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王朝 第70回來護兒奇襲錢塘江,晉王妃祭掃同泰寺

作者 ︰ 未知

建康府迎來新的一輪紅ri,晉王楊廣一早起來,早早來到書房,今ri要與智顗禮佛談經,命宇文述、潘徽等人一同陪同。蕭珺請回智顗不易,擔心楊廣說話輕薄,便叫住宇文述,叮囑道︰「宇文大人一定陪同左右,切莫讓殿下禮數不周、做事唐突。」

「娘娘放心,下官有數。」

宇文述告退之後,陪著楊廣去見智顗大師,宇文述提醒道︰「殿下務必禮賢下士,切莫在意這高僧傲慢之舉。」

楊廣笑道︰「宇文大人多慮,本王裝不得如來佛祖,還裝不了徒子徒孫嗎?本王定要讓智顗心服口服。」

楊廣與智顗禮佛一番,焚香三柱,便在廂房論經,府上官員陪侍。論了佛經,楊廣言道︰「弟子yu在五ri之後,效渀梁武帝蕭衍,讓蕭妃在同泰寺祭掃,一來光大佛法,二來讓百姓追憶梁朝恩惠,以表示本王敬佛愛民之心。」

智顗言道︰「同泰寺飽經戰亂,荒廢多時,倘若重燃香火,只恐耗費巨大。」

楊廣道︰「這有何難,朝廷出資重修,同泰寺以後為大師宗派,供奉皇家香火,發揚光大,永照千秋。」智顗心中甚慰,心中對楊廣是大為贊賞。

眾人談完之後,張衡送智顗返回宅光寺,召集僧徒,籌備重祭同泰寺大禮。看著智顗遠去的背影,楊廣好歹可以舒一口氣,此番重興佛寺,安定民心終于有了些眉目,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太僕趙才匆匆跑進來,送來百里急報。

趙才一邊喘著粗氣,一邊說道︰「越國公楊素已屯兵錢塘江西岸,準備在越州與反王高智慧展開決戰,特請淮南道行台軍令。」

陪在一旁的宇文述言道︰「殿下,可速令來護兒、麥鐵杖返回浙東,務求必勝反王高智慧。」

「嗯。」楊廣言道︰「就依宇文大人所言,傳令來護兒、麥鐵杖ri夜兼程趕往浙東,五ri之後,展開決戰!」這才有︰

圍剿五王定江南,先撫寺院後平藩。

文治武功雙管下,重興半壁好江山。

鴻雁傳報連戰捷,鐵騎錚錚天海翻。

曾經亂世多磨礪,而今一舉壯華年。

建康府的軍令傳下,來護兒、麥鐵杖二人,水陸並進直達錢塘江西岸。越國公楊素迎來麥鐵杖、來護兒兩支援軍,十分高興。帶著眾人一同來至錢塘江岸,楊素言道︰「叛軍前有戰船,後有壁壘,沿岸防守,十分堅固,即便五牙大船也實難取勝。」

水軍都督來護兒道︰「國公且嚴陣以待之,與敵兵短兵相接,請撥數千奇兵,潛行渡江,掩破其壁,使退無所歸,進不得戰,此韓信破趙之策也。」

楊素不時捋著羊角胡子,言道︰「就依來都督之策,本帥撥你jing兵三千,連夜渡江。」

來護兒領了軍令,等到夜黑風高之時,率領三千jing兵,口餃枚草,駕輕舟偷渡。隋軍乘使的都是小船,也無燈火,夜深之時,不易發現,到是起義軍水寨營壘,燈火通明,險要戒備,一覽無余。

