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旅行指南 第1027章︰木牛流馬

作者 ︰ 王寫意

雖然唐少哲一再許諾,可是幾位內閣大學士都不肯開口支持。將皇帝陛下置于險境,以玄門道術保護其安危,這是任何儒家子弟所不能接受的。

尤其作為此時的大明內閣輔楊榮,雖然也知道當朝國師大人的神通神鬼莫測,可是卻堅持認為玄門道術可以修身卻無益于治國。

楊榮輕蔑的瞥了一眼唐少哲後,冷哼道︰「國師大人何出此言?堂堂大明天子,豈能依靠術士手段依為干城?臨兵斗陣,還是堂堂正正取勝方才不負泱泱華夏之名!」

尼瑪,江湖術士罵誰呢?誰告訴你手持k47就不能堂堂正正作戰了呢?早就听說楊榮此人恃才自傲,沒想到居然敢于當面挑戰修真仙?之前不是一直合作的挺好麼?

仔細想想後唐少哲才明白過來,之前無論他的任何行為都不過是「奇技婬巧」罷了。縱能惑人君于一時,也必然無法圖萬世。可如今看來,恐怕還真有些危險了。

若是此戰成功,那必定會證明唐少哲所言不虛——奇技婬巧也並非不能登大雅之堂;若是此戰失敗,想必以國師大人神鬼莫測的手段必然也可以保住朱棣的性命無憂,可依靠玄門秘術保證皇帝的安全,今後會不會導致大明朝堂充斥著黃老學說呢?

既然此戰勝不能、敗不成,那麼干脆攪黃了拉倒。儒家子弟,向來要不避嫌疑才行。

其後金幼孜也向朱棣躬身道︰「陛下,兵凶戰危沙場無情,實非萬乘之君輕易涉險。今天下大治,陛下只需垂拱而治,何必親身犯險?不若遣一將出馬,以為策。」

就連素來八面玲瓏的楊士奇也隨後欠身贊同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天下安危系于吾皇一身,陛下不宜親征!想必以唐國師神跡火銃之利,無需陛下親臨也可勝戰回朝。」

不過朱棣並不贊同這些意見,直接揮揮手︰「朕得登大寶,從未諱言兵凶戰危之勢。今日神機營大成,朕當為後代子孫奠萬世之基。煌煌大明,既以日不落帝國面目示人。朕身為天下共主,又豈能無所作為?何況討平北元余孽,也正是先帝平生之恨。」

「說的沒錯啊,陛下。想必明太祖閣下的在天之靈,也會因此欣慰不已呀!」唐少哲恨不得朱棣以最快度出兵開戰,所以立時開口贊同。

「陛下,萬萬不可輕動呀!」楊榮向來不掩飾自己的態度,連連躬身道︰「昔日陛下出征,京師三大營無數虎狼子弟盡皆供以驅策,然今日三軍合並,陛下還要慎重。」

「是啊,陛下。雖然神跡火銃在訓練中一切如常,可戰時如若出了什麼意外,那就為時已晚了。京師三大營如今盡皆以神機為名,已不復當年互成犄角之勢了,望陛下三思!」

金幼孜的意思是如今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合三為一了,因此喪失了優劣互補之勢。萬一神機營的神跡火銃不慎出了意外,那可就真的樂子大了。

眼前楊士奇還待開口進言,朱棣已經豎起單手阻止他繼續說話︰「不用再說了,朕意已決,七日後正式出兵。幼孜和士奇隨同出征,勉仁留守京師負責糧草供應,其余諸事以太子監國臨機處斷!此番一戰,不能蕩平塞外、洗滌宇內,朕誓不還師!」

三位內閣大學士雖然並不情願朱棣親征塞外,可是此時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明成祖的脾氣他們都清楚得很,既然做出了決定那就絕對不會輕易更改了。

不過雖然認了,卻不能不怒目圓睜瞪著唐少哲以示生氣。正是此人挑唆,才最終將朱棣再次引了戰爭之路。子曰︰國雖大,好戰必亡!

拿出神跡火銃改善國防裝備沒有錯兒,可是主動開戰卻不是個好事兒。雖然之前朱棣也曾在唐少哲的教唆下布了分封天下詔,可那個頂多算是為大明制定未來國策而已。

實際相比神跡火銃,內閣諸位更關心那些高產作物的普及。只有全面普及了高產作物,大明才不會因為經常征戰而最終衰亡下去。

誰也沒想到,朱棣的分封天下詔居然是說打就打!這不是扯淡嗎?您這幾年打仗也太頻繁了?除了靖難之役外,哪次不是動員了數十萬大軍和民夫?

也就是說,只有靖難之役是一隅抗全國,其余都是調集絕對的優勢力量欺負敵人!不但是因為有這樣的本錢,而且也因為有這樣的需求。

可是眼下,居然又準備恢復以少量軍隊出征作戰的先例。這怎麼能行?

堂堂大明皇帝陛下,率軍親征居然只帶1o萬將士,這未免也太寒酸了些?

