是吳佩孚的民族情懷,這才是大義所在。一九二四年敗軍之際,有人建議他逃入天津租界,他厲聲斥之︰「堂堂軍官,托庇外人,有傷國體,烏可為者。」

到了漢口,有日本政要給漢口領事來電,探詢他有無東游日本的意思,他的回答是「我連租界都不住,哪能去日本!」

一九二五年,英、美等國銀行表示願給他信用借款,不須抵押,支持他東山再起,被他斷然拒絕。此前當他雄踞洛陽時,蘇聯要扶植他為中國之主,他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日本侵略者想利用吳佩孚與蔣杰士政權的歷史宿怨和在社會上的威望,企圖敦勸他出山當傀儡。一時間,每日宅前車水馬龍,軍警林立,日特首領及形形色色的漢奸說客絡繹不絕,門前經常水泄不通。在這種「外有強敵施壓,內有一群漢奸游說」的困難境遇下,吳佩孚始終不肯在強敵面前屈膝就範。他痛罵上門游說的大漢奸江朝宗「老而不死」,齊燮元「死無葬身之地」,還斥責汪精衛是「著名漢奸」,「無恥下賤」。面對日寇的威逼利誘,他多次對日特頭子拍桌子,擲茶碗,盛氣凌人。他提出了日寇不可能接受的「出山條件」︰日軍必須全部撤出中國,包括東北三省,確保自己的實力、實權和實地。吳佩孚自知身處險境,諄諄教誨其子孫︰不準當漢奸!

日寇意識到敦促吳佩孚充當傀儡的計劃已告失敗,于是密謀殺害吳佩孚,以絕後患。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四日,北平大雪。日特頭子川本會同大漢奸齊燮元攜日本軍醫前來強行「治療」。

家屬欲阻攔而不得,齊燮元說︰「大帥是國家的人,一切由國家主持安排,家屬無權過問。」

當時吳運乾吳運坤之父親扶護頭部,母親也在側,川本、齊燮元現場監督。日醫用手術刀在浮腫的右腮下氣管與靜脈的部位一刀割下,血流如注,先祖父頓時氣絕。當時有人喊了一聲︰快打強心針!日醫在醫藥包里尋找一番,表示沒帶強心針,旋即跳到床上「搶救」,進行「人工呼吸」,強壓胸腔及心髒。事後想來,這番「搶救」動作,無非是再施手腳,加速死亡。吳運乾之母親從屋中出來時,痛哭失聲,告訴我們︰「天塌了!」噩耗一經傳出,樓上下、院內外一片大亂,哭聲震天。親隨張劭溥拔出手槍要打死日醫,日醫在眾多警特掩護下鼠竄而逃。

這些歷史的記載足以說明吳佩孚的一生其大義不虧,人之一生無缺點是不存在的。品論一個歷史人物首先要看其大義,非常時期大義不虧既非常人。

至于所謂軍閥,觀今天的文章談吳佩孚必先冠以大軍閥吳佩孚雲雲,哈哈,非常可笑!如果吳佩孚最終是勝利者,那麼,其他的人和勢力也必稱之為反動軍閥或匪徒之類。《》成王敗寇喊了幾千年都是常識了,還拿這種論調說事豈不可笑嗎?

吳佩孚做官數十年,統治過幾省的地盤,帶領過幾十萬大兵,他沒有私蓄,也沒置田產,只留有清廉之名,比起當時的那些軍閥腰纏千百萬,已經非常難能可貴。試問︰把這種人物放在今天,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又能找出幾人?在這物欲橫流的時代誰還有臉面用反動軍閥來如此評價呢?

他的飲食起居都很簡單,吃的是面食、米飯,每餐只喝少許山東黃酒或紹興酒,早睡早起,他平時練兵、打仗之余,喜歡讀書,不愛錢,不怕死,不向外國人低頭。

一九二七年六月十九日,吳佩孚離開田營南行至構林關。當地團總楊星如和聯保主任馬漢亭聞吳大帥過境,置辦了豐盛的酒宴,為他接風洗塵。吳佩孚面對滿桌酒肉,回想幾個月來戰亂,沿途所過之處,百姓貧困如洗,感觸很深。他拒絕入席,說道︰「戰火連綿,禍及百姓,他們食不果月復,你們備下這許多菜,我一口也咽不下。」遂讓鄉紳撤下酒肉分給圍觀的窮苦百姓,只用四樣小菜就餐。飯後,鄉紳備下筆硯請吳大帥留下墨寶。在眾人盛情之下,吳將連日所思之情流露紙上,題七律一首︰「民**人盡紫袍,為何不與民分勞;玉杯飲盡千家血,紅燭燒殘萬姓膏。天淚落時人淚落,歌聲高處哭聲高。逢人都道民生苦,苦害生靈是爾曹。」

