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 第三百四十八章 態度

作者 ︰ 緊那羅在唱歌

「公眾既然愛和平,那我們就給他們和平,不過這僅限于北洋,至于國民黨………不把他們挫骨揚灰我誓不罷休…」

看著嚴紹咬牙切齒的樣,李良等人全都是一陣沉默。

或許是因為童年的某些遭遇,所以嚴紹十分重視家人。對他來說家人受到傷害甚至比他自己受到傷害更加嚴重,再加上過去和國民黨的種種沖突,嚴紹對國民黨幾乎是恨之入骨。

對此無論是李良還是宗武他們都覺得有些不妥,畢竟暫且不提國民黨的勢力和實力,但論成員數量的話,國民黨絕對是國內最大的黨派——————這點從歷史上袁世凱不得不糾集多個黨派合並成一個黨派,才能在政黨政治上和國民黨抗衡就可以看的出來。

雖然現在他們已經打贏了北洋,在國內怕是再沒有一個敵手,但是對這麼大一個政黨趕盡殺絕,這多少有些…

只是看著嚴紹咬牙切齒的樣,宗武他們還是十分理智的閉上了嘴,想著等有機會的時候在勸勸他——————打壓一下也就算了,趕盡殺絕什麼的實在是有些…

也就是宗武他們心里這麼想的時候,嚴紹突然對著坐在左側的湯荔道。「對了,北洋還在往京津方向調動兵力嗎?」

盡管有些奇怪自己為什麼會被點名,不過低頭細細思索片刻後,湯荔還是點頭回應道。「沒錯,根據我們的情報外蒙的部隊距離張家口已經不遠了。東北的部隊也在往京津方向行軍的途…」

「這樣…」手指在桌面上輕輕的敲了兩下。「給北洋發的電報上加上這條,就說外蒙的那支也就算了。東北的部隊必須返回原來的駐地…」

「為什麼?」听到嚴紹這麼說,江辛等人有些奇怪。

遲疑了一下,嚴紹解釋道。「沒什麼,就是怕北洋借著和談的空隙,調動兵力在京津地區布置防線。那樣的話我們再動手,傷亡怕就有些大了…」

听到嚴紹的這個解釋,宗武等人面面相窺,最後勉強接受了下來。

雖然他們並不覺得現在北洋還會這麼做。不過…小心一些總是比較好的,而且他們也的確不願再打一仗了。

然而實際上,嚴紹真正顧慮的並不是這個,而是擔心日本人不甘在袁世凱身上的投入全都打了水漂,在朝鮮和東北的駐軍趁著東北兵力空虛的機會搞些事情出來。

這種情況並非沒有可能,畢竟日本人最擅長的就是這類事情。

而且即便不算在朝鮮的部隊,日本在東北也有著一個師團的常備兵力。如果日本人真的動手的話。憑著北洋在東北的那點兵力怕是根本就一點辦法也沒有。

每次只要想到外國在國的一大堆駐軍,嚴紹就已經十分頭疼了,自然不希望鬧出更多的亂來。

「不過,袁世凱真的會同意嗎?萬一他們覺得我們壓根不想和談,而是打算借機直接拿下京津地區呢?」

「這個到沒什麼…」嚴紹搖搖頭。「反正我們也是真心實意想談的,直接和袁世凱說。我們願意對外承諾,除非談判破裂,不然絕對不會動用武力,正在往天津方向推進的部隊也會在現有的位置停下…」

自從徹底擊垮馮國璋後,北上的部隊一直在不斷向北推進。現在已經距離德州和石家莊不遠了。所以嚴紹承諾的這點,對袁世凱來說還是有些吸引力的。

「如果是這樣。袁世凱應該會答應…」仔細想了想,宗武點頭道。

其他人也都紛紛贊同的點了點頭。

————————————————————

「讓我們把東北的部隊調回去?這絕對是嚴紹的詭計!」

「沒錯,這家伙絕對沒有想過要和我們和談,只是想趁著我們兵力不齊的功夫動手而已…」

「沒錯!」

袁世凱的病榻前,楊士奇才剛剛把嚴紹的要求說了一部分,許多北洋的將領已經激動起來。

另一方面,躺在病床上,袁世凱把已經看完的電報放在一旁。「稍後給嚴紹發封電報,就說這個要求老頭我同意了…」

「宮保!」听到袁世凱同意了這個要求,本來就很激動的眾人再次激動起來。

然而見到他們這個樣,袁世凱卻很不耐煩的擺了擺手。「吵什麼吵,你們難道就不能听杏城把話講完?」

說完袁世凱把頭轉向楊士奇,然後輕聲的開口道。「杏城,你繼續說…」

「是…」微微躬了躬身,楊士琦微微頷首,而後繼續了剛才沒講完的話。「……為此,國社政府願意對外承諾,在和談期間絕對不會調動兵力,目前正在北上的兵力也將會在現有的位置停下,除非和談出現變化,不然絕對不會北上一步…」

