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大革命 137 武原新貌

作者 ︰ 碎葉城最後一個漢人

()武源的的規模已經擴大了,從南潯往東南不遠,一大片的平原地帶,就已經進入了武源。為了保證鹽場的保密性,農場和鹽場是分開的,鹽場有專門的人員看管,信任度達不到要求的人是無法進入鹽場工作參觀的。

武源的農業和湖州有些不同,武源田野間的水道並不是很多,多得則是一些水塘,他用來蓄水灌溉和養魚。這里的河流並不是很多,下游的武源河淡水需要供給碼頭,用以供給生活用水和清洗船底的附著物。在池塘的周圍更多的是桑林和果木,只有一半是水稻種植。此時的樹木還剛剛種植下來,水稻也是一樣。一起看上去都像是新的。俘虜們和當地百姓正在田野上割草,將野草扎成一捆一捆得,然後帶到響應的地方去,作青儲飼料,該牛羊備用。隨著對外的貿易,江東的耕牛數量越來越多,而江東把牛鼻子里穿繩子的做法,讓牛變得更加容易指揮,更加溫順,基本上誰都能指揮的了耕牛,讓耕牛在使用上幾乎沒有了門檻。大家的將草變成飼料,這是出于對牛的喜愛,也相信,江東會越來越普及耕牛。事實上,江東的耕牛使用,已經死全天下的最高的了。

穿過農業區,再穿過一片隔離帶,就能到海邊,一邊是碼頭,一邊是鹽田。在隔離區,就有士兵牽著獵狗在荒涼的隔離地帶巡視,對于明顯的敵人,士兵容易看見,而對于潛行的敵人,躲開狗的嗅覺視乎並不容易。

經過身份核對之後,姬雲等人才被引導下進入鹽場。鹽場的設置來自于紀雲所知道的古老的曬鹽方法,這也是在後世老人們的耳朵中得知的方法。當時把它傳授給黃勝等人,其目的也只是在于希望能偶解決江東食鹽的問題。如今鹽要出口,這種方式在姬雲看來,就顯得麻煩了許多。

這里的曬鹽並不像後世的鹽田那樣,是用水泥修建的水田般的池子,而是地地道道的田,他的底部鋪的是細沙。在海水曬干分析出鹽花之後,接下來需要做的是從泥土中將弄出來,這種帶著大量泥沙的鹽泥混合物叫做鹽泥,然後用海水沖刷,就有了鹽含量較高的海水,然後經過澄清晾曬,隨著海水的蒸發,鹽的密度會越來越大,等到海水的鹽度夠高的時候,它會自己滿滿的結晶。這時候剩下的海水就是鹵水了,可以留作下次曬鹽時使用,增加所曬海水的濃度,加快曬鹽的速度。

而地下的鹽泥,將會重新回到到鹵水環節,繼續用來曬鹽。

整個過來說,和後世沒有太多區別,但最大的問題是,浪費大,雜質多,為了解決泥土的問題很費心,圖同的鹽田海水下滲也是一大浪費。

鹽田的負責人是一名旅長,一直管理著這里的鹽田,對于曬鹽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相比起姬雲只是將鹽田建設在高處,現在鹽田已經開始建立在海水可以沖擊到的地方了,他們已經學會了利用潮汐灌滿鹽田,比起人力翻車灌滿鹽田要方便許多。這種現象是姬雲所欣慰的,大家開始自己動腦子解決勞動中的問題了,注意改進工藝和工作方法,這是一種進步,也說明大家的腦子漸漸變活了。

「君上,我們經過這麼久的努力,都沒有曬出您說的百分之三的比例來,其實最多也只是一百斤海水曬出兩斤兩鹽來。現在我們的產量跟不上,如果要幾十萬擔鹽,就需要擴大產量,但我們這里的地方,可以作鹽田的,實在是不多了。」

負責的旅長道︰「這里制鹽本來就靠海,經常能看見船只從海上來往,這個月又有越國的船在這邊海上活動了,雖然不能確定,會不會我們的技術,但終究是個問題。」

「這事兒還不著急,我們自己食用是夠了,這就不擔心了,其他的事情,我來想辦法解決。這里的鹽田以後我會想辦法改進一番,現在你需要做的事情是多培養一些經驗豐富的人,我們需要在其他合適的地方再建幾座鹽場。」姬雲再次考慮到了水泥的制造。這是能讓鹽田變得高效率的東西,現在比起以往更加需要了。

水泥做工其實不復雜,姬雲之所以一直沒有絕對制造它原因就在于太過費人力和物力,采集煆燒都是小問題,最難得是每塊石頭都要粉碎,最後價格到一定程度還要精細的研磨,這些東西,在人工時代簡直就是登天般的難,古代人很早就發現了水泥,但使用量一直不大,生產受到限制是最重要的理由。但現在,姬雲想到的是,一塊水泥打造的鹽田,能使用多少年,準確的來說,這是一個很值的投入的事情,況且,在其它地方,水泥也有用處,引水工程,橋梁建設甚至關鍵的時刻修建堡壘等。

