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宗師 第二九二章 .花郎義兵

作者 ︰ 未知

安重根出身于朝鮮的名門順興安氏,他的26世祖就是高麗王朝後期的大儒安,他的祖父安仁壽,是朝鮮王朝鎮海縣監,父親安泰勛是一名進士。

按照朝鮮的封建制度,他的家族,屬于典型的兩班貴族家庭,而他作為家的嫡,除了要自幼便接受漢學教育以外,還要兼顧儒家藝,至于他的兩個弟弟——安定根和安恭根,在學習和選擇上,則相對要自由了許多。

安重根的字叫‘應七’,得名于他胸月復上的7顆痣,他雖然6歲時就進入了漢家私塾,但他卻並不喜歡讀書,等到少年時期後尤其喜愛弄槍舞刀,至于騎馬射箭更是樣樣精通。

所以,當安重根按照楊猛的吩咐,帶著一干義兵同僚,從京城國術館轉到同盟會燕京支部的時候,他的軍事與諜報培訓工作,進行的可謂非常順利,若非他的那些戰友拖了後腿,恐怕他在諜報課程完畢後,就可以踏上出關的火車了。

讓楊猛有些意外的是,安重根此人,不單擅長朝鮮傳統標志性拳術流派的鐵拳花郎道,同時在實戰劍術上的造詣,也是頗為了得。

朝鮮的劍術風格,因為日本連年的侵略與化演變,這些年受到日本幾大劍道的影響愈發明顯,走起了突擊、刺殺等風格,像安重根這種純粹從戰場上傳承下來的花郎徒劍術,顯然是更貼近于實戰的劍技。

當然,花郎徒劍術的風格雖然純粹明顯。但缺點卻也同樣十分突出。

原因來自于花郎道精神所包含的朝鮮貴族化乃至花郎起源。

花郎徒,又稱風流徒或國仙徒,本是朝鮮新羅時代一種訓練青少年進行職業分化的制度、技法乃至精神。

花郎道制度源于部族社會時期,即讓青少年一起過著團體生活,一同學習各種朝鮮的傳統道德與禮儀規範,之後又混合了華夏傳入的佛教與儒教等思想,結合了技擊術、宗教理念乃至統治制度,進而在新羅真興王時期,成為國家正式的教育機構。

其最為人稱道的,就是花郎道的格斗技法。雖然起初發源于宗教和戰場實戰搏擊。可當新羅時代的統治穩定之後,又漸漸融入了統治階級更為重視和強調的禮儀,使得這門朝鮮傳承最為久遠實戰技擊術,漸漸演變為招式最為華麗優美的健身術。因其徒眾最為引人注目的都是貴族少年。所以。學習這門技擊術的學徒們,漸漸又被民間稱為「花美男」或「花郎徒」。

從這個稱謂,就能夠看出。花郎道在傳承,為了提高在民間的普及率和傳頌程度,不惜在其信徒的選擇及招式技法的優美化上面,下了極大的功夫,只是如此一來,雖然拳術的動作看著愈發精彩華麗,吸引了大量的民間學徒,進而維護了統治,但在拳種的實戰性與殺傷性方面,卻因此出現了顯著的退化。

這種現象,國的國術也一直有之,尤其是南拳一脈在南洋的拳館,為了更多的招攬弟提高收入,即便是那些開宗立派的大師,也都會專門研發出種種功架舒展、姿態優美的拳路,使得自身的拳術更快的普及起來,只是這種拳術雖然打起來虎虎生風,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可實際上卻是簡化版的練家拳術,再沒有了國術出手便奪人性命的實戰性。

其最為明顯的,便是楊露禪這一脈分出的幾支太極拳。

他當年為了迎合京城皇族及滿洲貴冑,便刻意地將太極拳最晦澀難懂的練法、打法乃至最為重要的內家拳動勢,都悄然地加以刪減或簡化,使得京城貴族練起太極拳來十分容易上手,雖然後來使之成為國內外傳播最為廣泛的拳術,可到了後世的時候,因為傳承上的規矩和種種限制,使得這門內家第一拳種反而失去了實戰的精髓。

當然,這其也與熱武器的出現有相當大的關系。

事實上,19世紀的朝鮮義兵們,在接連遭到日本關東軍的屠戮後,他們對火槍的威力一直心有余悸,只是因為物資與人力的匱乏,使得他們不得不重新研究起國人都已漸漸淡忘的花郎道拳劍術,只是當他們苦心鑽研了花郎道並開始不斷的暗殺後,反而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遏制住了日本軍隊的全面侵略。

所以,朝鮮義兵的領導者們,在後來不斷組織各地朝鮮義兵的時候,愈發注重提倡花郎道的‘世俗五戒」為行事標準,即「事君以忠、事親以孝、交友以信、殺生有擇(仁)、臨戰無退(勇)。」

