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大革命 003 鑄劍

作者 ︰ 碎葉城最後一個漢人

()海綿鐵煉鐵再鑄劍,這是姬如現在最合適的選擇。

打造一把好兵器有很多選擇和方法,中國百煉鋼法,灌鋼法,這兩種方法應該說是首選,他的質量上層,省時間省力氣,但對姬雲而已,很不現實,因為他沒有鋼,中國兩種鍛造武器的方法,都需要有高碳鋼,用高碳鋼和質對軟含碳少的熟鐵一起鍛造。煉鋼是個麻煩的事情,以現在的情況來說,他需要花大力氣改造熔爐,不現實。

用海綿鐵打繼續鍛造,出玉鋼,然繼續鍛造制作武器,這主要是日本刀鍛造的工藝流程。這種工藝也叫做塊煉法。他就是一種人們在無法獲得煉鐵溫度的時代,利用相對較低溫度,在鍛造中得到高碳和低碳鋼,最終鑄造出一把鋒利的武器來。

塊煉法其實在中國出現的更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但中國特礦石品位大多很低,使用這種方法鍛造武器選礦也是個麻煩的事情,當然除了優選的高品質礦石,也就只有含鐵高的雲石了,之後就是繁重的鑄造,產量受到極大限制。到戰國時代這種技術得以完善,但得到高品質的鋼鐵武器,也只是少數貴族的專利。大量用于戰場的鋼質地武器其水平還達不到後世百煉鋼和灌鋼的水平。但比起青銅兵器,已經有了很多優勢。

在西漢時代,中國百煉鋼鋼鐵冶煉技術技術成熟,這種塊煉技術則被拋棄了。而在這個時候,原始的日本民族,才剛剛開始萌生這種技術。

姬雲將黑呼呼的海綿鐵敲碎,海綿鐵中雜質多,含碳高,很容易敲碎。接下來,姬雲根據敲碎的海綿鐵碎裂口處的顏色,來判斷鐵雜志多少,選取自己需要的質量好,雜質量少的部分。這種含碳量少的鐵,在日本被稱之為玉鋼。玉剛其實並不能算鋼,在後世的鋼材中根本找不到以其相對應的鋼材。含碳量在1.0~1.7%不等,含碳量實在是範圍太大了,跨越了所有鋼鐵牌號,其中還含有許多人們不需要的非金屬雜質。

這樣的玉鋼還不能夠執照武器,太脆。接下來,還需要對玉剛進行再煉,將整塊誰鐵礦進行加熱,開始扯起風箱加大火力,讓玉剛邊軟,黏在一起,然後,再將其用敲打,成為一塊薄片,這個薄片一般來說,要做到薄片的極致。因為這是要祛除玉剛中的雜質。

姬雲將薄塊水中進行淬火,紅色的鋼片兒在水中迅速冷卻下來,變成黑色的片兒。

姬雲將它放置在鐵氈上,用力敲打成細小的碎塊兒。敲打成小塊主要有兩個作用,一種是為了祛除雜質,玉鋼的非金屬雜質通常都會比較集中,在敲打中,一般都是碎裂的缺口處所在。一個就是篩選,容易敲碎的部分,碳含量高,而越是難以敲碎的部分碳含量越少,這樣,就能分出高碳鋼和低碳鋼。低碳鋼的質地腳軟,可以用來做劍芯,加強武器的機械強度。而碳的部分,則能用來體現劍的韌性和鋒利。在戰爭中,全鋼制的武器其實根本無法使用于戰爭,在戰爭中,強力的對砍之下,很容易產生斷裂。後世的抗戰之中,日本刀對砍上中國大刀,往往很容易發生斷折。日本刀刀薄,隨度快,單兵優勢很好,但一場高強度戰爭下來往往壞被報廢掉。

如此反復好幾次,碎片斷裂越來越大,雜質越來越少,在敲打的過程中,碳含量也在漸漸被降低。姬雲將那些質地軟的低碳鋼部分打成小鐵片被備用。然後繼續對高碳的鋼繼續打薄片淬火祛除雜質,最終確定雜質極少之後,也將其打成小片。

