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 第204章離開揚州

作者 ︰ 未知

辛苦操勞,不如有個好兆頭。

宋徽宗當皇帝時,先是花石綱,引動了方臘的農民起義,後來更是直接釀成了靖康之恥,可以是一個昏君、庸君。可因為在他當皇帝的時候,黃河的水清了,于是「黃河清,聖人出」,宋徽宗成了聖君;

而宋欽宗,第一次汴梁被圍困時,割讓河東、河北等地,簡直就是石敬瑭第二,汪精衛先祖,到了後來更是為了保全生命,向金軍乞降。可是在宋人眼,卻是為了保全汴梁百姓,甘願受辱。

而宋徽宗、宋欽宗,從哪一方面也不算是一個明君,不是好皇帝,可是世人卻總是懷念他們。

在前世,岳飛北伐的口號便是「直搗黃龍,迎回二聖」。

兩個亡國君,兩個混賬皇帝,沒有一絲功德,全是干的狗屁倒灶的事情,竟然成了二聖。

而他辛辛苦苦,好似老黃牛一般,為了鼓舞人心,親自前往前線犒勞三軍,後來更是與金軍血戰數次,又是辛苦作秀,他容易吧!可是到頭來,臣們,說這個,說那個,麻煩不斷,老是挑他的毛病。

如今,只是一場大雪,一場雪災,大宋百姓凍死凍傷者無數,而雪災也迫使金軍退兵,于是他就成了聖君。

太坑人了!

看著揚州,這群大老爺們的嘴臉,趙樸就覺得嘔吐,干脆眼不見為淨,還是巡行天下,離開揚州為妙。

「善始善終,乃是為人君本分!」趙樸道,「我還要繼續巡行天下,此次要前往襄樊一帶,去賑濟災民!」

「陛下,揚州經歷大雪,此刻正是民心浮動,不可輕離!‘樞密使趙鼎率先開口。

汪伯彥也是勸諫道︰「陛下,金軍雖然退去,可是若是殺個回馬槍,奇襲揚州,沒有陛下鎮守,揚州必然難保!」

「陛下,不能輕離揚州!」

這時跪倒的大臣一片接著一片,趙樸生出陣陣無奈。

都說君主**,至高無上,可是沒有這些大臣相助,**個毛。**,必須要有大量的心月復,大量的鐵桿,可是在朝堂上他的鐵桿很少。不論是汪伯彥、趙鼎,還是範仲尹都是有些支持,有些不支持。

「揚州災情還好說些,而襄樊一代,災情極為嚴重,金軍又多是劫掠,餓死,凍死無數。我為君王,不能無動于衷,不能不前去!」趙樸無奈之下,只能是打感情牌,說動這些大臣。

「襄樊一代,如今動亂不堪,太危險了。陛下可派遣欽差前去,切莫輕動!」趙鼎勸說道。

趙樸苦笑了一聲,心暗道︰宋朝的官員太多了扯皮現象太嚴重了,行政效率太低下了,沒有他這個皇帝親自前去檢查,親自前去督促,不知又要餓死多少人。他不得不親自上陣,充當監工,監督下屬官員!

可是這些話,只可意會,注定是無法說出來的。

「李綱說過,天下的形勢,關為上等,襄陽、鄧州次之,建康則又次之。今天應該以長安為西都,以襄陽為南都,以建康為東都,分別任命守臣,修築城池,整治宮室,積聚干糧,以備皇帝巡幸。三都建成以後,有三項好處︰第一項可以借巡幸的名義,督促各方使國勢不至于失之太弱;第二項不設置固定的都城,使敵人無所窺伺我虛實;第三項四方希望陛下巡幸,奸雄無所覬覦…………」

這一刻趙樸有些念起李綱的好。巡行天下,其章大大的,可以引申為跑路政策,也可以引申為運動戰,也可以引申為免費旅游。

只是不同的是,一般人旅游,也不過是帶上幾個書童、僕人,趕上幾輛馬車上路;而他這個皇帝時帶著八字軍護衛,浩浩蕩蕩而去,為的就是防止流民襲擊,或者是金軍殺一個回馬槍。

趙樸不得不進行辯論,一人舌戰眾多大臣,最後總算是說服了。終于得到了大臣們的批準,可以前往襄樊,巡行一番。

只是在護衛人馬上,出現了沖突,趙樸認為僅僅是五千兵馬護衛就足夠了,而大臣們則是認為至少要出動三萬。

正所謂一時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金軍留給眾臣,太多的恐怖影響,對于金軍如何的防備,如何的小心都是不為過。此時誰說金軍退兵了,可萬一金軍殺上一個回馬槍,夜襲揚州城,或是襲擊皇帝衛隊,那就悲劇了。因此護衛人馬需要很多,寧可讓揚州兵力空虛,也不能讓皇上出現問題。

最後總算是拍板了,趙樸要離開揚州了。

而離開前,揚州的防務要處理好。雖然揚州不是好的根據地,有著各種缺點,但至少是一個賦稅重地,南方的錢賦需要經過揚州,才能轉入國庫,是名符其實的錢口袋。八字軍,前線的諸多部隊,糧餉都要從這里來。

守江先守淮,揚州保全了,江南才安全。

揚州必須要重兵把守。

…………

此時的八字軍,還是三萬之眾。

若不是趙樸一直提倡精兵策略,對于八字軍的招募極為嚴格,此刻八字軍即便是突破十萬也有可能。

在精兵策略之下,八字軍還是保持著瘦身狀態,僅僅是三萬之多,卻也是大宋的最強之師,對戰任何敵人,都有一戰之力。

八字軍一直堅持精兵戰略,可是其他的部隊,就沒有這樣嚴格了。

正所謂精兵,有精兵的好處;庸兵,也有庸兵的好處。精兵講究的是少而精,講究的是以一當十,在戰斗好似利刃,硬踫硬壓倒對手;而庸兵講究數量取勝,靠著眾多的數量,群毆而上,靠著人多勢眾,群毆死敵人。

精兵的成本較高,是燒錢玩意;可是庸兵就成本低廉了許多,反正到了戰場上只是一次性消耗品,花太多錢,也沒有意義。

在揚州,趙樸也招募了十萬之眾的廂軍,算是二線部隊,簡稱為揚州軍。

揚州軍,都是招募的揚州本地的破產農民,或是山東逃難而來的流民,都屬于典型的無產階級,三無人員。揚州軍建立,本身就是為了較少社會不穩定因素,將大量災民招募其,進行軍事化管理,減少造反的可能。

這些破產的農民,或是有這些逃難而來的流民,多數是拖家帶口,上有老,下有小,間還有女人。最後人數時達到了三十萬,能夠打仗的壯丁,僅僅有五萬之多。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最新章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文閱讀 | 穿越從靖康之恥開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