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第三章 僧王陣亡

作者 ︰ 青玉獅子

勝保晴天霹靂,目瞪口呆,滯得一滯,才顫聲問道︰「呂姨太呢?」他還抱著一絲的僥幸。

老僕哭道︰「也叫德興阿一起劫走了!」

勝保五內如焚,愣了半響,大聲道︰「拿紙筆來!我要參多禮堂!他縱兵殃民,土匪!土匪!」

一個幕僚趕忙過來勸解,說惡行是德興阿所為,暫不宜和多隆阿翻臉,還是先寫信向禮帥申訴,如果要不回眷屬行李,再參他不遲。

勝保頹然坐下,道︰「唉,我方寸已亂,就照你說的辦吧!」

于是寫了信,交給那位千總,又送了他二百兩銀,囑他面呈禮帥。信話說的很重︰如果沒有切實的回音,絕不再往前走,「義不受辱,有死而已」。

那千總不敢怠慢,布置好關防,上馬去了。

勝保心境略定,問老僕詳情。原來自風陵渡過黃河後,即進入山西境內,多隆阿派的護衛就在河西的渡口和勝保的眷屬分手。過河後,天已向晚,一行人便宿在蒲州城外的一座關帝廟里。

到了半夜,出事了。一大群兵涌了進來,不由分說,將所有行李和幾口女眷全部擄走,老僕略略攔阻,便拳腳相加,打翻在地。

還不止,這群兵順手洗了旁邊的一條只有十幾戶人家的村——村里的大部分人都去逃難了,逼得村兩個年輕女人投了井。

這個地界正是德興阿的防區,不是他干的還能有誰?

勝保將德興阿恨入骨髓,心想就算眷屬行李要得回來。此仇也不能不報。可是。怎樣才能出這一口惡氣呢?

第二天。那位千總風塵僕僕地回來了,說多大帥答應了,已經派了人去蒲城交涉。

千總的意思是勝保也該啟程,「迎了上去,有多好呢?」但勝保發了牛脾氣,不見到眷屬行李,刀架在脖上也不走。千總無可奈何,只好一起等著。

等了兩天。終于把十馱行李、三位姨太太等了回來。

然而,呂姨太不在其。

勝保暴跳如雷,德興阿派來「護送」眷屬行李的把總卻不慌不忙,說道︰「德大人說,這位呂氏,是逆犯的老婆,他得公事公辦。」

勝保瞠目結舌,答不上話。

這真是「七寸」所在,明知道德興阿假公濟私,但不論勝保還是多隆阿。都拿他無可奈何。

想到人間仙色的呂姨太,從此在德興阿這個粗坯身下婉轉**。勝保只覺痛酸苦澀幾把小刀同時在心窩里面剜絞,人生索然無味,什麼都不再想了。

終于到了北京。

犯官被送入刑部,刑部的司官接收了多隆阿的咨,把勝保交給「提牢廳」,安頓在「火房」里。關門落鎖,勝保便踏踏實實地坐起了牢。不過所謂「坐牢」,乃是「浮系」,只是失去自由,可以讀書,可以會客,還可以從外面叫席面和剃頭匠什麼的進來。

無論如何,拿辦勝保這件大事告一段落,兩宮和軍機們都松了一口氣。

但還沒等他們吐完這口氣,一件更大的事情發生了︰僧王陣亡了!

之前派了曾國藩會剿捻匪的差使,但廷寄發出,等來等去,等不到曾侯爺的動靜。兩宮和恭王正不耐煩,曾國藩人沒動靜,折卻終于到了一封,一看題目,就叫人倒吸一口冷氣︰「遵旨剿賊,瀝陳萬難迅速情形」。

曾國藩在折里反復喊難。

先說沒人,「金陵楚勇裁撤殆盡,須另募勇丁,期以數月訓練成軍」。

再說沒馬,「捻匪積年戰馬甚多,馳驟平原,其鋒甚銳」,要到古北口采辦戰馬,再加以訓練。

最後連水師都扯出來了,「拒賊北竄,唯恃黃河天險」,興辦水師,需要的時間更長,雲雲。

慈禧、恭王明知曾國藩是不願意接這個差使,才諸多借口,卻一條也駁他不倒;就算能駁,正指著人家出力,也不好駁。于是君臣相對苦笑。

僧格林沁更加緊張,不是擔心曾國藩不出兵,是擔心曾國藩出兵。曾剃頭真要從南邊插一杠,自己這個親王的臉面往哪里擱?

