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拆遷工 第一百二十九章 核武時代降臨

作者 ︰ 巡洋艦

美國參戰,令歐洲淪陷區的人民為之一振,也令蘇聯得到了強有力的幫手.

德意兩國很惱火,大唐帝國暗中跟美國、蘇聯,以及其他歐洲淪陷區**政斧簽署了和平條約,明顯是不想坐看德意強大起來,尤其德國控制了英國,正在打造強大的海軍力量,大唐帝國認為德國比蘇聯更恐怖,因此才做出要遏制德國發展壯大的選擇。

好在大唐帝國保持中立,盡管只是一個借口,但德意兩國還是不敢公開得罪大唐帝國,怕唐美聯合起來,那將更難以對付。

美國雖然對德意宣戰,但是其龐大的戰爭機器運轉起來,完成兵源招募,物資籌集,以及各種戰爭機器的集結,這需要時間。

尤其歐洲大陸和英輪三島以及淪陷,美軍在歐洲沒有戰略支撐點,因此進攻歐洲的時間至少需要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來做準備。

美軍希望能夠跟大唐帝國借愛爾蘭島實施登陸,先收復英國,再以英國作為跳板進攻歐洲。

不過大唐帝國此時還不想跟德意翻臉,畢竟大唐帝國為了向各交戰國出口鋼鐵和其他戰略物資,在本土興建了大量的相關工廠,工人加班加點的提高產能,每天產出上百萬噸物資,一旦德意市場關閉,這些物資將因為賣不出去而積壓,對大唐帝國的經濟和前期資金投入會造成巨大影響。

因此,大唐帝國不願意將愛爾蘭島借給美軍使用,不過又不想得罪美國,于是張猛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他派人和美國代表談判,討價還價,本著能拖就拖的原則,一直拖延下去。

另一邊,大唐帝國也采取措施,加緊清理庫存,減少從德意套現黃金和白銀等硬通貨,準備從德意等法西斯國家抽身。

美軍準備進攻歐洲,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希特勒也在做準備,加快了其海陸空三軍的力量的擴充,尤其是海軍力量,德軍掌控英國,不希望英國作為美軍的據點**歐洲大陸,因此在英國囤積重兵防御,修建龐大的防御工事,要阻止美軍登陸。

東歐方向上,蘇德兩軍廝殺慘烈。自去年12月莫斯科會戰結束後,德軍遭受首次作戰失利,損失五十余萬軍隊,蘇軍士氣高漲,斯大林下令**。但卻低估了德軍的戰斗力,結果**三個月後突然間被德軍打了一個反沖鋒,蘇軍再次大潰敗,退回莫斯科附近。

這次德軍長記姓了,沒有急著進攻莫斯科,而是等待寒冬過去,天暖了再跟蘇軍決戰。

從1941年3月到6月間,蘇德兩軍幾乎沒有大的軍事行動,雙方都是小規模的滲透作戰,都在儲蓄力量準備大決戰。

在遠東,國共兩黨已經完成了聯合政斧的基本協議商定,盡管**和**內部將領之間引起十幾年的廝殺仇深似海,偶爾搞些小動作,但是在大方向上,大唐帝國強勢**約束雙方陣營接受**原則改編全**隊,蔣中正想打內戰,可惜他的胳膊扭不動唐帝國的**,最後只能妥協。

最終國共兩黨組成**聯合過度政斧,前二十年時間又國共兩黨輪流執政,每屆五年,二十年後根據**原則投票進行選舉產生執政黨和在野黨。由于張猛提出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成功的包容了**代表的資產階級利益,也代表了**黨的無產階級利益,使得雙方的核心利益不受到威脅,這才能夠讓雙方放下武器結束內戰。

中國實現了穩定,張猛最為高興,他成功阻止了內戰的爆發,阻止了血流成河的悲劇發生,拯救數億百姓,這是一場大善事,盡管國共兩派內部很多人都恨死了張猛多管閑事,但大唐帝國的實力擺在那里,他們也只能背後罵幾句,卻拿張猛沒有辦法。

一切都在張猛的掌握之中,這種感覺十分奇特,宛如在萬丈懸崖上走鋼絲,危險而刺激。

張猛喜歡這種危險游戲,正如他一開始決定大唐帝國和德意一樣,那是一次危險的行動,不過張猛適可而止,最後見好就收。如今跳出德意的包袱,處理好跟美國的關系,使得大唐帝國成為最大的戰爭受益者……

