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王朝 第72回修宮宇暴政掠民夫,送綢緞泄密說要案

作者 ︰ 未知

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閩南反王王國慶不戰而降,江東五路反王全部平定。越國公楊素統領兩萬大軍,班師回京,沿途北歸,正巧路過揚州。晉王楊廣早已準備妥當,在揚州城外十里長亭,親自恭候這支得勝之師。

越國公楊素是個要面子的人,一看晉王迎接,心中大喜,在三軍面前感到十分體面。楊廣走到近前,為楊素牽住馬韁繩,言道︰「國公閩南大捷,小王在揚州備下薄酒,犒賞三軍,恭賀國公凱旋而歸。」

堂堂的晉王殿下自稱小王,十分謙恭,使楊素有些妄自尊大,樂得合不攏嘴,翻身下馬,連聲稱謝。楊素命三軍駐扎揚州城外,晉王也命人送來犒賞的酒水、牛羊不計其數。

楊廣把楊素請到行宮,犒賞酒宴之上,頻頻敬酒,推杯換盞,讓越國公楊素備受禮遇,大為高興。菜過三巡,酒過五味,楊素略有醉意,楊廣言道︰「此番老國公,剿滅江東五路反王,功高蓋世,將來官高爵顯,還望國公,多多提攜小王。」

楊素樂道︰「老夫可受不起,晉王待我楊素如此禮遇,楊素豈能忘記晉王恩惠,ri後必當厚報。」一番吃喝,觥籌交錯,楊廣便把楊素拉成了酒肉朋友,忘年之交。這才是︰

官場最重酒肉情,仗義痛飲滿口應。

醉話勝過千金諾,將來聯手撼朝廷。

越國公楊素得勝凱旋,衣錦還鄉,回到京城大興。剛至大興城東門外,大太監王文同早已等候多時,見楊素率隊來到,王文同言道︰「越國公楊素听旨。」

楊素與身後眾將紛紛翻身下馬,雙膝跪倒,高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征南大將軍、越國公楊素,討伐江東反賊,連戰連捷,功勛卓著,加封楊素尚書省右僕sh ,入閣中樞,參掌朝政。欽此。」楊素聞听,喜由心生,面露感激,伏地叩首,高呼萬歲。

楊素接旨起身,大太監王文同賀道︰「恭喜楊相國,榮登相位。」

楊素樂道︰「王公公快待我入宮,先面聖謝恩才是。」

「陛下又駕臨歧州了,還要過幾ri才回。」

楊素與王文同二人邊走邊聊,楊素問道︰「我听聞陛下時常駕臨歧州,不知這歧州有何美景,如此讓陛下著迷?」

「楊相國有所不知,歧州有一山口,景s 宜人,養生佳境,陛下空閑之時邊去游玩。」

「既然佳境,何不建一宮舍?」

王文同道︰「高相國不願勞民傷財,蘇威又被免官,便無人敢說此事。」听得此言,楊素點頭,心中暗想,做官就當投君主所好,這才是為官之道。

越國公楊素當上右僕sh ,為討隋文帝歡心,楊素立刻上了一道奏疏,請旨在岐山修建行宮。隋文帝楊堅一看楊素的奏疏,對岐山建行宮頗感興趣,便召楊素入宮商議。

楊素入宮,拜謁禮畢。隋文帝命人賜坐,就問道︰「愛卿上奏修建歧州行宮之事,朕早有期待。不知要修行宮,需花費多少工時?」

楊素一听皇上興趣斐然,立刻答道︰「依臣之見,最多兩年,即可完工。」

「只需兩年?是不是急了點?」

楊素道︰「若是庸吏五年也是枉然,臣願效渀能臣,盡心竭慮,二年必能完工。」

「好!」隋文帝大喜︰「朕命愛卿為行宮建造總監,宇文愷為將作大匠、封德彝為土木監,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即ri起在歧州造行宮。」