听到楊士琦這麼說,本來激動的眾人總算是安靜了少許。

在這個時代,此類承諾還是相對比較有效的——————至少是在對外承諾後。所以听了楊士琦的話後,眾人也都多少相信了一些。

「那,宮保,我這就去發電報?」舌忝了舌忝嘴唇,段祺瑞輕聲詢問道。

「嗯…」

得到袁世凱的允許,段祺瑞也不在多言,而是直接轉身離開了房間。

很快,一封關于同意國社政府提議的電報就從北京發往安徽,自然,電報上的內容也以很快的速度被公眾獲知。

不管如何,公眾還是更喜歡和平的,所以輿論上基本上都是希望國社政府能夠答應北洋政府和談的請求。

所以當國社政府宣布接受北洋政府提出的和談請求時,輿論方面幾乎都是一陣寬慰。至于國社政府所提出的。和談應該在安徽進行的事情,公眾到是都沒什麼意見。畢竟現在的情況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北洋已經戰敗。

現在北洋就連自己央政府的地位怕都快保不住了,和談的地點在哪里又有什麼所謂呢?這點上北洋那邊似乎也是這個態度,不過他們還是竭力爭取了一番,直到確定實在是沒有辦法後才承認了這點。

另一方面,對于這場和談除了公眾比較高興外,地方勢力和列強的感情就比較復雜了。就像曾經說過的一樣,除了少數軍閥外,大部分的軍閥都希望自己土皇帝的日能過的久一些。所以他們才會在嚴紹和袁世凱發生沖突的時候一直都在旁邊旁觀這一切。

因為對他們來說,再也沒有比雙方兩敗俱傷更好的結果了。

誰想到國社軍是傷了,卻沒有傷到筋骨,而北洋呢?卻徹底的被打垮了。尤其是現在雙方正在進行的和談,可想而知,等到和談結束後國社軍的實力恐怕比戰前還要強上幾分,這對軍閥們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只不過現在公眾都在討論著和談的事情。所以他們也不得不跟著摻和幾句罷了。

和軍閥們相比,列強們的態度就比較復雜,大致上主要分為三者。

一類就是與己無關的,也就是怎麼樣都無所謂的那種。

這類國家的代表主要是意大利、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如果後者也能算作列強的話。

會這樣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這些國家在國本來就沒什麼利益——————意大利到是曾經嘗試過,不過這個國家我們都知道。屬于比較二的那一種,所以最後很輕松的就被嚇跑了…

第二類國家,則是屬于支持嚴紹的那一類,或者說是比較傾向于嚴紹。

這類國家的數量相對比較多,分別是美國、德國、法國和俄國…

美國的話。嚴紹和美國的關系本來就比較密切,尤其是在嚴紹曾經資助過多任美國總統。而且每一次都沒有押錯寶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對嚴紹的善意自然相對比較高。

而德國的話,則是因為嚴紹與德國人相對較為密切的商業關系。

要知道現在的許多武器里,除了手槍是從美國購買的外,剩下的包括麥德森輕機槍在內基本上都是通過德國人購買的。這麼長的時間下來,嚴紹已經讓德國人賺了幾艘戰列艦的錢。

而且由于嚴紹花錢一直都很大手筆的關系,德國人哪怕是用膝蓋也可以想象的出來,如果嚴紹坐在了袁世凱的位置上後,絕對會大規模的擴軍…

擴軍,軍隊是需要武器才能有戰斗力的,這點誰都很清楚。

問題是現在國的兵工廠雖然不少,但是如果需要裝備的軍隊數量過多,這些兵工廠的生產能力就跟不上了。到時擺在嚴紹面前的就只有一條路,外購…

考慮到現在國社軍的武器幾乎都是德械,哪怕是沖著後勤的問題,嚴紹也只能繼續采購德械,這種情況下德國人怎麼可能不支持嚴紹。

至于法國人就更簡單了,雖然法國人和嚴紹並不是盟友,但是兩者之間的關系絕對要比前兩者更密切,尤其是在考慮到嚴紹和法國的淵源之後。

可以說對嚴紹獲勝這件事,法國人是最高興的。

不過現在法國和英國畢竟是同一戰線的,所以到也不好在英國人的面前把這種心情表現出來,畢竟法國人還需要英國人幫忙對付德國人。

雖說如此,法國人還是很高興,尤其是在考慮到法國和嚴紹的淵源之後,甚至打算在國社政府取代北洋政府之後,將原有的駐華公使館提升為大使館,另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合作項目在等待。

會這樣,除了嚴紹和法國的關系外,還有一點就是國社軍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戰斗力…

當初為了盡快提升國社軍的戰斗力,嚴紹曾經從法國雇佣了大量的退役軍官,在安徽的軍事學校里面擔任教官。在和北洋正式發生沖突後,這些軍官曾經跟著部隊踏上過前線。所以對國社軍的戰斗力有著較為直觀的了解。

