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 第68章戰後

作者 ︰ 未知

建設一支強軍,首先需要適當的軍紀。

不同的軍紀,締造出不同的軍隊。秦軍的軍法最為嚴苛,比如;對臨陣降敵的軍人處以「滅三族」的懲罰。漏泄軍事機密即處死刑。

不管是故意逗留還是無意遲到,只要作戰部隊未能按時到達指定地點,貽誤了戰機,就屬于違犯軍令,構成失期罪。秦法規定︰「失期,法皆斬。」

《秦律雜抄》有「敦(屯)表律」︰「軍新論攻城,城陷,尚有棲(遲)未到戰所,告日戰圍以折亡,(假)者,耐;敦(屯)長,什伍智(知)弗告,貲一甲;伍二甲。」如果有城陷尚未到達戰場又謊稱戰死者,要處以耐刑,知情者罰一甲,同伍者罰二甲。失期罪屬于沒有遵守作戰命令、及時進入戰斗崗位的犯罪,秦律根據情節輕重,對失期罪處以從死刑到耐刑不等的刑罰。

《商君書•境內》︰「陷隊之士,面十八人……不能死之,千人環規,諫黥劓于城下。」陷隊即敢死隊,敢死隊不拼死作戰,就要處以刺面、割鼻的刑罰。

殘酷的軍法,固然使秦軍戰力強大,可是缺點是、難以持久。

在一定的時間內鍛造出一支強悍的軍隊,但這種模式卻是致命的——長期進行這種窮兵黷武的模式,總有一天會耗盡國家最後一點基礎,苛法暴政也最終會使百姓陷入忍無可忍的地步,從而使國家禍起蕭牆,從內部開始垮台。

戚家軍軍法也極為嚴酷,除初犯可以免刑以外,平時稍微犯錯,便捆打二十到一百。平時睡覺前不準唱歌;不準煽動鄉愁;乃至禁止一切娛樂!戰斗中表現出害怕者幾乎一律處決;犯重大過失也都處決。如演習或實戰中用鳥銃(火繩槍)不符合教程的,一律斬首;隊長若發現不告發的,與犯兵一起處決;不僅自己犯錯要被斬,而且失職也要被斬;戰後若殺平民冒功、**婦女,包括未經分配的「賊婦」,一律處決。

不僅紀律,而且等級森嚴,平時士兵向軍官報告、听令,一律下跪;下官對上官報告、听令,也必須下跪。士兵告軍官,除克扣軍餉軍糧外,不管有理無理,一概先捆打二十。但軍官如下屬犯罪常有連坐,而且平時考核,下屬成績在中下以下,都必須捆被打。紀律之嚴酷,在明中後期可謂罕有。

這種模式,注定了戚家軍只能存在一段時間,稍後就消失了。

在明末,許多人想要重新組建戚家軍類強軍,可是一一失敗。《紀效新書》和《練兵實記》,是民**閥,或是國民黨軍官必讀書籍,他們試圖打造一只新的戚家軍抗擊日寇,可是結局卻是悲慘的。

世界上注定只能是有一個戚家軍,世界上也注定只能有一個戚繼光。山寨版的戚家軍,山寨版的戚繼光注定是被日寇打的悲催無比。

軍紀、軍法,本就是一把雙刃劍,太苛刻了,難以堅持長久,加大士兵壓力,甚至是引動士兵逆反心理;可是太松懈了,軍隊又容易缺乏戰斗力,甚至是變成禽獸。

沒有最好的軍法,只有最適合的軍法。

…………

一想到如何制定軍法,趙樸心中就憂愁至極。

軍紀中,最好的莫過于紅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三大紀律,一切行動听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要歸公。八項注意,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

因為軍紀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十個字,哪怕是文盲,連續念上幾遍,也會記住。

而不像七禁五十四斬,那樣復雜,難以記憶。也沒有秦軍,或是戚家軍那種苛刻,把人訓練成殺人機器,乃至是泯滅人性的殘酷,能夠長久的執行。

不過缺點也是很明顯的。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基礎是打土豪,分田地,那時當兵雖然沒有軍餉,可是卻有土地可分。

