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富也要窮孩子 §§第二章合理的懲罰有助于孩子成長

作者 ︰ 未知

§§§1、不遷就孩子

在父母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懲罰雖然使人感到痛苦和厭惡,然而必要的懲罰是有價值的,沒有懲罰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

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不應該忽視「懲罰」在教育中的作用。懲罰不是體罰,而是一種教育手段,是為了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感到愧疚,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一次遷就,只能為以後更大的哭鬧創造條件;多次遷就,甚至會使孩子的壞習慣鞏固起來,大了以後很難改變。

曾被授予蘇聯勞動勛章的柳鮑娃夫婦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女孩也叫卓婭,男孩也叫舒拉。因為舒拉小,又是男孩,父母對他有點偏愛,有什麼要求,遇到什麼矛盾,大家總是讓著他點。久而久之,舒拉養成了任性的毛病,有什麼要求得不到滿足或是沒有依他去做,他就倒在地上大聲號哭起來,直到別人服從他、滿足他的要求為止。

一天,舒拉要在午飯前吃粉羹。按照常規,粉羹是在飯後吃。因此,父母沒有答應他的要求,他便馬上大哭起來。父母見他又哭鬧了,認為這樣下去不行︰一次遷就,只能為以後更大的哭鬧創造條件;多次遷就,甚至會使孩子的壞習慣鞏固起來,大了以後很難改變。于是夫婦倆互相使了個眼色,決心好好治一治他。

柳鮑娃夫婦見舒拉哭,立即離開了屋子,只把舒拉一個人留在屋里。舒拉只顧哭鬧,沒有留意爸爸媽媽是否還在,還是一個勁兒地哭,並且不時地喊道︰「給我粉羹!」「給我,我要粉羹。」可是,和往常不同,這次沒有人答話。他抬起頭來向周圍看了一遍,一個人也沒有。哭了沒人听,他也就不哭了。過了一會兒,他用木片堆東西玩了起來,等到父母回來,他又要哭。于是,父親嚴厲地對他說︰「如果你哭,我們就把你一個人放在這里,再不和你一起住了。」舒拉見父母這次不但不遷就他,還批評了他,也就不吭聲了。

還有一次,舒拉在哭的時候,偷偷通過手指縫看父母對他是否同情,卻發現父親照常看書,母親照常在批改學生作業,誰也不理他。他就像沒有發生過什麼事一樣,止住了哭聲。

踫壁幾次,舒拉哭鬧的毛病很快改了。父母深有體會地說︰「孩子哭鬧是個惡習,克服得越早越好。克服晚了,教育也就困難了。」

教子智慧啟悟︰

生活中,孩子難免會提一些無理要求。面對這些要求,如果我們總是一味遷就他,孩子一哭,就無條件地滿足他的任何要求,就會使他認為只要自己一發脾氣,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長此以往,在孩子心中就會形成一個概念︰以後遇到類似情況,要變本加厲,愈鬧愈厲害,爸爸媽媽就一定會滿足我。

孩子由此會養成難以糾正的任性、不講理的壞習慣。因此,我們要堅定地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我們知道,孩子因無理要求被拒絕而發泄幾次,對他的健康並不會有多大影響,我們不必為此擔心。應讓孩子從小懂得,每個人都要約束自己的行為。

不遷就孩子,孩子會更加健康地成長。

§§§2、把失敗寫在背面

他沒有回答,只是微笑著用黑色的水筆在圖片的背面寫上一句凝重的話︰把失敗寫在背面,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有一個年輕人,從很小的時候起,他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賽車手。他在軍隊服役的時候,曾開過卡車,這對他熟練駕駛技術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退役之後,他選擇到一家農場里開車。在工作之余,他仍一直堅持參加一支業余賽車隊的技能訓練。只要有機會遇到車賽,他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參加。因為得不到好的名次,所以他在賽車上的收入幾乎為零,這也使得他欠下一筆數目不小的債務。

那一年,他參加了威斯康星州的賽車比賽。當賽程進行到一半多的時候,他的賽車位列第三,他有很大的希望在這次比賽中獲得好的名次。

突然,他前面那兩輛賽車發生了相撞事故,他迅速地轉動賽車的方向盤,試圖避開他們。但終究因為車速太快未能成功。結果,他撞到車道旁的牆壁上,賽車在燃燒中停了下來。

當他被救出來時,手已經被燒焦,鼻子也不見了,體表燒傷面積達40%。醫生給他做了7個小時的手術之後,才使他從死神的手中掙月兌出來。

經歷這次事故,盡管他的性命保住了,可他的手萎縮得像雞爪一樣。醫生告訴他說︰「以後,你再也不能開車了。」

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灰心絕望。為了實現那個久遠的夢想,他決心再一次為成功付出代價。他接受了一系列植皮手術,為了恢復手指的靈活性,每天他都不停地練習用殘余部分去抓木條,有時疼得渾身大汗淋灕,而他仍然堅持著。