按照他們的說法,國社軍最為精銳的幾個師已經達到了歐洲二流的水準。剩下的一些師也已經達到了準二流的程度。

考慮到國龐大的人口,將來如果歐洲的戰事緊張,完全可以讓國出兵幫忙。

自然,現在戰爭還沒有開始,法國人也無法想象一年後的那場戰爭究竟有多慘烈,對當時的法國人來說,只要是能幫他們填塹壕的,哪個國家的其實都無所謂了。不過現在既然還沒落魄到那個地步。法國人理所當然的就對這些退役軍官的報告不屑一顧起來。

「什麼時候法蘭西落魄到需要黃種人的幫助了?」

而且出于白人的驕傲,絕大部分的法國人也不願相信這支遠東的軍隊居然會有這麼強的戰斗力。

不過這些報告畢竟還是有一些價值的,再加上彼此的淵源,所以法國人多多少少也比以前重視了一些和國的關系。

只是說到底,他們最重視的還是和國的商業關系,尤其是那些有錢途的…

雷?科帕也因為他在這方面的功績,被預訂為下一任的法國駐華大使。

當然。這一切都要等到嚴紹正式取代了袁世凱之後。

至于俄國人,情況就稍稍有些特別了。

他們會支持嚴紹並不是因為他們對嚴紹友善,僅僅只是因為袁世凱從他們的手里搶走了外蒙而已。當然,這件事嚴紹也出錢了,不過顯然俄國人更能記住直接出兵的人。

而且俄國人多少也抱著一點能從嚴紹手里討回外蒙,至少是部分權益的想法。自然而然的也就傾向于嚴紹。

不過很明顯,他們這是痴心妄想。

至于第三類,也就是所謂的反對嚴紹的國家…

這類國家最少,只有兩個…

一個日本,另一個則是英國…

前者會反對嚴紹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彼此之間的仇怨實在是太深了。而且嚴紹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脅。

至于後者…

情況就稍稍有些復雜…

認真的講,雖然朱爾典和袁世凱的私交很好。但是這個老頭從來都是以英國的利益為最優先。如果說拋棄袁世凱能給英國帶來極大的利益,那麼這個老頭絕對會毫不猶豫的拋棄袁世凱。

問題是,他最開始的時候根本沒重視嚴紹的價值,而等到他開始重視的時候法國人已經先他一步了。

揚江本來是英國的勢力範圍,現在卻沒法國人生生插進來了一腳,對此英國人自然是十分惱怒。問題是就像法國人需要英國人一樣,英國人也需要法國人的協助來應對德國人的威脅,所以對此英國人也只能十分隱晦的向法國人表達自己的不滿。

當然,如果僅限于此的話,那英國也就不可能稱雄于世界數百年了。

所以英國人才會做出資助袁世凱滅掉嚴紹的決定,以此作為法國人插足揚江的回應。

為了能達成這個目的,英國人可以說是付出良多,誰想到最後卻是這個結果。這也讓英國人變得十分尷尬,究竟是應該承認嚴紹的政權,還是不承認?

承認的話,肯定是會不甘心的。

可如果不承認的話,那英國的在華利益該由誰來維護?

考慮到英國的在華利益,總是要挑選一個有實力的人才行。

本來北洋是最適合的,但是現在北洋已經被打垮了,剩下的國民黨也沒有足夠的實力。至于其他地方軍閥,怕是連國民黨都不如,不管怎麼看他們都只剩下嚴紹這麼一個選擇。

于是英國人的感情就變得復雜起來,一方面就這麼承認吧,肯定是心不甘情不願,另一方面,如果不承認,他的在華利益又得不到維護…

糾結…

————————————————————

不管英國人的感情如何復雜,最終這場和談還是開始了。

北洋方面派出了包括段祺瑞在內的超過30人的代表團,而嚴紹這邊將談判的地點選在了安慶的都督府。

同時為了避免發生任何意外,代表團經過的路線沿途都有軍隊護送。免得發生些什麼事情,使得和談被破壞。

段祺瑞他們也很清楚,這個世上怕是有不少人希望這次的和談失敗,所以對國社政府的這種安排並沒有什麼意義,有的時候代表團的人甚至顯得比軍隊還要緊張。

畢竟如果真的有襲擊發生的話,襲擊對象肯定會是他們而不是軍隊。

就這麼有驚無險的,7月10日,北洋的代表團終于抵達了安慶。

「這就是安慶嗎…」

透過車窗看著周圍嶄新的街道和建築,段祺瑞等人都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或許安慶並沒有北京那麼繁華,但是在經過嚴紹近兩年的努力後,這里的一切都讓段祺瑞他們十分驚訝。

尤其是在如今的安慶市內,20多層高的建築更是有七八座之多…

順帶一提,這七八座摩天建築,全都是屬于雨石集團的財產…

沒辦法,要知道這時的摩天建築可是價值不菲,並不是每個人都負擔得起的。至少在安徽,除了嚴紹外也只有那麼區區幾個人而已,而那幾個人是絕對不可能把錢花在這種東西上的…

不過雖然雨石集團的規模很大,但也不可能自己全都用了…

所以…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擴張之路最新章節 | 擴張之路全文閱讀 | 擴張之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