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穿楊導彈 第4章面對面導彈4

作者 ︰ 未知

四、印度「大地」導彈

●1.基本概況

1983年,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制定了「導彈發展綜合計劃」,其目的是使印度到2002年實現導彈生產的自給自足,在關鍵領域使印度具備生產本國導彈的能力。該計劃主要研制執行多種任務的不同類型導彈,主要由5個核心導彈系統組成,包括「大地」短程彈道導彈、「烈火」中程彈道導彈、「藍天」地對空導彈、「三叉戟」地對空導彈及「毒蛇」反坦克制導導彈。「大地」導彈是印度20世紀80年代初導彈發展綜合計劃的重點項目之一,主要用于打擊對方縱深內的各種目標,是印度的單級戰術彈道導彈,1983年開始研制,1988年試射,1994年生產並裝備。印度對該導彈特別青睞,它已經成為印度有能力制造高技術武器的象征。該導彈包括「大地」1、「大地」2、「大地」3三種型號。

射程150千米的「大地」1型彈道導彈于1988年首次試射,計劃1994年開始部署,但是由于該導彈在加注推進劑和更換彈頭上的不便,其實際作戰部署時間推遲到了1997年。至2003年年初,印陸軍已擁有兩個「大地」1型導彈團。射程250千米的「大地」2型短程彈道導彈于1996年開始研制,2001年12月12日試射成功,2007年5月完成用戶試驗。

●2.系統特點

1配備多種戰斗部。該彈目前雖僅配有高爆預制破片單一戰斗部,但在研制的還有子母彈、燃燒彈、小型地雷和燃料空氣**戰斗部。盡管導彈的命中精度較低,其圓公算偏差大于250米,但其戰斗部的威力足以摧毀大多數軍事目標。

2機動發射、生存能力較強。裝載于8x8運輸車上,采用垂直發射方式。導彈具有多種彈道,可在飛行末端進行彈道修正。圓錐形彈頭,圓柱形彈體。彈體采用兩組控制面,尾翼4片、尺寸較小,彈體中部彈翼較大,4片對稱安裝,前緣後掠,後緣平直,展弦較短。

3反應時間較長,維護不便。導彈采用雙推力室的單級運載火箭,所用燃料是具有高腐蝕性的液體燃料。由于燃料具有腐蝕性,必須在導彈發射前加注。若注入液體燃料的導彈未能發射,那麼導彈的儲存期限只有5年。

4成本低廉,可批量生產和部署。導彈國產化水平較高,成本降低,便于大批生產,每枚「大地」導彈單價約70萬美元。

●3.性能數據

彈長︰9.1米彈徑︰1.1米

起飛重量︰4噸

彈頭︰500∼1000千克

射程︰150∼250千米(1型);250千米(2型);450千米(3型)

命中精度︰150米(1型);250米(2型);450米(3型)

制導方式︰捷聯式慣導、尋的制導

動力裝置︰單級液體火箭發動機

戰斗部︰破片殺傷戰斗部、子母彈等

●4.印巴沖突加速導彈生產

巴基斯坦于2007年9月剛剛試射射程350千米的空射型「哈塔夫八」型巡航導彈,不僅如此,其射程500千米可攜帶核彈頭的「巴布爾」巡航導彈已經投入大規模生產。這也進一步刺激了印度的導彈研制生產工作,印度導彈生產設施的生產能力已經得到大幅提升,現在印度「大地」彈道導彈的年產量已經可以達到20枚。

印度各型「大地」地對地彈道導彈的射程在150千米至350千米之間,印度陸軍早在數年前就開始裝備部署射程150千米的「大地」1型導彈,而空軍和海軍型「大地」導彈則于已經正式列裝,但是它們的射程比陸軍型更遠。印度海軍為其「蘇甘雅」級大型巡邏艇裝備了由「大地」導彈衍生而成的「丹努什」導彈,射程在250千米至350千米之間。印度空軍則已經開始將其「大地」2型導彈中隊由海得拉巴移往位于西部前線的空軍基地部署。

