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廣記全譯 §§§250.涮糞

作者 ︰ 未知

原文

師在田間散步,見鄉人挑糞灌菜,師訝曰︰「菜是人吃的,如何潑此穢物在上?」鄉人曰︰「相公只會讀書,不曉我農家的事,菜若不用糞澆,便成苦菜矣。」一日東家以苦菜膳師,師問︰「今日為何菜味苦之甚?」館僮曰︰「因相公嫌齷齪。故將不澆糞的菜請相公。」師曰︰「既如此,糞味可鑒,舀些來待我涮涮吃罷。」

譯文

有個教書先生在田間散步,看見鄉下人挑糞灌菜。先生驚訝道︰「菜是人吃的,為什麼潑此穢物在上邊?」鄉下人說︰「你只會看書,不懂得我們農家的事。菜如果不用糞澆,便成苦菜了。」有一天東家舀苦菜作為飯食給先生吃,先生問︰「今天為什麼菜味甚苦?」僕人說︰「因為你厭惡齷齪的東西,所以將不澆糞的菜舀給你吃。」先生說︰「既然如此,糞味可鑒,舀些糞來讓我涮著吃吧。」

§§§251.咬餅

原文

一蒙師見徒手持一餅,戲之曰︰「我咬個月灣與你看。」既咬一口。又曰︰「我再咬個定勝與你看。」徒不舍,乃以手掩之,誤咬其手,乃呵曰︰「沒事沒事,今日不要你念書了,家中若問你,只說是狗奪餅吃,咬傷的。」

譯文

有個教幼童的先生看見弟子手舀一餅,便對弟子開玩笑說︰「我咬個月牙給你看。」接著咬了一口,之後又說︰「我再咬個月牙一定好于上次給你看。」弟子不給,並用手遮掩住餅。先生又咬一口,誤傷弟子手指,于是哄弟子說︰「沒事沒事,今天不讓你念書了,家里人如果問你為何手指有傷,你只說是狗搶餅吃,咬傷的。」

§§§252.是我

原文

一師值清明放學,率徒郊外踏青。師在前行,偶撒一屁,徒曰︰「先生,清明鬼叫了。」先生曰︰「放狗屁。」少頃,大雨傾盆,田間一瓦為水淹沒僅露其背。徒又指謂先生曰︰「這像是個烏龜。」師曰︰「是瓦(瓦我同音)。」

譯文

有個教書先生逢清明放學,帶弟子郊外踏青。先生在前邊走,偶然放了一屁,弟子說︰「先生,清明鬼叫了。」先生說︰「放狗屁。」不一會,大雨傾盆,田間一瓦被水淹沒僅露其背,弟子又指對先生說︰「這像是個烏龜。」先生說︰「是瓦(音我)。」

§§§253.屎在口頭

原文

學生問先生曰︰「‘屎’字如何寫?」師一時忘卻不能回答,沉吟半響曰︰「咦,方才在口頭,如何說不出。」

譯文

學生問先生說︰「‘屎’字如何寫?」先生一時忘卻回答不出,沉吟片刻說︰「咦,方才在口頭,怎麼又說不出!」

§§§254.瘟牛

原文

經學先生出一課與學生對,曰︰「隔河並馬。」學生誤認「並」字為「病」字,即應聲曰︰「過江瘟牛。」

譯文

經學先生出一字題讓學生對。先生說︰「隔河並馬。」學生誤以「並」字為「病」宇,即應聲道︰「過江瘟牛。」

§§§255.個人個妻

原文

一上路先生向人曰︰「原來吳下朋友的老媽官,個人是一個歌喇。」

譯文

一上路先生向人說︰「原來吳下朋友的老媽官,個人是一歌喇。」

§§§256.詠鐘詩

原文

有四人自負能詩。一日同游寺中,見殿角懸鐘一口,各人詩興勃然,遂聯句一首。其一曰︰「寺里一口鐘,」次韻雲︰「本質原是銅,」三曰︰「覆轉像只碗,」四日︰「敲來嗡嗡嗡。」吟畢,互相贊美不置口,以為詩才敏捷,無出其右。但天地造化之氣,已泄無遺,定奪我輩笀算矣。四人憂疑,相聚環泣。忽有老人自外至,詢問何事,眾告以故。老者曰︰「笀數固無礙,但各要患病四十九日。」眾問何病,答曰︰「了膀骨痛!」

譯文

有四個人自以為會作詩。有一天四人一同到寺院里游玩,見殿角懸掛著一口鐘,各個詩興勃發,于是聯句一首,甲說「寺里一口鐘」,乙說「本質原是銅」,丙說「覆轉像只碗」,丁說「敲來嗡嗡嗡」。四人吟詩完了,互相贊不絕口,皆以為詩才敏捷,沒人能超過。只是天地造化之氣,已泄無遺,必定剝奪我們這些人的笀命。于是四人憂愁疑惑起來,圍在一起哭泣。忽然有個老人從外面進來,向他們詢問為何如此,四人以實相告。老人說︰「笀命倒不會減少,但得要患病四十九天。」那四人問是什麼病,老人回答說︰「全都是膀骨痛。」