楊素又問︰「不知此行宮,陛下yu取何名?」

「朕撫育萬民,仁愛為本,堯舜行德,而民長笀,就取名仁笀宮。」隋文帝說。

楊素躬身言道︰「陛下仁愛,真勝過堯舜,臣定能不辱使命,即刻去辦。」

楊素領了旨意,開始籌建仁笀行宮,宇文愷設計宮宇,封德彝督運土木原料,擔負開工的數位官員,會聚一起,听後楊素主持。楊素問道︰「過了正月,歧州就要開工,本相在萬歲面誓言,兩年之內建成仁笀宮。」

宇文愷是大隋數一數二的工匠官員,眉頭一皺,疑慮道︰「既是帝王行宮,規模巨大,只恐兩年之內,難以造完。」

封德彝也說︰「開挖石材,運送土木,談何容易,兩年是緊了些。」

楊素聞听此言,暗想自己已在皇上面前夸下海口,若兩年不能完工,顏面盡失,也不好交代,模著羊角胡子斜眼去看二弟楊約,暗示楊約幫忙出出主意。楊素的二弟楊約,一貫狡詐,長得尖嘴,賊眉鼠眼,一副小人嘴臉。

楊約鬼心眼兒最多,眼珠子一轉,說道︰「各位大人,皇上的旨意就是兩年,兩年不能完工,大家都要擔責,各位只要盡力而為,楊約願意親自監工,定能建成仁笀宮。」

眾人都覺著不妥,唯有楊約信誓旦旦,比楊素底氣還足,便推舉楊約擔任監工,建造仁笀宮。

過了幾ri,歧山正式開工,楊約借著兄長楊素這尊靠山,強征五萬勞夫,派官軍監管,連夜趕工,嚴酷無比,更有不少勞夫,積勞成病,不堪打罵,死在歧山腳下。楊約做事變本加厲,愈加猖狂,眾多尸體被填入坑中,上面用土石掩蓋,築成平地。數以萬計的勞工民夫死在歧州,一個曠古未有的建築,成為了勞苦百姓的地獄。真可謂︰

仁笀宮下無人情,殘酷勞役誰能應?

橫尸遍地積勞死,孤魂露野復爭鳴。

累累金磚汗浸透,層層碧瓦映血腥。

金殿只曾記天子,可知地下皆亡靈。

楊素、楊約兄弟二人殘忍至極,工程加工加力,不知害了多少無辜勞夫,才使得進展迅速。引得民眾不滿,怨聲載道,紙畢竟包不住火,一傳十,十傳百,此事最終傳入左僕sh 高耳中,得知此事,高心中綴綴不平,便來到寧安殿,覲見天子隋文帝。

宣文殿上君臣禮畢,高奏道︰「近來右僕sh 楊素督造仁笀宮,征發民夫數萬,管制殘暴,致死人命,大損人丁,引起民怨,望陛下明察。」

「此事當真?」

高道︰「臣有十五位官員聯名啟奏參劾右僕sh 、越國公楊素的奏章。」

楊堅道︰「楊素損耗民力,使朕結怨天下,不可姑息。愛卿立刻派人暗查此事,若有實情,決不輕饒。」高得了楊堅差遣,轉身離開,去調查楊素之事。

高走後,隋文帝繞道屏風後面,坐在大殿屏風後面的獨孤皇後鼻子里不時冒著粗氣,「陛下以仁德之心,養育萬民,沒想到越國公竟然如此殘暴,勞民傷財,此事陛下一定要嚴查。」

「皇後放心,此事已派高前去,必有定論。」

隋文帝平ri最怕獨孤皇後,也最看不得獨孤皇後不高興,主動討好說道︰「朕前幾ri命人在江南絲坊定了些上好綢緞,想給皇後做幾件新衣裳,朕立刻命人去取。」

獨孤皇後一看隋文帝說話貼心,臉s 也轉怒為喜,頗有興致說道︰「有兩匹也就夠了,不必太奢華。」

隋文帝點了點頭,對侍奉在一旁的尚儀陳叔宣說道︰「陳尚儀速往江南絲坊去取布匹。」

「遵旨。」

尚儀陳叔宣得了旨意,帶著幾個丫鬟到皇城外的江南絲坊去取綢緞,幾個丫鬟抱著幾匹綢緞,跟隨陳叔宣沿街走到晉王府門口,想起蕭珺這些ri子就在府上,索xing到王妃府上做客一番。

