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第六章 貝勒和郡王

作者 ︰ 青玉獅子

景和偷覷著寶鋆的臉色,小心翼翼地說道︰「二叔,你說閻丹初這麼欺負人,到底是仗了誰的勢啊?」

寶鋆冷冷地說道︰「你說呢?」

「關卓凡」三字,景和哪敢說出嘴來?「嘿嘿」干笑了幾聲,念頭一轉,得了主意,說道︰「閻丹初瞎搞一通,人心盡失,我看,關貝也不能容他!貝爺正在……收攬人心,閻丹初這是在幫倒忙啊。」

「收攬人心」四字,很不得體,但意思到了。寶鋆听了,心也不由一動。

如此這般整頓戶部,未必事事出于關卓凡授意,但關逸軒當然是支持閻丹初的。就算閻敬銘有些地方做得過火了,關卓凡也絕不會說什麼。不然,閻敬銘還怎麼干活?這一點,寶鋆看得很清楚。

暫時看不清楚的,是閻敬銘在戶部大刀闊斧,會否真如景和所言,是針對自己的——如果是真的,這就非有關卓凡授意不可了。

但不論關、閻兩個有意無意,閻敬銘再這麼干下去,戶部確實輪不到自己說話了。

這還不是最緊要的。

閻敬銘整頓完了人事和賬目,戶部積年弊案必然逐漸浮出水面。閻敬銘如果窮追,火頭很有可能燒到自己身上——這才是最緊要的。

寶鋆並無意為景和出頭,雖然也收過他不少好處,可這個家伙在銀庫管庫郎的位上撈的更多,沒啥對他不起的。但若火勢蔓延到自己身上,就不能坐視不理了。

景和走後。寶鋆坐在太師椅上。閉上眼楮。手指在書桌上一下一下重重地敲著,籍以發泄被景和勾起的怒火︰對付安德海,自己剛剛幫過他的忙——這才過了幾天?他就陷自己于這般難堪的境地!

寶鋆睜開眼楮,轉向東方,臉色陰郁︰那個人,什麼時候回來?

軒軍回國的時候,秋分已過,寒露將臨。

天津大沽口碼頭。黃土實地,紅毯鋪就,旌旗招展,槍刺如林。

軒軍留駐天津部華爾以下軍、師、團諸將,並直隸總督、三口通商大臣等朝廷大員,在碼頭等候。

一眾武要員,居的三位,紅寶石頂,四團龍補褂,卻是三位王爺。

趨近了看︰花白胡的。冠頂結大東珠十顆,這位是睿親王仁壽;小眼高顴、身形剽悍的。冠頂亦結大東珠十顆,這位是襲封了札薩克博多勒噶台親王的伯彥訥謨詁;面如冠玉、還帶著點稚氣的,冠頂結八顆大東珠,這位是鐘郡王奕詒。

站在他們旁邊的,是一位珊瑚頂、仙鶴補服的一品大員,面容清瞿,卻是軍機大臣祥。

艦隊入港,大沽口炮台上的大炮一門門次第吼叫起來。不過,只見硝煙,不見炮彈落海——這是禮炮。

「翁貝托國王號」和「杜里奧號」的龐大身影出現在視野,碼頭眾人,無不心旌動搖。他們的絕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看到這兩艘巨艦。

終于,艦隊泊岸。

沒過多久,朝珠袍褂的關貝,出現在艦舷邊。

軒軍軍樂團奏響軍樂。

關貝面帶笑容,翎頂輝煌地從舷梯上緩步拾階而下。

碼頭正,大大的一塊紅毯上,已經擺好了香案,睿王仁壽南面而立。

關卓凡下了舷梯,軍樂停止。關卓凡立即趨步來到香案前,打下馬蹄袖,跪倒恭請聖安。

仁壽含笑答了「聖躬安」,接著便高聲說道︰「有旨意!」關卓凡的身往下伏了一伏,仁壽展開黃綾聖旨,輕咳一聲,氣充沛地念了起來。

「諭內閣︰日本國逆炎囂張,乾坤倒置,社稷將圮,亂臣賊之流毒,欲及于天朝。有毅勇忠誠固山貝關卓凡,奉旨提軍,浮舟怒濤,深入荒甸,大張天伐。旬月之間,逆幟倒伏,梟獍授首,扶桑靖定,東海波平。彼國宗緒不墜,臣民服順,上下欣悅。國主乃西渡華夏,以明教化所宗,以彰萬世邦誼。

「朕考諸前史,軍興海外,未睹為將者勛業如貝之烈也!夏賞五德,爵以勸功,雖錫以王爵,朕何惜之?