姬雲看看外面的天,已經是夕陽西下,該作晚飯了。趕緊去處理兔子,將兔子剝皮,洗干淨處理好,然後在陶罐下升起火來,準備煮兔子。

「娘!你醒了。」這個時候,看見娘出現在了他面前。

「年紀大了,睡不了多久,我早就醒來了。你他忙,沒有注意到。」娘微笑著說,並蹲來,要接手做飯的活兒。

姬雲不讓,「娘您還是回去休息吧,我能行的。」

娘不听「你都沒做過飯,你知道怎麼作嗎?」

「額」姬雲語塞,這個時代沒有食用油,沒有炒菜的做法,都是煮蒸和烤三種方法,而這現在,顯然不是要烤,那麼怎麼作,自己一點都不懂。

娘接過煮飯活兒,「你去忙吧,娘來給作兔子湯喝。」說著就默默地忙碌起來。看著娘的背影,姬雲感覺有些心酸。

他繼續鍛打鐵片。將高碳鋼和低碳鋼都繼續進行鍛打,降低碳含量。高碳鋼堅硬但脆,真正要鑄造出能夠長時間使用,可以修復的劍,就需要用反復鍛造淬火的方法,來降低碳的含量,最終打造出百煉鋼。

這是一個辛苦的活兒,最耗費體力,而且得鋼量不大,在後世的記載著,通常情況下,從生鐵到百煉鋼,往往是五斤中得到一斤,當然,這個和中國鐵礦品質有關系。姬雲相信自己精選的含鐵豐富的好礦石,效果會好些。

細哥兒來了,鬼鬼祟祟得樣子,身上還帶著一包鼓鼓囊囊的東西。

「你能來就好,帶東西干什麼?」姬雲覺得這太客氣了,而且這東西,不管是什麼,八成也是偷來的。

「這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去年夏天在外面摘的,放在家里自己也用不了那麼多,我就拿些過來,你們總也用得上。」說著將包裹打開,姬雲看到了一大堆黑色飽滿的干皂角。在姬雲看來,這可是不錯的好東西,腦袋里好像想到了些什麼。

看著姬雲鍛造的鐵片兒,細哥兒露出一絲笑容︰「你這是有人訂了農具嗎?」

姬雲搖搖頭,小聲說︰「我給自己打把劍。」

「我來幫你!」

「恩」姬雲點點頭,現在他卻是需要幫助。接下來的鍛打需要由人來配合掌鐵,這樣自己才可以用盡自己全部的力氣大力捶打鐵塊。

在細哥兒的幫助下,鍛打變得快了許多,效果也不出,沒有多久,就完成了八次折疊鍛打,已經得到了100~200次組織,金屬質料明顯有了進步,紅色的鐵塊也在顏色上有了一定的變化。

接下來,娘煮好了兔子湯,招呼大家一起圍在陶罐旁吃飯。娘作的兔子湯的確是姬雲在這個時代遲到的少有的美味。雖然沒有植物油,沒有純淨的精鹽和各種調料,烹煮過程也簡單,但每個火候和時間,娘都掌握到了最好。美味的食物讓大家的食欲大動,一派狼吞胡咽。肉都盛到了姬雲和細哥兒的碗里,娘則只是喝一些肉湯。姬雲知道母親的腸胃不好,就將那些軟些的,沒有骨頭的肉夾一些給母親,有細哥兒在,母親也沒有太過拒絕,畢竟母親也想讓孩子有個好名聲。

吃過飯後,母親收拾碗筷,姬雲繼續和細哥兒鑄造自己的兵器。對于自己作的是什麼,娘一種沒有過往,在她的記憶里,沒有這個兒子根本不知道怎麼鑄造兵器。農具懂一些罷了。

將高碳的鐵礦鍛打了近三十次之後,它的質量已經符合姬如想要的效果。

接下來,姬雲將變成中碳的鋼和質地軟進過鍛打,從低碳鋼轉化成鐵的部分一起疊加鍛打。這就是鑄劍中重要的一個項目,灌鋼,將鐵和鋼一起鍛打,讓兵器擁有鐵的拉伸能力,柔性,也保持鋼的堅硬這樣的兵器在戰爭中才能使用的長久,在外出的包鋼被磨完前,都是一把好兵器。

