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拆遷工 第一百五十一章 外太空啟示錄

作者 ︰ 巡洋艦

太平洋心海域附近,大唐帝國位于赤道線上領地基里巴斯聖誕島,自唐美蘇三國展開太空競賽後,這里便成為大唐帝國最大的衛星發射心。

之所以選擇在這里,主要基于安全和方便考慮。

此時的太平洋幾乎已經變成大唐帝國的內湖,基里巴斯位于大唐帝國構築的絕對防御圈之內,作為一座島嶼,四周環海,外人無法靠近登島,確保大唐帝國的衛星發射機密不被泄露出去。

另外,從赤道低軌度發射衛星可節省大量的成本,對于龐大的太空競賽動輒上千億唐元的巨額開支來說,能夠節省下可觀的費用。同時,大唐帝國的目標是月球上的外星飛船,想要把它運回來需要建立靜止軌道的空間站,而把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發射場建在靠近地球赤道的位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是因為,被發射衛星的飛行速度是由運載火箭的速度與地球速度的轉動分量疊加起來形成的,在運載火箭的速度一定的情況下,發射場的緯度越低,地球的轉動速度越大,從而可使被發射衛星的軌道速度越大。如果從赤道向東發射衛星,則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的轉動能量,這實質上是借助地球的自轉力來提高衛星的飛行速度。

另外,從赤道或靠近赤道的發射場向東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時,可使衛星的飛行軌道與最終軌道處于或靠近同一平面內,這樣可以節省衛星橫向機動到地球靜止軌道位置所需要的大量能量。大大延長衛星運行壽命。

所以,大唐帝國在選擇發射場時,得到了張猛的建議和指導。選擇在低緯度地區,直接建在赤道附近,這樣既能借力,又可省力。

同樣重量的一顆衛星,大唐帝國在基里巴斯聖誕島發射所加注的推進劑要位于北緯30度的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節省30%的推進劑,比更高維緯度的蘇聯位于北緯48.2度的卡普斯金亞爾衛星發射心節省52%的推進劑。

這種優勢和差距在一兩顆小衛星上看不出來,但是當唐美蘇三國展開大規模太空競賽後。每年發射十幾顆到幾十顆衛星,每顆衛星的造價和發射成本巨大,這種優勢和差距立即就顯現出來了。

同時。大唐帝國選擇在基里巴斯建立衛星發射心還有一個好處在于它可以避免火箭飛越有人居住的地區,一旦出事將墜落大海,更不會被其他國家得到殘骸,從而獲知大唐帝國的衛星技術。

原本大唐帝國計劃十年完成載人登月計劃。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美蘇兩國奮起直追,令大唐帝國感到巨大的壓力,為了搶先和盡快得到外星飛船的殘骸,張猛秘密下達了一道聖旨,動用皇家私人金庫緊急提供500億唐元預算,同時完成載人登月和太空站的建設。

1958年3月3日,大唐帝國首次載人上太空實驗成功,距離上次發射宇宙飛船攜帶一只猴上太空的時間僅僅只有一個月。可見大唐帝國在這件事情上是多麼的重視,同時也表明了大唐帝國強大的科技力量和財力。換做美國和蘇聯絕對做不到的。

一年後,基里巴斯聖誕島衛星發射心,大唐帝國天宮一號發射升空,正式拉開組建空間站的序幕。

在不到年時間里,大唐帝國陸續發射了兩百十三次火箭,終于將空間站項目完成,實現唐人長時間駐扎在太空的偉大壯舉。

當然,這間陸續出現過十幾次發射失敗,造成名宇航員犧牲,但大唐帝國還是頂著壓力完成了空間站項目。

1965年2月7日,大唐帝國研制成功航天飛機,取代核彈頭式的太空飛船,增加了每次升空的宇航員數量,實現快速替換和補給空間站駐扎人員,從而為加快登陸月球奠定基礎。

大唐帝國一直以取回月球的外星飛船為目的,因此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都無所謂,由于受到時代材料技術的限制,很多實驗都面臨巨大的風險,很多人為此犧牲,只不過大唐帝國對外嚴密封鎖了消息,外界根本不知情。

1969年7月6日上午,大唐帝國空間站上停靠著一艘巨大的航天飛機,這架航天飛機是嫦娥3號,采用小型核動力反應堆,可在太空飛行100年時間,相當于3個空軍一號大小。配備兩種燃料,一種是用于往返地球的火箭助推劑,另一種是用于太空飛行的渦漿航空發動機,采用核反應堆電能供電驅動方式。

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嫦娥3號載著五名宇航員飛向月球。這是一次秘密行動,大唐帝國並未公開。