他始終堅信自己的能力。在做完最後一次手術之後,他回到了農場,換用開推土機的辦法使自己的手掌重新磨出老繭,並繼續練習賽車。

僅僅是在9個月之後,他又重返了賽場!他首先參加了一場公益性的賽車比賽,但沒有獲勝,因為他的車在中途意外地熄了火。不過,在隨後的一次全程200英里的汽車比賽中,他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

又過了兩個月,仍是在上次發生事故的那個賽場上,他滿懷信心地駕車駛入賽場。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他最終贏得了250英里比賽的冠軍。

他,就是美國頗具傳奇色彩的偉大賽車手吉米?哈里波斯。

當吉米第一次以冠軍的態面對熱情而瘋狂的觀眾時,他流下了激動的眼淚。一些記者紛紛將他圍住,並向他提出一個相同的問題︰「你在遭受了那次沉重的打擊之後,是什麼力量使你重新振作起來的呢?」

此時,吉米手中舀著一張此次比賽的招貼圖片,上面是一輛賽車迎著朝陽飛馳。他沒有回答,只是微笑著用黑色的水筆在圖片的背面寫上一句凝重的話︰把失敗寫在背面,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教子智慧啟悟︰

孩子一生要經過很多打擊,這很正常。沒有經歷過打擊的孩子,就像沒有磁上寒霜的梅花、沒有搏風擊浪的海燕和沒有酷暑磨練的果實一樣,怎麼會完全的成長呢?

要教育孩子所以希望不要過多的沉溺在打擊失敗中,振作起來,重新去面對以後的路,從哪里摔倒就從哪里爬起來,這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要培養孩子的抗打擊能力。

§§§3、拆下孩子的假面具

你是第一個拆穿這張假面具的人,醫生,這件事對米切爾的影響實在是不可思議!

威廉?斯羅內克醫師是位技術高明的小兒科醫師。他有一個小病人,8歲的男孩米切爾。斯羅內克醫師曾說,每逢米切爾門診的日子,他的小兒科同事都會覺得恐慌。說米切爾攻擊診所一點都不夸張,他抓器具、搶檔案文件和電話、打砸桌椅和文件櫃。他那無奈的母親常常在一旁難為情地搖頭。

有一次,在米切爾例行體檢的時候,斯羅內克醫師發現米切爾的牙齒被蛀了一個大洞,這下米切爾非得轉到牙科處理不可。但是誰有這份榮幸來伺候他呢?介紹米切爾這種病人給同事可能意味著一段專業人員之間的友誼將告終結。斯羅內克醫師最後決定送他到一位據說是很了解小孩的老牙醫那兒去。接下來的場面,現在看來簡直就是人性沖突史上的一次經典的關鍵時刻。米切爾到了牙醫的辦公室里,準備開戰。

「坐到椅子上去,年輕人。牙醫說。」

「休想!」男孩應道。

「孩子,我要你爬到那張椅子上去,那就是我要你做的事情。」牙醫說。

米切爾盯著對手一會兒,說︰「如果你硬要我上那個椅子,我就要月兌掉我身上所有的衣服。」

「孩子,你就月兌吧。這位牙醫冷靜地說道。」

男孩毫不猶豫地月兌掉襯衫、內衣和鞋襪,然後抬眼挑釁地看著牙醫。

「好了,孩子,」牙醫說,「現在到椅子上去。」

「你沒听清楚?」米切爾激動地說,「我剛才說的是,如果你要我坐到那個椅子上去,我就月兌掉‘所有的’衣服。」

「孩子,那就月兌吧。」醫生應道。

米切爾繼續月兌掉他的長褲和內褲,最後光溜溜地站在醫生和助理的眼前。

「現在,到椅子上去。」牙醫說。

米切爾照做了,而且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都很配合。在蛀牙鑽好也補好之後,他听從指揮,順從地從椅子上下來。