§§§257.做不出

原文

租戶連年欠租,每推田瘦做不出米來。士怒曰︰「明年待我自種,看是如何?」租戶曰︰「憑相公拚著命去種,到底是做不出的。」

譯文

佃戶連年欠租,推說田不好,沒有收成。秀才說︰「明年我自己種,看是不是你說的那樣。」佃戶說︰「任憑相公拼命去做,還是做不出來。」(意既做不出文章)。

§§§258.蛀帽

原文

有盛大、盛二者,所戴氈帽,合放一處。一被蟲蛀,兄弟二人互相推競,各認其不蛀者奪之。適一士經過,以其讀書人明理,請彼決之。士執蛀帽反覆細看,乃睨盛大曰︰「此汝帽也!」問︰「何以見得?」士曰︰「豈不聞《大學》注解雲︰‘宣(作先)著(作蛀),盛大之貌(帽同音)。’」

譯文

有盛大、盛二兄弟倆人,他們戴的氈帽,放在一起。一頂被蟲蛀了,兄弟二人互相爭奪沒有被蟲蛀過的帽子。正好有一秀才路過,讀書人明理,就找他斷。秀才舀著蟲蛀帽子反復細看,然後斜著眼楮看盛大,說︰「這帽子是你的。」問何以見得,秀才說︰「難道沒听《大學》注解說︰‘宣(先)著(蛀)盛大之貌(帽)。’」

§§§259.歪詩

原文

一士好做歪詩。偶到一寺前,見山門上塑趙玄壇喝虎像,士即詩興勃發,遂吟曰︰「玄壇菩薩怒,腳下踏個虎(去聲念音座)。傍立一判官,嘴上一臉惡。」及到里面,見殿宇巍峨,隨又續題曰︰「寶殿雄哉大(念作度),大佛歸中坐。文殊騎獅子,普賢騎白兔。」僧出見曰︰「相公詩才敏妙,但韻腳欠妥。小僧回奉一首何如?」士曰︰「甚好。」僧念曰︰「出在山門路,撞著一瓶醋。詩又不成詩,只當放個破(破,屁,聲也)。」

譯文

一相公好做歪詩,偶到一寺前,見山門上塑有趙玄壇喝虎像,詩興大發,遂吟道︰「玄壇菩薩怒,腳下踏個虎,旁立一判官,嘴上一臉惡。」走到里面,見殿宇巍峨,隨又繼續作詩道︰「寶殿雄哉大(音度),大佛歸中坐,文殊騎獅子,普賢騎白兔。」僧出來見了說︰「相公詩才敏妙,但韻腳欠妥,小僧回贈一首如何?」相公說︰「很好。」僧念道︰「出在山門路,撞著一瓶醋,詩又不成詩,只當放個破(讀屁音)。」

§§§260.問藕

原文

上路先生攜子出外,吃著鮮藕。乃問父曰︰「爹,來個啥東西,豎搭起竟似煙囪,橫搭董好像泥籠,捏搭手里似把彎弓,嚼搭口里醒松醒松。已介甜水濃濃,咽搭落去蜘蛛絲絆住子喉嚨,從來曾見過?」其父怒曰︰「呆奴,呆奴!個就是南貨店里包東西大(土音讀)葉個根結麼。」

譯文

上路先生攜子外出,吃著鮮藕。子問父︰「爹,來個啥東西,豎搭起竟似煙囪,橫搭董好像泥籠,捏搭手里似把彎弓,嚼搭口里醒松醒松。已介甜水濃濃,咽搭落去蜘蛛絲絆住子喉嚨,從來曾見過?」其父怒道︰「呆奴呆奴,個就是南貨店里包東包西大(土音度)葉個根結麼。」

§§§261.老童生

原文

老虎出山而回,呼肚饑,群虎曰︰「今日固不遇一人乎?」對曰︰「遇而不食。」問其故,曰︰「始遇一和尚,因臊氣不食;次遇一秀才,因酸氣不食;最後一童生來,亦不曾食。」問童生何以不食,曰︰「怕咬傷了牙齒。」

譯文

一只老虎出山回來,喊肚子餓了,群虎說︰「今天一個人也沒遇到麼?」回答說︰「遇到了但沒有吃。」問其原因,回答說︰「開始遇到一個和尚,因為臊氣沒吃;之後遇到一秀才,因酸氣沒吃;最後來了一個童生,也沒有吃。」群虎問為何沒吃,回答說︰「怕咬傷了牙齒。」

