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西華 第二十九章 德國人來了

作者 ︰ 野老道

德國人來了,听到手下報告,浩仁會意地露出淺淺一笑。

會面是愉快的,德國方面的代表是一個叫漢斯的家伙,隨行中還有個小姑娘。不過,這貨沒太在意。你想這才多長時間就這麼多老婆,沒精力啊。但,偶爾瞄一眼,還是相當漂亮。

德國人這次希望獲得華氏1926型系列步槍專利轉讓。這款槍其實就是德國人在1935年采用的步槍,這老貨稍稍改動了一下就變成了華氏1926,被無恥地給專利了。

後世在1935年,德國正式采用短卡賓98式(karabier98kurz),一直沿用到二次大戰之後,為德國的主力步槍。期間經過多次設計更改,大多是為了易于生產,例如槍托底部在1944年改為罩杯是沖壓組件,前護箍由切削件改為點焊,彈倉底部及護弓也改成沖壓版。一般而言,1944年之後的98k,因為戰爭的轉變,質量每況愈下。

98kd的特征︰除了標準毛瑟的刺刀座、葉片保險、分叉左槍栓閉鎖榫和彈殼片外,還有在左側的槍背帶、準星護罩、下彎拉柄、槍托在拉柄頭位置有對應凹槽、槍托中間有供分解撞針用的金屬洞等。♀

另外,就是想獲得華氏1926型系列火炮專利轉讓。這也是拷貝後世德國二戰時的火炮系列上改動而來。

比如150mm加農炮,二戰德國的150毫米加農炮系列發展的還算是比較成功的,性能超過同級別200毫米口徑以內的榴彈炮的性能。德國150毫米k16加農炮在德軍中裝備數量不多,150毫米k18加農炮的性能優秀,而150毫米k39加農炮的射程最遠。

浩仁不知道德國現在開沒開始研究,反正我先專利再說。

二戰後期,德國在150毫米加農炮的基礎上,繼續發展了170毫米k18加農炮,和其他更大口徑的加農炮來取代150毫米加農炮系列。150毫米k16加農炮,口徑150mm,長6。41m,炮彈重51。4公斤,最大射速2發/分,初速757米/秒,最大射程22000米,150毫米k16加農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令同敵方士兵非常恐懼的重炮,二十年過去以後,該炮沒有什麼大的發展。1938年,德國國防軍將性能還湊合的150毫米k16納入現役,但是其落後的性能已經不能適應德軍的戰場要求,隨後150毫米k18加農炮逐漸取代了德軍中的150毫米k16重炮。♀而有一部分淘汰的150毫米k16重炮被改裝成海岸炮,部署在法國境內的「大西洋牆」防御工事內。

德國150毫米k18加農炮,口徑150毫米,長8。2米,炮彈重43公斤,最大射速2發/分,初速865米/秒,最大射程24825米。150毫米k18加農炮,是1933年開始研制,1938年開始量產的大口徑重炮。150毫米k18性能非常優秀,是德軍二戰中非常重要的重型支援火炮,其較遠的射程和巨大的威力足夠完成對步兵的遠程火力支援。150毫米k18加農炮擁有2種不同的炮架,一種是運輸和行軍狀態的四輪炮架,還有一種是戰斗射擊狀態的2輪炮架。150毫米k18重炮,是二戰期間德軍服役的標準的重型支援火炮,伴隨德軍參加了二戰的許多重大戰役,為德軍的南征北討立下了汗馬功勞!

德國150毫米k39加農炮,是150毫米k18的後續型號,克虜伯公司生產了2門原型炮,後來量產型與原型的主要區別是炮架的不同,量產型的150毫米k39重炮使用了其他火炮的炮架。1942年,克虜伯公司開始量產。後來克虜伯公司在150毫米k39重炮的基礎上研制了2種更大口徑的重型火炮,就是210毫米l/50重炮和240毫米l/46重炮。

考慮到1919年《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國人希望先在此地試制儲備相關技術。德國人覺著這些武器裝備非常適用于德國士兵。尼瑪,能不適用嗎,這本身就是德國人為本國士兵量身設計的。

說起來,一戰德國算不上戰敗,只是打不下去了。搞成這個結局,德國人感到非常憋屈。國內一直彌漫著一種悲情。其實,悲情也是一種能量,一但爆發也是非常驚人。

你不得不承認運這個東西的玄之又玄。一個人有命運之說;一個國家也是有其國運的。後世德國在一戰、二戰均以失敗而告終。非德國經濟、技術、軍事不濟。實在是國運不濟。

《凡爾賽條約》使得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產地以及半數的鋼鐵工業。

而中華數百年來之國運亦是不濟,一直到出現偉人華夏之國運才得以改變。改變一國之國運的人是偉人,而偉人不是經常出現的。故,有五百年聖人出一說。一旦國家出了個偉人,這個國家的國運就一定會得到改善。雖說偉人不是萬能的,也不可能是完人,但會最終告別大的災難和屈辱,則國民是幸運的。

浩仁告訴德國人,這些武器非常先進,在自己軍隊裝備之前,原則上不想轉讓技術。當然,如果條件優厚也不是不可轉讓部分技術。浩仁明白,提前十年出現的武器,其先進性是無可置疑的,他一點不擔心德國人不肯大出血。

具體的談判的細節自然不需要浩仁親自出面,而是由富華公司總裁約翰主持,浩仁只是交代了一些原則和底線。其他則是由他們自由發揮。

經過幾天的艱苦談判,終于達成了令雙方均滿意的結果。

德國方面得到了他們所要的結果︰獲得了唯一性的專利技術轉讓,排他性的專利受讓方,獲得步槍和火炮的全部系列技術轉讓,並且獲得允許在西華佔領區內開設工廠,承諾五到十年不等這些工廠將無償轉贈給西華。

而西華集團則獲得︰德國方面包攬生產步槍和火炮工廠的設備、建設以及技術支持和工人培訓;在西華幫助建設一家技術先進的煉鋼廠、特種鋼廠和部分合金技術、部分光學制造以及電子產品的生產廠。宜賓的西華集團放棄了技術轉讓費,並且以部分物資和人力作為補償提供給德國方面。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評論、求紅包、求禮物,各種求,有什麼要什麼,都砸過來吧!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風起西華最新章節 | 風起西華全文閱讀 | 風起西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