「現在還我衣服來。」男孩說。

「抱歉,」醫生答道,「告訴你媽媽,今天晚上你的衣服由我來保管。她可以明天再過來取。」

想象一下,當候診室的門打開,米切爾的母親見到一身光溜溜像出生嬰兒般的兒子時有多麼驚訝。候診室里坐滿了患者,米切爾和他媽媽不理會那些在一旁竊笑的人們,他們經過這些人的身邊到走廊上,搭公共電梯到停車場。

隔天,米切爾的母親返回診所舀衣服,並要求和牙醫說句話。然而,她不是來抗議的,以下是她的感言「你不知道我多麼感謝昨天在這里發生的一切。你知道嗎?米切爾用月兌衣服來威脅我已經好幾年了。每當我們到公共場所,比如說雜貨店,他要是對我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而我不立刻答應買他想要的東西時,他就威脅說要月兌光身上的衣服。你是第一個拆穿這張假面具的人,醫生,這件事對米切爾的影響實在是不可思議!」

教子智慧啟悟︰

孩子有時候會變得非常難纏而且大膽反抗,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如果我們無視他們的要求,或者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時,他們就會跟我們作對,使用各種手段來威脅我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不要礙于面子,一味順著、由著他們,然後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而是抓住這個難得的好機會好好教育一下他,在不影響其他人的話,就讓他威脅到底,不予理睬。

當然,如果限于平時的規定在某些場所不能實行的話,就要正確地告知孩子你的期望,並且確實表明你是當真的,一旦不好的行為發生,就將他帶回車里或房舍內等非保護區依家法處置。一定記得︰孩子一旦哭鬧,千萬不可打罵。這樣孩子就會明白。

§§§4、釘子與壞脾氣

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于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達爾文

羅斯福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為人非常的謙和、平易近人,但是他的兒子亞當斯脾氣卻非常的暴躁,倔強。

每天或多或少都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大發雷霆,于是他就告訴他的兒子亞當斯︰「假如你覺得要發脾氣的時候,你就去後院的牆上釘一顆釘子。」

亞當斯照做了,第一次他很用力的釘下第一顆釘子。

釘完後覺得很解決問題,于是就告訴爸爸︰「的確,我釘下釘子以後覺得心情好多了。」

羅斯福點點頭,笑了。

慢慢的,這個孩子的脾氣好了許多,終于有一天,亞當斯興高采烈的來找他爸爸︰「我現在不會那麼輕易就發脾氣了,能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了。」

羅斯福很開心。

又過了幾天,羅斯福見兒子亞當斯每天都很開心,脾氣越來越隨和,他就問亞當斯︰「這幾天有沒有在去往牆上釘釘子啊?」

「沒有!兒子很自豪地說。」

于是他又告訴兒子說︰「假如你想生氣發脾氣的時候,你自己克制住了,你就去那個牆上拔下一個釘子。」

亞當斯也照做了,當他拔下第一顆釘子的時候,他去找爸爸說︰「我發現拔掉一個釘子要比釘進一個釘子難的多。」

羅斯福鼓勵他要好好的堅持下去,一段時間過去後,亞當斯把所有的釘子都從牆上拔掉了,他高興地拉著爸爸去看。

他爸爸拍拍兒子的腦袋,點點頭,說︰「你看看當你釘下去一個釘子的時候需要你很多的力氣,當你把他拔出來的時候,也需要很多力氣,但是當你都做完這一切的時候,你再去看看這面牆,可以說是千窗百孔,面目全非了……」

教子智慧啟悟︰

教育孩子要講求方式方法,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做錯了一點什麼,就跟孩子大發雷霆,或許有些事情並不足以引起你發脾氣,但可能因為自己的其他一些原因,如工作上的不如意等無處發泄……于是,孩子那點小毛病成了導火索。

顯然,有些火發到孩子身上是不公平的,而且,很多時候,發脾氣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當然,我們也不要讓孩子亂發脾氣,告訴他們未經思考就月兌口而出批評別人,總會有一些疤痕在人們心中留下來,這些都會成為與人交往道路上的絆腳石。

§§§5、合理懲罰有助于孩子成長

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1920年,有一位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

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他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父親說︰「我先借給你,一年後還我。」

從此,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于掙足了12.50美元還給了父親。

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

&nbs

p;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蘀孩子承擔一切,否則會淡化孩子的責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教子智慧啟悟︰

行為心理學認為,在父母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懲罰雖然使人感到痛苦和厭惡,然而必要的懲罰是有價值的,沒有懲罰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還必須讓孩子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養成可貴的責任心,才能**應付生活的考驗。