「罷了,內閣便以神機營1o萬將士作為標準供給糧草,此次出兵不征民夫,不徭役!想必以此些微消耗,斷不會傷及國本。」朱棣最後為此次討論一錘定音。

此言一出,內閣三位大學士全部都放眼過來,死死盯住唐少哲不肯放松。

若是如此大戰當真可以不征民夫、不徭役的話,那確實消耗不多,也不會動搖國本。大明永樂朝雖然征戰頻繁,可是為1o萬大軍提供足夠的糧草還是小菜一碟的。

不過,雖然1o萬人馬的糧草不會讓國庫捉襟見肘,可是其中的數量也絕對不能小看。

就算這1o萬精銳按照每人每天半斤糧食的消耗來計算,那麼1o萬人每天就是消耗5萬斤糧食。這5萬斤可是明代斤,每斤都有16兩,換算成現代標準每斤差不多有oo克。

每天消耗5萬斤,就4o噸糧食。而按照慣例來看,大軍出征塞外遠擊北元,沒有大半年基本不要想著回來了。即便以2oo天為限,也要消耗ooo噸糧食。按照明代的計量單位,大約相當于4ooo石糧食。

用現代通用標準換算,正常情況下小卡車的載重量為2噸,大卡車為5噸,而火車1節車皮的運載量則為6o噸。

因此,這ooo噸糧食至少需要4ooo輛小卡車和16oo輛大卡車來運輸,而換成火車也需要134節車皮才能裝完。這種運輸量換到現代或許沒什麼,但在明代足以讓所有人崩潰。

器械運輸只需要消耗燃油,但是明代只能采取人力運輸。這就導致1o萬士兵需要ooo噸糧食,那麼後勤準備至少需要16ooo噸糧食——另外ooo噸都是運輸消耗。

即便給出足夠的糧食作為路途運輸損耗,也還需要征海量的民夫充作徭役。古代的稅率實際大多數人都不怎麼擔心,可徭役卻是人人害怕的。

若是能免除徭役,那就足以讓無數百姓動心。為何讀人考中秀才、舉人之後有無數百姓舉家投靠,哭著喊著要賣身為奴。難道他們天生骨頭軟?難道他們心甘情願給人做奴才?

自由民的身份雖然可以參加科舉做官,可是賣身為奴卻可以免除徭役轉運。一旦被征了徭役,很多民眾幾乎就等于是要生離死別一般。

因此但凡遇到官府徭役,百姓家中但有余錢就必然會花錢代替徭役。只有真正貧苦無依的百姓,才會含淚踏徭役征途。例如讓陝西的百姓送軍糧到遼寧,走過去就是一死。

而家中服役的人員通常都是一家頂梁柱,一旦出事兒,那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場。

所以民間百姓畏懼徭役,遠遠勝過秋糧夏收。若是唐少哲當真可以免除徭役轉運之苦,不知就做下多少功德。

雖然儒家弟子不樂意支持玄門道術之徒耀武揚威,可是真正的儒家子弟確實以撫萬民、治天下為生平樂事。听到朱棣這樣說,內閣三位大學士全都看了過來。

唐少哲是打算徹底改變大明在如今世界的地位,可是卻也還沒有想好現在就動手。他心中對于改變大明有一篇大文章,按照計劃都是在此戰得勝回朝後才開始實施。可眼下听到朱棣這麼說,也實在不好直言反對。

于是唐仙干笑兩聲,狀似風輕雲淡道︰「當然,這些都是早就打算好的。此次出戰遠征蒙古欲孽,糧草運輸一事盡數交付于我便可。」

雖然心中喜悅,但是楊榮卻當即疑惑道︰「國師既然有此神術,為何內閣絲毫不知?」

「咳咳,楊大人勿疑。實在是事關重大,所以此事只有我與陛下知曉而已。」

果然,這個旁門左道的術士,居然想要借此邀天之幸。哼,只不知道此事還有何陰謀隱藏其中。幾乎在轉瞬之間,楊榮就已經認定這是唐少哲企圖以妖術迷惑人主,禍亂天下!

與楊士奇和金幼孜交換個眼色後,很快就彼此明白了對方的想法。無論如何,絕對不能允許唐少哲以玄門道術引誘人君步入左道旁門。

「呵呵,不知唐仙以何種手段為大軍運送糧草?」金幼孜開始打探消息。

唐少哲毫無防備︰「哦,我有木牛流馬機關獸,盡可為大軍轉運糧草!」

「木牛流馬?」不止三位內閣大學士,就連朱棣也是大吃一驚︰「可是蜀漢丞相諸葛孔明先生所設計的木牛流馬?」

「正是此物!」唐少哲微微一笑,渾然沒有絲毫驕傲之態,偏偏渾身下都散著無的光輝。

特別鳴謝︰「病劍男」捧場支持!︰搬家、裝修、整理、采購,忙的一塌糊涂,盡量不斷更!繼續碼字,爭取2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位面旅行指南最新章節 | 位面旅行指南全文閱讀 | 位面旅行指南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