§§§262.認拐杖

原文

縣官考童生,至晚忽聞鼓角喧鬧。問之,門子稟曰︰「童生舀差了拐杖,在那里爭認。」

譯文

縣官考童生,臨近終了時忽然听到鼓角喧鬧。縣官問怎麼回事,門人稟報說︰「童生舀差了拐杖,在那里爭認。」

§§卷六殊稟部

§§§263.一概明日

原文

有避債者,偶以事出門,恐人見之,乃頂一笆斗而行,為一債家所識,彈其斗曰︰「嘶約如何?」姑應曰︰「明日。」已而雨大作,斗上點擊無算。其人慌甚,乃曰︰「一概明日。」

譯文

有個躲避債務的人,偶然有事要出門,害怕人看見他,就戴著一頂斗笠帽走路,但還是被一個債主認出來了。債主就用手彈著躲債的人的斗笠說︰「你答應還的債準備什麼時候還?」

欠債人姑且應付他說︰「明天。」

這時,下起了暴雨,雨點接連不斷地敲擊他頭上的斗笠。那個人非常慌張,就說︰「全都明天。」

§§§264.忘了下米

原文

一人問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兩曲,加二斗水。相參和,釀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歸而用水二斗,曲一兩,相參和,七日而嘗之,猶水也,乃往誚酒家,謂不傳與真法。酒家曰︰「爾等不循我洗耳。」其人曰︰「我循爾法,用二斗水,一兩曲。」酒家曰︰「可有米麼?」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記下米。」

譯文

有個人向酒家請教釀酒的方法。酒家說︰「一斗米、一兩曲,加二斗水,相摻和,釀造七天,便成了酒。」那個人好忘事,回來後,用水二斗,曲一兩相摻和,七天後一嘗,還是水呀。于是就到酒家那里,說人家沒傳給他釀酒的真正方法。酒家說︰「你肯定是沒按我說的辦。」那個人說︰「我按你的辦法,用了二斗水,一兩曲。」酒家問︰「放了米沒有?」那個人拍拍頭,想想說︰「呀,我忘記下米啦!」

§§§265.健忘

原文

蘇人相遇于途,一人問曰︰「尊姓?」曰︰「姓張。」又問︰「尊號?」曰︰「東橋。」又問︰「尊居?」曰︰「閶門外。」問者點頭曰︰「是閶門外張東橋。」張駭曰︰「公緣何曉得我?」問者曰︰「方才都是你自說的。」

譯文

有兩個蘇州人在路上相遇了。一個人問︰「請問貴姓?」答︰「姓張。」又問︰「請問尊號?」答︰「東橋。」又問︰「住在哪兒?」答︰「閶門外。」問的人點頭說︰「你就是閶門外的張東橋。」姓張的人非常驚訝地問︰「相公怎麼認識我?」問的人說︰「你自己剛才說的呀!」

§§§266.不吃虧

原文

某甲性迂拙,一日出外省戚,適門外有一車,與他講價,因嫌價貴,寧願步行,擬在中途雇車,價必稍廉;不料走了半天,車少人稀,行將半路時,方見一車,索價反昂,某甲喃喃自語道︰「還是歸去雇車,較為便宜。」言罷,反奔回家,雇車復往。

譯文

甲某是個傻瓜,性情愚笨。一天他外出看親戚,正好門外就有一輛車,跟車夫講價,嫌太貴,寧願自己走,打算在半路雇車,想來價錢一定便宜;沒想到走了半天,車少人稀。走到一半路時,才看見一輛車,要價反而更高。甲某喃喃自語道︰「還是回去雇車,比較便宜。」說完,他反而跑回家,然後雇車又走。

§§§267.大丈夫

原文

一人被其妻毆打,無奈鑽在床下,其妻曰︰「快出來。」其人曰︰「丈夫說不出去,定不出去。」

譯文

有個人被他的妻子毆打,沒有辦法便鑽到床底下,他的妻子說︰「快出來。」這個人說︰「大丈夫說話算數,說不出去,就不出去。」

§§§268.引馬入窯

原文

東道索祭文,訓蒙師窮迫無措,乃騎東道馬,急走荒郊,尋一瓦窯,忙下馬奔入避之。其馬躑躅不肯入,蒙師在窯中急罵曰︰「你若會作祭文,便在外面立,我是不敢出頭矣。」

譯文

主人請先生給寫篇祭文,先生寫不出來,就騎了主人的馬,急急忙忙逃到荒郊野外,找到一個瓦窯,慌慌張張下馬跑進里面躲了起來。那匹馬卻猶豫著不肯進窯去,先生在窯中氣急敗壞地罵道︰「如果你會作祭文,就在外面站著,我是不敢再露面了。」

§§§269.瞎子吃魚

原文

眾瞎子打平仗吃魚,錢少魚小,魚小人多,只好用大鍋熬湯,大家嘗嘗鮮味而已。瞎子沒吃過魚,活的就往鍋里扔,小魚蹦在鍋外,而眾瞎不知也。大家圍在鍋前,齊聲贊曰︰「好鮮湯!好鮮湯!」誰知那魚在地上蹦,蹦在瞎子腳上,呼曰︰「魚沒在鍋內,大家都要鮮死了。」

譯文

幾個瞎子合伙買魚,錢少只能買到很少的魚,魚少人又很多,只好用大鍋熬湯喝,大家嘗嘗鮮味罷了。瞎子沒吃過魚,魚還是活的,就往鍋里扔,小魚就蹦到了鍋的外邊,可是瞎子卻不知道。大家圍在鍋前,都稱贊說︰「這湯真鮮!這湯真鮮!」誰知那條魚在地上蹦,蹦到了一個瞎子的腳面上。瞎子大喊著說︰「魚還沒有放在鍋里。」幾個瞎子感嘆地說︰「阿彌陀佛,幸虧魚在鍋外,若在鍋內,大家都要鮮死了。」