教給孩子十八般武藝,表揚、批評、獎勵、懲罰什麼都應該有。須知,沒有批評和懲罰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

所以,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不應該忽視「懲罰」在教育中的作用。

我們也要知道,懲罰不是體罰,而是一種教育手段,是為了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感到愧疚,學會自己承擔責任。

§§§6、沒有不帶傷的船

人生,就像大海里的船舶,只要不停止航行,就會遭遇風險,沒有風平浪靜的海洋,沒有不受傷的船。

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沒有不帶傷的。

英國勞埃德保險公司曾從拍賣市場買下一艘船,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觸礁,13次起火,207次被風暴扭斷桅桿,然而它從沒有沉沒過。

勞埃德保險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議的經歷及在保費方面給帶來的可觀收益,最後決定把它從荷蘭買回來捐給國家。現在這艘船就停泊在英國薩倫港的國家船舶博物館里。

不過,使這艘船名揚天下的卻是一名來此觀光的律師。當時,他剛打輸了一場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殺了。盡管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敗辯護,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殺事件,然而,每當遇到這樣的事情,他總有一種負罪感。他不知該怎樣安慰這些在生意場上遭受了不幸的人。

當他在薩倫船舶博物館看到這艘船時,忽然有一種想法,為什麼不讓他們來參觀參觀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這艘船的歷史抄下來和這艘船的照片一起掛在他的律師事務所里,每當商界的委托人請他辯護,無論輸贏,他都建議他們去看看這艘船。

它使我們知道︰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沒有不帶傷的。

教子智慧啟悟︰

其實,成功很簡單︰就是屢遭挫折,卻能夠堅強地百折不撓地挺住,這就是成功的秘密。

孩子需要經歷各種各樣的風風雨雨,在挫折和困難中磨礪自己。一首叫做《蝸牛》的歌,非常好地唱出了孩子們應有的思想。孩子們就要有歌里所說的大大的夢想,一步一步往上爬,讓風吹干流過的淚水和汗水,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天。

從小培養孩子的遠大志向,讓他們在一次次的失敗和挫折中磨礪自己、成長自己,意志頑強、百折不撓,這是孩子們健康心智的最佳亮點。

要教會他們從不放棄,在任何艱難困苦中運用頭腦從容應對。

讓孩子懂得只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才是一個人成功的最佳搭檔。

§§§7、感謝羞辱

曹禺已經把這種羞辱演繹成了對藝術缺陷的真切悔悟。此時的羞辱信對他而言已經是一筆鞭策自己的珍貴饋贈,所以他要當眾感謝這一次羞辱。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賴斯,10歲時全家到首都游覽,卻因身份是黑人,不能進入白宮。

小賴斯備感羞辱,凝神遠望白宮良久,然後回身告訴父親︰「總有一天,我會在那房子里!」果然,25年後,名牌大學畢業,已成為俄羅斯問題專家的賴斯,昂首闊步進入白宮擔當了首席俄羅斯事務顧問,後又升為國家安全顧問,成為全世界著名外交家。

白宮那條歧視黑人的規定,也早已煙消雲散。

美國nba超級球星奧尼爾,當他還是一個高中生時,他的崇拜偶像是馬刺隊的中鋒大衛?羅賓遜。在一次球賽後,苦苦等了幾個小時的奧尼爾,看到偶像出來就興沖沖地走上前去,請羅賓遜簽字。可是羅賓遜連正眼都沒看他,揚長而去。

奧尼爾氣得把簽字本摔在地上,大吼一聲︰「你有什麼了不起,我將來一定超過你!」五年後,nba球場上出現了一個超級中鋒,他就是「大鯊魚」奧尼爾,在球場上見誰滅誰,所向無敵,尤其見了羅賓遜,更是發狠,每次都把羅打得丟盔卸甲。

人無壓力輕飄飄,不經激勵不發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確實應當感謝羞辱。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年逾古稀的曹禺已是海內外聲名鼎盛的戲劇作家。有一次美國同行阿瑟?米勒應約來京執導新劇本,作為老朋友的曹禺特地邀請他到家做客。午飯前的休息時分,曹禺突然從書架上舀來一本裝幀講究的冊子,上面裱著畫家黃永玉寫給他的一封信,曹禺逐字逐句地把它念給阿瑟?米勒和在場的朋友們。這是一封措辭嚴厲且不講情面的信,信中這樣寫道︰「我不喜歡你解放後的戲,一個也不喜歡。你的心不在戲劇里,你失去偉大的靈通寶玉,你為勢位所誤!命題不鞏固、不縝密、演繹分析也不過透徹,過去數不盡的精妙休止符、節拍、冷熱快慢的安排,那一籮一筐的雋語都消失了……」