除此之外,姬雲也在盤算著在其它合適的地方建立鹽場,但想來想去去後世中國及其周邊適合建立鹽場的地方,就近的許多地方都還在列國的控制下,布袋和影歌兩個超級鹽場雖然無人搭理,但無賴一個太遠了,另一個不好控制。能考慮的也只有遼東半島復州彎和金州灣鹽場,以及朝鮮的廣良灣和開城的鹽場,當然,這還需要等一等,等到布局完勝之後,才能開始這手,需要些時間啊。

負責人一听,笑著說︰「君上這個您放心,我們這里只要是干這份工作的,對這活兒都很熟悉了,這工作也很簡單,沒什麼難的,您要熟練的工人,要多少就有多少。」

「也許半年,也許是幾個月後,我就需要人。我要的人是要出遠門的,是在海上的島上,比到甬東的島要遠很多,我們要能吃苦的人。」說著他看看鹽田里瞎忙活的哩米和侍衛,他們正在鹽田邊轉,找一些結晶白淨顆粒大的鹽往陶罐子里塞。

哩米在雪白的鹽田上奔奔跳跳,笑顏燦爛,跑到紀雲面前來︰「感覺就像是在雪地上。」

「這雪有點小哦。」說著拉著她的小手︰「我們去看正在的鹽山去。」

所謂的「鹽山」,其實是堆積在倉庫里的鹽,創庫的是修建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四面還挖出來幾條深水渠用來排水,使得它能保持通風干燥。倉庫既高又大,堆滿了成堆成堆的雪白的結晶鹽,像一座座的小山。第一次看到這種場面,幾個人都驚呆了,在姬雲看來,這都是小場面,如果去過真正的大鹽場,這堆鹽連個小山包都算不上。

下午,姬雲等人在碼頭上轉過一圈,在小小的集市上買下了兩只雞之後,就坐上了趕往岱山島的專船。在船上,姬雲開始給哩咪作一道新菜,鹽焗雞。讓四個手下將肥雞清洗感覺,然後掏出內髒,接下來的活兒姬雲自己動手,經過上料腌制最後用干淨的紙張包好,放入粗鹽罐子里,封好蓋子,然後在再將真個鹽罐子放在火爐上面小火慢炖。等到大概大半個時辰過後,姬雲打開蓋子,頓時一股特殊的滿船都是,讓船上的船員都直流口水。

從此以後,沿河各地的百姓和海客們多了一種美味,鹽焗雞。

「頭兒,快醒醒啊,快醒醒!」

商揉揉眼楮︰「能有什麼事情這麼急嗎?」

「我要上島去啊!」軒華大聲在他耳畔嚷了。

商像觸電一樣,迅速精神了起來,沒等身旁的軒華反映過來,他人已經出來船艙,甲板上人們一片歡呼之聲。

商使勁得揉一揉眼楮,漸漸得露出了微笑︰「還正的是有島啊。」

「兒隊長,派小船下去探路,今天晚上我們要再島上休息!」

兒二隊長笑著道︰「船都已經下水了!」商望去,已經有山體小船下水了,他們在拿著繩子栓著石塊,探查海島附近的水位,準備尋找合適的登陸地點。

商拿起望遠鏡在船頭霸氣的在海上收縮了一番。然後道︰「不錯,這里至少有四五個島嶼啊。」

「錯!確切的來說,這里有大小八個島嶼,都是無人的荒島。」軒華道︰「我的地圖上標注的很清楚。」

「有了小島,再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要遇到你說的大道與了吧,哈哈,今晚好好休息一夜,明天加緊趕路。」商心情大好。

「不著急,這里我們至少還要停留兩天。」軒華道。

「這種荒涼的無人島嶼,我們留下來下蛋嗎?」

「確切的說,是這幾座島嶼很重要!」軒華很鄭重得道︰「我感覺很奇怪,這里的島嶼為什麼這麼奇怪,明明是幾座小的不能再小的荒島,他為什麼就這麼特別呢?」

商問道︰「你也不知道?」

「我只是猜測,我的地圖上,很少有這種小島嶼被明確的標注出來,連經緯度都這麼精確的,字體還用的是紅色,還起了名字,一群沒有價值的小島,值得君上如此關注嗎?」軒華反問。

商搖搖頭︰「絕無可能。」隨後好奇的問︰「將軍給起了一個什麼名字?」

「釣魚群列島!」

「听上去很普通啊,不過能來這里釣魚,也的確是獨一份的事情。」商笑了︰「釣魚島上釣魚的第一人,看來非我莫屬了。」

海上小船發來了旗魚,表示有地方可以登島了。船開始緩緩沿著水深的地方向島靠攏。

軒華盤算道︰「我要把最大的島命名為釣魚島,然後其他幾個島嶼看心情,慢慢想。我們有兩天時間啊。」

「對了,你還沒有告訴我,這島到底哪里重要了?如果沒什麼實際用處,呆上兩天太浪費了。」商問道。

軒華指著遠處漫天飛舞的海鳥︰「你看這麼多鳥!」

「有關系嗎?這。」

軒華鄭重地說︰「鳥糞,一種能讓糧食大量增產的肥料!」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國大革命最新章節 | 戰國大革命全文閱讀 | 戰國大革命全集閱讀