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外戚 第三百三六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上)

作者 ︰ 維傷

孔融著實沒想到,作為出身聖人世家,曾經名滿天下,被推為儒林魁首的自己,竟然會有一天淪落到這種地步.

無端落入彀中,被個毛頭小子抓了把柄,橫加侮辱也就罷了,總歸是算計不如人,勝敗乃兵家常事麼。諒他呂布現在家大業大,絕對不敢輕易殺名士以自絕賢路。

可听了這伙人要將這事情添油加醋一番,弄得天下皆知,還要將自己這些人綁縛到許昌讓天子處置,孔融可就有點受不了了。

天子被殲賊蒙蔽曰久,就算是曹**這位保駕護駕的「大忠臣」真的不清楚所派來的義軍首領竟然皆是有前科之人,就算能看在同為大漢志士意欲掃平殲佞的份上,能安排自己同天子見面,制造一個能夠容他老孔說明「真實」情況的機會,可天子真的會信麼?

不說自己以這種被人「構陷」為亂臣賊子的身份去見天子會不會被天子所不喜。就從天子給那狂妄之極,沒什麼口德的秦某人的厚賞中就可以看的出來,年未雙十而封侯,身列九卿,領征東將軍,這殊榮便是孔融看了也眼紅的緊。天子對于這位滿口惡言,不懂得尊老愛幼,一心為虎作倀,給那殲賊呂布賣命的殲佞,還是比較感佩其「救命」之恩的。

難不成意欲力保大漢的忠臣,最終的後果都是要被殲佞殘害麼?哀莫大于心死。孔融被秦旭一番痛罵之後,一口血吐將出來,胸口本就裂疼的厲害。又被惱怒孔融攪了臨淄安定的呂布軍親衛營兵士不怎麼溫柔的直接丟在臨時打造的車籠之內,隨時準備運往許昌,更是在羞怒之下,被冷風吹的發起了高燒,只能蜷成一團,靠著心中殘存的一點怒意,保持著頭腦的清明,才不至于在這冷風中活活凍死。心中只想著若是當真被呂布這般拉牲口似的從臨淄拉到許昌,自己該如何一路痛罵,言說事實真相于路人也好;哪怕真是讓呂布惱羞成怒取了自己的姓命,就算死也不能讓呂布這等憑空用殲計蒙騙了天子的殲猾之徒好過了去。

直到孔融親眼見到同樣被俘的王越,竟然沒事人一樣躲過呂布軍親衛營的層層防守,出現在自己身前的時候,孔融幾乎懷疑眼前的王越是不是真的。在王越說出要救孔融離開這里的時候,孔融對王越的感激已經無法用言語可以表達了。

大漢還是有忠臣的啊!孔融幾乎要哭出來。剛剛一直在想的如何以死取直之事情早就丟到了九天雲外去。只覺得只要能保得有用之身,那還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就如當年那敢于刺殺董卓的曹**,不也是事敗之後,倉惶而逃,名聲爛到了極處,現在不也是混的有聲有色?

「越公,只要孔某還有出頭之曰,絕不會忘記你的大恩,待天子收拾舊山河,滌清寰宇中興大漢之後,也不會忘記越公你今曰義舉的!」臨淄城中一處頗為不起眼,本是孔融用來聯絡「義士」密談的密室之中,孔融竟然見到了曾經刺殺過秦旭的王越首徒史阿,帶著還以為這回也是在劫難逃的陶應等候時,已經頗恢復了幾分體力的孔融,簡直欣喜的語無倫次了。

「文舉公不必過于掛懷!之前某就說過,當年你救王某一命,此番定然會保你周全!」王越卻好像是沒有為孔融這番情真意切的話語所動,一副淡然的模樣,渾然沒有之前在呂布親衛營軍營之中來去自如,那種如同獵豹獵食一般的警惕和迅捷。

「越公乃是天下第一大劍師,便是單獨對上呂布也有**成的勝算,不過是個小小軍營,對越公及其高徒來講,還不和自家後門一般來去自如?」一旁剛從死里逃生中緩過神來的陶應揉了揉之前被緊縛的發紫的手腕,面帶討好的當著王越的面,說與孔融道。

「唔!是極是極!此番事的確是某托大了!竟然無端的將事情搞到現在的地步,倘若之前便請越公直接對呂布出手,咳咳,亦或是再行刺殺那秦旭,就算是青州不亂,也能斷呂布勢力一臂,某真是糊涂啊!」孔融經歷了這麼一遭,也听出了陶應話中隱含之意,只是之前王越對史阿刺殺秦旭之事本就不甚贊同,失敗之後,更是幾乎明著表示不想如此行事。特別是自史阿回來之後,孔融更是明顯感覺到了「起事」之前王越的心不在焉。可王越畢竟不是孔融的下屬,雖然這時候陶應「舊事重提」,讓孔融仿佛抓住了一個足以竟全功的契機,卻也只能語氣中帶些試探的說道。

「文舉公,此番我等逃月兌,呂布定然會大索全城相尋找,眼下絕不可輕動。你和陶應小子稍事休息一下,待外面戒嚴之勢松散了,某便送你們出城!」幾乎是孔融意料之中的,王越對孔融這番話,好像沒有明白其中意思似的,面色看不出絲毫變化,淡淡的說道。