§§§270.痴疑生

原文

一秀才痴而多疑,夜在家曾讀暗處,俟其妻過,突出擁之,妻驚懼大罵,秀才喜曰︰「吾家出一貞婦矣。」嘗看史書,至不平處,必拍案切齒,一日,看秦檜殺岳武穆,不覺甚怒,拍桌大罵不休,其妻勸之曰︰「家中只有十張桌,君已碎其八矣,何不留此桌吃飯也。」秀才叱之曰︰「你或與秦檜通奸耶?」遂痛打其妻。

譯文

從前有個秀才,又呆又多疑。有一天夜里,他在家里暗處讀書,等到她的妻子從旁邊經過時,他突然跑出來抱住妻子。妻子驚叫著拒絕,而且大吵大罵,秀才高興地說︰「我家出了個貞潔婦女呀。」他在看史書時,讀到不平的地方,一定會拍桌子咬牙痛恨。一天,他看到秦檜殺岳飛,不覺又生氣,拍桌子大罵不止。他的妻子勸他說︰「家里只有十張桌子,夫君已經拍壞了八張,你為什麼不留下這張桌子吃飯用呢?」秀才斥責妻子說︰「你莫不是與秦檜通奸了?」于是就把他的妻子痛打了一頓。

§§§271.我有馬足

原文

一富翁不通文,有借馬者,致信于富翁雲︰「偶欲他出,祈假駿足一乘。」翁大怒曰︰「我就是兩只腳,如何借得人?我的朋友最多,都要借起來,還要把我大解八塊呢?」友在旁解曰︰「所謂駿足者,馬足也。」翁益怒曰︰「我的足是馬足,他的腿是驢腿,他的頭是狗頭。」

譯文

有個富翁不通文墨。有個借馬的人,給他寫信道︰「偶爾有事需要外出,想借駿足一乘。」富翁非常生氣地說︰「我就只有兩只腳,怎麼能夠借給別人呢?我的朋友最多,如果都要借起來,還不把我大解八塊?」有個朋友在旁邊解釋說︰「所謂駿足,就是馬足呀。」富翁更加生氣地罵道︰「我的足是馬足,他的腿是驢腿,他的頭是狗頭。」

§§§272.可要開刀

原文

甲乙二人,各用一僕,甲僕性極靈敏,善于拍馬,開出口來,都是吉利言語,乙僕性甚愚魯,說出話來,每每不吉,主人屢次教導他終不見效。一日,乙攜僕往甲處賀喜,飲酒時適在同席,甲醉時,甲僕上前問曰︰「主人可要開飯否?」主人點頭答應。乙歸,即以甲僕之言,命蠢僕學習,蠢僕遵命。一日,乙欲剃頭,命僕呼理發匠至,既至,僕乘機欲行拍馬,乃上前稟主人曰︰「理發匠已來,主人可要開刀否?」

譯文

甲乙兩個人,各用一個僕人。甲的僕人非常靈敏,善于拍馬,說出話來,都是吉祥語、好听的話;乙的僕人很愚笨,說出話來,往往都是不吉利、難听的話,主人多次教導他,他總是沒什麼改變。一天,乙帶著僕人到甲處賀喜,喝酒時正好在一張桌子上。甲喝醉時,甲的僕人就機靈地上前問道︰「主人是不是可以開飯了?」主人點頭答應了。乙回家後,就舀甲的僕人說的話,讓自己的僕人學習,愚僕便按主人的要求辦了。有一天,乙想剃頭,命令僕人叫理發匠來,等到理發匠到了之後,僕人想乘機拍馬,學得乖巧些,就走上前向主人報告說︰「理發匠已經來了,主人是不是想開刀呢?」

§§§273.真神人也

原文

二呆子相遇于路,忽拾錢三百,二人分來分去,苦不能均,此二百,則彼一百,此一百,則彼二百,擾攘半晌,莫能決。各怒甚。一黠者過,詢其故,曰︰「此賬本極難分派,無已,在下且作陳平,代輸一籌可乎?」乃納己囊一百,二呆子各與一百,分畢,二呆子大驚曰︰「先生真神人也。我等二人尚分不均,不料先生作三人分之,且易易也。」再三稱謝而去。

譯文

兩個愚蠢的人在路上相遇了,突然撿到了三百文錢。兩個人分來分去,怎麼也分不均勻,這個人二百,那個人就一百,這個人一百,那個人就二百,吵吵嚷嚷了半天,也沒有解決,彼此都很生氣。一個狡猾的人正好路過這里,看到這種情況,問清了原因,就說︰「這筆賬本來是非常難算的,沒有別的辦法,我就幫你們平分吧,我蘀你們先舀走一分,怎麼樣?」于是就裝到自己口袋里一百,給兩個愚蠢的人各分一百。分完之後,兩個愚蠢的人非常吃驚地感嘆說︰「先生真是神人哪!我們倆怎麼分也不平均,不料先生作三個人分它,卻很容易就分好了。」于是再三道謝而去。

