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第一百三十四章 非奇襲,即決戰

作者 ︰ 樣樣稀松

東征,從表面上看是攻取沿海地區,解救受遷界之苦的民眾.但在朱永興看來,雙方勝負的關鍵卻是在海上而非陸地。只要重創或殲滅了清軍水師,奪取了制海權,廣東清軍便完全陷入被動。既要與明軍在陸地上交鋒,還要提防明軍水師在其側後登陸,這仗怎麼打?

晉王李定國兩次進軍廣東,都沒有強大水師的配合,只能憑借陸軍逐城逐地與清軍展開爭奪,向前挺進的過程中,既拉長了補給線,又長期頓于堅城之下,以致兵將疲憊。不能不說,這是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這是鄭成功私心自用、一味拖延、空言應付所造成的。

所以,此次東征朱永興雖然也向鄭家發了諭令,但在與參謀部制定計劃時卻並不把鄭家計算在內。南海艦隊建立至今,先後整合了鄧耀、陳上川、楊彥迪和浙江原來忠于魯王的船隊,又在金、廈之戰,打擊南阮水師之戰,得到了鍛煉和擴充。再加上買船、賒船,若論艦船和火炮數量,已經超過了清軍的廣東水師。

以一場海上決戰奠定勝局,這是朱永興和參謀部的最大希望。為此,朱永興不惜犧牲些經濟利益,拉攏了英、法兩國的軍艦前來助戰。盡管英、法在亞洲的勢力不大,盡管兩國總共只派出了五艘戰艦,但實力的天平已經明顯傾向于明軍。

只是海戰比陸戰更不容易把握,也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的問題。朱永興雖然使盡了渾身解數,聯合了所有能聯合的力量,但對交戰的勝負依然忐忑不安。

然而,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奇妙,並不是按照設計好的軌跡發展。即便朱永興知道很多歷史上曾發生的事情。並盡力地加以引導和利用,可還有很多事情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

現在,一個取勝的機會便突然送到南海艦隊的手中,只是有些令人措手不及,不知是否該信,是否該抓住?

廣東的清軍水師分駐于柘林寨、碣石寨、南頭寨、北津寨、白鴿寨、白沙寨,分段管理著自福建玄鐘港起,至雷州海安所止,再加上瓊州的周圍海面。而這其中最有戰斗力的便是廣東碣石總兵蘇利、饒平總兵吳六奇、南洋水師副將許龍所轄的三鎮清軍。

這三鎮清軍長期駐扎于沿海地區,是清軍中僅有的較為熟悉海戰的部隊。而且。他們與鄭軍有過多次交鋒,積累了很多的海戰經驗,被南海艦隊所重點關注。

而當這重點關注的對象之一——廣東碣石總兵蘇利,秘派信使前來洽商投誠的條件,並且送來了一個重創清軍水師的機會時。自然會讓人半信半疑,不得不慎重對待。

「雖然機會難得。可若是清軍詭計。引我軍入伏呢?」靖海伯鄧耀作為南海艦隊總指揮,深知朱永興之殷殷期盼,對于艦隊行動,自然是慎重異常。

凌海將軍陳上川也不敢輕易確定,只是作著自己的分析,「若說是清軍詭計。那蘇利便不大可能提出此等投誠條件。這樣的條件也只有殿下方有允許之權,其他人是決計不敢擅權接受的。」

「這倒也符合蘇利的一貫姓格,目光短淺,唯利是圖。」鎮海將軍楊彥迪撇了撇嘴。盡管同樣出身草莽,但今時的身份不同,他對這位曾經的同行很是鄙夷。

明末清初亂世之際,以潮州府、惠州府為中心的周邊地區,有五大反對朝廷的海寇,世人俗稱為北上賊、南下賊。其中有五虎,分別是大埔三河壩吳六奇、廣東碣石(現汕尾市陸豐碣石鎮)蘇利、饒平黃崗黃海如、海山朱阿堯、澄海南洋許龍,史稱「五虎亂潮」。

順治七年初,平南王尚可喜等領兵自南雄下韶州,三河壩吳六奇與碣石蘇利赴省投誠。因蘇利與鄭成功在海上爭雄時結下極深的怨仇,降清後的蘇利不僅屢次襲擊和搶掠前來海豐運糧招兵的鄭成功部將,還曾攻破過鄭成功的惠來營寨。

而鄭成功對蘇利是恨之入骨,罵其為逆賊並屢次派部將攻打碣石城,其中還包括「五虎上將」之一的甘輝,可都為蘇利憑借負山阻海的堅城雄鎮所擊退。

清廷頒旨「遷界令」後,蘇利十分不滿清廷的政策,暗中指使部下對遷界官進行阻撓,礙于蘇利的勢力,海豐起初只遷了琵琶寨等數處。但隨著清廷派出欽差大臣前往各省巡視「立界移民」,各地都更加雷厲風行地把瀕海居民驅趕進內地,海豐縣也不例外。

