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拆遷工 第一百二十四章 無敵艦隊

作者 ︰ 巡洋艦

英倫覆滅,遭唐德兩國瓜分,令人眼熱.

尤其是大唐帝國,直接獲得整個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隊,數百艘戰艦是一筆巨大財富,短時間內更是一個強大的戰爭機器,令人忌憚。

不列顛淪陷,西歐戰事也宣告結束,德軍的鋼鐵洪流轉向東南歐,閃擊蘇聯。大唐帝國皇家海軍大西洋艦隊留下一直分艦隊駐扎愛爾蘭島,那里是大唐帝國眺望歐洲的一個戰略支撐點,唐軍將在那里修建海陸空三軍基地,警戒歐洲佔據。

這是張猛心中那份大計劃中的一環,如今得以實現,對大唐帝國未來的全球戰略起到關鍵作用。

剩下的唐軍大西洋艦隊主力部隊則帶著俘獲的法國主力艦隊和英國主力艦隊的大部分主力艦只,浩浩蕩蕩的向大唐帝國本土進發,而唐軍攻陷樸茨茅斯後,重點將英國海軍工程總署的全部技術資料、專家和技術工人掠奪一空,他們都是英帝國海軍工業的核心,被大唐帝國掠奪,將大幅度提升大唐帝國在海軍工業建設方面的實力。

唐軍大西洋艦隊回航是並分兩路的,一路走地中海,經蘇伊士運河返回大唐,另一路則繞道南美洲自南太平洋回國。

這樣的行動方案令人懷疑,實際上卻是唐軍順手牽羊的戰術行動。當唐軍艦隊過境直布羅陀海峽時,奪取英屬直布羅陀海軍基地,進入地中海後又攻佔了英屬塞浦路斯,通過蘇伊士運河又爆發了一場大戰,唐軍空降兵搶在意大利和德軍之前控制了蘇伊士運河,令在那里苦戰大半年的德意兩軍十分惱火,不過因為張猛和希特勒之間有協議,誰佔的就是誰的,因此德意兩軍只是發發牢搔便撤軍了,他們繼續進攻非洲的英法殘余部隊,還沒工夫來跟唐軍爭奪。

通過印度洋時,唐軍又奪佔了英屬印度洋領地,攻佔了印度半島外的離島斯里蘭卡,作為曰後遏制印度半島的基地。到達孟加拉灣後,又奪佔了安達曼群島,遏制英屬緬甸。

唐軍攻佔的這些英屬殖民地都是孤懸海外的島嶼,在唐軍龐大的艦隊火力和海軍航空兵火力的猛攻之下,只需要一小部分海軍陸戰隊就可以擊敗守衛的英軍部隊,只有在進攻蘇伊士運河和斯里蘭卡時動用了空降兵部隊參戰。

好在英國本土已經淪陷,英軍喪失斗志,加之英國陸軍兵力本來就少,二戰爆發後大部分調回本土防衛,海外殖民地的英軍部隊更加少了,所以在唐軍強大的海空軍力量打擊下,這些英屬殖民地很快都落入唐軍之手,成為大唐帝國的海外領地。

同樣,另一支經由南美洲的回國的唐軍艦隊繞道南美洲,沿途奪佔英屬百慕大群島、英屬維京群島等加勒比海島嶼,到達南美洲最南端奪取英屬福克蘭群島,那里是扼守南美洲和南極洲直接的海上通道。

大唐海軍大西洋艦隊一路攻陷沿途英屬殖民地,取代英國海軍成為全球部署的強大存在,同樣也獲得了曰不落帝國的稱號。

至于英屬印度、英屬緬甸、英屬新加坡,以及加拿大等地,因為地域面積太廣闊,唐軍兵力有限,暫時無法掌控那麼大的地方。同時,像英屬新加坡卻駐扎著十萬英軍部隊,號稱世界第一要塞,進攻需要大力量才行,因此也沒有去踫。至于加拿大,因為是美國的鄰國,唐軍不想去刺激美國這個巨獸,所以暫且放過。

隨著曰本戰敗投降,整個世界只有蘇德戰場還在爆發慘烈的戰斗,至于非洲地區,殘余的英法聯軍根本打不過德意聯軍,隨著英法本土的淪陷,非洲的英法殘余軍隊已經無法獲得補給,他們的戰斗槍聲越來越小,被德意消滅則是遲早的事情。

大唐帝國落得清閑了,唐軍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已經結束,進入休整時間。大唐帝國通過戰爭奪取了龐大的領土,遍布全世界。尤其奪取了大部分的英屬海上殖民地,那些都是戰略通道的支撐點,張猛深知後世的美國就是靠著那些戰略支撐點控制全世界海洋,因此他格外重視,撥款二十億唐元在各個據點上修建海空軍基地,加強控制。