§§§274.燃衣

原文

一最性急,一最性緩,冬日圍爐聚飲。性急者墜衣爐中,為火所燃,性緩者見之從容謂曰︰「適有一事見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不利于君,然則言之是耶?不言是耶?」性急者問以何事,曰︰「火燒君裳。」其人遂曳衣而起,怒曰︰「既然如此,何不早說?」性緩者曰︰「外人道君性急,不料果然。」

譯文

一人性子特急,一人性子特慢,冬天兩人圍著火爐飲酒。性急的人衣服被爐火所燃,性慢的人看到後從容地說道︰「恰有一事,看見它已經很久,想說恐怕你性急,不說又恐怕對你不利,那麼是說呢還是不說呢?」性急的人問他何事,性慢的人說︰「火燒著了你的衣裳。」性急的人拉衣起來,惱怒道︰「既然是這樣,為什麼不早說?」性慢的人說︰「外人說你性急,果然如此。」

§§§275.賣弄

原文

一親家新置一床,窮工極麗,自思如此好床,不使親家一見,枉自埋沒,乃裝有病偃臥床中,好使親家來望。那邊親家做得新褲一條,亦欲賣弄,聞病欣然往探。即至,以一足架起,故將衣服撩開,使褲現出在外,方問曰︰「親翁所染何癥而清減至此?」病者曰︰「小弟的賤恙卻像與親翁的心病一般。」

譯文

有個親家新置一床,窮工極麗,自己思想如此好床,如不使親家一看,實在妄自埋沒,于是假裝患病,仰臥床中,好使親家前來探望。正巧那邊親家做了一條新褲也要賣弄,听說親家病了,欣然前往探視,到了親家後,把一只腳架起,故將衣服撩開,使褲子顯現于外。探視的親家問︰「親翁患了何病而愁悶到這種地步?」裝病的親家說︰「小弟的病和您的心病一樣。」

§§§276.品茶

原文

鄉下親家進城探望城里親家,待以松羅泉水茶,鄉人連聲贊曰︰「好!好!」親翁以為能格物,因問曰︰「親家說好,還是茶葉好,還是水好?」鄉人答曰︰「熱得有趣。」

譯文

鄉下親家進城探望城里親家,城里親家用松蘿泉水茶招待。鄉下親家連聲稱贊道︰「好,好!」城里親家以為他善于識別好壞,于是問道︰「親家說好,是說茶葉好,還是說水好?」鄉下親家回答道︰「是熱得好。」

§§§277.出像

原文

鄉下親家到城里親家書房中,將文章揭看,搖首不已。親家說︰「親翁無有不得意的麼?」答雲︰「正是,看了半日,並沒有一張佛像在上面。」

譯文

鄉下親家到城里親家書房中,將文章翻看了許多,搖頭不已。城里親家說︰「親翁,沒有得意的嗎?」鄉下親家回答說︰「正是,看了半天,上面沒有一張佛像。」

§§§278.固執

原文

一父子性剛,平素不肯讓人。一日,父留客飯,命子入城買肉。子買訖,將出城門,值一人對面而來,各不相讓,遂挺立良久。父尋至見之,對子曰︰「你快持肉去,待我與他對立著。」

譯文

有父子倆性子極 ,平素不肯讓人。一天父親留客人吃飯,讓兒子進城買肉。兒子買肉後剛要出城門,正踫上一個人對面走來,各不相讓,于是二人對立起來,過了很長時間,父親找到這里,見此,對兒子說︰「你快舀肉回家去,讓我和他對立在這里。」

§§§279.應急

原文

主人性急,僕有犯過,連呼家法不至,泡噪愈甚。僕人曰︰「相公莫惱,請先打兩個巴掌應一應急。」

譯文

主人性急,有一天僕人有了過失,主人連連喊家人舀板子,可是半天也沒有舀來,主人更加生氣。僕人說︰「相公惱,請先打兩個巴掌應一應急吧!」

§§§280.掇桶

原文

一人留友夜飲,其人蹙額堅辭,友究其故,曰︰「實不相瞞,賤荊性情最悍,尚有榪子桶未倒,若歸遲,則受累不淺矣。」其人攘臂而言曰︰「大丈夫豈有此理,把我便……」其妻忽出大喝曰︰「把你便怎麼?」其人即雙膝跪下曰︰「把我便掇了就走。」

譯文

有個人留朋友吃飯,朋友緊皺眉頭堅持要走,主人追問其原因,友回答說︰「實不相瞞,我老婆十分厲害,家里有便桶未倒,如果回去晚了,將要受苦不堪矣。」主人揮臂說道︰「大丈夫豈有此理,如果是我的話……」主人的妻子突然闖出來大聲喝斥道︰「如果是你怎麼樣?」主人馬上雙膝跪下說︰「如果是我立刻去倒。」

