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換屆引發組織部政治斗爭︰中國式秘書3 中國式秘書3 第三章(13)

作者 ︰

從事組織工作多年,趙瑞星有一句盡人皆知的口頭禪,其實也是他為人處事的最高信條——「官場如牌局,八點壓七點,誰官大我听誰。」在他眼里,陽城地界里市委書記官最大,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遇到問題和矛盾,他也永遠只唯書記馬首是瞻。本來,作為一名組織部副部長,他的這個原則並無不妥。然而,恰恰就是因為這個原則,才構成了他與苗長林、賈大雄之間水火不容的矛盾。

當年他在陽東區任組織部長時,區長苗長林與區委書記關系不和,因為堅定站在書記那一邊,便與苗長林結下梁子。調到市委組織部之後,早期形勢還不錯,幾個市委書記很強勢,部長都不敢多嘴多舌,他這個副部長只要跟定書記就萬事大吉。等到賈大雄當了部長,苗長林也從省里回歸陽城,正是洪大光當政後期,書記對組織部的掌控並不太嚴密,這就為苗、賈聯手營私提供了方便。而這時,趙瑞星再唯洪大光旨意行事,便成了賈大雄與苗長林的絆腳石。何況,此前他與苗長林還有一段不愉快的過往。之後,隨著苗、賈謀私氣焰日漸囂張,卻又不容旁人置喙與擋道,趙瑞星與他們之間的矛盾必然加深。兩年前,賈大雄一唱,苗長林一和,兩人聯手將趙氏送到老干部局,準備請他于斯終老。從此,趙瑞星與苗長林、賈大雄一派,更加勢如水火。

此一節,便是廖志國選擇趙瑞星的核心原因。

當然,趙瑞星這個人除了唯上,還有其他眾多特點。擇其主要,聊舉一二︰

特點之一,通曉內部規章,精于各種用人治人之道。換句話說也並無不可——長于權術,擅長整人。

趙瑞星自從大學畢業分到區委組織部,十幾年一直沒有離開過組織系統。此人善于學習,博聞強記,無論對干部履歷還是各種文件,皆有過目不忘之功。他對政策規章的諳熟程度,就連省委組織部那些資深處長都深表佩服。在省委組織部系統,但凡組織文件匯編或清理內部規章,常常都要借他過去幫忙;遇到麻煩的疑難問題,特別是文革之前甚至解放初期干部管理方面的事務,一時無人能夠說得清楚,且又找不到文件依據,也會一個電話打到陽城來,趙瑞星通常皆能當即解釋、答復,一二三四絲毫不亂。因此,盡管賈大雄們也曾動過念頭,想將趙瑞星徹底逐出組織部,無奈省委組織部總有說情電話過來,小則處長副處長,大則副部長一級領導,希望為全省組織系統留下這個活字典。

腦子聰明、政策嫻熟的老組工干部,治人、用人、整人方面自然也頗有一套,趙氏更是其中的行家里手。據說,趙瑞星有個絕招,就是通過官員舉止,很快便能判斷出其個性、心理與工作作風方面的特點。某次,趙瑞星率隊考察某擬任外事局副局長人選。談話時,那個被考察對象剛剛上了廁所,手上水淋淋的,與人握手之前在褲子上悄悄擦了幾下。坐到沙發上,一會兒便晃動二郎腿,身體也歪歪斜斜。趙瑞星當即暗自認定此人生活習慣邋塌,工作作風也不夠嚴謹,不適合做外事部門負責人。考察結果,周圍同事反映也確實如此。再某次,考察某民政局長人選,其人理了個紋絲不亂大背頭,西裝領帶皮鞋均搭配考究。煙、酒不沾倒也罷了,吃飯時別人筷子動過的菜肴他絕不染指。雖然考察情況不錯,可趙瑞星堅持認為此公不是理想之人。果然,其人後來勉強在民政局長位置上干了兩年,便在社會測評中遭遇到廣泛詬病,主要問題就是不夠接近基層,與普通民眾有距離。由此可見,趙氏一又識人之眼確實了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市委換屆引發組織部政治斗爭︰中國式秘書3最新章節 | 市委換屆引發組織部政治斗爭︰中國式秘書3全文閱讀 | 市委換屆引發組織部政治斗爭︰中國式秘書3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