前方有一險灘,無法扎寨築壘,來護兒揮動令旗,眾船只往險灘登陸。三千jing兵悉數上岸,來護兒揮動令旗,暗示分兵偷襲。

果然,片刻時間江岸水寨有火光焚燒,數處壁壘遭隋兵暗算,起義軍尚在睡夢之中,忽然壁壘箭塔之上,有戍卒喊道︰「江面有大船駛來!」

起義軍這才有人驚醒,尚未來的及傳令,已經偷渡的三千jing兵,突然揮刀而起,喊殺震天,這起義軍中皆不識兵法的百姓,哪里見過這般陣勢,被隋兵殺的大亂。來護兒搶了馬匹,揮舞單耳月牙戟,率兵殺來。

這守衛營壘之將,名叫顧世興,胯下一匹騰雲馬,掌中銀面鬼頭刀,迎面殺來。來護兒與其遭遇,二人大戰七八個回合,便被來護兒一戟刺中要害,當場喪命。起義軍見主將戰死,更無心交戰紛紛落荒而逃。

水寨壁壘被來護兒麾下焚毀,使得楊素麾下大將麥鐵杖、魚俱羅率領大型戰船,不費吹灰之力,順利攻上東岸。

此時歸順高智慧的兩個小王蔡道人、汪文進,急忙來報,高智慧言道︰「二位王弟先去迎戰,我隨後便來。」

蔡道人與汪文進各帶一支人馬岸前迎戰,蔡道人揮舞八卦潑風刀,一個回合便被魚俱羅揪落戰馬,生擒舀下。汪文進見魚俱羅如此勇猛,掉頭就跑,一個嘍來報︰「隋將來護兒已我等後路。」

「啊?」汪文進嚇得驚慌失措,只見麥鐵杖揮舞牛角鏜殺來,尚未交手,嚇得汪文進便扔掉渾鐵棒,下馬求降,麥鐵杖一看這等無用之輩,理也未理,拍馬便追高智慧去了。這才是︰

五路反王亂江東,大隋猛將勢如虹。

人才輩出于亂世,ri後隋唐多英雄。

五大反王的盟主高智慧,越州慘敗,率領殘部,乘數只大船,沿海岸南下去投奔割據泉州的閩王王國慶去了。兩個反王,汪文進、蔡道人被活捉,起義軍死者、投降者數萬人。

浙東大捷,被隋軍收復的城池,捷報頻傳。此時晉王楊廣已張貼告示,昭告百姓,晉王妃蕭珺將在同泰寺重修佛事,祈禱民安。

單說這天,建康城南面同泰寺人聲鼎沸,不少僧人和尚匯集于此,城中的百姓紛紛駐足。同泰寺周圍官兵守護,朝廷官員進進出出。晉王妃蕭珺在楊廣和高士潘徽的陪同之下,一同前往同泰寺。

蕭珺平ri深居附院,世人難得一見。此番大張旗鼓、拋頭露面,儀仗威武,又冠以蕭梁皇室後人、梁武帝玄孫女之名,親往同泰寺祭祀修佛,引得當地大戶士族、平民百姓,成群結隊,夾道觀望,競相一覽蕭氏王妃的絕代風華。

建康留守裴蘊,頭前開道,晉王楊廣與名士潘徽騎馬並行,趙才、張衡等眾人騎馬隨後,晉王妃蕭珺的車輦也跟隨其中,左右各有一隊馬步軍,護衛兩側。

大隊人馬來到同泰寺,此時宇文述早已安排妥當,智顗法師與幾個高僧在寺門前,恭候王駕。丫鬟翠菊掀開攆簾,攙扶晉王妃蕭珺出攆,灌頂和尚帶幾位僧人,迎接施禮,晉王夫婦合掌還禮。楊廣、蕭珺入同泰寺,智顗大師、高士潘徽陪在左右,平ri空曠的寺院之中,聚集著各路高僧,士族名家,富家貴冑,都為共襄盛舉,一覽蕭妃。

這同泰寺乃是當年梁武帝主持修建,樓閣台殿氣勢恢宏,九級浮圖聳入雲表。大雄寶殿之內有十方銅鑄金佛如今重見天ri,華美jing湛。

灌頂和尚早已命徒弟,在寺內正殿之前布置祭台,擺放香案,廣設儀仗。所有大禮,準備已畢,只聞鐘鼓敲響,晉王妃蕭珺手持高香,縱容而出,體態優美,輕盈婀娜,緩步登台。祭台之上,爐火旺燒,青煙之上。蕭珺點燃高香,上香跪拜。

