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十年 桌

作者 ︰ d19771213h

「我知道的就這麼多了。」

「還有桌呢。你還沒有講。」

「還真是貪心啊,要把我這點底都倒給你啊。」

「一吐為快吧。」

「案子的陳設功能越來越大,它的實用功能就變得小了很多。相反的是桌子的實用功能越來越大了。其實桌和案的功能基本上一樣。有條桌就有條案,有書桌就有書案,但有一樣是不同的,就是飯桌。古人吃飯的時候大都使用方桌。我們早年是分餐制的民族。所以才有舉案齊眉這件事。等後來我們的分餐制變成了共餐制,筷子也相應的變得特別的長。就是為了菜多的時候能夾到遠處的菜。」

「原來我們使用的筷子還有如此變化呢。」

「我們使用的筷子和其他國家的不同,這都和飲食習慣有關系。日本的筷子短而尖,是因為日本民族吃生東西。韓國的筷子是金屬的,是因為韓國人喜歡燒烤。」

「原來如此。」

「你看那邊有一張八仙桌,其實就是方桌。一般來說,八仙桌是吃飯用的專屬桌子,但後來在中國人的家庭陳設中,逐漸被放到了中心位置。過去的人家里,一進門,正中的牆面是一張八仙桌,一邊一個太師椅。手和茶杯都可以放在那里。中國人在兩人聊天的時候,是不能正視對方的,要正視前方,對著人的眼楮說話是不尊重人家,必須要偏一點。但西方人卻不這麼認為,你說話得看著人家,否則就是不尊重人家,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那我們的圓桌呢。」我指了指屋角的一張圓桌道。

「方桌分主次尊卑,圓桌就不分了。圓桌是一個非常西化的概念,西方人講究平等,就所謂的‘圓桌會議’。我國古代的圓桌也有很多種,有獨腿圓桌,南方人稱‘百靈台’。如此種種。多不盛舉。」

「南方自古就是文化聚集之地,我們北方古時被稱為蠻夷之地啊。」

「這個不要緊,現在文化的傳播和文化的滲透讓北方也漸漸的好了起來。這就是這個時代的進步啊。」

「我們再說說桌子吧。文化是不分地域和疆界的。」

「我見過一張紫檀的大畫桌。這樣的桌子比較寬,作畫寫字需要鋪開宣紙,所以比較寬。現在這樣的桌子很少見到啊。過去的文人相對來說比較少,所以這樣的桌子比較少見。如今更是難得一見了。那時候我是在一個朋友家見到的,如今已經是人走物不在了啊。」

「是啊,人生來無物,走後亦無牽掛。我們在歷史的面前只是匆匆而過的過客,只有文化常在啊。」

「不提這些了,我也只是慨嘆而已。那靠著方桌的是一張半桌。半桌是為了拼桌用的。有半圓桌還有方形半桌。現在的半圓桌主要用于陳設,有三足的,也有四足的。那邊是一張棋桌。這是一種功能比較多的棋桌,中間是棋盤,一面是圍棋,一面是象棋,打開以後,底下還有一個雙陸棋的棋盤。這種桌非常方便靈活。我們現在見到的棋桌大都是晚明時期的。不過也有很多的現代品,這是需要區分的。」

「如何區分啊。」

「這需要長時間的接觸和大量的知識,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明白的。這個需要的是多年的經驗。我從事這行已經二十多年了,卻還是會打眼啊。這個東西是需要多方面知識和經驗的。一時間真的沒有什麼可講,最好還是多見實物,也就是真品。」

「我們的博物館一般都不可以觸模,甚至連拍照都是不允許的,我們能在民間見到真品簡直少之又少啊。」

「是這樣的,所以,我們這行都有師傅,一般由師傅帶進門,然後才能接觸到一些真品。才能知曉其中的一些知識和識別物品的小門道,這些都是不外傳的。一般都是子承父業。」

「原來是這樣啊。」我不便多問,便住了口。店主人接著說道。

「那張是酒桌,也就是喝酒用的。」

「我看是個案啊,您不是說案的腿在縮在里面的嗎」

「呵呵,在古時候吃飯是一件比較低等的事情,喝酒也是一樣,所以不能稱之為案,要稱為桌。」

「是這樣啊。」

「我們用的還有琴桌,牌桌等等。」

「我們中華的文化真的是很悠遠,單單只是桌案就分得如此詳細還有如此的來歷和淵源。我們著一生所學簡直就是滄海一粟啊。」

「恩,我們中華五千年的文化不是空有虛名而是博大精深,你傾盡一生或許只能明白一樣或者是幾樣物品啊。學不可博而是要精。」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結婚十年最新章節 | 結婚十年全文閱讀 | 結婚十年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