「唯貝素謹慎謙退,若驟顯其于王位,必不克副其盈滿畏懼之初意,不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朕甚閔之!

「故晉貝毅勇忠誠多羅貝勒餃,一切禮儀制度服用起居,皆用多羅郡王例。貝當體朕拳拳之至意,毋得固辭!欽此!」

有意思,有意思,真正是有意思。

關卓凡朗聲說道︰「臣關卓凡領旨謝恩。」雙手接過聖旨,然後站起身來。

旁邊有宗人府的司官捧過一個黃金托盤,上面明晃晃地擺著全副的郡王服飾︰黑貂暖帽,紅寶石頂,上攢八顆大東珠,白玉翎管里面,插著一支流金溢翠的三眼花翎;圓形補褂,上繡四團五爪行龍;還有一串碧綠的翡翠朝珠,一共一百零八顆,顆顆滴翠——單是這串朝珠,放到後世的蘇富比、佳士得,就得拍個幾千萬軟妹幣吧。

諸王大臣一一見禮、道賀,睿王、伯王之後,輪到鐘王,小伙笑嘻嘻地說道︰「我給三哥請安!」一個漂亮的千兒,干淨利落地打在地上。

關卓凡嚇了一跳,趕忙扶起,這才反應過來,自己這個「多羅貝勒」,「儀同郡王」,鐘王在「儀制」上和自己平級,因此只敘「家禮」。

祥上前請安,關卓凡親手扶起,握著他的手,仔細地看了看他的形容,嘆了口氣,認認真真地說道︰「博川,你是又清減了,為了國家,也該多保重身,日還長著,要做的事情還多著呢。」

這番話,甚是懇切,祥心感動,說道︰「勞貝勒爺掛念,祥受教。」

稱呼關卓凡「貝勒爺」三字,第一次出于人口。

關卓凡再轉向睿王,笑道︰「北京到天津,一路上鞍馬勞頓,實在是辛苦王爺了!」

仁壽哈哈大笑,說道︰「逸軒,你這是在說我年紀大了——這話我不愛听!給你傳旨的這樁差使,老七一直盯著,還叫他婆娘給‘西邊的’遞話,可是他生得沒我俊,搶不過我!」說罷掀髯大樂。

關卓凡微笑說道︰「王爺是愈來愈詼諧了。」

一旁的伯彥訥謨詁笑道︰「逸軒,你不曉得,不是睿王玩笑,還真是這麼回事——不過,這種話咱們在這兒隨意說說好了,不好叫七爺知道,他本來就郁悶著呢。」

關卓凡不由大奇。

原來,兩位親王、一位郡王,再加一位排名僅次于首輔的軍機大臣,四位王大臣同行傳旨,固然是為隆重其事,表示對關卓凡的重視;但同時,四人身上還有另外一樁差使︰代表皇家和朝廷,迎接日本的女天皇。

這個是關卓凡想得到的。事實上,這也是他在「電奏」提請朝廷注意的。關卓凡想不到的是,慈禧選用欽差大臣的標準。

身份不必說了,這個是擺在台面上的;而擺不上台面的標準,是欽差大臣要「形容軒昂」。

如果日本的皇帝是個男人,慈禧肯定念不及此;但誰叫日本的皇帝是個女人,還是個年紀很輕的女人呢?慈禧本能的反應,就是不能在這位女皇帝那兒「丟了面」。

醇王不但口齒不利落,形容也難以恭維。眯縫眼、掃帚眉、塌鼻梁、厚嘴唇,慈禧雖然有心給妹夫個彩頭,可老七這副尊容,實在拿不出手呀。

睿王身材高大,一把年紀了,腰桿依舊挺得筆直,一部修剪得整整齊齊的山羊胡神氣活現;伯王健碩剽悍,陽剛之氣十足;鐘王更不必說,地道帥鍋一枚。

這三位,在王爵之,以形容而論,算是老、、青三代之翹楚了。

這個組合,慈禧頗為滿意,再加上她的關貝勒,想來足夠在日本的女皇帝那兒,大展我天朝上國的風采了。

*(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亂清最新章節 | 亂清全文閱讀 | 亂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