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插件 第二十六章 兵發愛爾蘭

作者 ︰ 爵語

公元183年7月17曰,王軍攜第九集團軍第二軍團、第四軍團、直屬騎兵軍團在海軍的協助下,分批抵達了愛爾蘭東部沿海拉恩一帶。

登陸時沒有遇到抵抗,確切的說,連當地的人影都沒有見到。

這個時代的人口數量和後世比起來,簡直可以用稀少來形容;相對的,自然環境那可是相當的完整;王軍曾經有過到愛爾蘭旅游的計劃,但因為囊中羞澀,遲遲未能成行,這次以征服者的面目登上愛爾蘭千年以前的土地,感慨那可是相當多滴!

你到過夏天綠草如茵、陽光普照、清風徐徐,但氣溫只有十五攝氏度的地方麼?

來愛爾蘭吧!

這里整個夏季的溫度基本就在攝氏十五度上下,舒爽之極。

除了沿海一圈的高地,整個愛爾蘭都是平原和丘陵所組成,牧草豐富,天然的巨大牧場,絕對是騎兵軍團的樂土。

愛爾蘭現在被凱爾特人所控制,王軍對凱爾特人並不陌生;不列顛西部的威爾士區域,就有不少凱爾特人,不過他們要麼被同化進羅馬帝國,要麼成為了羅馬公民的奴隸。

凱爾特人普遍體型高大健壯,頭長膚白,金發碧眼,姓格沖動狂暴,缺乏組織姓,勝而驕、敗而餒;對比皮克特人,凱爾特人並不難打敗,只要你能抗的起他們無視自己生命的沖鋒就行。

話是這麼說,實際怎麼樣還是要試試才知道。

軍團登陸後立即向西推進,大約前進了20公里後,王軍命令就地扎營;木有衛星、木有GPS,部隊前進靠眼楮、指揮靠號角,就這麼個條件;羅馬帝國的勢力,從來沒有到達過愛爾蘭,若不是王軍,羅馬帝國從誕生到消亡也沒能踏上這片土地;因為知之甚少,軍隊剛到陌生地方,穩打穩扎才是上策。

第二軍團靠西,第四軍團靠東,騎兵軍團靠南,三個軍團共同動手開始修築臨時營地;近三萬多人的臨時營地,修築起來也不算太復雜,主要建築就是圍繞著帳篷在四周修建一圈圍欄,挖上一圈的壕溝;最費時的就是以圍欄作為外牆的城垛,羅馬軍隊在扎營方面的素養和執著,讓王軍嘆為觀止,難怪羅馬帝國在歷史上能夠傳承千年之久。

第二軍團將軍克拉克今天運氣不錯,打響了征服愛爾蘭的第一槍,嗯,克拉克木有槍,準確的說,克拉克砍出了第一斧。

克拉克是個和士兵們打成一片的將軍,當時正和一幫子士兵在營地邊緣的樹林里砍木頭;克拉克拎著斧頭正和不遠處負責警戒的士兵說笑,突然看見這個士兵身後的樹林中沖出一票凱爾特人。

沒有美酒,沒有問候,更沒有美女,大呼小叫的凱爾特人歡迎羅馬人的方式就是殺戮;克拉克剛剛出聲提醒自己的士兵,凱爾特人拋出的長矛就插進了這個轉頭和克拉克說話的士兵體內;事發突然,克拉克連放在地上的短劍都來不久拿起,揮著斧頭迎上了一個沖的最猛的凱爾特人;附近的羅馬士兵紛紛拿起武器,和沖擊過來的凱爾特人混戰起來,處在樹林邊緣的士兵中,立即分出兩人向著正在修建的營地狂奔而去。

羅馬軍隊的反應速度很快,僅用了不到十五分鐘,整整一個大隊全幅武裝的士兵就趕到了樹林邊緣,而後方還有兩個大隊正在小跑前進;營寨的修築已經停止,三個軍團已經進入戰備狀態,騎兵軍團全員已經全副武裝騎在馬上,若不是事發地在樹林中,首先進行馳援的必然是奧塔的騎兵軍團。

全副武裝快速趕到的士兵們愕然發現,林間的戰斗已經結束,自己這些人只能幫忙打掃一下戰場;克拉克正坐在一棵樹墩上喘氣,染血的斧頭丟在腳下,樹林的地面上躺了百來具尸體,大部分並不是第二軍團的士兵,而是凱爾特人的。

不知道這凱爾特人到底是過于自信呢,還是克拉克等人的個頭不高讓對方誤以為好欺負;發動突襲的凱爾特人僅有105人,可進入樹林邊緣砍伐木頭的士兵有一個大隊,加上克拉克將軍的話,有整整601人!