不過,張猛很謹慎,盡管眼前美國和英法等**政斧對大唐帝國百般忍讓,但大唐帝國的強大軍事力量必然會被美國所忌憚,只是眼前美國的政策是分化唐德意同盟關系,逐個擊破,當美國解決了德意兩國之後,未必還會給大唐帝國好臉色看,至少英國會對大唐帝國恨之入骨的。

張猛不懼,一切都在他的計劃當中,他有應對策略。若非大唐帝國在人口方面的戰爭潛力無法跟美國抗衡,工業制造能力還有不小的差距,張猛或許會跟著德意兩國一條道跑到黑,看看究竟結局如何。

但眼下的張猛不是莽夫,當他在一番努力之後發現大唐帝國短時間還無法在綜合戰爭潛力上抗衡美國之後,他果斷的收手了。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張猛放棄全球霸權,相反,大唐帝國獲取了整個英國的全球海上戰略據點,張猛要守住這些據點,這是大唐帝國將來扳倒美國稱霸世界的基礎。

為了這個目標,在張猛的催促之下,大唐帝國全力啟動了核子工程項目,加快了核武器的研發速度。

以前張猛覺得時間很充裕,那是基于原本的二戰歷史走向,但如今歷史改變了,情報顯示美國和德國都在秘密開發原子彈,因此時不我待,張猛下令加速核武器研發速度,爭取不被美國核訛詐,令大唐帝國一直處于戰略主動地位。

這是一份保障,確保二戰結束後美國不會找大唐帝國秋後算賬。

大唐帝國盡管建國時間只有十一年,但在科學技術研究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很多領域甚至走在世界領先地位,這都得益于大唐帝國的全球人才掠奪和引進計劃,再配合充沛的研發資金,爆發出以科技為生產力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巨大能量,推動大唐帝國高速發展。

在核子領域,大唐帝國雲集三萬余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輔助人員,投資高達十億唐元。

作為主要負責人的特斯拉早在四十年前就申請了邏輯門電路的相關專利,並以真空管取代繼電器,在張猛的提示和指導下,在五年前就已經實現了電子管為主體的電子計算器,采用二進制數值,可復用內存,可編程管理,取代機械式計算器。

這是一個大突破,因為原子彈的研究需要大量的計算數據,機械式計算器的效率不高而且笨重,電子計算器的實現使得大唐的科學家們能夠更加快速和精確的計算出各種數據,提高了研發速度。

隨著二戰爆發,為訓練戰略轟炸機飛行員,大唐帝國海軍向國家科學院探詢,是否能夠開發出一款可以控制飛行模擬器的計算機。軍方當初的設想只是希望通過該計算機將飛行員模擬**作產生的數據實時反映到儀表盤上。和以前的訓練系統不同,軍方計劃系統能盡可能真實地根據空氣動力學模型進行模擬,以使其能適用于各種不同類型的飛機。于是國家科學院創造了旋風工程,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夠實時處理數據的旋風計算機,並發明了磁芯存儲器。

隨後,特斯拉的計算機研發小組針對其缺陷又進一步完善了設計,並最終呈現出程序存儲體系結構。這個體系是未來所有計算機的基礎,也成為大唐核子工程的重要幫手,一台運算速度20000次每秒超級計算機被研制出來,專門為核子工程實驗室提供計算數據,能夠精確到小數點後656位,大大節省了人力運算和各項研發成本,並提升研發速度。

通過計算機對離心機內的鈾系列同位素進行分離,使得大唐帝國于1939年6月首次獲得一公斤純度87%的可裂變濃縮鈾。

張猛雖然不懂原子彈的詳細制造過程,但是卻知道原理,他將原理告知給特斯拉等科學家們,只要濃縮鈾達到90%以上就屬于武器級的原子彈,屆時只要將濃縮鈾推向臨界點就可以直接引爆。

這個原理在後世的小學生都知道,但在這個年代,除非有人告知,否則即便最頂尖的科學家也要花費十數年時間像無頭蒼蠅一樣試驗數萬次才能夠總結出來。

張猛的提點,無疑給科學家們指明了方向,使得原子彈的研發速度大幅度加快。

1940年6月,大唐帝國完成了實驗室內的小當量濃縮鈾臨界點鏈式反應試爆試驗,並獲得成功。

當蘇德戰場再次爆發大規模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唐軍已經開始根據核子研發小組的要求開始準備材料,秘密制造武器級的原子彈了。

在張猛看來,不管美蘇和德意哪方勝利,大唐帝國握有原子彈就足以和他們抗衡,令他們不敢找大唐帝國的麻煩。(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無敵拆遷工最新章節 | 無敵拆遷工全文閱讀 | 無敵拆遷工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