值得諷刺的是,在朝鮮日治時期,「花郎精神」同時也成為了日軍支配朝鮮人民時極佳的宣傳品,日軍以「花郎精神」代替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向朝鮮宣稱「日本武士的原型就是新羅花郎」,以期待利用朝族的民族自信心,或多或少地動搖朝鮮人對日軍的敵意。

說起朝鮮這個民族的自信心,就連楊猛也不得不小心翼翼。

雖然安重根領導的義兵,其意志與體力都比後世韓劇那些腦殘花美男高出了許多,但是他們民族的凝聚力和超強的榮譽感,仍然使得他們不忍看到原本奉為精神支柱的花郎道拳術,被楊猛無意貶低甚至拆解得一塌糊涂。

如果他們都是楊猛的親傳甚或是記名弟,楊猛都會用拳頭將他們一一打醒,讓他們明白花郎道拳種出現的重重弊端,可他們畢竟只是一群過客,所以,楊猛也懶得去提醒他們,應該正視自我不斷從根源上改進……

何況,這些朝鮮義兵,唯一能讓楊猛看重並有些尊敬的,也只有安重根這個未來的烈士而已。

說到底,安重根所要做的這件事的成敗與否,必然會涉及到了未來、日、朝三國之間的博弈和牽制,所以即便楊猛心里不太喜歡這些「花美男」,可他仍然想盡了辦法,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實戰能力與刺殺本領。

幸運的是,雲表等燕京支部的同志們,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嚴格軍事訓練後,他們的軍事戰術素養以及射擊、潛伏等科目,已經算得上是精英級的人物,在楊猛這情局**oss一發話之後,幾乎是一對一的為他們做起了槍械與射擊等軍事培訓。

同時,楊猛也根據這些「花美男」的喜好,從花郎道的拳術和劍術,總結出了十一招純粹的殺人技法。

「你們的花郎道,在與國合氣養氣理念結合後,衍生出來的軍伍格殺拳術,實際上已經具有了練氣和發勁的雛形,只是因為有的動作過于花哨或幅度太大,使得爆發力與殺傷力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看著安重根等人深以為是,楊猛這才接著說道︰「我的拳術,如今變數太多,沒有一定的拳術基礎,反而容易練岔,所以,我根據我們國國術的炮拳、劈拳和崩拳的基本發勁技法,總結變化出來的這花郎十一打,雖然在打法技巧上看起來簡單了許多,但實用性和效率卻更加明顯,只要你們能堅持長期的鍛煉,便能將現在的明勁漸漸滲透進身體,打出國術的暗勁甚至更高的關竅技法……」

有著楊猛這種國術宗師手把手的提點和喂招,安重根等朝鮮義兵可謂痛並快樂著。

雖然每天都不知道要被打倒或摔飛多少次,可他們在實戰搏擊方面的能力進步也是極大,短短的兩個月,從起初還覺得別扭的拳路,感受到了吐氣發勁的好處,甚至漸漸能與雲表這種暗勁高手,在對練打得有聲有色。

當然,作為師兄,楊猛自然也不會忽略雲表的感受。

這個李存義的關門弟,武術的基礎本來就在安重根之上,自從來到京城之後,又一直由尚雲祥給他打著形意拳的基礎,使得他的拳術如今距離暗勁層次,不過一紙之隔,等到楊猛又將打法上的關竅一一貫通,算是給他安了手眼後,他的實戰能力頓時再次突飛猛進。

尤其讓眾人吃驚的是,雖然是最早提倡以國術強國強種的拳術宗師,可楊猛卻並不反對眾人苦練槍法,甚至在眾人的射擊培訓,提出了‘身隨槍走’、‘人槍合一’等十分新穎的觀點,主張將搏擊與射擊融合,進而全面提高諜戰人員的刺殺能力與全面素養。

因為與攝政王載灃和袁世凱私下里達成的協議,情局在北方的發展,幾乎也是日新月異,雖然在京城的武裝力量距離上海、廣州等南方城市仍有不小的差距,但在楊猛回到京城之後,燕京、天津、河北乃至東三省情局的力量,也都在南方情局的傾斜下呈現出井噴式的變化。

這種變化,讓革命黨的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大,同時,對安重根不斷引入國的花郎義兵團的幫助也越來越大。

按照楊猛的想法,這些面目有的還十分青澀的朝鮮義兵,只要經過全力的軍事培訓與一定的資助,自然會在朝鮮本土與日本軍隊進行更深入的抗爭,同時也會使得、朝兩國在未來,出現更多合作的可能。

所以,等到安重根率領著二十名花郎義兵,與雲表等人啟程同赴關外的時候,來自黃興的一條密電,同時也轉到了楊猛的手。

………………………………………………………………………………………………………………(未完待續……)

ps︰月底里,兄弟們的月票快到我的碗里來嘿嘿!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民國宗師最新章節 | 民國宗師全文閱讀 | 民國宗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