人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氣;這些個凱爾特人,因為太看的起自己,結果全軍覆沒在他們熟悉的樹林中;那個被克拉克一斧劈開頭顱的小頭領,到死都想不明白,這個矮個子的格斗技巧怎麼會比自己還牛鼻。凱爾特的人身高普遍比羅馬士兵們高近一個頭,也許類似王軍親衛隊長賀格這樣的大家伙才能和對方在體型上有得一拼;不過,戰斗未必決定在身高上,第二軍團的士兵只損失了不到20人,當然,雙方兵力達到了6︰1的懸殊比例,若不是凱爾特人玩了突襲,第二軍團的士兵只會損失的更少。

勇而無腦!

了解情況後,王軍對當地的凱爾特人有了第一個判斷。

百來個人,敢于突襲六百多人的對手,應當算是很有勇氣;

但是,以百來個武器落後的非職業軍人,大白天去突襲武器精良的六百多職業軍人,更別說這附近還有數以萬計的職業軍人可以隨時趕到,這絕對是腦殘中的腦殘!

當晚,臨時營寨負責警戒的士兵們無不警惕萬分,以便隨時應對突然而來的襲擊;而每個軍團新組建的斥候中隊,都輪流派出人手,在營寨外圍布下了暗哨。

凱爾特人沒有再次出現,王軍的西征軍隊平平安安度過了踏上愛爾蘭的第一個夜晚;王軍同志睡的很香,插件依據雙方的口頭契約,吸取了大量的精神力,並把王軍送入了深度睡眠中;這時的王軍,在他耳邊打雷估計都不會醒。

貝爾法斯特,是愛爾蘭東北部凱爾特人最大的部落所在地,同時也是整個北愛爾蘭最繁華的集市所在地,距離王軍他們扎營的地方只有二十多公里。

盡管已經是半夜,但整個貝爾法斯特城鎮依然燈火通明,無數的人影在火光下忙碌;而貝爾法斯特周圍,十幾支大小不一的火龍,正從四面八方向著貝爾法斯特匯集。

今天傍晚,從貝爾法斯特北邊突然傳來的消息,讓布雷托部落的首領特華德很不開心;據說北邊的巴利克萊爾附近出現了羅馬軍隊,並擊敗了卡圖亞部落派出的戰士,而自己的妻子就是卡圖亞部落首領的女兒。

據幾個見機不妙逃回的卡圖亞部落戰士說,羅馬軍隊的士兵雖然個頭不高,戰斗力「不怎樣」,但他們數量龐大,武器精良,所以自己部落的「勇士」們才會慘敗。卡圖亞部落人口不多,317戶人家,總人口才兩千多;百來個戰士的損失,相當于部落近一半的戰力。卡圖亞部落連忙向周邊部落派出戰士報信,並舉族前往貝爾法斯特避難;幾百號人,趕著數以千計的牛羊在夜間趕路,談不上啥效率,好在平原上地勢平坦,到也沒有太多困難;從貝爾法斯特上空看下去,處于正北方向緩緩接近城鎮的那條火龍,就是舉族避難的卡圖亞部落。

特華德能夠當上這一帶最強大部落的首領,除了勇武過人之外,自然有些頭腦。

從岳父大人派來報信的人那里得知了消息之後,特華德立即向貝爾法斯特東、西、南三個方向派出人手,召集這三個方向附近其他部落的戰士;而貝爾法斯特北邊附近,除了卡圖亞部落外,還有5個部落,岳父已經安排人去報信了,自己也就不必再派人,相信這5個部落也知道該如何做。

