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大革命 026 鐵礦

作者 ︰ 碎葉城最後一個漢人

()九月初,天氣已經有了涼意,在大江邊上,一支隊伍開始靠岸了。在一支支竹排上,掛著許多魚干,在微風中輕輕搖擺。所有的船只和竹排都靠著岸邊停放,綿延既然有近一里多。

岸上是一片野草叢生的土地,在初秋的風中,已經出現了枯萎的跡象。在原理野草河邊的高地上,一群人正在草叢中站立著。

「我們至少應該在丹陽村安頓下來,這里太過荒涼,除了叢林就是草叢,我們需要水田,我們的粟米不多,而且這里好像灌啊也是問題。」說話的人是一位老者,他從地上拿起一小塊泥土在手中,「如果沒有水,這里就只能是一片荒地。」

所有人都在看著姬雲,想要知道他在這里停靠的理由。姬雲這時正望著天空,今天的天空中萬里無雲,天氣涼爽,吹著微風,是一個和煦的天氣,這個季節最美的時候。

可是他知道,冬天已經越來越近了,這群和自己以前到來的開拓者們,現在是無法抵御寒冬得侵襲的,幾乎所有人都缺少冬日的衣物,甚至是基本的房屋。他必須在寒冬來臨之前,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不在這里開墾,我要在附近找礦,以後這里對于我們也會很重要,將來,這里也需要一座城池。今天晚上,我們就在這里休息。」

姬雲把一張絹布交給吳明,︰「今天在這里休息一天,明天你帶著大家繼續去金陵,這份圖是我作的規劃,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我以後的中心就在金陵。」

第二天,姬雲就留下一小部分船只和兩軍的普通營士卒,命令他們燒荒清理土地,為在這附近建立據點作準備,而他自己則領著一支小隊沿著采石河向上游行進,這只隊伍中,除了部分人帶著武器外,其他人都拿著農具,姬雲的目的在意找礦,鐵礦。

和所有人的認為一開始停靠就該開墾土地建築房屋不同,姬雲首先想到的,就是鋼鐵冶煉。因為姬雲了解現在大家手中的工具,想要順利開墾和修建房屋,這樣笨拙質量低劣的工具,不僅讓人十分辛苦,而且也無法適應高強度的工作,同時,大家的工具也不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步,就是制器。而這一步,他不得不從最源頭開始,找礦。當然此時在大江對面不是很遠的地方有楚國官方的礦山,但卻不屬于他們。只有自己擁有足夠的資源,才能真正不受人鉗制。

姬雲之所以會再這里停下來找礦,是因為在後世,這里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馬鞍山市。這片野草叢生的地方,後世卻是一座巨大的工業之城。姬雲也有信心,未來在這里建立一座古代的工業之城。

下游的采石河流河面寬闊,水流緩慢,是交為理想的天然運河。沿著河流向上游行走,經過半天的沿河跋涉,最終大約十公里的行程後,寬闊的河面在一塊不到怎麼開闊的小湖泊這里到了盡頭。站在這里向遠處望去,就能看見幾處並不高大的山嶺,而此時姬雲的正南方是有一座最近的青山。之後姬雲便領著眾人向這處小山出發了,大概跋涉一公里的路,大家翻過了這座山峰,此時大家都已經精疲力竭,姬雲便宣布就地休息生活做飯,吃飯休息。

吃過飯後,紀雲便帶領著大家開始土工作業,姬雲的探礦很原始,就是向地下深挖,看看能不能找到鐵礦,以自己的技術條件,如果超過三十米的深度,開采的難度就很大了。

在下午天空的時候,一個面積不小的坑向下只挖出了十米,但每個人都顯得無比疲憊了。姬雲也有些灰心了,就這張速度,以後即使在幾十米的地下挖到了鐵礦,開采起來對自己而言,也十分艱難。