一個要嚴格執行朝廷命令,一個卻派人毀掉遷界的界樁及石碑,海豐縣縣令阮士鵬與蘇利的關系驟然緊張起來。阮士鵬對蘇利一而再,再而三的破壞,可謂是氣極敗壞。他一面揚言要派兵攻打蘇利,一面向尚可喜和督撫告狀,準備徹底壓服蘇利,好順利地「遷界移民」,使自己的政績能多打幾分。

歷史上,蘇利最終與阮士鵬刀兵相見,然後自立王國,國號「龍飛」,並且私造王宮,公開反對清廷遷界,大展反清義旗。當時的南明已經行將滅亡,蘇利與鄭成功又有化解不開的宿怨,也只能是自己單干。

現在的蘇利依然要造反,卻有了投誠求助的選擇。只是,正如楊彥迪所說,蘇利的目光短淺,又很是狂妄自大,竟視海、陸豐為己物,提出了類似割據的舉義條件。

對于蘇利反清,並沒在朱永興的記憶之中,這段史實因為影響不是很大,在很多史料中都沒有涉及。朱永興因此而疏漏,也情有可原。所以,他不但沒有提醒過南海艦隊的軍官,更在授予鄧耀等人臨機決斷權時,只將權力限制在了作戰方面。

「向殿下報告此事,由殿下定奪!」鄧耀最終也不敢擅專,決定把此事交給朱永興處理。

「那我們還是先制定出計劃,以免殿下決定下來,倉促間無法采取行動。」陳上川對鄧耀的決定沒有異議,但卻有建議。

「你覺得殿下會答應這樣的條件?」楊彥迪有些不以為然,「只是一個蘇利倒還罷了,若是以後前來投誠的群起仿效,那便不好處置了。」

「先不說蘇利投誠是真是假,我覺得殿下也不會樹立這樣的壞典型。」鄧耀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但旋即又說道︰「不過呢,有備無患確也應當。殿下——總有奇思妙想,我等不可輕易揣測。」

「只恐時間上來不及?」陳上川還有些疑慮,但關系到艦隊的安危,在確定真假前也不太敢輕舉妄動。

「來不及也好。」楊彥迪嘿嘿一笑,「正好看看這個蘇利是不是真投誠。只據碣石便如此狂妄,真以為憑自己那點人馬就能抵擋廣東清軍?真以為咱們缺了他就不行?」

鄧耀深以為然,連連點頭,實力的大幅增長使他信心十足,非常想獲取大勝,更得岷殿下青睞,或者是再高升一步。

陳上川突然若有所思地望著楊彥迪,好半晌才意味深長地說道︰「咱們南海艦隊缺了蘇利也不怕清軍的廣東水師,若是廣東水師沒了蘇利,那又能如何?」

鄧耀和楊彥迪相視一眼,愣怔住了,隱約覺得有機可趁,但一下子又想不出來。

「清軍正集結水師于白鴿門(今湛江市麻章太平鎮通明漁港)水寨。」陳上川微微一笑,解釋道︰「蘇利若存反正之心,必不肯老實听命,當以保存實力為要;若是詐降設伏,也當以我等回復確定地點。如此,我軍可將計就計,一邊派人向殿下通報,一邊讓蘇利來使返回,只說需要等待殿下定奪,麻痹清軍。然後,我軍可全師出動,奇襲白鴿門水寨,重創或殲滅清軍水師。」

鄧耀和楊彥迪陷入了思索,然後不約而同地注目于地圖之上,視線慢慢地停留在瓊州海峽。

奇襲的關鍵便在此處,瓊州海峽長約八十公里,最窄處僅十八公里,如何能避開清軍哨船,隱秘到達白鴿門水寨?

或許不用避開清軍哨船?鄧耀有些懷疑地抬起頭,正踫上陳上川的目光,眨了眨眼楮,他試探著說道︰「直闖過去,見船擊船,見人殺人,搶在清軍報警之前直抵白鴿門水寨?」

報警或走陸路,或走海路,最快捷的自然是海路。如果把清軍哨船擊沉,或者緊跟在清軍哨船之後,清軍水師又能有多少的準備時間?

「大人高見。」陳上川點頭贊同,又詳細說道︰「我軍可兵分三部先後而行,即便清軍哨船能逃月兌報警,也不過偵悉到我軍前鋒的艦船和兵力,使敵產生誤判。最壞的結果不過是敵人全師前來迎戰,而海上決戰亦是我軍所願,又有何懼哉?」

「是啊,不過是決戰而已。」鄧耀被說動了,他轉目注視兩個副手,迎來的都是熱切的目光。

「大人,屬下願為先鋒。」楊彥迪耐不住姓子,率先請纓。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逆流伐清最新章節 | 逆流伐清全文閱讀 | 逆流伐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