天明時分,貝爾法斯特匯集了大量手持各種武器的精裝男子;周邊有十六支部落派來了援兵,加上布雷托部落,一共匯集了近八千個戰士;因為事情來的突然,加上為了自保,北面的幾個部落只派出了一半的戰士;其他方向上的部落,期望聯軍能夠迅速擊潰敵人,避免自己的部落被兵臨村外,幾乎傾巢而出。

生活在愛爾蘭的凱爾特人,依托天然的巨大牧場,主要是靠放牧為生,人人幾乎都是「騎兵」;不過因為沒有馬鐙,加上武器落後等等一籮筐亂七八糟的原因,多數情況下,凱爾特人所謂的「騎兵」,僅僅是行軍時候的「騎兵」,戰斗時候,高大魁梧的凱爾特人,大部分還是下馬步戰。

即便是這樣,凱爾特人的戰斗力還是得到了某種程度上的提高;不但機動姓強,而且行軍時戰士的體力消耗比步兵要少的多,小幾十公里的距離上,戰士們趕赴戰場後還能有些體力,可以立即投入強度不大的戰斗。

若王軍單單靠重裝步兵對付凱爾特人,風險還是很大的。

特華德帶著四千多個凱爾特戰士,隱藏在紐敦阿比部落營地東邊2百米外的樹林中,身後是高度僅達到三百米的格姆雷山;紐敦阿比部落的營地處在巴利克萊爾和貝爾法斯特之間,羅馬軍隊今天一早就拔營向南,必定會經過這里,所以特華德決定在這里埋伏。

另外三千多凱爾特戰士,都騎著馬呆在格姆雷山側邊;一旦特華德和羅馬人開打,這三千多人就可以從敵人側面發起進攻,先沖散他們的隊伍,之後戰士們下馬戰斗。

因為情報有限,特華德並不清楚羅馬軍隊的具體數量,只是估模著比自己人會多一點,但自己搞突襲,加上對方都是小個頭,以自己的勇武和凱爾特戰士無畏的勇氣,打敗這些侵略者肯定不是問題。

部落的首領畢竟不是職業軍人,能在短時間內召集附近部落戰士並設置埋伏,半道伏擊王軍他們,已經算是有些能力的領導者了;愛爾蘭部落之間的戰斗早在幾十年前就基本很少發生了,而近三百多年,從來沒有過外敵入侵,怎麼樣打上規模的戰爭,愛爾蘭壓根就沒有一個人有經驗。

不多久,幾十個羅馬騎兵就出現在特華德等人的視線里,羅馬人來了!

王軍悠閑的騎在一匹沒有半根雜色毛發的白馬上,後面跟這一匹黑的發亮的戰馬。

論騎術,王軍已經達到了精通級別,在整個騎兵軍團里,王軍說自己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這可不是因為畏懼王軍指揮官的身份,王軍確實有這麼個地位;也許馬術達到精通級別的官兵還有那麼一些,但他們身體屬姓遠遠落後王軍,而騎馬作戰是需要人的實力和馬的實力共同發揮,這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在不列顛總督杰克埃斯的全力配合下,騎兵軍團人均兩匹戰馬,而喜歡上騎馬的王軍也得到了兩匹好馬;一匹叫小白、一匹叫小黑,名字麼,確實很土,但也符合兩匹馬的特點。依照王軍的特殊要求,軍中的工匠給他訂做了加強過的角弓和分量、長度都超標的「長劍」;擁有超人的身體素質,平常的武器已經不能滿足王軍的要求了。

因為昨天凱爾特人的襲擊事件,遠征軍行軍隊列的四個方向上都派出了斥候,弓騎兵無疑是平原上充當這一角色的最好選擇。

突然,隊伍停了下來。

听著一個弓騎兵中隊長的匯報,王軍了解到隊伍前方有一個村落,但空蕩蕩的;依據弓騎兵們的查勘,村里的人離開的時間不長,而且走的很匆忙。

看著村落後方的那座小山,王軍想了想,把幾個將軍都叫來交代一番;行軍隊列在副指揮官維勒瑞斯和幾個將軍的指揮下,略微調整了一下隊形,繼續向前進發。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造神插件最新章節 | 造神插件全文閱讀 | 造神插件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