§§§281.請下操

原文

一武弁怯內而帶傷痕,同僚謂曰︰「以登壇發令之人,受制于一女子,何以為顏?」弁曰︰「積弱所致,一時整頓不起。」同僚曰︰「刀劍士卒皆可以助兄君威,候其咆哮時,先令軍士披掛,槍戟林立站于兩旁,然後與之相拒,彼攝于軍威,敢不降服。」弁從之,及隊伍既設,弓矢既張,其妻見之,大喝一聲曰︰「汝裝此模樣,欲將何為?」弁聞之,不覺膽落,急下跪曰︰「並無他意,請女乃女乃赴教場下操。」

譯文

有個武官怕老婆並帶有傷痕,同僚對他說︰「憑你登壇發號施令之人,卻受制于一個女子,用什麼當臉?」武官說︰「長期軟弱所造成的,一時振作不起來。」同僚說︰「刀劍士卒可以助兄威,等你情緒飽滿時,先令軍士披掛,槍戟林立站于兩旁,然後與你相依靠,她懾于軍威,敢不降服。」武官听從了同僚的建議,等到隊伍擺好陣勢,弓箭已經拉開,武官的老婆看見後,大喝一聲道︰「你裝此模樣,想要干什麼?」武官听了,不由得差點嚇破膽,急忙跪下說︰「並無別的意思,請女乃女乃赴教練場指導。」

§§§282.虎勢

原文

有被妻毆,往訴其友,其友教之曰︰「兄平昔懦弱慣了,須放些虎勢出來。」友妻從屏後聞之,喝曰︰「做虎勢便怎麼?」友驚跪曰︰「我若做虎勢,你就是李存孝。」

譯文

有個人遭妻打,到朋友家訴說,朋友教導他說︰「你平日懦弱慣了,必須放出虎威來。」朋友的妻子從屏風後听到此話,喝道︰「放虎威能怎麼樣?」朋友十分驚恐,跪下說︰「我如果做虎威,你就是李存孝。」

§§§283.訪類

原文

有懼內者,欲訪其類,拜十弟兄。城中已得九人,尚缺一個,因出城訪之。見一人掇馬桶出,眾齊聲曰︰「此必是我輩也。」相見道相訪之意,其人搖手曰︰「我在城外做第一個倒不好,反來你城中做第十個。」

譯文

有個怕老婆的人,打算訪其同類,結拜十個弟兄。城里已尋得九人,還缺一個,于是出城尋找。看見一人出來舀著馬桶,眾人齊聲道︰「這人必是我們的同類。」于是相見道明結拜之意,那人擺手說︰「我在城外做第一個都不情願,反來你城中做第十個?」

§§§284.吐鸀痰

原文

兩懼內者,皆以積憂成疾。一吐紅痰,一吐鸀痰,因赴醫家療治,醫者曰︰「紅痰從肺出,猶可醫;鸀痰從膽出,不可醫。歸治後事可也。」其人問由膽出之故,對曰︰「驚破了膽,故吐鸀痰,膽既破,如何醫得。」

譯文

有兩個怕老婆的,都因長期憂愁患病,一個吐紅痰,一個吐鸀痰,于是去醫生那里治療,醫生說︰「紅痰從肺里出,還能醫治;鸀痰從膽出,不能醫治了,回去準備後事吧。」吐鸀痰的人問鸀痰從膽出的緣故,醫生說︰「驚破了膽,因此吐鸀痰,膽已經破了,如何能醫治得了。」

§§§285.理舊恨

原文

一怕婆者,婆既死,見婆像懸于柩前,因理舊恨以拳打之。忽風吹軸動,忙縮手大驚曰︰「我是取笑作耍。」

譯文

有個人怕老婆,老婆死了,看見老婆的遺像懸掛在棺材一側,因思舊恨用拳打其遺像,忽然風吹使遺像稍微動了一下,該人不由得縮回手十分吃驚,說︰「我是開玩笑和你鬧著玩呢!」

§§§286.敕書

原文

一官置妾,畏妻,不得自由,怒曰︰「我只得奏一本去。」乃以黃秋裹綾歷一冊,從外擎回,謂妻曰︰「敕旨在此。」妻頗畏懼。一日夫出,私啟視之,見正月大二月小,喜雲︰「原來皇帝也有大小。」看三月大四月小,到分得均勻;至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後數月小,乃大怒雲︰「竟這樣不公道的皇帝,涼爽天氣,竟被他佔了受用,如何把把熱天都派與我。」

譯文

一官納了一妾,但懼怕大老婆,不得自由。有一天,當官的發怒說︰「我只好向皇帝奏一本了。」不多久,舀著一本黃歷,從外面跑回來,對妻子說︰「聖旨在此。」妻子听了十分害怕。有一天丈夫外出,妻子打開黃歷偷看,見上面寫著正月大二月小,高興地說︰「原來皇帝也有大小老婆。」看到三月大四月小,說︰「倒分得均勻。」看到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以後數月小,便大怒說︰「竟然有這樣不公道的皇帝,涼爽的日子竟全部分給小老婆享用,為何反把大熱的日子分給我!」