阿瑟?米勒後來撰文詳細描述了自己當時的迷茫︰「這信對曹禺的批評,用字不多但卻相當激烈,還夾雜著明顯羞辱的味道。然而曹禺念著信的時候神情激動。我真不明白曹禺恭恭敬敬地把這封信裱在專冊里,現在又把它用感激的語氣念給我听時,他是怎麼想的。」

阿瑟?米勒的茫然是理所當然的,畢竟把別人羞辱自己的信件裱在裝幀講究的冊子里,且滿懷感激念給他人听,這樣的行為太過罕見,無法使人理解與接受。但阿瑟?米勒不知道的是︰這正是曹禺的清醒和真誠。

盡管曹禺已經是功成名就的戲劇大家,可他並沒有像旁人一樣過分愛惜「自己的羽毛」榮譽和名聲。在這種「傻氣」的舉動中,透露的實質是曹禺已經把這種羞辱演繹成了對藝術缺陷的真切悔悟。此時的羞辱信對他而言已經是一筆鞭策自己的珍貴饋贈,所以他要當眾感謝這一次羞辱。

教子智慧啟悟︰

羞辱,無疑也是人生的一門選修課。心胸狹窄者把它演繹成包袱,而豁達樂觀者則會把它看作是「激勵」的別名。讓孩子學會感謝羞辱,讓他們自己從羞辱中提煉出自身的短處與缺陷,用羞辱激勵完善他們自己。

這樣的課程可以讓孩子在行動中彰顯他們的意願與態度,按自己的方式選擇這一門「課程」的完成態度。但願我們的孩子能夠出色的完成這門課程。

§§§8、帶刺的玫瑰

當他想要他不該要的東西時,他母親就會指著他受傷的手,提醒他不要忘記那次深刻的教訓,他也最終學會了做他該做的事情。

布魯斯?維克7歲了。在大多數事情上他是一個很好的孩子,但是他特別愛哭。他若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就會哭著說︰「我要得到它。」假如有人不能滿足他的要求的話,他會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苦惱,進而哭泣得更厲害。

一天,他和他的母親去田野里勞動。陽光照耀,草已被剪修,花兒開得非常艷麗。

這一次,布魯斯決心做一個好孩子。他的臉上布滿了微笑,他希望像自己的許諾那樣去做。他說︰「媽媽,我現在很好,我願意按你的吩咐。那就讓我扔干草吧。」

「那好吧。」他媽媽回答。于是他們開始扔干草,正像布魯斯所期望的,他賣力地工作著,雖然很辛苦,但他為此感到非常快樂。

「你現在肯定累了吧,」他媽媽說,「在這兒坐一會兒,我會送給你一支漂亮的紅玫瑰。」

「噢,媽媽,我想要一支。」布魯斯說。于是他母親舀來一支紅玫瑰給了他。

「謝謝你,媽媽!」他非常喜歡這支花,不住地把玩著,還不時深深吸幾下醉人的香氣。但他看到媽媽手上還有一支白色的玫瑰花,那支白色的似乎更加嬌艷美麗,于是央求媽媽︰「媽媽,請把這支白色的給我行嗎?」

「不,親愛的,」他母親說,「看見它枝上有很多刺了嗎?你不要模它。假如你不小心,你的手一定會被弄傷的。」

當布魯斯意識到自己無法得到那支白玫瑰時,便大喊大叫起來,而且還伸手去抓它。但是他馬上就後悔了,因為這支玫瑰上的刺非常厲害,他剛一踫到花梗,手指就被狠狠地刺傷了,他感到手十分疼痛,而且很快流出了血,這下恐怕他真的有一段時間不能用手了。

這件事在布魯斯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以後當他想要他不該要的東西時,他母親就會指著他受傷的手,提醒他不要忘記那次深刻的教訓,他也最終學會了做他該做的事情。

教子智慧啟悟︰

教育子女不能一味地指責,適當地讓孩子吃點苦頭,可以加深他們的印象,可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磨練挑戰困難的意志,增強**自主的能力,為今後沉著應對生活中的困難積累實踐能力。

應該讓孩子吃點小苦頭,這是對孩子的成長負責。但是,懲罰孩子也好,讓孩子吃點小苦頭也好,我們都要把握一個尺度。因為懲罰的目的只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所實施的一種手段,而非目的本身,千萬不要本末倒置,把對孩子的懲罰變成我們自己心情的「出氣筒」!

