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夫臨朝 第四十一章 朝堂之爭

作者 ︰ 熊吻

杜丞相見女皇猶豫了,心想︰「要壞事,如果要把御林軍分為兩個部分,那就等于將原來的權力分去了一半,而且如果御林軍不能掌控內宮的話,那這個御林軍的統領當得還有什麼意思?前朝的御林軍都在眾人的眼皮子底下,沒有什麼可操作的空間,可是內宮就不一樣了,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這個黃毛丫頭把她的計劃給破壞了。」

「六殿下所說倒是合情合理,不過作為皇女的君侍如此拋頭露面地展示在眾人面前有失皇家靛統啊!」如今只能拿皇家靛面做文章了。

「杜丞相此言差矣,讓皇家的男人出來讓人看一眼,皇家靛面就丟了?本殿下倒不這樣認為,國之興亡,匹夫有責,百姓的夫侍尚要出來為朝廷出力,何況皇家的男人?如果本殿下的男人有本事出來為母皇分憂,本殿下倒覺得是一件很體面的事情,皇家的男人豈能連一個匹夫都不如嗎?」

「你,六殿下真是強詞奪理,哼!」杜丞相被海瀾氣得夠嗆。

「好,好一個國之興亡,匹夫有責,朕就準你所奏,李嬤嬤馬上擬旨︰任命臨陽道行軍大總管葛敏舒為御林軍統領,任命護國將軍司昭為大內侍衛統領,將宮內的御林軍與大內侍衛合並,都歸司昭一人統轄,二人即刻上任。另外,任命臨陽道行軍副總管龍慧珊接替葛敏舒之位。」

女皇認為內宮侍衛都是男子,讓司昭當這個侍衛統領也無不妥,更重要的是,女皇也不願意讓葛敏舒來掌管整個御林軍。等到以後有更好的人選時,再將司昭換下來便是,畢竟他與瀾兒還沒有大婚,還算不得皇家的人,也不會因此丟了皇家的臉面。

事情就這樣定了,杜丞相恨得牙根癢癢也無計可施,她氣哼哼地站了回去。

女皇接著又說道︰「這幾日江南又連降暴雨,懷江的水位持續上漲,太女從災情最嚴重的懷陽發來八百里加急文書,告訴朕江南大堤懷陽段馬上就保不住了,目前懷陽有十萬災民正向京城方向而來,各位愛卿可有何良策?」

下面又是一片詭異的安靜,「崇書成可在?」

被女皇點名了,不能再裝傻了,崇書成只好乖乖地出列︰「陛下,臣在」。

「崇愛卿可有何良策呀?」

「臣,臣無能,沒有良策。」

慧王出列說道︰「兒臣以為既然江南大堤不保,那不如主動放棄算了,朝廷已經在修建大堤上花費了太多的銀子了,只一個懷陽堤壩就把今年的國庫掏空了。」

「放棄?那南北兩岸就變成一片汪洋了,南岸已經被淹了,今年大周過冬的糧食都指望北岸那僅剩的幾萬頃良田了,只要能再堅持幾天,北岸的糧食就能搶收得差不多了,這個時候放棄,那真就是前功盡棄了。而且現在跑來京城的災民只有十幾萬,如果整個大堤毀了,那災民就會成倍的往上漲,都涌來京城怎麼辦?激起民變怎麼辦?這些你都想過嗎?」女皇恨恨地駁斥了慧王。

慧王垂頭喪氣地站了回去。

這時李海瀾站了出來,「兒臣有話要講」

「你又有什麼好主意?」女皇的眼楮一亮,她現在對李海瀾真的是越來越期待了,覺得她總是有各種奇思妙想,要不是她長了一張酷似薛寬的臉,她都要懷疑面前這個只有十四歲的少女到底是不是她的女兒了。

「請問崇大人,在懷陽的東北方向百里之外是不是有一個叫做奉安的小縣城?」

崇書成有些驚訝,一個養在深宮中的皇女怎麼會知道那種小地方?要不是她前一段時間去過江南,她也不會知道那里有個縣城叫奉安。

「是的,臣在去懷陽時路過那里,那個縣城由于地勢低窪,常年積水,已經沒有幾戶人家了,幾乎是個空城。殿下為何問起那個地方?」

「母皇,兒臣有個辦法可以解目前的燃眉之急,不知當講不當講?」

「快說來听听」女皇有些興奮,這些天她就為江南水患的事情憂心忡忡,這是她即位以來面臨最大奠災。

「母皇,兒臣認為治理水患不能一味地修堤壩,水越來越多,堤壩也越修越高,一旦堤毀,那力量足可以摧枯拉朽,有多少房屋和田地都會毀于一旦。」

「那你說怎麼辦?」

「不知道母皇有沒有听過一句話,叫做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治理水患要以疏導為主,卸去洪水的勢頭,因勢利導,方才能夠事半功倍。據兒臣所知那個叫奉安的小縣城,離懷陽縣城不到百里,它之所以現在還沒有被淹是因為有懷陽大壩擋著。

