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穿楊導彈 第6章面對面導彈6

作者 ︰ 未知

§§§第四節巡航導彈

一、美國「捕鯨叉」系列反艦導彈

●1.基本概況

「捕鯨叉」導彈是美國海軍主要的反艦導彈,有空射、潛射、艦射等型號。最早「捕鯨叉」agm84a導彈是美國麥道公司為海軍研制的全天候亞音速巡航空對艦導彈,它能攻擊110千米以內的一切水面艦只。鑒于1967年中東戰爭中「冥河」導彈的成功戰例,海軍在空對艦型基礎上又增加了艦對艦型rgm84a,美國海軍于1971年與麥道公司簽訂了研制合同。繼而美國海軍在1972∼1973年又提出潛對艦型ugm84a的要求,潛對艦型利用了成熟的「捕鯨叉」導彈技術,從而形成了「捕鯨叉」系列反艦導彈系統。「捕鯨叉」導彈可用于攻擊大型水面艦只、巡邏快艇、水翼艇、商船和浮出水面的潛艇等,其單發命中概率為95%。另外美國的「魚叉」導彈和「捕鯨叉」導彈是同一種導彈,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2.系統組成及特點

「捕鯨叉」agm84a空對艦導彈美軍目前主要的反艦武器之一,是由麥克唐納•道格拉斯(麥道)公司研制的,1971年簽訂合同,1977年完成作戰鑒定並開始批量生產。自1979∼1981年開始裝備海軍的p3c和a6e飛機,1983年後已擴展到多數戰斗機,至1985年正式服役。「捕鯨叉」導彈彈體為魚雷形,機加工鋁結構。可折疊xx形彈翼。導彈分制導、戰斗部、發動機和彈尾四個主要部分。導彈主要缺點是飛行速度慢,因此美軍對此進行了不斷的改進。

「捕鯨叉」導彈發射後,迅速下降至60米左右的巡航高度,以0.75馬赫的速度飛行。在離目標一定距離時,導引頭根據所選定的方式搜索前方的區域。捕獲到目標後,「捕鯨叉」導彈進一步下降高度,貼著海面飛行。接近敵艦時,導彈突然躍升,然後向目標俯沖,穿入甲板內部爆炸,以提高摧毀效果。

「捕鯨叉」rgm84a艦對艦導彈美國麥道公司為美國海軍研制的「捕鯨叉」多用途飛航導彈的艦對艦型。1971年開始研制,1973年提出采用折疊彈翼和箱式發射架的要求,1977年完成作戰鑒定試驗,同年10月開始服役,1994年停止生產,共生產了3031枚。導彈彈體結構、布局等均與agm84a相同。尾部增加固體火箭助推器,彈翼采用固定和折疊兩種方式,主要以折疊方式彈翼為主。

「捕鯨叉」rgm84a導彈是目前西方國家裝備數量最多的反艦導彈。至1990年1月,美國有208艘水面艦艇已裝備「捕鯨叉」rgm84a導彈。一般戰艦上裝備2個四聯裝mk141箱式發射架,攜帶8枚導彈,「依阿華」級戰艦列裝4個四聯裝發射架,攜帶16枚導彈。

「捕鯨叉」ugm84a潛對艦導彈1972年立項,在agm/rgm84a基礎上研制而來,1981年裝備部隊,美國海軍裝備62艘潛艇,約500枚導彈。1994年停止生產,共生產了1258枚。目前世界反艦導彈市場上出售的水下發射反艦導彈僅有美國的「捕鯨叉」ugm84a潛對艦導彈和潛射「飛魚」導彈,凡有可能裝備反艦導彈潛艇的國家,絕大部分都裝備了「捕鯨叉」ugm84a潛對艦導彈。

●3.性能數據

導彈型號︰agm84a空對艦導彈

射程︰11∼110千米

續航速度︰0.75馬赫

巡航高度︰61米

命中概率︰95%單發

發射方式︰±90°扇面發射,1500米以上高度投放後下降一定高度發動機開機工作,1500米以下機下直接發射

彈長︰3.84米

彈徑︰344毫米翼展︰914毫米發射重量︰522千克

動力裝置︰單軸渦噴發動機

制導方式︰中段慣性+末段主動雷達制導

戰斗部︰半穿甲爆破型,重約230千克

引信︰延時觸發+近炸引信

二、美國bgm109「戰斧」巡航導彈

●1.基本概況

「戰斧」巡航導彈是美國海軍最先進的全天候、亞音速、多用途巡航導彈,1972年開始研制,通用動力公司為主承包商,1983年裝備部隊。美國早期發展的「戰斧」巡航導彈主要有bgm109a「戰斧」對陸核攻擊導彈、bgm109b「戰斧」反艦導彈和bgm109c「戰斧」對陸常規攻擊導彈3個型號。三種導彈的外形尺寸、重量、助推器、發射平台均相同,只是彈頭、發動機和制導系統不同。其特點是采用了模塊式設計思想,又具有打擊戰略和作戰目標的雙重作戰能力。1977年又發展了bgm109g「戰斧」陸射巡航導彈,已于1983年12月在北約部署。