湘軍克復金陵,僧格林沁已經深受刺激;關卓凡後進崛起,隱然有壓倒他這個「旗人老前輩」之勢,再添一層刺激;朝命曾國藩會剿捻匪,更是等于直接打他的臉,僧格林沁心里猶如火燒,真拼了命了。

其時捻軍竄至河南鄧州,僧王出擊,先敗後勝,于是窮追不舍。那一帶地形崎嶇,馬隊不能盡展所長,多次伏,雖無大的損傷,但僧王愈加惱火,追擊愈急,經常一晝夜走兩百里。宿營時,衣不解帶,以親王之尊,亦是席地而寢,天光微熹,便第一個上馬而去。

這般追逐不休,他親將的幾千馬隊,終于和後面的十幾萬步軍完全分開了。

追到山東曹州,捻軍故意示弱,說只要僧王不追得這麼緊,就可以投降。僧王以為捻匪已至末路,于是數千輕騎,全力出擊,卻落入捻軍的伏擊圈,血戰不利,被迫退入一座空堡。

捻軍四面合圍,在空堡周圍挖掘長壕,一旦掘成,官軍即成困獸,蒙古馬隊也再沒有什麼用處了。

于是官軍只好拼死突圍。此時的僧王,神元消耗,幾乎燈盡油枯,全靠喝酒來勉強支撐;而官軍的向導,是一個投降的捻,臨陣起了異心,將幾千官軍往捻軍布防最嚴密的去處帶。

這樣廝殺了一夜,官軍幾乎全軍覆沒。

戰後,僧王的尸體是在一片麥田里找到的,身被八創。

僧王的親信部下提督陳國瑞,親自背了僧王的遺體,進曹州城,素服治喪。

朝野震驚。兩宮破例于午後召見軍機,君臣相顧黯然,慈安太後更是落下淚來。

先議僧王的恤典。乃定派御前侍衛隨同僧王長貝勒伯彥訥謨詁赴山東迎喪,輟朝三日,恤典從優,具體辦法由軍機處會同吏、禮二部及理藩院商定,另行請旨。

這些都好辦,難辦的是,接下來的仗,怎麼打?

捻匪士氣大振,東捻做出北渡黃河的姿態,一旦渡過黃河,隨時可能進犯河北,京畿重地即在捻軍威脅之下。朝廷已令直隸總督劉長佑調兵遣將,嚴密監視。但如果捻匪北犯,直隸的兵能不能擋得住,實話說,一點把握也沒有。

西捻已竄入山西境內,如果由得捻匪繼續西向,抵近山西、陝西交界地區,多隆阿部兩面受敵,一旦支撐不住,捻、回合流,西北必全局糜爛。西北如果淪陷,西捻、回匪合而東謀,東捻接應,原遍地烽火,而且地近京畿,其禍不可測,甚至過于洪、楊!

原先打的如意算盤,是曾國藩搭僧格林沁,剛柔相濟,庶幾可在軒軍回國之前穩住剿捻這架傾斜的「馬車」。結果曾太慢,僧太快,一個還沒有上車,一個已經翻車,而軒軍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回國!

兩宮和軍機眼出火,頭上冒煙,慈安又流下了眼淚,這一次不是為了僧王,而是憂慮形勢。

軍機全班大駭,主憂臣辱,為臣者不能紓主上慮,包括恭王在內,都羞慚無地,跪倒匍匐請罪。

但這並不能解決問題,現在也不是互相埋怨的時候,慈禧還拿捏得住,溫言撫慰了幾句,「總要議計出一個妥當的對策來!」

曾國藩是指望不上的了。慈禧恭王都看了出來,曾國藩盈滿自抑,加上勛名已足,心力已衰,是真不想再打仗了,硬逼著他上陣也未必能打好,強扭的瓜不甜。

國內能堪一方之任的人還有兩個,一個左宗棠,一個李鴻章。左宗棠現在福建追剿汪海洋、李世賢,雖然節節勝利,但畢竟尚未競全功,現在將他北調,閩浙的匪情一定死灰復燃。

就剩下一個李鴻章了。

*(未完待續請搜索樂讀窩,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亂清最新章節 | 亂清全文閱讀 | 亂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