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大革命 175 探索

作者 ︰ 碎葉城最後一個漢人

()下午是天氣最為炎熱的時候,打到獵物之後,部落的男子們排成一列從山間小道路上搖搖晃晃得向部落走回去。前排和後排的野人手持著用骨頭磨尖的長矛,而中間的野人則抬著食物,今天獵獲的是兩頭梅花鹿,而在後面的一根木棍上幫著得,不算是食物,而是一個失去的部落男子,中年,身上流著血,傷口在胸部,一些胸腔內的東西已經流露了出來,看上去甚是惡心,但這一切這些部落的男子們並未在意。一行大概有百人,就這樣表情麻木得向部落走去。

突然間,排頭的男子突然嘰里咕嚕說了些什麼,面露恐慌之色,彎子使勁得抽噎鼻子,像動物一樣循著氣味尋找些什麼。片刻間,野人們就近散開,在山間四查看了起來,最終找遍了方圓大概百米的距離,沒能找到任何問題方才回到小徑上。帶頭的男子這次放松了些,嘰里咕嚕說了什麼,野人們繼續向回走去。

等到野人們離開了,山間草叢中一些植物突然活動了起來,植物下,是一雙雙明亮的眼楮。這些全部都是江東和越人勇士。當然,偽裝是江東的發明,對此野人們十分佩服。

其實原因很簡單,剛剛有名越人勇士吃的太多,放屁了,而這就是野人察覺到有什麼東西進入自己領地的情況。

山林的高處,一副望遠鏡觀察這野人的動向,看著他們進入了自己的部落里,和自己的親人團聚在一起。這是一個小部落,大概四五百人,男子打獵,女人采集和種植一些簡單的農作物。

「好家伙,這些野人還懂得不少,他們居然知道布置暗哨,有意思啊。」望遠鏡後面的人贊嘆道。

接下來,野人們開始分配食物。食物的分配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部落中打獵的男子先來,等到男子們分完之後,鹿基本上沒有了多了多少肉,接下來是婦女和老人。

最後,野人們開始點起篝火啊,頭發花白的野人也開始跳棋起舞蹈來,之後一圈野人也跳躍起來,最後,他們將躺在火堆旁死去的戰友一塊塊分了,然後就著鹿肉開始吃了起來。

看到這一幕,望遠鏡後的觀察者頓時就吐了。

野人吃完了東西將使者的骸骨掛在了部落的一面土牆上,牆上掛滿了各種死者的骨骸,看上去十分猙獰。

接下來,時間已經到了最為炎熱的正午,野人們開始回到自己的草棚子里睡午覺了。對于野人而言白天睡覺比夜間更加踏實。

望遠鏡過來大半個時辰才緩過神來。「行動!」

過程十分簡單,對于小些的部落,直接悄然靠近部駐,利用斥候將那些放哨的人悄然干掉,然後保衛部落一聲哨響直接沖擊去抓野人能抓的不放過反抗的就除殺掉。從小部落起練手,開始的時候一些年輕的新兵還吃不住,看見死人的慘狀還嘔吐,幾次下來就看慣了生死,什麼問題都不存在了。很多人也對野人有同情。但當自己的戰友被因為同情而反遭到野人的攻擊後,所有人對野人的同情就消失了。畢竟對人們而言,熟悉的人才是最親的。何況那些是他們看不起的野人,在憐憫消失之後,對野蠻人的鄙視和痛恨就控制了他們,使得他們的作戰更加勇猛和冷酷。

一批批被捉住的俘虜被送到運出的大海邊被看管理起來,如果野人們不听話,活著彼此自己廝打,立刻就會有一頓鞭子,越人勇士開始執行起來這項讓他們感覺自豪的任務。江東的船只開始載著干海帶和野人們返航。當然這兩者裝在不同的船只上。

姬雲沒有對這麼運輸俘虜有過什麼要求,甚至沒有考慮過細節。但江東人的作風有些歷史原有的風格。在海邊對男女大小俘虜進行檢查,將身體健康的孩子和大人分開倉裝船,大人的空間大,但人數更加擁擠些。而孩子代表著未來,很容易被教,所以投入的希望更多,他們享有的空間更大,食物配給更好些。比如同樣是給飯團和魚肉,孩子的魚肉就比大人要多一些。

第一批回程的船上還有一些特殊的乘客,他們就是越人的訪問團,這是姬雲特別安排的任務,讓他們去江東走一圈,親身感受一下江東的富有和繁華,提升一些認同感。這種做法和當年日本然要錢台灣高山族人去日本參觀目的一樣,就是為震攝他們。但和日本不同,江東不會有民族歧視和壓迫,江東沒有二等公民。