隨著嫦娥3號耗時四天抵達月球,在預設著陸區安然降落後,位于基里巴斯地面指揮心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張猛十分激動,他此刻已經完全忽略了登月壯舉的激動,完全將精力集在對外星飛船的探測上面。

很快,五名宇航員乘坐月球車快速向外星飛船墜毀點前進,他們都來自國家安全局,早已經知道此次的任務,所以當他們看到那架墜毀的外星飛船時早有了心理準備。

不過,他們還是被那艘外星飛船震撼了,它的材料完全檢測不出來,里面有相當一部分設施保存完好,全都是未知的先進設備。

經過幾個小時的探測,五名宇航員發現這艘外星飛船應該屬于某種通訊飛船,推測大概類似地球的偵察機範疇。

這幾個小時里,五名宇航員的任務就是拍照,從全局到局部,每一個細節都拍照,拍了上萬張照片,累得宇航員們的手都軟了。

不過他們根本感覺不到,因為他們處于一種極端的亢奮。

他們都是經過超強身體強化的軍人,很快開始將小塊飛船殘骸直接運回嫦娥3號,大塊殘骸則用特制的鋼繩捆綁起來,掛在飛船專門準備的尾勾上。

這一系列工作持續了一個星期,好在嫦娥3號飛船夠大,內有自動氧氣生成裝置,儲備足夠的食物和水源,因此五名宇航員得以順利完成第一階段任務,將大約70塊小殘骸裝進嫦娥3號航天飛機內,飛離月球後通過拖拽方式將一塊大殘骸帶走。

小殘骸可以直接跟隨嫦娥3號飛船返回地球,而大塊殘骸則需要特殊裝備才能帶回地球,這便是嫦娥13號,一艘巨大的核彈頭式返回艙,它一直在空間站等候。

隨著嫦娥三號飛回空間站,宇航員們將大塊殘骸裝進嫦娥13號巨大的返回艙內,然後分別返回地球。

大唐帝國載人登月成功後,對外公布了一組視頻,用來向全世界炫耀大唐帝國的強大能力,實現人類登上月球的壯舉。

與此同時,大唐帝國也成立了52區,在太平洋的一座封閉式的島嶼上,專門儲藏外星飛船的殘骸,供大唐科學家們研究。

隨著外星飛船的一系列殘骸被大唐從月球運回地球,一層層神秘的面紗逐漸解開,大唐科學家們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外星人已經死亡,骨骸跟人類相同,有一部超級計算機管理,各種設備使用的字竟然是甲骨,而且當有一些字跟秦朝使用的字相似,這令人震撼,表明國神秘的秦代跟外星明是有某種聯系的,或許人類原本就來自外太空。

「殿下,這個吊墜是從外星人骨骸發現的,您若是喜歡可以收藏起來!」

52區外星研究所所長劉雲將一個精美的機器人形狀吊墜送給了張猛,張猛看到那個機器人吊墜瞬間,腦海冒出一個詞匯來。

「怎麼感覺像機甲呢?這是什麼材料制成的?」

劉雲搖搖頭,說道︰「暫時我們還無法知曉,只知道這個吊墜的密度堪比恆星內核,芝麻大小就有幾十億噸重,可這個吊墜卻只有50克重,令人十分不解,或許我們的科學水平還太低,無法解開其的奧秘。」

張猛感到好奇,于是便收下了,準備作為家傳寶貝,世代流傳下去。

隨著外星飛船殘骸全部運回地球,大唐帝國立即終止了月球探索,同時向太陽系和銀河系發射了一顆衛星,只以古漢向外發射電波,期待聯絡上外星明。

在地球上,大唐帝國的科學家們雖然暫時無法研究透外星飛船的殘骸,卻將一小部分無關緊要的殘骸重新加工成一些零部件,其唐軍的軌道動能炮瞬間開關材料一直不過關,換上外星材料後終于成功了,實驗上萬次也沒有磨損,這意味著大唐帝國的軌道動能炮將進入實戰部署階段。

同樣,科學家們對外星飛船上的電系統、材料結構組成進行詳細分析,雖然只破解了一小點,卻也使得大唐帝國在電計算機領域獲得巨大突破,尤其在材料結構上,陸續研發出各種強大無比的新材料。例如唐軍新一代的隱形超音速巡航戰斗機,被譽為第四代的猛禽戰斗機在使用新材料後,雷達無法發現,發動機強勁無匹,長時間保持超音速巡航,這都是因為新材料的緣故。而美蘇兩國雖然也在開發超音速巡航戰斗機,可惜材料始終不過關,使得發動機壽命很短,無法實現軍事價值。(未完待續請搜索樂讀窩,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無敵拆遷工最新章節 | 無敵拆遷工全文閱讀 | 無敵拆遷工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