兒臣認為應該修一條直通懷陽和奉安的水渠,將懷江之水導到奉安進行泄洪,並且奉安的東面有一條河叫做蘇河,蘇河作為栗江的支流正好流過奉安,因為奉安是個大窪地,所以常年積水,母皇肯定知道栗江是一直通向東海的,只要打通了懷陽到奉安的通道,把奉安作為懷江泄洪的窪地,然後匯入蘇河再流入麗江,就可以東流入海了,兒臣想這樣就一定能夠暫時緩解懷江的水勢,可解眼前困境。至于以後的事情,等這次災難過後兒臣還想在奉安建一個水庫,可保將來江南再無水患困擾。」

女皇激動得從鳳椅上站了起來,「好,好謀劃,朕這就下旨讓太女馬上去辦。」雖然她不知道什麼是水庫,也不管以後怎麼樣,只要能把眼前的危機度過去,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崇書成,你都听明白了嗎?你速去江南協助太女辦好這件事,如果辦得好,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朕還給你加官進爵。」

崇書成高興得連忙謝恩,心想這位六殿下可真是他們崇家的福星呀,昨天崇耀因為她而封了官,今天她又得了女皇的承諾,看來她一定要幫助她的兒子嫁給六殿下才行。

「老六,你再說說那些災民該如何安置?」

「母皇,兒臣只說三點,第一,讓他們分開,不能扎堆,雖然中秋已過,但也要以防疫情發生;第二,給她們足夠的糧食,不能讓他們餓著;第三,洪水退後幫他們重返家園。」

「說得容易,那麼多人,你以為他們會听你的嗎?」慧王很不屑地說道。

「這個也容易,從懷陽到京城途徑十六個州,二十八個縣,母皇可以發一道聖旨,讓各州縣沿途收留那些難民,按照各州縣的接納能力給她們安排指標,如果完成好的話,可以免當地百姓兩年的賦稅,如果完成不好的話,就將當地最高長官革職查辦,本殿下就不相信有人會那麼傻地抗旨不遵?

另外按照收留難民的人數,朝廷額外發放糧食,不給當地造成負擔。當地只需要給她們提供住的地方和一些防寒的衣物即可。待到洪水退去,朝廷再撥些銀子過去幫他們重建家園,母皇我這個辦法可好?」

「瀾兒真是個智多星,好像任何難題到了你那里都不再是問題了,哈哈哈哈,好,就依瀾兒所說的去辦。事成之後,朕允你宮外建府自立門戶,如何?」

李海瀾一听讓她出宮建府?心里都樂開了花,在宮外她就可以不用顧忌那麼多,可以放開手腳地發展自己的勢力了,難道老天都在幫她嗎?

接下來的事情她也沒有什麼興趣了,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站在那里昏昏欲睡的,實在是因為起但早了,大概又過了半個時辰,女皇宣布退朝。站在她旁邊的慧王踫了一下她,她才清醒過來,慧王用嫌惡的眼神看了她一眼︰「再睡天就黑了,哼,剛才怎麼那麼有精神?」

李海瀾與眾臣跪送女皇下朝,起身後剛想走就被司琴叫住了,司昭沒有來上朝,因為他現在雖有封號,但沒有實職,所以一般不是女皇召見不用上朝。司琴是替司昭來謝海瀾的,「今日在朝上多謝六殿下保舉司昭為大內侍衛統領,微臣想他知道後應該會特別的高興。」

「司大人客氣了,本殿下是幫理不幫親,司昭的確有此才能,不用他反倒是浪費了。」

「不管怎麼說,微臣都是要謝謝六殿下,上次的事情如果沒有殿下,司家也不可能安然無恙,微臣想請六殿下有時間到侯府去轉轉。」

「本殿下還沒來得及恭喜司大人,哦不,是司侯爺了,哈哈,等本殿下有空的時候一定去侯府拜訪。」

海瀾和司琴一邊說著,一邊出了鳳鸞殿,李嬌看見她出來了,忙向她稟報︰「殿下,剛才瀾雲閣派人來送信說瑾雲皇子爹身宮侍于總管還在宮外等著見您呢,沒說什麼事。」

「于總管?看來一定是為了木瑾雲的事情了,走吧,隨本殿下出去看看。」

海瀾帶著李嬌和三月出了宮門,還哪里有于總管的身影,只有一個小廝見海瀾出來了忙跑過來︰「奴才小安子給殿下請安,于總管惦記木公子先回瀾雲山莊了,他讓小的在這里等六殿下,請六殿下務必要盡快去一趟瀾雲山莊看看木公子,他的情況很不好。」

「他怎麼了,又病發了?」

「具體的事情小的也不清楚,只是于總管吩咐無論如何也要請六殿下走一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六夫臨朝最新章節 | 六夫臨朝全文閱讀 | 六夫臨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