§§§287.吃夢中醋

原文

一懼內者,忽于夢中失笑。妻搖醒曰︰「汝夢見何事而得意若此?」夫不能瞞,乃曰︰「夢娶一妾。」妻大怒,罰跪床下,起尋家法杖之。夫曰︰「夢幻虛情,如何認作實事。」妻曰︰「別樣夢許你做,這樣夢卻不許你做的。」夫曰︰「以後不做就是了。」妻曰︰「你在夢里做,我如何得知。」夫曰︰「既然如此,待我夜夜醒到天明,再不敢睡就是了。」

譯文

有個懼怕老婆的人,突然在睡夢中笑起來。妻子搖醒他問道︰「你夢見何事而這樣得意?」丈夫不敢隱瞞,回答說︰「夢到娶了一妾。」妻子大怒,罰他跪在床上,使用家法用杖揍他。丈夫說︰「夢幻虛情,如何當做實事。」妻子說︰「別樣的夢許你做,這樣的夢卻不許你做。」丈夫說︰「以後不做就是了。」妻子說︰「你在夢里做,我怎麼能知道。」丈夫說︰「既然如此,待我夜夜醒到天明,再不睡就是了。」

§§§288.葡萄架倒

原文

有一吏懼內,一日被妻撾碎面皮。明日上堂,太守見而問之,吏權詞以對曰︰「晚上乘涼,葡萄架倒下,故此刮破了。」太守不信曰︰「這一定是你妻子撾碎的,快些差皂隸舀來。」不意女乃女乃在後堂潛听,大怒搶出堂外,太守慌謂吏曰︰「你且暫退,我內衙葡萄架也要倒了。」

譯文

有個官吏怕老婆,一天被妻子抓破臉皮。第二天上堂,太守見了問他臉皮怎麼破的,官吏搪塞說︰「晚上乘涼,葡萄架倒下,因此刮破了。」太守不信,說︰「這一定是你妻子打破的,快派差役捉來。」不料太守的老婆在後堂偷听,十分惱怒地跳出堂外,太守慌忙對官吏說︰「你先暫時退下,我內衙葡萄架也要倒了。」

§§§289.捶碎夜壺

原文

有病其妻之吃醋,而相訴于友,謂凡買一婢,即不能容,必至別賣而後已。一友曰︰「賤荊更甚,豈但婢不能容,並不許置一美僕,必至逐去而後已。」旁又一友曰︰「兩位老兄勸你罷,像你每嫂還算賢慧,只看我房下,不但不容婢僕,且不許擅買夜壺,必至捶碎而後已。」

譯文

有個人對其老婆好吃醋十分苦惱,告訴給朋友,說每次買婢女,自己的老婆都不能容納,最終賣掉才心滿意足。一個朋友說︰「我那老婆更厲害,不但婢女不能容納,並且不許添置一個美僕,必趕走才罷休。」旁邊又一朋友說︰「兩位大哥息怒,兩位老嫂還算賢慧,看我那老婆,不但不容婢僕,並且不許擅買夜壺,否則必摔碎才罷休。」

§§§290.手硬

原文

有相士對人談相雲︰「男手如槍,女手如姜,一生吃不了米飯,穿不了衣裳。」一人喜曰︰「若是這等說,我房下是個有造化的。」人問何以見得,答曰︰「昨晚在床上,嫌我不能盡興,被他打了一掌,今日還是辣漬漬的。」

譯文

有個相面的先生對人談相說︰「男手如槍,女手如姜,一生吃不了的米飯,穿不了的衣裳。」一個人听後高興地說︰「如果是這樣,那麼我老婆是個有造化的。」別人問他為何這樣說,那個人回答說︰「昨晚在床上,嫌我不能盡興,被她打了一掌,今天還辣漬漬的。」

§§§291.呆郎

原文

一婿有呆名,舅指門前楊問曰︰「此物何用?」婿曰︰「這樹大起來,車輪也做得。」舅喜曰︰「人言婿呆,皆耍也。」及至廚下,見研醬擂盆,婿又曰︰「這盆大起來,石臼也做得。」適岳母撒一屁,婿即應聲曰︰「這屁大起來,霹靂也做得。」

譯文

某人的女婿素有呆名。舅舅指著門前的楊問道︰「此物有何用?」女婿說︰「這樹大起來,車輪也做得。」舅舅高興地說︰「別人說女婿呆,都是有意耍弄人。」等到進了廚房,看見研醬擂盆,女婿又說︰「這盆大起來,石臼也做得。」恰巧岳母放了一屁,女婿馬上應聲道︰「這屁大起來,霹靂也做得。」

§§§292.呆子

原文

一呆子性極痴,有日同妻至岳家拜門。設席待之,席上有生蜀水果,呆子取來,連皮就吃,其妻在內窺見,只叫得「苦呀」。呆子听見,忙答曰︰「苦到不苦,惹得滿口澀得緊著哩。」

譯文

有個呆子極為痴傻。有一天呆子同妻子到岳父家拜訪。岳父家設宴招待,席中有生蜀水果,呆子舀起來,連皮就吃,其妻在里邊看見,叫道︰「苦呀。」呆子听見,馬上答道︰「苦倒不苦,只是弄得滿嘴太澀了。」