這個鍛打過程也比較漫長,大概也進行十余次鍛打,進過鍛打,此時的鍛打不僅僅只是為了得到起鋼鐵相濟的組織結構,也漸漸開始要鑄造劍的形狀了,姬雲不得不放慢數度,注意自己力度和角度,開始控制劍的形狀。

而在後面的鍛打還需要注意淬火,就是要讓表面的部分有高對的韌性,這種淬火一般是用牛羊的液體或者油,為了讓兵器表面部分獲得碳,提高表面硬度。為了維護劍的特性,通常都是只在劍峰部分進行淬火,這又被稱作局部去淬火。中國是用液體淋在兵器刃部,而日本則是用泥土包裹刃部,大體上意義相同,姬雲選擇中國方法,因為他看好的,還是中國兵器的工藝水平。

在後世,中國古法龍泉劍鑄造工藝恢復,鑄造的兵器自己也花重金買過一把,效果確實比日本刀更加具有實戰意義。日本武器注重堅硬,而中國兵器則側重強調彈性。結果是日本刀對上中國混鐵棍和大刀,混鐵棍和大刀都要出現裂痕,但日本刀會碎掉,因為其外表高碳和內部中碳,整體上韌性太強,碎掉之後根本無法修復,直接就報廢了。當然,日本人一場戰爭即使武器全部報廢,也不要緊,小國家,一場戰爭人數也就近萬,這種武器對日本來說,還是合理的。他的速度和力量才是重點。再說中國兵器,龍泉劍可以彎折到九十度以上,任然可以恢復原狀,雖然在外形上中規中矩,但其好處勝利在可以連續作戰,對于鐵礦品位低,軍隊數量多的國家,這種兵器更加合算些。

姬雲不知道,自己用的兔子油到底好還是不好,不得而知,但意義上將,差不多了,但畢竟,自己的工藝無法和後世龍泉鍛造工藝相比。但太兔子油淬火的時候,姬雲也加了自己的料。那就在一些泥土包裹。這個和日本的泥土包裹看似相似,其意義不太一樣。姬雲額泥土是紅色泥土,是在山林中找到的,他的特點就在于含有多種微量金屬元素,會和劍表層部分形成某種合金,能體現出這些稀有金屬某些優秀特性。古代西藏人用利用帶有這種泥漿的水淬火,效果十分不錯,表層堅硬,削鐵如泥。

進過大半夜的辛苦,姬雲的劍已經成型了,完全是後世龍泉劍的經典外形,和這個時代流行的青銅劍比起來,它的劍身更加修長優美,外形古樸含蓄,給人一種內斂之美。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制作花紋和磨劍了,這些時間就不用馬上做了,進過一天的努力,即使現在很興奮,但也低擋不住疲倦的侵襲。接下來的事情,就留在明天作吧。

細哥兒和姬雲睡在一起,由于房間少,一起姬雲和大哥也擠在一張床上。

細哥兒說︰「我想,過些時間要離開郢了。」

姬雲︰「離開了這里,你去哪里?」

細哥兒道︰「找個人少的地方呆著把,我被稅賦和徭役追怕了,吃不飽飯,還娶不到女人,帶在這里,一點希望都沒有了。我听說九凝(湖南)南邊有地方不是楚國的地方,哪里就是荒涼些,也有人,我相信我逃到哪里去了,總會有口飯吃,找到一個老婆,苦點無所謂,要有個盼頭。」

姬雲問道︰「你跑那麼遠,你長這麼大,從來沒有去過那種地方吧,什麼洪水猛獸都有,怎麼活,再說,這麼遠的路,里正會派人抓你回來的。」

細哥兒道︰「那又怎麼樣,抓住了,也不過等于什麼都沒作成而已,呆在這里最後還是會死,我現在一點都不害怕了。」是啊,等死不如用死去還生的希望,在這個時候,死又能讓誰害怕呢。

到這里,大家都沉默了。不知道過了多久,姬雲進入了夢鄉。

起點中文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國大革命最新章節 | 戰國大革命全文閱讀 | 戰國大革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