仰望佛祖金像,蕭珺手掛串珠,合掌念道︰「前朝梁武帝蕭衍玄孫女、大隋晉王妃蕭珺,祭拜如來佛祖,弟子一拜。」

一拜禮畢,蕭珺二度合掌,念道︰「減佛興儒,冒犯神靈,弟子蕭珺代為謝罪,再拜。」二拜禮畢,蕭珺三度合掌,祭道︰「願我佛永保國運,惠澤萬民,三拜。」三拜禮畢,蕭珺才站起身來,緩緩走下祭台。這些個高僧名士,士族貴冑,見蕭氏後人重修佛院,光大佛法,大為稱贊。

正在祭拜之時,宇文述走到晉王跟前,小聲言道︰「方才送來,快馬急報,越國公楊素錢塘江大捷,生擒反王汪文進、蔡道人,姑蘇反王沈玄在松江投降,高智慧已泛舟逃往閩南。」

楊廣心中暗喜,對宇文述言道︰「你與張衡同台宣告此事。」

蕭珺三拜佛祖,宇文述與張衡手各持紙卷,登上祭台。左庶子宇文述展開戰報,對寺內眾人讀道︰「快馬急報,大隋越國公楊素在錢塘江大捷,生擒反王汪文進、蔡道人,姑蘇反王沈玄在松江望風歸降,越王高智慧已逃往閩南,五路反王已擒其三。特此通牒!」聞听此報,眾人議論紛紛。

右庶子張衡也展開紙卷,向眾人宣讀︰「晉王詔令,智顗大師,大德高僧,今江南佛光重生,百姓安寧。故請智顗大師傳經江北,宣揚佛法,並奏請天子,立為佛家正宗。」在場眾人在交頭接耳,對智顗投來羨慕之情。而智顗得知楊廣奏請將奏報天子,立自己為佛門正宗,心中更是不勝感激,難言肺腑。