五、印度「烈火」導彈

●1.基本概況

印度的「烈火」系列導彈是在slv3運載火箭和「大地」短程導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中程戰術地對地彈道導彈,有三種型號,即「烈火」1、「烈火」2和「烈火」3,均可運載常規彈頭和核彈頭。「烈火」1導彈的最大射程為1500千米。「烈火」2導彈的射程目前已達到2500千米,「烈火」3的射程為3500千米。印度政府對現有彈道導彈的覆蓋面並不滿意,迫切需要發展遠程導彈和洲際導彈。目前,印度正在緊鑼密鼓地發展射程為12000千米的「烈火」4洲際彈道導彈。「烈火」系列彈道導彈中已經定型的兩種型號︰「烈火」1型和「烈火」2型正在生產中,已經可以裝備作戰部隊。

●2.導彈試射

2002年1月25日射程為700千米的「烈火」1型彈道導彈首次試射,2004年部署。1999年4月11日射程為2000千米的「烈火」2型中程導彈首次試射,2004年開始在335導彈大隊服役。1999年,印度開始研制射程3500千米的「烈火」3型中程彈道導彈,2006年7月9日首次試射,兩天後印度導彈發展局宣布導彈中途墜毀。2007年4月12日,「烈火」3型導彈試射成功,但未公布試驗細節。

●3.性能數據

導彈長度︰15米(「烈火」1);20米(「烈火」2);11米(「烈火」3)

導彈直徑︰1米(「烈火」1和「烈火」2);2米(「烈火」3)

發動機︰單級火箭(「烈火」1);兩級火箭(「烈火」2、「烈火」3)

飛行速度︰能達到5∼6千米/秒「烈火」2

飛行高度︰90千米

飛行距離︰約700千米(「烈火」1);約2500千米(「烈火」2);約3500千米(「烈火」3);達6000千米(「烈火」4)

載彈︰可攜帶常規彈頭和核彈頭,有效載荷700千克(「烈火」2);可達1000千克(「烈火」3)

制導︰慣性

發射方式︰在固定或移動的發射平台上發射

六、中國台灣「青蜂」導彈

●1.基本概況

「青蜂」導彈是中國台灣研制的第一種近程單級地對地戰術彈道導彈,是中國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于20世紀70年代在國外技術力量的幫助下研制而成的。「青蜂」導彈是參照美國的「長矛」導彈而設計的,1979年完成設計,1981年10月在中國台灣「辛亥雙十慶典」活動時首度亮相,1983年開始服役。

●2.系統特點

「青蜂」導彈是一種技術比較落後的單級近程戰術導彈。

一是命中精度較低,為150米(圓公算偏差),這主要是由于其采用了主動式低成本簡易慣性制導方式所致,按精確制導武器的標準,精度應在千分之一範圍內,即「青蜂」命中精度應小于130米。

二是毀傷能力低。彈頭重量輕,種類單一,只能殺傷暴露在地面上的目標,對防護能力較強的裝甲目標和地下工事目標毀傷效果差。

三是采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氧化劑為抑制性紅色發煙硝酸,約500千克,燃燒劑為偏二甲 ,約200千克。這兩種推進劑在工廠生產時就預先包裝在兩個圓筒形儲箱內,可密封儲存5年以上(稱為預包裝推進劑)。目前這種液體型近程戰術地對地導彈已被世界各國普遍淘汰。與同樣性能的固體導彈相比,「青蜂」結構較復雜,發射重量大,可謂「又大又笨」。

四是該彈連續發射時間間隔較長,無突防措施,飛行速度較低,易被攔截。值得指出的是,「青蜂」導彈也並非一無是處,它有一定的機動作戰能力。目前台灣軍方以營為單位,將「青蜂」導彈配屬于中國台灣陸軍炮兵部隊,共配置導彈發射架超過40部,導彈數量100枚左右,主要部署于金門、馬祖地區。2005年,發射架增加到50部,導彈150枚。

●3.性能數據

導彈全長︰6米

導彈直徑︰0.6米

翼展︰1.625米

全重︰2549千克

彈頭重︰450千克

發射重量︰1500千克

動力裝置︰可儲液體推進劑火箭發動機

射程︰130千米(最大);60千米(有效)

最大速度︰0.9馬赫制導方式︰慣性和主動雷達

彈頭種類︰常規高爆彈頭

命中精度︰約150∼300米

發射方式︰固定陣地發射

機動方式︰拖車牽引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百步穿楊導彈最新章節 | 百步穿楊導彈全文閱讀 | 百步穿楊導彈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