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第六十二章 跟他斗一斗 (二更)

作者 ︰ 青玉獅子

(謝謝候鳥的打賞,言小的評價票,也感謝各位給贊的朋友)

*

顧命大臣的名單,確實是由肅順所進擬的,但既然經過了大行皇帝的同意,那就誰也不敢再說什麼。可是這份名單,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不僅冷落了最有資格的恭王,而且名單中沒有任何一名帝系的近支親貴。只是為了掩人耳目,才把身為大行皇帝姐夫的六額駙景壽,放進了名單中,拿來搪塞天下悠悠之口。

這樣一來,不僅清議都在為恭王抱不平,而且帝胤的勢力,也自然而然地向恭王身邊集合,讓恭王的實力又有了進一步的增長。但恭王也有一樁頭痛的事,那就是苦于沒辦法與兩宮太後建立聯系——要推翻肅順,必須取得兩宮的支持與諒解。雖然一向听說兩位年輕的太後與肅順不睦,特別是西宮太後,在還是懿貴妃的時候,就曾與肅順發生過很大的齬齷,但現在世易時移,不知她們對作為顧命大臣的肅順,觀感有無改變?

「東太後,西太後」的說法,是從宮里流傳出來的,起因是慈安太後搬進了煙波致爽殿旁邊的東暖閣,而慈禧太後搬進了西暖閣,宮里頭的人,為了方便,在私下里便稱呼「東邊兒的」,「西邊兒的」,逐漸形成了這個說法。

湊巧的是,當恭王為無法聯絡兩宮而苦惱時,兩宮太後,也正為無法聯絡恭王而苦惱。

「關大哥,」安德海還是在西角門的老地方請關卓凡吃飯。國喪期間,不敢用酒,因此兩個人坐在包間里,都只是喝茶,「肅順是越來越囂張了,今天又害主子生了好大的氣。」

自從兩次帶關卓凡夜見懿貴妃,安德海對待關卓凡,更是與眾不同。雖然不知道懿貴妃究竟對他說了些什麼,但關卓凡是「自己人」,肯定毫無疑問。

「哦?」關卓凡故作驚訝,他很想听听是什麼事,「肅順在太後面前,還敢這麼大膽?」

「我看他壓根就沒把兩位太後放在眼里。」安德海恨恨地說,「就連年號,也敢擅定!」

新君登極,照例要改元,新的年號,該由顧命大臣提出幾個備選,再請皇太後圈定。而肅順不知是一時忘了,還是根本沒把這個規矩當成一回事,徑直把新年號寫進諭旨,只待兩位太後用過印,就要頒行天下。

新年號寫的是「祺祥」,文意的好壞先不去說,這樣藐視太後,卻為多少通曉幾分政事的慈禧太後所不能接受。

「先帝在曰,也是這個規矩麼?」慈禧太後看了一眼慈安太後,將諭旨向外一推,緊緊盯著肅順說。

肅順一時語塞,沒想到被她捉住了漏洞。但他並不引以為咎,而是立刻便講出一番大道理,從民生凋敝談到國庫空虛,從江北的捻匪談到江南的「長毛」,強調現在人心惶惶,早定年號可以有利于穩定政局。口沫橫飛地說到後來,干脆讓人取來一個布包,打開一看,是六枚錚光瓦亮的嶄新母錢,上面是「祺祥重寶」四個字。

「太後請看,這是錢樣子!」肅順指手劃腳地說,「只要年號一頒,新錢立刻就可以開鑄通行,民間的物價,也就可以穩定下來了,這難道不是一件大好事?」

這等于是在反詰太後,語氣可以說是無禮已極。他所說的一番道理,雖然不錯,但卻始終彌補不了那個漏洞︰擬幾個備選的年號請太後當面圈定,又能花費幾刻鐘的時間?何以敢自作主張,連新錢的模子都做好了?這樣赤果果的蔑視,就連忠厚的慈安太後,也覺得實在不像話。

然而事已至此,竟沒辦法不听他的,終不成把新錢的模版毀了重鑄?只得忍氣吞聲,在諭旨上矜了印,回到宮中,自然大罵肅順可惡。

「肅順可惡!」關卓凡听完,當然也要做這樣的表示,「難道就沒辦法治治他?」

「兩位太後都說,要治他,非恭親王不可,」安德海壓低了聲音說道,「只是不知道六爺是什麼個打算,竟是一點聲息也沒有。」

我倒知道,關卓凡心中苦笑。他現在的處境,甚為尷尬,明明兩頭都視他為自己人,他卻偏偏想不出一個好辦法,來做這個牽線搭橋的紅娘。

自己是恭王派在熱河的臥底,而且一臥就是半年。恭王有這樣的心術,如果自己向太後明言,那兩宮以後對恭王會是個什麼觀感,難說得很,對自己也不見得是個好事。

而自己緣何能取得太後的信任,就更難向恭王一方啟齒——難道還能跑去對曹毓英說,自己跟年輕的太後之間,曾有過兩夜風流?