&nbs

p;●2.系統組成及特點

bgm109a「戰斧」對陸核攻擊導彈是從1972年開始的「戰斧多用途巡航導彈」武器系統發展計劃中最先決定研制的戰略海射型導彈。1984年6月首先裝備于「亞特蘭大」號核潛艇,原計劃生產總量為758枚。1991年7月31日美蘇簽訂《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時規定,雙方可以各自擁有880枚射程達580千米以上的海射核巡航導彈。蘇聯解體後,美國實際上已凍結了對bgm109a的進一步研究和生產,將「戰斧」導彈的發展重點轉向常規對陸攻擊型號。

1992∼1993年bgm109a導彈單價為192萬美元。

bgm109b「戰斧」反艦導彈是「戰斧」多用途巡航導彈發展計劃中用于攻擊遠方敵艦的「戰斧」反艦導彈。由于采用模塊化設計,其彈體外形尺寸、氣動布局、發射質量、內部艙段安排、助推器及發射平台等均與bgm109a基本相同,但由于它們是兩種作戰使命不同的導彈,其制導系統、戰斗部和動力裝置等分系統明顯不同于bgm109a。潛射型在1983年11月、艦射型在1984年3月初具有作戰能力。自1980∼1991年累計采購總量已達578枚,與bgm109a、bgm109c、bgm109d等型號混裝于美國的ssn668「洛杉磯」、ss21「海狼」、ssn637「鯨魚」等攻擊型核潛艇、導彈巡洋艦、驅逐艦等總計193艘戰斗艦艇上。

bgm109c「戰斧」對陸常規攻擊導彈是「戰斧」多用途海射巡航導彈發展計劃中的「常規對陸攻擊導彈」,亦稱「戰斧」block2a。bgm109c是「戰斧」海射巡航導彈發展計劃中提出任務最晚的一種導彈,是在bgm109a發展計劃受挫後于1976年提出的。1981年全面發展,1983年國防部提出了block2改進計劃(以前研制計劃稱為block1)。將原來的bgm109c分為block2a/2b兩個型號。原先研究的整體式單一彈頭的型號為block2a,編號仍為bgm109c;新增加的block2b型號裝投射子彈藥子母彈頭,編號為bgm109d。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向伊拉克發射的288枚「戰斧」中有261枚是bgm109c,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戰果。每枚造價為130萬美元。在1998年12月17∼20日美英對伊拉克「沙漠之狐」空襲中發射bgm109cblock3導彈325枚。

bgm109g「戰斧」陸射巡航導彈是1977年後決定發展的陸上機動式巡航導彈,以「戰斧」海射巡航導彈為基礎。1980年5月首次在運輸起豎發射車上發射,1982年定型,1983年12月開始部署于英國格林漢康芒皇家空軍基地,1984年3月部署于意大利。

●3.性能數據

導彈型號︰bgm109c

射程︰1112∼1300千米

巡航速度︰0.75馬赫

巡航高度︰7∼150米

命中精度︰15∼18米

彈長︰6.24米

彈徑︰527毫米

翼展︰2.65米

發射質量︰1150千克

戰斗部︰高能戰斗部

制導系統︰慣導+地形匹配

動力裝置︰渦扇發動機,固體助推器

●4.經典戰例

1991年1月17日凌晨3時,海灣戰爭剛剛打響,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戰列艦、「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及「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從紅海和波斯灣,連續向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和其他城市,以及橋梁、發電廠等重要目標發射了52枚bgm109c「戰斧」巡航導彈。導彈離艦後在距海面7∼15米的高度巡航進入伊拉克境內,又在距地面50米以下的高度飛行,像長了眼楮一樣各自尋找既定的攻擊目標,取得了命中概率98%、命中誤差不大于9米的非凡戰績。從錄像片中看到,後一枚導彈準確地穿入前一枚導彈炸開的缺口內爆炸,可見其命中精度之高。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百步穿楊導彈最新章節 | 百步穿楊導彈全文閱讀 | 百步穿楊導彈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