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大革命 146 甬東

作者 ︰ 碎葉城最後一個漢人

()甬東的風景很美,這里的海水在近島顯得有些綠,但這種綠色干淨而清新,仿佛是透明,甚至能看見海中幾米深處的水草和游走的動物。船在水上劃動,從不遠處看,仿佛是在一片空靈的世界里,有點夢幻般的感覺。

每天看看海,你都會覺得那是美的,也是幸福的事情。而島上,隨處都是漂亮的景色。海島的氣候濕潤,變化多,植被豐富,海風常年不斷,讓這里山石變得別有一番風味。每處島嶼上,都有值得去看的好風景。

姬雲等人來到岱山島,住在海產養殖研究院里。這里曾經是干王的一所住處,環境不錯,地勢高,臨海,而且在他的東南面是一片較低的平地,正好適合引用海水進行水產養殖,翻過小山包,在背後的地勢較高的平坦區域,有一些稻田,這里基本上雨水灌溉,雖然面積並不大,但年年都能得豐收。

在干王手中時,這里有近七八王人口,卻能最大限度抽搐兩萬人的隊伍來,便可以看出這里的富庶程度,海中的魚,島上的稻谷,已經足夠讓人活下來。

研究院人丁稀少,只要聊聊十幾人,大部分只是外圍作雜工的人。因為研究工作,也只是從今年才剛剛開始,起步晚,沒有任何實際的成績。

這里許多房屋都空著,正好能夠讓姬雲等人有地方住去。因為現在的江東政府框架里,很多地方還沒有接待外客的固定住所。在公共支出中也沒有這方面的預算,所以就算是工事,到地方也得在別人幫助下去某些人家中寄宿。

在岱山,是所有地方寄宿中,最舒服的地方,雖然「宮殿」中豪華的東西都已經被撤去分給了當地百姓,但房子地勢環境讓人挺舒適,而起空間很大。這里也不能作什麼工作,夜里休息的早,讓姬雲養足了精神。

「撲通」一聲,姬雲和泉暇一頭扎進海水中,往下游一些,在這片三四米深得海底,能看見成片的海底在海水中浮動,巍然成一片森林的模樣。不一會兒,姬雲趕緊浮出水面,氣憋不住了。等到浮出水面,泉暇已經在水上喘氣了。這廝年紀和自己差不多,在海邊待了幾個月肺活量還不怎麼樣。

抹掉臉上的海水,姬雲就听泉暇說︰「剛到那會兒就發現了這片有這東西,長勢不錯。可現在這兩月天氣熱了,完全就不長了似的,距離第一次收獲時見到的大小還差很多。我覺得只待在這里觀察不行,需要冷一點的地方再看看。比如說北方的海里。」

「這個事情慢慢來吧,研究一個東西哪有那麼快,這種東西要仔細,數字要多記錄,時間長了才有成果,急于求成,馬虎肯定不行。」姬雲白了他一眼︰「你的要求我還真滿足不了,不過今年冬天這里也許能好些。不過,你可以到嵊泗的外島上去看看,那里海里的水溫可能低一點。」

小心翼翼得繞過礁石,上了沙灘,眼前的幾十畝成塊的水塘就出現在了眼前。

「海蝦養殖還不錯,已經收獲了一次了,這次我把投放量加大了一倍,看看效果怎麼樣。」泉暇趕緊解釋道「這種東西養起來不復雜,當地孩子在小水潭里都養著玩呢。」

姬雲想起了,這幾天在幾處島上走動,訪問百姓,經常在飯桌上遇見這東西。當地的人也挺喜歡吃的。

他囑咐道︰「放太多水里的空間就小了,注意情況不對就趕緊換水,不然死了就損失大了。」後者點點頭。

拿著小網從水中撈一把,里面零星得有著幾只未能逃月兌得小蝦米,透明的身體很好看,在手里活蹦亂跳。

蝦肉質軟,無骨,口感好,味道鮮美,吃起來沒有任何腥味,容易被人體消化,它本身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特別是富含礦物質,碘的含量也十分豐富。他投入產出來說,也是一種不錯的莊稼。

對于海洋產業的看重,姬雲得考錄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豐富江東人的飲食材料,均衡營養。同樣是每天作苦工的人,只吃白米飯一頓吃一斤米飯不嫌多,但有了不錯的菜,漸漸地,他即使吃的少很多,也許就吃二三兩的米飯,也能一天干活不覺得累。這說明,營養不均衡的時候,人們大多數時候是在靠著主食所產生的熱量在燒著。就像是蒸汽機,原始蒸汽機效率低,那就加大火力,讓水壓更高,即使漏氣也就影響不大了。

均衡的營養能讓身體各個器官都保持健康狀態,人的身體各方面都好的時候,身體機能運行好,吸收能力強,對攝入的食物吸收就更好些。後世的人吃飯飯量不到改革前的四分之一,但身體健康程度卻絲毫不差。正是由于食物豐富,我們的國家才養活了這麼多人,食物文化也有他自己的威力。