就在這個時候,有人突然從坑下傳來興奮的呼喊聲︰「挖到了挖到了!」

听到一聲呼喊,姬雲看馬上趴到坑邊,他看見地下一個小伙子手中舉起一塊不小的赤鐵礦石。姬雲終于放心了。「所有人都停下來,我們休息!」

作為有後世知識的姬雲,能都第一個探礦坑就挖到鐵礦,而且埋藏這麼淺,是因為他知道,後世在這里,本身就是露天開采的地方。在後世,以馬鞍山市的大黃山為中心,方圓五公里內能在衛星地圖上可以看見的大礦坑就五六個,當年姬雲的前世就在這里殺過一個人,對這塊區域作過詳細的了解。對這里的地形有一定的認識,所以今天來找礦,其實也就是循著自己前世對地形的記憶而來的。這里的位置就是後世距離河流最近的一座礦坑,在姬到來的時候,這里個礦坑已經廢棄了。而從這你向東北方向,還有幾座巨大的礦床,其中亞州地區最大的礦坑凹山大鐵礦就在大黃山的正東面,從河流變到達那里,至少需要五公里,需要修的路很長,現在還不適合姬雲開采。相比之下,這處礦床埋藏淺,也就近十米深度,而且只需要修一條一公里的簡易道路就可以了,在這里將鐵礦石作精選處理之後,再去用船只順流而下,未來的鐵廠,即使在這個時代,也不是多麼辛苦的事情。姬雲將鐵礦石拿在手中把玩,這是一塊赤鐵礦石頭,含鐵氧化鐵的量很高,屬于高品位的那種,可以不用精選就能直接進行煉鐵,這在鐵礦品味不高的中,算是一個好的開始。

第二天,兩個軍留下部分人看守物品,其余的人都乘著小船沿河而上,今天的主要任務,修一條路。路線姬雲安排的很簡單,從河邊距離礦坑位置最近的地方開始,盡可以最優選段的路線來修築,可周圍的的地形崎嶇不平,到礦床附近,路的寬度並不斷大,只要兩輛並排的馬車可以通過就可以了。

雖然動用了近一萬千里人,都是壯丁,可最終用著這個時代的工具,一天下來,也只修了三分之一的路程,由于土質地願意,還損害不少工具。

這個時期的鋤頭什麼的,都是雜質很多的鐵制造而成,也有部分是青銅。青銅昂貴,為了事情其堅硬,要家大比利的錫,價格不菲而且也脆弱。鐵工具本雜質多,本身就脆,為了讓它更加結實耐用,人們不得將他們做更加笨重,但既然如此,在用力過大,強度過高的情況下,也依然會損壞掉。所有在鐵質農具出現之前,生產工具一只缺乏,而鐵農具出現之後,大規模開墾有條件,但開墾本身也是十分艱辛的過程。

親身體驗到開拓的辛苦,姬雲對自己先制造工具的作法更加任何。一把後世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鋤頭作能做到的,現在的三把鋤頭都趕不上。而且耐用程度而已,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對于後世用過鋤頭的姬雲而言,現在的工具試用起來,完全就是一種巨大的折磨。

第二天,這條路依然在緩慢的修築中,在大家不斷的努力下,路一米一得向前延伸著,逐漸的向礦坑接近。直到第四天,整條路才算勉強修出來,而這個最原始的泥巴路,在自然災害勉強很容易發生意外而阻斷,在以後有了稱手的工具,還需要繼續對這條路拓展和加固,最好能夠鋪上鵝卵石和細砂,下雨天不受多大影響。

路修通之後,接下來就是基礎建設。姬雲給周圍的小山更加隊伍中勞動杰出的人的名字來命名,這也是姬雲的一個榮譽鼓勵的小伎倆。最近的那座就叫做懂耳山,礦工宿舍就安排在山下合適的地方,大家就地取材,在山里砍伐木滾下山坡,然後打建立起簡陋的員工宿舍。按照姬雲的計算,為了這里將近會有五千人在這里進行鐵礦開采和篩選工作,而且會是常駐人口。鋼鐵制品最終能夠替代青銅,就是因為他本身擁有許多無法比擬的優勢。未來隨著自己實力的發展,鐵質工具需求會越來越旺盛,同時如果有國盛的鐵器,向其他國家進行出口也能喚來不少的財富。

路修築結束,基本上接下來事情就變得簡單了,姬雲把這里的具體工作交給兩位將軍,自己則坐船順流而下向金陵趕去,對于姬雲而言,金陵的工作一樣十分重要,未來哪里是自己的政治中心。而在後世,這里也擁有一個顯赫的名字,南京,在後來的歷史上,曾經是六朝古都,它依靠長江,交通便利,便于控制長江流域和東面的海洋,地區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經濟發達,是作為都城的不二之選。當然,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從整個華夏來說,有些偏南了。

但無論怎麼樣說,此時的金陵完全和後世沒有任何可比性,四下野草叢生,森林密布,在秦淮河邊,這里只有一個極其微小的村落。

在村落的周圍,還一大片營地,分布整齊的營地,這就是姬雲大部隊。遠遠望去,中能讓人想起非洲的難民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國大革命最新章節 | 戰國大革命全文閱讀 | 戰國大革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