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 第279章血戰南陽

作者 ︰ 未知

聰明人,總是想著利益最大化,總是想著投機,太計較利益得失了,做事缺乏執著,缺乏瘋狂,很難走向最後的成功;而傻子,可能不會投機,不會利益最大化,卻有著不撞南牆不回頭,撞了南牆依舊不回頭的瘋狂、執著,往往是走到了最後。

想著秦檜,趙樸不由想到了李鴻章。

李鴻章一生的目標就是裱糊匠,追求的是穩定太平,哪怕是紙糊的穩定,虛假的太平。實際上,他也成功了。因為他的存在,清政府的國柞,多延續了二十年;若是沒有他的存在,清政府可能提前二三十年垮台。

在對他的評論中,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後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為清末中興四大名臣之一,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東方的俾斯麥」

可是在中國,尤其是現代人對他的評價極差,說他是漢奸,等同于秦檜。李鴻章一生背了個賣國賊的罵名。生前背黑鍋,死後被拖尸,大躍進時期李鴻章的墳被刨,李鴻章穿著黃馬褂的遺體本是保存完好,結果被群眾掛在拖拉機後面游街,直到尸骨散盡。

稱贊多來于外國,敵國;而罵名則多來自國內。

外國稱贊,看到的是他的辛苦、操勞;國人謾罵,看到的是他的罪過。

外國人稱贊他,因為他理智、多謀,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國人謾罵他,是因為他缺乏骨氣,缺乏血性。

實際上,聰明的人、理智的的人。往往是缺乏血性,缺乏骨氣的。

縱觀李鴻章一生,他是聰明人,都能做出最正確,最理智的選擇。世人總是說他避開戰,因為他知道清軍**,實力不行,打仗必敗;而他總是簽訂屈辱條約,因為他知道簽約最有利于大清。不論是開辦洋務、籌建海軍,還是後來的避戰、簽訂屈辱條約。他都保持著理智,做著最正確的選擇。

在趙樸看來,宋之秦檜,清末之李鴻章,本質都是一類人。最大優勢在聰明、理智,可這又讓他們血性缺乏。骨氣缺乏。缺乏拼勁,缺乏狠勁,缺乏瘋狂,缺乏執著。這類人若是生在太平盛世,絕對是一代名臣;只是生在亂世,生在國家危難的時代。絕對是奸臣,漢奸一類。

而清末的左宗棠,做事有些瘋狂,做事不顧及後果。很多情況下是情感超過理智,很多時刻不懂得利益最大化,為了勝利,能夠打一場兩敗俱傷,甚至是必敗的戰。在收復新疆時,面對歐洲憲兵時,毅然不懼,慷慨決戰,有些拼命三郎的味道;後來的中法戰爭,更是有種瘋狂。

若是活到甲午戰爭時,他絕對是鐵桿的抗戰派,不會因為前線失利而議和,也不會因為士兵戰斗力不行而議和,更多的能打要打,不能打也得打。♀

丟了山東、遼東,就遷都再戰,從來不會簽訂恥辱條約。

論起才干、智慧等,李鴻章要遠遠高于左宗棠,只是而總體評價中,李鴻章毀容參半,毀勝于榮;而左宗棠則是功大于過,甚至是無過。

「身為一國大臣,聰明、智慧、理智極為重要,可是也不能失去了血性,失去了骨氣。」趙樸嘆息道,「無骨而不立,無血而不活。可惜了。秦檜本是國之大才,只可惜沒了血性,沒了骨氣!」

血性,是勇氣的來源;骨氣,是正義的來源。

若是身為一州長官,一縣長官,即便是沒有血性,沒有骨氣,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是身為皇帝,身為宰相,處于首腦級別的人物,若是連血性與骨氣也沒有了,那將是國家的禍端。

這是趙樸第一次見秦檜,也算是一場面試。

對于秦檜,趙樸更多的是惋惜。若是在太平盛世,即便是封他為宰相一流的官員,也無不可;這是這是亂世,亂世需要的不是聰明智慧,權術狡詐,而是鐵與血。就像俾斯麥說得那樣︰當今絕大多數問題,需要用鐵與血解決。

鐵,是強大的軍備工業,強大的軍隊體系;血,是不怕犧牲,英勇衛國的精神。只有二者結合,才是真正的強國之道。

歷史上,李鴻章拜訪俾斯麥時說,我是東方的俾斯麥;而俾斯麥卻笑道,我卻不是西方的李鴻章。

總之,李綱不可為相,因為他言過其實,浮夸不顧實際;秦檜也不可為相,因為他缺乏骨氣與血性。

總的論調已經決定力量,接下來封官也好辦了,最後秦檜得到了禮部尚書的官職。

禮部始于南北朝時北周,隋唐為六部之一,長官為禮部尚書。禮部尚書是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的大臣,宋朝時相當于從二品,相當于現在的中央宣傳部部長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長。

官職已經不低了,算是朝廷重臣。

若是在太平年間,這個位置極其重要;只是如今在戰爭時期,最為重要的是兵部、戶部、工部,這才是熱門的衙門,屬于受重視;而吏部,刑部、禮部,只是屬于冷衙門。有時事情緊急時,干脆被皇帝架空了。

比如武備學堂,按理說,應該受禮部尚書管轄,只是實際上卻是直接受皇帝管轄。

此時秦檜屬于被閑置狀態。

………………

南陽市簡稱「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盆地,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

南陽又有「南都」、「帝鄉」之稱。歷史上,南陽是古絲綢之路的源頭之一;漢代時期,南陽是全國最大的冶鐵中心,現有宛城冶鐵遺址;東漢時期曾作為陪都。「科聖」張衡、「商聖」範蠡、「智聖」諸葛亮、「醫聖」張仲景、「謀聖」姜子牙等歷史名人多是出自或發跡于這里;因此地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發跡之所,故南陽又有「南都」、「帝鄉」之稱……1

而此刻,南陽已經發生了血戰。

南陽是襄陽的大門,失去了南陽之後,襄陽的大門就會隨之洞開,那時通往襄陽的路上,將是平原為主,入侵襄陽將入無人之境。因而南陽必守,而此刻南陽正在發生血戰,劇烈的廝殺,正在繼續,金軍拼命的攻城,宋軍拼命的守城。

戰場廝殺分外的慘烈,一個個尸體好似割到的麥子,隨意躺在地上。

此刻已經漸漸入了春天,天氣回暖,若是尸體處理不當,極容易引起瘟疫。

此刻南陽守將王德,看著戰場的廝殺,微微松了一口氣,南陽看樣子是能守住了,至少守住三個月沒有問題。

在大宋,當官都需要門道,當文官需要科舉,胸中有錦繡;而武將,多是世襲為主,老子是武將,兒子也是,一代代傳下去。而王德只是廂軍一個小官,若是沒有意外,這輩子就混子日,直到死去。

幸運的是,戰爭來了,金軍南下了,機會也來了!

在河東時,投靠了皇上所在的八字軍,也算是嫡系親軍了。而在皇上的嫡系親軍中,還沒有派系之別,皇上也不允許親軍中有派系。軍中將領的提拔任用,多是以才略,軍功為主。而由于八字軍在皇上眼皮子底下,所謂的冒領軍功根本不存在,只要有本事,敢于拼殺,就有升官的可能。

少了諸多的制約,讓王德如魚得水,在八字軍中屢次建立功勛,僅僅是一年的時間,就有一個不入品的小官,變為了五品武官。

此刻,更是輕率四萬大軍,守衛南陽,執掌襄陽的大門。(未完待續……)ly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最新章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文閱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