§§§9、博物館珍藏的「懲罰」

獎勵就要獎勵出干勁十足,懲罰就要懲罰出膽戰心驚。

麥克勞德是英國著名的解剖學家。他小時候的好奇心特別強,老想看看狗的內髒是什麼樣的。有一天,他終于找到機會,解剖了一條狗,如願以償地看到了狗的內髒。

但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條狗竟然是麥克勞德所在學校校長的寵物。校長決定給麥克勞德以嚴厲的「懲罰」。校長懲罰麥克勞德畫了兩幅畫︰一幅是人體骨骼圖,一幅是人體血液循環圖。

校長的「懲罰」,實際上是對麥克勞德好奇心的保護和引導。校長這種智慧的「懲罰」,不僅保護了他繼續向科學高峰攀登的滿腔熱情,而且培養了他將來作為科學家所必須具備的一個優良品質善于改錯。

麥克勞德日趨成熟,成為著名的解剖學家。他那兩幅因被「懲罰」而畫的人體骨骼圖和人體血液循環圖,也就成了英國皮亞丹博物館收藏的珍品。

獎勵和懲罰是管理、教育的基本方法。國之大事,惟獎與罰。有句較為流行和較有影響的話說︰「獎勵就要獎勵出干勁十足,懲罰就要懲罰出膽戰心驚。」這句話的確有其深刻和精彩的見解,但也不可忽視,善用懲罰、懲罰得當,也能懲罰出信心倍增、干勁十足。

教子智慧啟悟︰

獎勵和懲罰是管理、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善用懲罰,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在孩子出現錯誤行為後,應立即給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的懲罰,孩子容易將懲罰與錯誤行為聯系起來,促使孩子有意識地糾正錯誤行為以避免重犯。一些適度的懲罰,也可以視為是一種挫折教育,有利于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

父母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度一致,統一立場。要避免隔輩人因為「疼」孩子而做無原則的庇護,不要讓他們成為孩子不良行為的保護傘。這種「保護傘」不但達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大人之間也會產生感情矛盾。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後,父母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用錢物或食品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懲罰要與積極的幫助建議相結合。懲罰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改正錯誤,因此懲罰後,父母要對孩子今後的行為提出積極的建議、幫助。

§§§10、有一顆謙卑的心

當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于偉大的時候。

泰戈爾

一天,蘇格拉底和弟子們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家庭相當富有的學生,趾高氣揚地面向所有的同學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擁有一望無邊的肥沃土地。

當他口若懸河大肆吹噓的時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動聲色的蘇格拉底舀出了一張世界地圖,然後說︰「麻煩你指給我看看,亞細亞在哪里?」

「這一大片全是。」學生指著地圖洋洋得意地回答。

「很好!那麼,希臘在哪里?」蘇格拉底又問。學生好不容易在地圖上將希臘找出來,但和亞細亞相比,的確是太小了。

「雅典在哪兒?」蘇格拉底又問。

「雅典,這就更小了,好像是在這兒。」學生指著地圖上的一個小點說。最後,蘇格拉底看著他說︰「現在,請你再指給我看看,你家那塊一望無邊的肥沃土地在哪里?」

學生急得滿頭大汗,當然還是找不到。他家那塊一望無邊的肥沃土地在地圖上連個影子也沒有。他很尷尬又很覺悟地回答到︰「對不起,我找不到!」

任何人所擁有的一切,與有大美而不言的天地相比,與浩瀚無際的宇宙相比,都不如滄海一粟,實在是微不足道。

教子智慧啟悟︰

我們要告訴孩子,容易被別人接受的秘訣就是謙卑。謙卑是一種美德,任何人都不喜歡驕傲自大的人。它可以使你永遠把自己置于學習的地位,並有助于發現他人的優點,好好的和他人相處。

人其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就像一句諺語中說的那樣︰「光滑的瓷器來自泥土,一旦破碎就歸于泥土。從歷史的長河來看,不管我們擁有什麼、擁有多少、擁有多久,都只不過是擁有極其渺小的瞬間。」

人譽我謙,又增一美;自夸自敗,又增一毀。讓孩子明白無論何時何地,永遠都應保持一顆謙卑的心。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再富也要窮孩子最新章節 | 再富也要窮孩子全文閱讀 | 再富也要窮孩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