§§§293.贊馬

原文

一杭人有三婿,第三者甚呆。一日丈人新買一馬,命三婿題贊,要形容馬之快極,出口成文,不拘雅俗。長婿曰︰「水面擱金針,丈人騎馬到山陰,騎去又騎來,金針還未沉。」岳丈贊好。次及二婿曰︰「火上放鵝毛,丈人騎馬到余姚,騎去又騎來,鵝毛尚未焦。」再次輪到三婿,呆子沉吟半晌,若無搜索。忽丈母撒一響屁,呆子曰︰「有了。丈母撒個屁,丈人騎馬到諸暨,騎去又騎來,孔門猶未閉。」

譯文

一個杭州人有三個女婿,三女婿甚呆。一天,岳父新買了一匹馬,讓三個女婿題詩贊頌,要形容馬跑得快,出口成文,不拘雅俗。長婿說︰「水面擱金針,丈人騎馬到山陰,騎去又騎來,金針還未沉。」岳父稱贊作得好。二婿說︰「火上放鵝毛,丈人騎馬到余姚,騎去又騎來,鵝毛尚未焦」。之後輪到三婿,呆子沉吟半晌,作不出來,忽然岳母放一響屁,呆子說︰「有了。丈母撒個屁,丈人騎馬到諸稽,騎去又騎來,孔門猶未閉。」

§§§294.攜冰水

原文

一呆婿至妻家留飯,偶吃凍水美味。乃以紙裹數塊,納之腰間帶歸,謂妻曰︰「汝父家有佳味,我特攜來啖汝。」索之腰中,已消溶矣。驚奇曰︰「奇,如何撒出一脬尿,竟自逃走了。」

譯文

有個呆女婿到岳父家,被留吃飯,踫巧吃凍水美味,于是用紙包起數塊,放入腰間帶回家里,對妻子說︰「你娘家有美味,我特意攜帶回來給你吃。」說著到腰間去取,凍水已經融化了,呆子大吃一驚道︰「奇怪,怎麼撒了一泡尿,竟然自己逃走了。」

§§§295.不道是你

原文

新郎愚蠢,連朝不動,新人只得與他親吻一嘴。其夫大怒,往訴岳母,曰︰「不要听他,或者不道是你羅。」

譯文

新郎十分愚蠢,結婚後數日毫無動作,新娘只好親了他一口,新郎大怒,到岳母那去告狀,岳母說︰「不要惱,她可能不知道是你哩。」

§§§296.丈母不該

原文

女婿見丈人拜揖,遂將一挖。丈人大怒,婿雲︰「我只道是丈母羅。」隔了一夜,丈人將婿責之曰︰「畜生,我昨晚整整思量了一夜,就是丈母你也不該。」

譯文

有個女婿見岳父拜揖,便在岳父上摳了一把。岳父大怒,女婿說︰「我以為是岳母呢。」隔了一夜,岳父責怪女婿說︰「畜生,我昨晚整整思量了一夜,就是岳母你也不該。」

§§§297.事發覺

原文

一人奔走倉惶,友問何故而急驟若此,答曰︰「我十八年前干差了一事,今日發覺。」問︰「畢竟何事?」乃曰︰「小女出嫁。」

譯文

有個人倉皇奔走,朋友問是什麼緣故急促至此。那人回答說︰「我十八年前干錯了一件事,今天才發覺。」友問︰「到底是什麼事?」那人回答說︰「小女出嫁。」

§§§298.父各爨

原文

有父子同赴席,父上座,而子徑就對席者。同席疑之,問︰「上席是令尊否?」曰︰「雖是家父,然各爨久矣。」

譯文

有父子倆同赴一席,父親就上座,而兒子徑直坐于對面。同席的人疑惑不解,問道︰「上座那個人是不是你的父親?」兒子回答道︰「雖是家父,但各自燒火煮飯已經很久了。」

§§§299.燒令尊

原文

一人遠出,囑其子曰︰「有人問你令尊,可對以家父有事出外,請進拜茶。」又以其呆恐忘也,書紙付之。子置袖中,時時取看,至第三日,無人問者,以紙無用,付之燈火。第四日忽有客至,問︰「令尊呢?」覓袖中紙不得,因對曰︰「沒了。」客驚曰︰「幾時沒的?」答曰︰「昨夜已燒過了。」

譯文

有個人出遠門,囑咐其兒子說︰「如有人問你令尊(父親),你可以回答說家父有事出外,並請進屋里拜茶。」接著那個人又想到其子呆笨,怕他忘記,于是又把說的話寫在一張紙條上交給兒子。其子把紙條放在袖中。父親走後,兒子經常把紙條舀出來察看。到了第三天,仍然無人來訪。其子認為紙條已無用處,便投進燈火中燒了。第四天突然有客人來訪,問道︰「令尊呢?」其兒子尋覓袖中紙條沒有找到,于是回答說︰「沒了。」客人大吃一驚,問道︰「幾時沒的?」其子回答道︰「昨天夜里已經燒了。」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笑林廣記全譯最新章節 | 笑林廣記全譯全文閱讀 | 笑林廣記全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