「九•一八」事變,他寫詩一首︰「國恥傳來空有恨,百戰愧無國際功。」他以詩批評張學良︰「棋枰未定輸全局,宇宙猶存待罪身。醇酒婦人終短氣,千秋誰諒信陵君。」詩中的「醇酒婦人」,是指當時道路傳言「九•一八」前夜,張學良正與電影明星胡蝶翩翩起舞。

吳佩孚是名副其實的儒將,上馬作詩,下馬讀書寫字畫畫,熟讀《易經》、《春秋》,在當時的年代中很特別。五十歲前後,他鼎盛時期,他軍中傳唱的軍歌正是他自己填的一闋《滿江紅•登蓬萊閣》。

定居于北京的什錦花園時還寫過一副對聯︰

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

失敗後倔強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園怡性,真個解甲歸田。

從吳佩孚的一些詩作可以看出他的情懷︰

感懷

萬山拱極一峰高,遯跡何心仗節旄。

望月空餘落花句,題詩寄詠猗蘭操。

江湖秋水人何處,霖雨蒼生氣倍豪。

笑視吳鉤自搔首,前途恐有未芟蒿。

——一九二七年作于白帝城

游綏定鳳凰山

英雄處處出人頭,又上高峰作壯游。

滿眼蒼生歸掌握,數堆疑塚感荒邱。

蕭蕭木葉傳邊警,點點梅花為我愁。

休到崑崙山上游,中原王氣不勝秋。

——作于一九二九年

滿江紅•;;登蓬萊閣

北望滿洲,渤海中風浪大作!

想當年,吉江遼人民安樂。

長白山前設藩籬,黑龍江畔列城郭。

到而今,倭寇任縱橫,風雲惡。

甲午役,土地削;

甲辰役,主權墮,

江山如故,夷族錯落。

何日奉命提銳旅,一戰恢復舊山河!

卻歸來,永作蓬山游,今彌陀。

遺憾的是像吳佩孚這樣的歷史人物如今還有幾人在緬懷?

吳佩孚見到浩仁臉上的表情十分精彩,嘴巴張的老大,臉上的肌肉繃緊,眼楮睜得又圓又大,指著浩仁說道︰「你竟然如此年輕,簡直令人不可思議!這還不是最重要的,你是如何用一年多的時間從一個小團長起步,創下如此大的基業。快給我說道說道,你是怎樣做到的,簡直是奇跡,古往今來就沒有先例。」

「吳老,我這也是被逼的沒辦法呀。你老比我清楚,咱們這個民族中各種勢力分布極廣,少的幾千人馬,多的也就二三十萬,你說要是按照常規戰法,我一個個勢力打下去何時才是個頭啊?問題是我必須崛起而且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崛起,我若不崛起,現在國內的戰爭要打幾十年,到那時我們就麻煩大啦!」浩仁哭笑不得地說道,這老頭的表情也太夸張了。

「額,有什麼麻煩呢?」吳佩孚奇怪地反問道。

「我們現在打內戰打的是內部消耗,當我們打疲憊了、虛弱了的時候我們的麻煩真就來了。我們是在內耗,而我們的鄰居卻在磨刀霍霍,他們目前已經佔領了朝鮮半島,還利用東北的資源補充國內。吳老,咱們給人家創造這麼好的機會,一旦人家準備好了會發生什麼事情就不用我說吧。」浩仁沉痛地說道。

吳佩孚一拍自己的腦袋說道︰「嘿,枉我活了這麼大的歲數,一生征戰還自命不凡,連這麼個基本常識都認識不到,慚愧啊,我老吳愧對國家和民族呀!」

浩仁接著說道︰「為了盡快地崛起,我走的幾乎全是奇兵的套路,就拿這次的兩湖戰爭來說,我們就是在撿便宜,南方的北伐軍在正面吸引兵力,我們則抄後路收地盤,偌大的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也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收入囊中,讓你根本反應不過來。其他的戰事也差不多,你在參謀部都能看到這些戰例。哈哈,上不得台面,讓吳老這樣的軍事大家見笑了。」

「錯,大錯特錯,戰爭只要結果,過程並不重要不管你用神馬方法只要你是勝利者。回頭我得好好看看,研究研究,不得了啊!」

這兩位一老一小談興打發,大有徹夜不眠的架勢。

沒有下一章了,先看看別的吧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風起西華最新章節 | 風起西華全文閱讀 | 風起西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