而唐軍佔領的澳洲和蘇聯割讓的遠東地區,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鞏固統治,因此大唐帝國實際上已經無暇其他事情,大量的精力投入其中,單方面停止了戰爭。

蘇聯人樂見唐軍止戈,但令他們失望的是,唐中兩國未就遠東歸屬問題鬧翻臉,蘇聯人一直期待的國共內戰也沒有出現,反而是國共雙方都在研究張猛提出的建設一個中國特色的聯合政斧制度,因為他們發現了第一個可以令[***]和資本主義共存的社會制度,雙方都在傾盡精力進行研究和探討,組建聯合政斧也在大唐帝國的強勢施壓下提上了曰程。

大唐帝國安靜了,部分美國人也松口氣,他們一直猜測大唐帝國會不會對美國開戰,畢竟美國一直在暗中支援英國,唐德兩國對此一直不滿,一直強忍著沒有出手。如今英國淪陷,唐德兩軍是否同時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對美國發起進攻,這個問題在美國很有市場,很多美國人都聯想過。

不過,胡佛政斧一直跟大唐帝國保持密切聯系,雙方簽署有唐美互不侵犯條約。而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十分強大,拒絕美國卷入戰爭,除非遭到侵略,否則美國人是不允許美軍卷入戰爭的。

這點張猛心知肚明,所以他不擔心美國,全力投入對大唐帝國的建設上面,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大唐帝國的工業水平提升一個新台階。此時大唐帝國的軍事實力遠超美國,但是戰爭潛力方面卻不如美國,表現在國民生產總值GDP總量上面還落後美國,以及工業能力還不足等方面,這是因為之前大唐帝國的國土面積有限,人口少的緣故。

張猛深信以大唐帝國的發展速度,如今掌控了澳洲和遠東等龐大的國土資源,只要大力建設,增加人口,工業能力將會很快趕上美國,等大唐帝國的GDP總量也超過美國時,那時候就不用再擔心美國了。

國民經濟建設需要時間,張猛知道不可以拔苗助長,他有耐心。不過隨著蘇德戰場曰益白熱化,德軍漸漸逼近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蘇德兩軍展開殊死拼殺,張猛開始做兩手準備,不管蘇聯和德國誰贏得戰爭,大唐帝國都處于最有利的地位。

從歐洲帶回來的法國艦隊和英國艦隊,幾百艘戰艦雲集大唐帝國,令大唐帝國一舉成為世界第一海軍強國,登上海上霸主的寶座。

擺在大唐海軍面前的首要問題是立即對這些戰艦進行升級改造,使其具備應對新時代海戰的需要。

不過,大唐海軍是否需要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和重巡洋艦這個問題很突出,海軍內部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大唐帝國應該保留俘獲自英法兩國海軍的戰列艦、戰列巡洋艦等,那將凸顯大唐帝國海軍的強大,是國民之驕傲。另一派則認為應該拆解變賣,繼續擴充航空母艦,他們認為戰列艦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海上霸主屬于航空母艦。

兩派爭執不下,最後還得由張猛來裁決。

張猛思考一番後認為,短時間內,這些俘獲自英法海軍的幾十艘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和重巡洋艦還是有用的,海上主力決戰自然已經用不上他們了,但是未來幾十年的島嶼爭奪戰、半島爭奪戰等,依靠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和重巡洋艦的強大火力進行對岸攻擊,掩護部隊登陸作戰,這還都是用得上的。

航母取代戰列艦成為海上霸主,不意味著戰列艦就沒有使用價值了。

同時,大唐帝國此時的海上對手實際上只剩下美國海軍了,美國海軍當中還有相當數量的戰列艦存在,美國人還在建造戰列艦,因此大唐海軍保留戰列艦或許可以收到意外效果,例如繼續刺激美國人發展戰列艦。

最終,張猛做出裁決,保留俘獲自英法海軍的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和重巡洋艦,大唐帝國的各大造船廠將對其進行現代化升級,並且要高調宣布戰列艦還是十分有價值的,大力加裝防空武器後還是海上霸主,以此來誤導國際輿論。

此時,大唐海軍俘獲自英法兩國海軍的戰艦包括六艘航空母艦、二十一艘戰列艦、三艘戰列巡洋艦(澳洲港口沉沒的兩艘打撈出水)、二十四艘重巡洋艦、一百八十艘驅逐艦、十九艘潛艇,以及兩百多艘偵查艦、訓練艦、運兵艦、補給艦等海軍後勤艦只。

唐軍開始對這些戰艦進行現代化改裝,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考驗著大唐帝國的海軍工業能力。

不過唐軍有信心,一年後他們將擁有一支強悍無匹的艦隊,甚至已經有人稱之為無敵艦隊。(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無敵拆遷工最新章節 | 無敵拆遷工全文閱讀 | 無敵拆遷工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