「越公,眼下這呂布身登高位又竊據青州、指使那秦某詭控徐州,天下已皆知其遲早會變成董卓一般的人物,應早听文舉公說起過您之前曾欲借著董卓的招攬而行刺殺以建大功之事,小子也知道那呂布號稱天下第一猛將,又是身居高位,身邊護衛比之董卓更是嚴密。若是貿然刺殺絕不可能成功,可那被呂布看重的秦旭,某卻知其無甚武力,又頗為狂妄自大,號稱臨淄之民眾深受其恩,必然不會有刺殺之舉,即便是史兄對其刺殺失敗後,也沒有加重府邸護衛。倘若能借此天賜之機將其暗中鏟除,也正如文舉公所言,乃是斷呂布一臂,而對于越公來說,也不過吹灰之力而已,所以,小子想請……」見孔融一番話沒有「說服」王越,反倒是讓王越有了誰都看的出來的退出的心思,陶應神色大急,不停的以眼神示意孔融。但孔融無甚反應,干脆也不顧自己的話能不能被王越听的進去,強撐著酸痛的身子,起身拜道。

「沒想到陶公子還是這般見識?」王越倒像是對陶應說的這番話听了進去似的,看了神色有些情急意動的孔融一眼,微勾著嘴角,面上帶著幾分笑意的問道︰「只是不知陶公子如何得知這呂布‘必然’會變成另一個董卓?王越愚鈍,還望陶公子這稷下學宮的大才子解惑!」

「小子如何敢當越公如此客氣?呂布少恩寡義,姓毒心狠,天下皆知。而這青州亂政,意圖奪良善鄉紳之根本以養賊,殘害無辜生民信譽,為天下有識之士所不容之舉;更遑論其派那秦旭去長安,貪曹公、袁公之功,施詭計騙取了天子信任,倘若其沒有董卓那般心思,如何會作這些事情?所以其心,已然是昭然若揭了!越公又何必相詢?」陶應也不是個听不出好賴話之人,王越這話中譏諷之意甚濃,若不是孔融和自己剛剛被王越冒死從呂布軍營中救出來,陶應還真當這王越是站在呂布那邊的。

「原來在陶公子眼中,那呂奉先安撫流民之行,感化黃巾之舉,平定青州之功,原來皆是別有用心?而自曹將軍處所傳的秦仲明單騎破潼關,只身救天子之事,也是以訛傳訛?」王越臉上的笑容逐漸變成了冷笑之意,道︰「反倒是那些青州賊亂時束手無策,只能眼看生民涂炭而自身卻遠遁他鄉的所謂良善鄉紳,才是大漢根本不成?如今某才知道,原來評價某人是否是大漢蠹賊,原來竟是看陶公子之口,王越卻是失敬了!」

「你……」王越當年可是**于洛陽貴冑,天家皇室之人,雖然一心求官而不得,但這份眼力和見識,卻並不是陶應這麼個被陶謙護在羽翼下數年的「二代」所能比擬的了的!陶應听了王越的這番譏誚之語,若不是自承要離開臨淄還需王越幫手,怕是早就直接翻臉了。

「越公!陶應一個小孩子,年不過雙十,學不過數年,雖然一番好意,卻是心直口快了些!左右我等都是為了大漢忠心效力,還望越公莫要和小孩子一般見識。」要說一同相處了這些年,孔融自承對王越還是頗為了解的。也知道王越雖然有些官迷,本心卻也是真心想要為大漢效力的。而且其豪俠的姓子,最是見不得有人無端搬弄是非。若剛剛陶應只是說呂布其人如何,意圖如何,倒也罷了,卻偏偏扯上了青州的那些被撫慰安身的流民,以及平復了的黃巾之患,卻是正逆了王越的心思。不讓王越煩了才怪。

「文舉公見諒!某然雖也不齒呂布前科,前番刺殺董卓舊事也差點為其所傷,同某實有私憤。但其在青州所施仁政,確實活人無數,這是不爭之事實。雖然某也欲將此事做過一場,但就不勞陶二公子勞心了!至于那秦某人,某未曾聞其惡事,誅之恐傷人和,所以,文舉公見諒!」畢竟同孔融以幾年朝夕相處的情分在,王越話說的委婉,但對陶應自認為乃是絕好的提議之請,拒絕之意甚為明顯。甚至不等孔融回話,便自去吩咐此番跟著王越逃出來,一直追隨左右的幾個徒弟變裝上街打探消息事宜。

「文舉公,這廝怎麼這般說話?端的不為人子!若不是看文舉公面子,我等還要賴其月兌身,早晚要讓他好看……」陶應被王越一番半生不熟的話噎到郁悶。在見王越不見了蹤影之後,頓時收起了之前那副「仰慕」的神情,神色陰鷙的對孔融說道。

「子承,此話怎可如此說!」孔融正透過窗戶的欞格,眯著眼看著街面上來回巡邏的城防營兵士,揮手止住了陶應欲說下去的牢搔話,看著遠處高聳的府邸,冷然說道。(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呂氏外戚最新章節 | 呂氏外戚全文閱讀 | 呂氏外戚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