「唉,難。」關卓凡不自覺地搖搖頭。

「是啊,真是難。」安德海卻誤會了他的意思,悄聲說︰「主子跟東邊兒說,實在不行,就要逼一逼六爺了。」

「哦,怎麼個逼法?」

「說是要找個御史上折子,獻議垂簾!」

「這……」關卓凡大驚失色。

*

*

找人公開獻垂簾之議,是慈禧太後想出來的一著狠棋。自從她得到了大行皇帝賞下的那一方印,她的自信心便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這是源于肅順的失誤。在如意洲的那一次,他錯判了咸豐的意願,貿然提出來按「鉤弋夫人」的例子來處置懿貴妃,手段太烈,引起了咸豐極大的不安。雖然還不至于影響到咸豐對他的信任,但咸豐警惕到未來可能發生的慘變,終于在臨死前做出了這樣的重大安排。

給皇後和懿貴妃的印,不是拿來看的,而是實實在在代表了最高的權力——凡是顧命大臣擬就的諭旨,不經兩位太後用印,則視為無效。這等于是咸豐的遺命,為當時在場的王公大臣眾目所見,即使跋扈如肅順,也是不敢不承認的。問題在于,太後是否有權更動諭旨的內容?太後和顧命大臣之間,已經為此發生過幾次激烈的交鋒,但在肅順的高壓之下,結果都是以顧命一方的勝利而告終。

「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那這兩方印章,還有什麼用?」一向生姓平和的慈安太後,被氣得掉下了眼淚,「不等于把咱們就當成擺設了麼?」

「姐姐說的是,」慈禧太後趁機說,「所以得想個法子,逼著老六他們,出來說話。」

慈安太後知道,她說的法子,就是那個「垂簾听政」的折子。

「妹妹,我還沒弄明白。」慈安擦了擦眼淚,抱歉地說,「咱們現在不是也在听政嗎?說要‘垂簾’,就是加一道簾子麼?」

都是「听政」,卻大不相同。慈禧便向她解釋,現在的听政,是只能見顧命大臣,而垂簾听政,太後則可以召見所有的外官,這樣一來,肅順就不能再一手遮天。

「可是垂簾听政,肅順他們能同意嗎?」慈安提出了疑問。

自然是不會同意的,但慈禧的用意,原也沒指望他們會同意。

「把水攪一攪,」慈禧說,「就算千年的老鱉,也要讓他冒頭。」

這又是指的恭王了,話雖然不好听,但道理是有的。這個折子一上,兩宮便可以借機讓京中的恭王,明白她們對肅順不滿的態度。

「也好,」慈安太後欣然點頭,「肅順這樣跋扈,也該有人來說一說。」

「是啊。」慈禧嘴上答應著,心里卻得意地想,一旦真的跟恭王取得聯絡,那就不僅僅是「說一說」的事情了。不過這一點,先不忙揭破,以免嚇到了老實的慈安。何況,有這兩方印在手里,即使恭王仍然不肯出頭,她也準備了一記更厲害的殺招,來對付顧命大臣。

不是不許更動諭旨麼?到時候,她打算干脆直接在那個奏折上矜印,公然表示接受所請。肅順能有多厲害?偏要跟他斗一斗!

然而,年輕的慈禧,畢竟還是缺少了實際政務的歷練,沒能夠想到,自己這個貿然的舉動,必然招致顧命大臣的強烈反擊,造成致命的後果。

關卓凡的大驚失色,為的就是這個原因——這哪里算是政治斗爭?簡直就是兩位年輕的太後,在跟肅順鬧意氣。若是以為掌握了兩方印章,就可以為所欲為,那就不免大錯特錯了。印章所代表的,只是名分,想轉化為真正的權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絕不是一道諭旨那麼簡單的事情。

他冷靜地想了想,現在他即使通過安德海,對兩宮有所勸諫,慈禧也絕不會听從——畢竟自己只是一個五品的軍官,要說在朝務上能有什麼見識,任誰也不會相信。

說不得,只好救她一救了。關卓凡心想,且不說她以肉身布施,如意洲上那兩晚的情分,只論不能讓大事毀于一旦,自己便有非出手不可的必要。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亂清最新章節 | 亂清全文閱讀 | 亂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