晉王楊廣、王妃蕭珺、智顗大師、高士潘徽,等建康官員各執掃帚,寺內九級浮屠。這才是︰

王妃三拜同泰寺,江南蕭氏又潤滋。

儒教未把南朝攏,重挽民心歸佛祠。

隋文帝楊堅與獨孤皇後正在寧安殿喝茶,尚儀陳叔宣一旁伺候,有大太監王文同來報︰「啟稟皇上、娘娘,宋嬤嬤奉旨歸朝,在殿外候旨。」

隋文帝道︰「速招宋嬤嬤覲見。」

太監傳下口諭,宋嬤嬤走進寧安殿,施禮參拜。楊堅命人賜坐,獨孤皇後問道︰「嬤嬤遠赴江南察看晉王府,那小兩口近來可好?」

宋嬤嬤道︰「好,好得很,一點不曾辜負皇上、娘娘的厚望。」

「說來听听。」

「老奴嘴笨,也說不上來的好,晉王公務繁忙,到是蕭珺左右陪伴,一刻也不曾忘懷皇後娘娘的悉心教誨。」

「蕭妃還真能嚴守自律?」

宋嬤嬤從衣襟中取出一物,用藍綢布包裹,雙手遞上︰「皇後賞了蕭妃飾品無數,蕭妃無以回贈,便讓老奴捎回此物,以表忠孝。」

打開藍布綢一看,竟是雕龍戒尺,隋文帝與獨孤皇後對視一眼,獨孤後言道︰「美娘可真是不易,千萬里外,還以此為戒,jing示自己,難能可貴啊。」隋文帝也是頻頻點頭。

宋嬤嬤道︰「何止不易,娘娘不知,晉王翻越五嶺之時,蕭妃唯一的貼身丫鬟也失足墜崖,何等艱辛,不敢想象啊。只得在路邊收買,買了個賣身葬父的窮人家孩子,幫忙伺候。」

楊堅和獨孤皇後听了此事,心中震撼,為之動容,憐惜感慨,對晉王夫婦稱贊不已。只見大太監王文同來奏︰「啟稟皇上、娘娘,左僕sh 蘇威、右僕sh 高有要事求見。」

隋文帝命二相來見,宋嬤嬤也告辭退下。

蘇威、高兩位相國,各執一章,入殿拜畢。楊堅問道︰「有何要務,二位愛卿都來奏報。」

蘇威言道︰「臣得晉王快馬奏報,江南寺廟全部復新,已請大德高僧智顗大師,講佛談經,又有晉王妃蕭珺祭掃同泰寺,民心安定,恢復如初。奏請恩準智顗赴江北傳佛,並立為佛門正宗,以借佛法報效朝廷。」

高言道︰「臣得淮南道行台軍報,越國公楊素統領水陸軍,激戰反賊,連戰連捷,今平定浙東,揮兵閩南,所向披靡,五路反王生擒其三,不ri將押置京師問罪。」

「好!」隋文帝龍顏大悅,說道︰「晉王文韜,越國公武略,相得益彰,江南大治,朕心甚慰。」

獨孤皇後言道︰「臣妾恭喜陛下,又鑄千秋偉業。」

「獎賞恩賜,朕需速速商議,二位愛卿立刻召集百官,宣文殿議事。」隋文帝帶著蘇威、高去了宣文殿議事。

隋文帝走後,獨孤皇後一個人側臥來羅漢床上,尚儀陳叔宣眼s 機敏,跪在羅漢床前為獨孤皇後捶腿。獨孤皇後手里舀著那把雕龍戒尺,翻來覆去的看,對陳叔宣言道︰「哀家現在不願想這個蕭珺都不行,要是能天天在宮里陪著該多好。」

陳叔宣言道︰「有奴婢陪著娘娘,就讓蕭妃姐姐去伴隨晉王殿下治平天下吧。」

獨孤皇後看著陳叔宣,笑了笑說︰「每當看到你在這捶腿,我就想起來蕭妃當年也是這麼伺候哀家。那時啊,蕭妃笨的什麼也不會,是用著雕龍戒尺,一下下打會的。」

「如此說來,幸虧奴婢在陳國學了些才藝,否則也要被戒尺打。」

「你這丫頭身子弱,哪里能與蕭妃比,她可是能經得住天塌地陷。」獨孤皇後話說此處,讓陳叔宣更有好奇之心,獨孤皇後便與陳叔宣閑聊起蕭珺的身世舊事。

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11月,晉王楊廣邀請智顗大師,同赴揚州舉辦的「千僧法會」。千僧法會邀請江淮各地大德高僧、名流高士、地方官員,共襄盛事。

法會上,智顗大師親自為晉王楊廣授菩薩戒,給楊廣取法名曰「總持」;楊廣亦以晉王身份,回贈給智顗名號曰︰「智者」,佛家尊楊廣為「智者大師」。

晉王楊廣走上法台,取出一道聖旨,當眾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江南佛教重興,上慰朕心,下合民意。特封高僧智顗所創天台宗,為大隋佛教正宗,永享皇家香火。欽此。」

智顗感激萬分,謝恩接旨。千僧法會使楊廣在江南威望大增,十分得意。無論高僧、名士、官員,紛紛參拜晉王楊廣,這才是︰

四海佛學終歸一,天台宗派成正襲。

而今南國佛學旺,莫忘楊廣有功績。

千僧法會正在興致之時,只見左庶子宇文述匆匆來到晉王身後,附耳說道︰「啟稟殿下,京城出大事了。」

楊廣一听,心中打了個機靈,問道︰「何事?」

yu知何事緊迫,且看下回分解。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隋王朝最新章節 | 大隋王朝全文閱讀 | 大隋王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