蕭珺自從把陳叔宣獻給獨孤皇後,一直借助陳叔宣來幫助楊廣打探宮中事務,一看陳叔宣造訪晉王府,自然是喜上眉梢,笑臉相迎,姐妹相見,分外高興。

「尚儀今ri怎麼到王府來了?」

「今ri奉旨去取宮廷定制的布匹,順道給姐姐捎來兩匹,順道討杯茶喝。」

「正有好茶。」

蕭珺一邊把陳叔宣迎進客廳,一邊讓家人安排幾個小丫鬟到廂房去喝茶。

兩杯香茗和幾碟瓜子呈上,二人一邊品茶一邊閑聊,蕭珺問道︰「這幾ri,母後可好,有什麼開心的事,給我說說。」

「開心事沒有,煩心事到有一件。」

「何事?」

「姐姐有所不知,越國公楊素修建仁笀宮,勞民傷財,已被高參劾,皇上已著手暗中調查此事。」

蕭珺一听此事,心里有些遲疑,晉王楊廣遠在江南,朝中唯一可倚靠的重臣便是越國公楊素,如果楊廣想得皇位,除非與楊素聯手,才能抗衡太子楊勇與相國高,如今楊素眼看要東窗事發,使得蕭珺心里著實躊躇不定。

陳叔宣似乎看出蕭珺心事,試探問道︰「姐姐莫非對楊素有什麼顧忌?」

蕭珺知道,即便不說高的壞話,自己難逃太子與晉王的皇儲之爭,只能順水推舟,將計就計,說道︰「妹妹有所不知,高分明是嫁禍于人,意在栽贓晉王。」

「啊?」陳叔宣一臉迷茫,忙問道︰「為何是栽贓晉王殿下?」

「晉王和越國公,一個文治,一個武功,治平半壁江山,情意深厚。而太子和高嫉妒功勞,處處陷害。」

蕭珺長吁短嘆,低著頭不再說話,陳叔宣還不知宮廷斗爭的厲害,到是認起真來,說道︰「姐姐還是想想辦法,盡快告知晉王吧,以免耽誤了殿下的大事。」

進退兩難的蕭珺,點了點頭,答應下來,陳叔宣給蕭珺留了兩匹上好的綢緞,帶著幾個丫鬟離開晉王府。

此時,左庶子宇文述正從外面回府,看尚儀陳叔宣剛剛離去,便來到房中,「敢問王妃,陳尚儀剛剛離去,莫非宮中有什麼變故?」

蕭珺道︰「楊素兄弟修建仁笀宮,橫征暴斂,引起公憤,皇上已經派人密查,這下麻煩大了。」

宇文述兩眼一愣,眼珠子轉了兩圈,心中頓生一計,建議說道︰「以前是晉王巴結楊素,如今楊素攤上麻煩,說不定可借此機會,讓他死心塌地的投靠晉王。」

「宇文大人,有何妙計?」

宇文述一臉詭笑︰「楊素的二弟楊約,與下官有些交情,王妃放心,此事包在下官身上。」

蕭珺叮囑道︰「宇文大人可不太過招搖,以免懷了殿下聲譽。」

「王妃放心,下官有數。」

宇文述素來詭計多端,蕭珺本不信賴,但是事關重大,手下又無可用之人,心里也就默許了此事。

宇文述回到府上,立刻命人到楊府遞請柬,邀請楊素的二弟楊約做客。這才引出︰

黨爭結伙起勾結,定下巧計會楊約。

隱匿罪惡一窩髒,yu把太子終滅絕。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隋王朝最新章節 | 大隋王朝全文閱讀 | 大隋王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