海帶和俘虜在吳東島登城放下然後帶著一定量的糧食和物質返航,接著便開始不斷的再此之間往返。

這一切,姬雲都沒有去關注,自然有人在作。而他,則帶著兩首船和一百多人在日本的這片海上進行這探索工作。

去佐渡島試著開采了兩天黃金,然後船只繼續北上,沿途了解一些部落和風土人情,然後在穿過本州和北海道見的海峽向東,領略一番北海道漁場的豐饒,記錄一下各種魚類的情況,然後又沿著東岸向南行駛。

日本海岸線顯得十分漫長,沿途的漁業資源豐富,淡水河流短而多,島嶼也很豐富,因此在這些探索中,幾乎沒有任何憂患問題。

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島上的野人,因此姬雲規定兩首船無論如何不再夜間停靠陸地,要麼在海上,要麼停靠就近的島礁休息。

船隊從本州和北海道之間的海峽穿越而過,沿途南下,經過後世出現過森林之城的仙台,這里因為魯迅先生的文章和附近的福島核電站而在後世受到姬雲的關注。這里的勝利看上去很類似于中國北方的興安嶺,但這里的水熱條件似乎更好一些。各種參天大樹讓人目不暇接,林中也有這一些部落,全部是善于狩獵的阿努夷人。

在這里休息考察記錄之後,向南經過數日,便抵達日本最大的平原關東平原。

這里是一片豐饒之地。土著的部落明顯規模要龐大許多,日本的肥沃平原大都集中在島嶼的東岸地帶,加上這些地區多港灣,海岸曲折,後世這里聚集著眾多的城市,是日本的工業中心所在。日本後世人口密度倍于中國,耕地無法和中國相比,但就這樣,他卻依靠著這些土地能勉強解決全國八成人口的糧食問題,加上周圍豐富的漁業資源,日本幾乎就已經能偶養活起這個國家。這一切,都足以說明這片土地的潛力。而在這個時期,這里卻是荒涼而原始的土地。

荒涼原始並不代表不富饒,就如同人們說北大荒是荒野,可荒野之地也多食物,這里水草豐茂,是一個巨大的天然牧場,適合大量的野生動物蹦跑,鹿和野牛的數量不少,而這些,自然就成為了當地部落重要的食物來源。而在河流分部濕地區域,野生水稻和淡水魚也是他們的重要糧食來源。

姬雲等人成為一批新的闖入者,他們時常回上岸觀察一番,了解相關的情況,經過了解,姬雲在自己描繪的日本地圖上不斷得添上一些必要的備注和自己起的新名稱。這里將是江東的領土,大的島嶼和地點姬雲當仁不讓要定下華夏先進文明的印跡。除了探查地理人文,順便也會打打獵物改善生活,新鮮鹿肉吃起來比起魚肉要好些,特別是被魚肉吃到吐的船隊而言。

船隊觀察到一些有趣的現象,這里出現了小型的越人船隊,來到這些區域進行武裝貿易。而他們所銷售的,是陶器。

這些小船看上去比起方舟還要落後粗糙,俘獲後才得知,船上的人是越人,他們在南方的一片大島上定居,近些年開始對外發展貿易,從北方野人這里交換一些東西。

交換的東西並不多的,大多數而言是獸皮之類的土特產,這里的冬季很濕很冷,使得很多越人難以忍受,大量的獸皮可以幫助並不太適應此地的越人能夠過得舒坦些。

見到了越人小商團,姬雲放棄了參觀富士山的想法,帶著他們繼續向南前進,向南是膿尾平原和京畿平原,這里兩處地區平原稍小,但賦予程度卻高于北方的關東平原地區。

商團的越人告訴自己,這里的土著是阿努夷人和肅嗔人的混合部落,規模本來並不大,是因為地域北方一個吃人的部落而走到了一起,肅顛人懂得建造簡單的房屋,而阿努夷人會制作陷阱,兩個部落合作下,規模壯大了許多。在後來,他們吞並了一個遷徙到這里的越人部落,學會了冶煉青銅,和燒制陶器,規模更是越發膨脹了起來。已經形成了大概過萬人的大部落。而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競爭對手,使得越人不得不得走到更遠的地方去開拓新的市場。

姬雲所派出去的斥候經過偵查,越人所訴說的情況大地屬實,這個部落的核心區域在後世的日本京都地區,比鄰本島最大的湖泊琵琶湖將兩個小平原幾乎連接在了一起。擁有兩個島嶼和一個平原的豐厚資源,發展起來相對容易許多。但姬雲也並不如何擔心這個部落有多快的發展。更加斥候觀察,這個大部落人口雖然較多,但智力上明顯還不高,有很多畸形人。很明顯這里還有很深的野蠻烙印,近親通婚或者沒有像中原人那麼科學的異姓通婚習俗(中國很早的習俗,為了不近親通婚,中國人發明了姓和氏,而後世姓氏結合混亂時在秦以後的時代)。一個智力上相對落後的野蠻部落,即使有了先進的科技,想要形成有侵略能力的文明,也許相當長的路要走。當然他已經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國大革命最新章節 | 戰國大革命全文閱讀 | 戰國大革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