可這是大宋朝,宋朝是士大夫的時代,又不抑制土地兼並,土地兼並極為厲害。若是他搞打土豪,分天地,不用金軍出手,可能周圍的大臣,士兵就將他干倒在地。這個時代搞打土豪,分田地,除了找死之外,什麼也沒有得到。

清朝的雍正帝為何名聲那樣的臭?就是因為他那時頒布,官紳一體納糧食,取消了官僚,乃至是讀書人免稅的特權。

「很難很難!」趙樸嘆了一口氣,制定軍紀,很難很難。

…………

此刻距離戰斗結束,已經是一天後了。那場大戰結束之後,快速的撤離,此戰收獲極大,五千金軍被全殲,更是收獲了押運的二十萬擔糧食,這些糧食足以支撐十萬大軍兩個月的糧食。

此戰可以算是大捷,

大戰之後,全軍快速撤離,進入大山之中,而這些糧食一部分留作軍用,一部分則是埋在了一些山坳中。

夜晚了,在休息時,書記官走了進來,稟告統計下的戰果。

趙樸點點頭道︰「念吧!」

書記官滿是激動的走上前,開始念起這次的戰果。其中有繳獲的盔甲,兵器,旗幟,戰鼓,馬匹,糧草等等都是記錄在案。接著開始說,這次的各個小隊,各個中隊,各個大隊,乃至是各個大隊的戰功,一些作戰不利的要受罰,一些作戰有功的要受獎勵…………

戰利品如何分配,軍功如何計算,這些趙樸也听種師中講述過。

斬首計功,只是適合古代秦國,或是一些偵騎,或是小股軍隊作戰。大軍作戰,幾萬大軍,乃至是十幾萬大軍交戰,根本沒有時間割首計功,戰功往往是在戰後計算地上的敵兵尸體,或是數鎧甲,旗幟等。多是將領或是監軍劃定,上交給朝廷,而朝廷在下達獎賞。

至于其中有多少貓膩,自然是不必多言。

而基層的小兵,或是低級軍官,幾乎是沒有戰功可言的,頂多是賞賜一些錢幣,或是大吃大喝一頓,除非是斬殺了高級將領。他們的功勞多是歸于上級將領,朝廷將這些功勞賞賜給將領,這些將領佔據了大頭,只是象征性的示好,收買人心。

這個書記官,名為曹磊,是一個落魄的童生。

在大宋,秀才遍地都是。可是秀才也不是隨便哪一個人都可以考上的。他從八歲開始蒙學,學了十五年時間,中間考了幾次,可是連秀才還是沒有達標。迫于無奈,走著叔叔的關系,成為了禁軍的一名書記官,高不成低不就,混日子。

這一次,援救太原,他也成為了援救太原的軍隊中。

在那次考核中,靠著幼年時代,艱苦的生活,平時間多鍛煉身體,也成為那八千精兵之一。因為他識文斷字,于是被趙樸任命為書記官。

而這次監軍,問詢何為七禁五十四斬,沒有人能回答出來,只有他回答出來。因為回答的好,受到了重用,被負責清查戰果,記錄戰利品,也成為了趙樸的心月復之一。

很快,曹磊將內容講述完畢了。

趙樸接過戰功本子,打開仔細的看了起來,眼神中卻是問道︰「書記官,不知平時如何分配戰利品!如何分辨戰功!「

「這個各個軍中,戰利品分配各有不同。比如在邊軍,多是激戰西夏,按照三七分成,戰利品七層交公,三層歸將士;又比如在禁軍中,多是以剿匪為主,則是戰利品全部歸于士兵!至于戰功如何分配,則是按照各自繳獲的鎧甲,馬匹,帳篷等,或是斬殺的將領級別,決定………」

曹磊有些猶豫的道,這些分配戰功的事情,也多是營中將軍,或是親信親自出手,根本不會讓他這個邊緣人物插手。這些事情,初次插手,他也不是太清楚。

突然,趙樸厲聲喝道︰「在記錄戰利品時,記錄軍功時,你可曾貪墨,收受賄賂?」

曹磊立時一震,心神發抖,立刻道︰「冤枉呀!」

ps︰感謝Ashrum打賞了100起點幣。本書已經下榜了,還未簽約,收藏止步不前,點擊也不給力,多多關注本書,這樣至少有些心靈安慰。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最新章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文閱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