翻過小山的另一面,有一處不大的漁港,說是小漁港,是因為這里只能停下三十多條船只,此時的港口空無一船,即使運輸姬雲前來的船只,也已經被編入船隊利用了起來。

港口雖然小,但場面卻不小。因為這里搭滿了架子,上面滿滿的全都掛著咸魚。一眼望去,也有十幾畝大小的空間上,慢慢的是咸魚,簡直就魚林。此時已經入夏,在烈日之下,咧咧海風中,余干月兌水很快,肥厚透明的魚肉在鹽的腌制下保持原有的亮色,在日光暴曬和海風吹拂下水分散失很快,于是變成了略帶透明感覺的魚肉干,在風中互相拍打著,發出輕響聲。

一群孩子們在這里玩耍,遇到有海鳥什麼得來騷擾,就狠狠地干它們離開。一年年紀大些的孩子就沒有時間玩耍了,他們在工作,爭取工分。往前走,在碼頭的廠房里,就能看見幾百男女老少都在忙碌著,大家自然是在鹽腌魚。強壯有力的婦女和孩子們去魚鱗,掏出內髒,然後清洗,之後便交給那些年紀大的老人們,老年的人們負責抹上白花花的江東出產的雪鹽,等抹上鹽之後,魚便被撞入籮筐中,由年富力強的人抬到外面去掛起來風干。

風干的咸魚在干燥的環境下可以保持很久不壞,而且便于運輸到各地去。剛剛來到這里的時候,姬雲就從捕魚隊了解到了一些情況,短短的三個月下來,已經捕魚雷擊達到了近十萬噸之多。

這是個什麼概念?初略以江東有一百萬人口計算,能讓每人每天的餐桌上有半斤魚吃。半斤越可不止能剩下半斤糧食那麼簡單。意味著提供更多的營養,讓大家補充蛋白質和各種微量元素。但這還不是全部,夏季的黃魚汛期和烏賊汛期還沒有結束,到了冬季,還有帶有汛,只要肯投入工具和人力,在這個時代,漁火的收入決定能養活很多人。

吃魚成為人們一種重要食物之後,海洋的魅力會逐漸得顯示出來,讓人們把更多注意力投向大海,這也是姬雲想要看到的,這個世界到處都是富饒的荒野之地,等待著他去傳播文明,發展文明的時候。而這種付出,也意味著豐厚的回報。

哩米就在這里幫忙,這里的工作很簡單,只要作了登記,分配了小組就馬上女敕開始工作了。不管是島上的人還是俘虜,待遇都是一樣,吃飯管飽,工分給足夠,而且隨時都可以兌現。哩米是識文斷字的人,即使作零時工也干淨許多,他作的是記錄工分。

姬雲進了烏賊處理的車間,看見在一堆人中,哩米不停的奔走,有人一喊馬上就跑過去,因為喊你的人自然是做夠了一定的數量,要記錄。

哩米看見姬雲向這邊很心疼的望過來,卻是一臉燦爛的笑容。姬雲知道,今天做飯也就只能自己吃了。

不一會兒,就听見有人在外面吆喝,跑到碼頭上一看,有幾艘船回來了,船回來就意味著又是一船船的魚兒。大人干活,小孩看熱鬧,看看這船有沒有超級大魚。

黃勝從船上下來條了下來,落到碼頭上身體都有些不穩。姬雲看著就有點怪了,天天有魚,大家日子都這麼好了,他這麼能把自己折騰成這樣。一問之下,姬雲就明白了,這家伙總是在第一線忙碌,能操心的事情從啦沒錯過。結果飯吃不好,覺睡不夠,把自己折騰的如此不成人樣了。

「犯不著這麼狠吧」姬雲咂舌道︰「你要再這麼下去,我就要讓謝官歸田休息了,你要是出了人命,以後人家一听好官會當死,我可就說不清了。」

黃勝微微一笑︰「我以前不過是個奴隸,承蒙…….」

姬雲手止住他「不喜歡听這些東西。不管你做什麼,我從來沒有要求別人為我作什麼。你只需要好好做你自己的事情就好,凡是不需要求過分。做好就可以了。」在姬雲看啦,一個合理的體制中,管理者就更應該像工具,在工作中做好該做的部分就可以了,機器就需要機器化,它最好是公正不帶感情的,這樣對需要生活的人們是最安全的。在工作中大講領導者人性上的事情,和電視里天天報領導做好事一樣,其實在腐朽機器本身。

「你來見過我真好有件事情要找你商量」姬運道︰「汛期快要結束了就好好休整一下,到了秋天,我要組織一次遠海作業,要一批好的水手,挑選一些能出遠海的大船,把準備工作作好。」

黃勝一愣︰「去哪里?」

「東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國大革命最新章節 | 戰國大革命全文閱讀 | 戰國大革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